太和殿,被誉为楚国第一殿,乃是平日楚国皇帝与百官诸臣朝议的地方,高大巍峨,金碧辉煌,故又被百姓称为金銮殿。
此时,太和殿内,景润帝端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臣子汇报着各地的情况与军国大事。
景润帝看似听得很认真,可实际上他的心里对这些并不在意,或者说不是不在意,而是因为听得多了,也就不新鲜了。
因为下面说的,不是某个城镇出现了可怕的诡怪,发生了暴雨火灾,就是什么边境他国军队蠢蠢欲动,某某地方出现了民变与义军等等,自巡天镜被抢之后,他听到最多的,就是类似的事情,每天处理最多的,也是这种事情。
可是,他能怎么办?
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调兵遣将、派拨粮款,诛诡平患,赈灾济民,什么他都做了,可这些事儿就是屡禁不止,屡解不决,整个国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糜乱和严重。
虽说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他,可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因为他是一国之君,天下之主,君主,又怎么会有错呢?
事实也是如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楚国未竟的霸业,都是为了楚国可以强盛繁荣,都是为了百姓可以富足安康?
他何罪之有?
说来说去,都怪底下这群人太没用了,拿着高官厚禄,住着高宅大院,娇妻美妾在旁,子孙萦绕于膝,平日里总是吹嘘自己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可到头来,连一个为他分忧解难的人都没有,但凡这些人有一点儿用,早早灭了南疆,或是抢到地皇钟、修复巡天镜,何至于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现在事情仅仅只是出现了一点点差池,这些人便慌了,怕了,不仅不思己过,反而将一切罪责推到他的头上,埋怨、指责于他,便和那些不明事理的愚民一样,持愚蠢笨而大逆不道。
说实话,他现在是看这些人愈来愈不顺眼了。
不顺眼到他恨不能将这些人全都杀了。
不过眼下他还需要这些人维持朝堂稳固、政令运转,暂时还不能杀,他也只能装模作样,和这些人虚与逶迤。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因为只要等他的计划成功,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有的困境都将烟消云散,而他亦将成就千秋霸业,成为万古一帝,世皆称颂,青史留名。
到时候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杀谁就杀谁,看谁还敢对他不敬?
看谁还敢于他不尊?
想到这里,景润帝的唇角不由露出一抹笑意,若非下面有这么多人看着,说不定他已经放声大笑起来。
“圣上……”
这时,一旁的总管太监忽然轻声唤了一下景润帝。
“何事?”
景润帝回神,幽深的眸光中闪过一丝不悦,这个老东西也太没有眼力见了,到时候也杀了吧。
不过看在对方这些年还算尽心的份上,就留他一个全尸算了。
总管太监心中莫名生出一股寒意,却不知为何,听到景润帝的询问,急忙道:“禀圣上,周掌印传来消息,说大祭酒已经进宫,正朝太和殿而来?”
“嗯?大祭酒进宫了?”
景润帝有些意外,事实上他之所以三番五次邀请大祭酒进宫,甚至亲自去拜谒他,并不是真的想让大祭酒进宫,借助大祭酒的力量,主要目的是为了迷惑大祭酒,以免大祭酒发现、破坏他的大计,他深知大祭酒的为人秉性,好听点儿说叫克己守礼、心系苍生,说难听点儿就是不知变通、妇人之仁,故而如果知晓了他的计划,一定会大力阻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只能出此下策。
只是以他对大祭酒的了解,大祭酒现在对他失望不已,且他的意图表现得太过明显,想让他来帮忙收拾这个烂摊子,而大祭酒最是讨厌这样的人,所以按理说,大祭酒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理他,更不可能进宫,同时,又会下意识对他放松警惕。
如此一来,他就可以从容实施他的计划了。
可是,今天大祭酒却突然进宫了,更是直奔太和殿而来,着实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他不知道是自己的计划出了纰漏,大祭酒是来兴师问罪的,还是大祭酒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替他来撑场子来了?
不等他多想,一个高大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太和殿的门口。
太和殿很高大,可当那个身影站在门口时,就好似一尊巨人,挡住了门口所有的光芒,夺尽了所有人的目光。
太和殿内,一瞬寂然无声。
所有人都盯着大祭酒,自然也包括景润帝。
大祭酒没有理会文武百官,径直步入大殿,朝着景润帝走去。
看着走入大殿的大祭酒,所有人都下意识让出一条道路,所有人都心存疑惑,却又鸦雀无声,无人言语。
“先生来了……”
无人出声,那便只有景润帝出声了,景润帝快步走下丹陛,来到大殿上,拱手行礼道:“学生拜见先生!先生怎么不让人通传一声,弟子好去迎接先生。”
景润帝的姿态放得很低,不像是一个人间君王,而如求学问道的书生。
“无需劳烦。”
大祭酒在景润帝一丈外站定,看着景润帝:“老夫今来,只是为了问圣上几个问题?”
景润帝笑容不变:“未知先生有何赐教?”
大祭酒问道:“你可记得,当年你来稷下学宫求学,我当时对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景润帝不假思索道:“先生当时站在弟子面前,对弟子说,上山求学,当以谦为先。”
“以谦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为治己。”
大祭酒又问道:“你可曾记得,当年你被册封为太子时,我对你说的话是什么?”
景润帝同样没有半分思索与犹豫:“先生当时拍着弟子的肩膀说,为太子者,国之次君,当以德为要。”
“以德者,贤达于人,明辨于己,此为治人。”
大祭酒继续问道:“你又可曾记得,当年你登基为帝,我对你说过什么?”
景润帝仍无迟疑道:“先生当时半屈身子,对弟子说,为帝者,社稷之主,万民之君父也,当以仁为主。”
“以仁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为治国。”
大祭酒看着景润帝,感慨了一声:“看来,你都记得啊!”
此时,太和殿内,景润帝端坐在龙椅上,听着下面的臣子汇报着各地的情况与军国大事。
景润帝看似听得很认真,可实际上他的心里对这些并不在意,或者说不是不在意,而是因为听得多了,也就不新鲜了。
因为下面说的,不是某个城镇出现了可怕的诡怪,发生了暴雨火灾,就是什么边境他国军队蠢蠢欲动,某某地方出现了民变与义军等等,自巡天镜被抢之后,他听到最多的,就是类似的事情,每天处理最多的,也是这种事情。
可是,他能怎么办?
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调兵遣将、派拨粮款,诛诡平患,赈灾济民,什么他都做了,可这些事儿就是屡禁不止,屡解不决,整个国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糜乱和严重。
虽说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他,可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因为他是一国之君,天下之主,君主,又怎么会有错呢?
事实也是如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楚国未竟的霸业,都是为了楚国可以强盛繁荣,都是为了百姓可以富足安康?
他何罪之有?
说来说去,都怪底下这群人太没用了,拿着高官厚禄,住着高宅大院,娇妻美妾在旁,子孙萦绕于膝,平日里总是吹嘘自己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可到头来,连一个为他分忧解难的人都没有,但凡这些人有一点儿用,早早灭了南疆,或是抢到地皇钟、修复巡天镜,何至于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现在事情仅仅只是出现了一点点差池,这些人便慌了,怕了,不仅不思己过,反而将一切罪责推到他的头上,埋怨、指责于他,便和那些不明事理的愚民一样,持愚蠢笨而大逆不道。
说实话,他现在是看这些人愈来愈不顺眼了。
不顺眼到他恨不能将这些人全都杀了。
不过眼下他还需要这些人维持朝堂稳固、政令运转,暂时还不能杀,他也只能装模作样,和这些人虚与逶迤。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因为只要等他的计划成功,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有的困境都将烟消云散,而他亦将成就千秋霸业,成为万古一帝,世皆称颂,青史留名。
到时候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杀谁就杀谁,看谁还敢对他不敬?
看谁还敢于他不尊?
想到这里,景润帝的唇角不由露出一抹笑意,若非下面有这么多人看着,说不定他已经放声大笑起来。
“圣上……”
这时,一旁的总管太监忽然轻声唤了一下景润帝。
“何事?”
景润帝回神,幽深的眸光中闪过一丝不悦,这个老东西也太没有眼力见了,到时候也杀了吧。
不过看在对方这些年还算尽心的份上,就留他一个全尸算了。
总管太监心中莫名生出一股寒意,却不知为何,听到景润帝的询问,急忙道:“禀圣上,周掌印传来消息,说大祭酒已经进宫,正朝太和殿而来?”
“嗯?大祭酒进宫了?”
景润帝有些意外,事实上他之所以三番五次邀请大祭酒进宫,甚至亲自去拜谒他,并不是真的想让大祭酒进宫,借助大祭酒的力量,主要目的是为了迷惑大祭酒,以免大祭酒发现、破坏他的大计,他深知大祭酒的为人秉性,好听点儿说叫克己守礼、心系苍生,说难听点儿就是不知变通、妇人之仁,故而如果知晓了他的计划,一定会大力阻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只能出此下策。
只是以他对大祭酒的了解,大祭酒现在对他失望不已,且他的意图表现得太过明显,想让他来帮忙收拾这个烂摊子,而大祭酒最是讨厌这样的人,所以按理说,大祭酒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理他,更不可能进宫,同时,又会下意识对他放松警惕。
如此一来,他就可以从容实施他的计划了。
可是,今天大祭酒却突然进宫了,更是直奔太和殿而来,着实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他不知道是自己的计划出了纰漏,大祭酒是来兴师问罪的,还是大祭酒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替他来撑场子来了?
不等他多想,一个高大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太和殿的门口。
太和殿很高大,可当那个身影站在门口时,就好似一尊巨人,挡住了门口所有的光芒,夺尽了所有人的目光。
太和殿内,一瞬寂然无声。
所有人都盯着大祭酒,自然也包括景润帝。
大祭酒没有理会文武百官,径直步入大殿,朝着景润帝走去。
看着走入大殿的大祭酒,所有人都下意识让出一条道路,所有人都心存疑惑,却又鸦雀无声,无人言语。
“先生来了……”
无人出声,那便只有景润帝出声了,景润帝快步走下丹陛,来到大殿上,拱手行礼道:“学生拜见先生!先生怎么不让人通传一声,弟子好去迎接先生。”
景润帝的姿态放得很低,不像是一个人间君王,而如求学问道的书生。
“无需劳烦。”
大祭酒在景润帝一丈外站定,看着景润帝:“老夫今来,只是为了问圣上几个问题?”
景润帝笑容不变:“未知先生有何赐教?”
大祭酒问道:“你可记得,当年你来稷下学宫求学,我当时对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景润帝不假思索道:“先生当时站在弟子面前,对弟子说,上山求学,当以谦为先。”
“以谦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为治己。”
大祭酒又问道:“你可曾记得,当年你被册封为太子时,我对你说的话是什么?”
景润帝同样没有半分思索与犹豫:“先生当时拍着弟子的肩膀说,为太子者,国之次君,当以德为要。”
“以德者,贤达于人,明辨于己,此为治人。”
大祭酒继续问道:“你又可曾记得,当年你登基为帝,我对你说过什么?”
景润帝仍无迟疑道:“先生当时半屈身子,对弟子说,为帝者,社稷之主,万民之君父也,当以仁为主。”
“以仁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为治国。”
大祭酒看着景润帝,感慨了一声:“看来,你都记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