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优雅地同道中人
面对小主公的询问,诸葛亮不禁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显然,小主公对周瑜的喜欢是真心实意的。
只不过,小主公注定是要失望了。
诸葛亮歉意道:“小主公,此事我恐怕难以相助。”
刘禅问道:“为何?”
诸葛亮解释道:“寿数天定,即使我不算计周瑜,他也无法活过这个月了。”
刘禅似有所悟地问道:“难道说……?”
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叹息道:“我只是加快了他死亡的时间。公瑾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我有张仲景、华清和三徒弟,未必不能助周瑜逆天改命。】
【但遗憾的是,周瑜乃敌将之身……若我能救他一命,可否将他纳入麾下?】
诸葛亮微微蹙眉,小主公的想法很危险,一旦失败,蜀汉的根基或将动摇。
于是他温言劝道:“小主公,你莫非想为公瑾续命?但须知天意难违,若因此丢了荆州城池,恐怕追悔莫及。”
刘禅默默点头。他并非执意要救周瑜,只是觉得他英年早逝,确实有些遗憾。
【若周瑜能再活……呃,他还是别再活了。】
权衡利弊之后,刘禅放弃了救助周瑜的念头。
闲来无事,诸葛亮便问道:“小主公,依你之见,我们应如何应对东吴?”
刘禅知道,却故意装糊涂,他起身轻轻拉着杨冬儿的手,向门外走去,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军师早已成竹在胸,何必问我?我只愿悠闲度日。若必要时,自会挺身而出。至于其他琐事,军师请自便。”
诸葛亮看着两只攥在一起的小手,以及杨冬儿含苞待放的娇嫩身体,好言提醒道:“小主公,沉溺于色欲,会损伤身体,适可而止才是明智之选。”
刘禅无奈摊手,“我也想放纵,奈何身体条件不允许,小丁丁实在是过于稚嫩。”
诸葛亮默然无言,只是轻抬右手,优雅地勾动食指和中指。
“卧槽!”刘禅瞬间惊愕无比,双眼瞪得溜圆,“前辈,原来你也是同道中人!”
……
经过数日的疗养,周瑜的箭伤已逐渐好转。
他任命甘宁为先锋,自己与徐盛、丁奉组成中军,凌统、吕蒙则担任后队。
五万大军准备就绪,浩浩荡荡地朝着荆州进发。
大军抵达夏口时,周瑜问道:“可有蜀汉的使者前来迎接?”
军士回答道:“刘皇叔已派遣糜竺前来与都督会面。”
周瑜随即召来糜竺,与他简短交流后,嘱咐他返回荆州做好劳军准备。
待进入荆州地界,东吴哨探回报:“荆州城上并无一人,只插着两面白旗。”
周瑜心生疑虑,亲自上岸乘马,率领三千精锐士兵直奔荆州城。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诸葛亮笑着再次邀请:“小主公,何不与我一同观赏这场大戏?”
刘禅连连摇头,“不去,不去,休要再问。”
诸葛亮轻叹一声:“哎,公瑾如今正身处险境,可怜……”
刘禅不耐烦地打断道:“军师休要再言,否则,小心我真救周瑜一命。”
诸葛亮只得无奈作罢。
待诸葛亮离去后,刘禅召来韩立,细谈关于黑火药、铁马镫与马蹄铁等事宜。
韩立详细回答,有条理、有依据,刘禅还能听懂。
自从刘禅下定决心追求享乐之后,便将黑火药的研发重任交付给火油作坊的工匠们;铁马镫的创造则委托给了欧良;而马蹄铁的事务则交由狗蛋掌管。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各尽其才。
工匠们经过一番努力,已有些许成果。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韩立此次的汇报,与前次相差无几:黑火药与铁马镫依然未能制造成功,马蹄铁也没有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不过刘禅躺平了,若能研发成功,自然是最好;若未能如愿,那就是命,得认!
……
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周瑜嘎了。
只留下了那句震撼人心的“既生瑜,何生亮”,成为永恒的绝唱。
哦,对了,还留下了深爱着他的小乔。
咦?好像还留下了一个女儿,名字叫做……周妃?对,正是嫁给东吴孙登的那位。
如果可以的话……刘禅决定捷足先登,抢周妃当老婆。
毕竟周瑜和小乔的容貌摆在那里,周妃很可能是个绝色美女。
周瑜死后不久,诸葛亮决定前往吊唁。
刘备忧心忡忡,担心会发生意外,于是劝阻诸葛亮不要去。
诸葛亮平静地安慰他:“周瑜在世时,我都不曾惧怕过他,如今他已逝去,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刘备依然担忧,又劝道:“我担心东吴的将士们,会有杀害军师的念头。”
诸葛亮不在意地笑道:“主公放心,我这次前往江东,定会带回一位贤士,来辅佐主公。”
刘备虽然还有些不安,但看到诸葛亮胸有成竹,便不再劝阻。
临行前,刘禅突然来到赵云身前,递给他一篇祭文。
赵云接过这篇祭文,品读后,顿时惊为天人。
“小主公,此篇祭文莫非出自你手?”赵云惊讶地问道。
刘禅轻轻地点了点头,面色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骄傲。
因为这篇祭文,是他抄袭北宋苏轼的词。
而且,由于刘禅文学造诣尚浅,无法顾及押韵,只能随心所欲地改动了那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于这一切,赵云毫不知情。他沉浸在祭文的意境之中,激动地想要当场诵读。
但却被刘禅给拦了下来。他不想太早出名,至少现在不想。
他凑近赵云耳畔,压低声说道:“这篇祭文,不宜公开诵读,请私底下赠予周夫人。”
赵云听后大为吃惊,小乔不仅是个寡妇,而且至少三十有余,是不适合做小主母的!
只看赵云的表情,刘禅就知道他想歪了,耐心地解释道:“周瑜有个女儿,名为周妃,应该刚出生不久,容貌绝美。”
得知真相后,赵云这才松了口气,他忍不住再次欣赏这篇祭文:
只不过,小主公注定是要失望了。
诸葛亮歉意道:“小主公,此事我恐怕难以相助。”
刘禅问道:“为何?”
诸葛亮解释道:“寿数天定,即使我不算计周瑜,他也无法活过这个月了。”
刘禅似有所悟地问道:“难道说……?”
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叹息道:“我只是加快了他死亡的时间。公瑾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我有张仲景、华清和三徒弟,未必不能助周瑜逆天改命。】
【但遗憾的是,周瑜乃敌将之身……若我能救他一命,可否将他纳入麾下?】
诸葛亮微微蹙眉,小主公的想法很危险,一旦失败,蜀汉的根基或将动摇。
于是他温言劝道:“小主公,你莫非想为公瑾续命?但须知天意难违,若因此丢了荆州城池,恐怕追悔莫及。”
刘禅默默点头。他并非执意要救周瑜,只是觉得他英年早逝,确实有些遗憾。
【若周瑜能再活……呃,他还是别再活了。】
权衡利弊之后,刘禅放弃了救助周瑜的念头。
闲来无事,诸葛亮便问道:“小主公,依你之见,我们应如何应对东吴?”
刘禅知道,却故意装糊涂,他起身轻轻拉着杨冬儿的手,向门外走去,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军师早已成竹在胸,何必问我?我只愿悠闲度日。若必要时,自会挺身而出。至于其他琐事,军师请自便。”
诸葛亮看着两只攥在一起的小手,以及杨冬儿含苞待放的娇嫩身体,好言提醒道:“小主公,沉溺于色欲,会损伤身体,适可而止才是明智之选。”
刘禅无奈摊手,“我也想放纵,奈何身体条件不允许,小丁丁实在是过于稚嫩。”
诸葛亮默然无言,只是轻抬右手,优雅地勾动食指和中指。
“卧槽!”刘禅瞬间惊愕无比,双眼瞪得溜圆,“前辈,原来你也是同道中人!”
……
经过数日的疗养,周瑜的箭伤已逐渐好转。
他任命甘宁为先锋,自己与徐盛、丁奉组成中军,凌统、吕蒙则担任后队。
五万大军准备就绪,浩浩荡荡地朝着荆州进发。
大军抵达夏口时,周瑜问道:“可有蜀汉的使者前来迎接?”
军士回答道:“刘皇叔已派遣糜竺前来与都督会面。”
周瑜随即召来糜竺,与他简短交流后,嘱咐他返回荆州做好劳军准备。
待进入荆州地界,东吴哨探回报:“荆州城上并无一人,只插着两面白旗。”
周瑜心生疑虑,亲自上岸乘马,率领三千精锐士兵直奔荆州城。
与此同时,在另一处,诸葛亮笑着再次邀请:“小主公,何不与我一同观赏这场大戏?”
刘禅连连摇头,“不去,不去,休要再问。”
诸葛亮轻叹一声:“哎,公瑾如今正身处险境,可怜……”
刘禅不耐烦地打断道:“军师休要再言,否则,小心我真救周瑜一命。”
诸葛亮只得无奈作罢。
待诸葛亮离去后,刘禅召来韩立,细谈关于黑火药、铁马镫与马蹄铁等事宜。
韩立详细回答,有条理、有依据,刘禅还能听懂。
自从刘禅下定决心追求享乐之后,便将黑火药的研发重任交付给火油作坊的工匠们;铁马镫的创造则委托给了欧良;而马蹄铁的事务则交由狗蛋掌管。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各尽其才。
工匠们经过一番努力,已有些许成果。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韩立此次的汇报,与前次相差无几:黑火药与铁马镫依然未能制造成功,马蹄铁也没有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不过刘禅躺平了,若能研发成功,自然是最好;若未能如愿,那就是命,得认!
……
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周瑜嘎了。
只留下了那句震撼人心的“既生瑜,何生亮”,成为永恒的绝唱。
哦,对了,还留下了深爱着他的小乔。
咦?好像还留下了一个女儿,名字叫做……周妃?对,正是嫁给东吴孙登的那位。
如果可以的话……刘禅决定捷足先登,抢周妃当老婆。
毕竟周瑜和小乔的容貌摆在那里,周妃很可能是个绝色美女。
周瑜死后不久,诸葛亮决定前往吊唁。
刘备忧心忡忡,担心会发生意外,于是劝阻诸葛亮不要去。
诸葛亮平静地安慰他:“周瑜在世时,我都不曾惧怕过他,如今他已逝去,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刘备依然担忧,又劝道:“我担心东吴的将士们,会有杀害军师的念头。”
诸葛亮不在意地笑道:“主公放心,我这次前往江东,定会带回一位贤士,来辅佐主公。”
刘备虽然还有些不安,但看到诸葛亮胸有成竹,便不再劝阻。
临行前,刘禅突然来到赵云身前,递给他一篇祭文。
赵云接过这篇祭文,品读后,顿时惊为天人。
“小主公,此篇祭文莫非出自你手?”赵云惊讶地问道。
刘禅轻轻地点了点头,面色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骄傲。
因为这篇祭文,是他抄袭北宋苏轼的词。
而且,由于刘禅文学造诣尚浅,无法顾及押韵,只能随心所欲地改动了那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于这一切,赵云毫不知情。他沉浸在祭文的意境之中,激动地想要当场诵读。
但却被刘禅给拦了下来。他不想太早出名,至少现在不想。
他凑近赵云耳畔,压低声说道:“这篇祭文,不宜公开诵读,请私底下赠予周夫人。”
赵云听后大为吃惊,小乔不仅是个寡妇,而且至少三十有余,是不适合做小主母的!
只看赵云的表情,刘禅就知道他想歪了,耐心地解释道:“周瑜有个女儿,名为周妃,应该刚出生不久,容貌绝美。”
得知真相后,赵云这才松了口气,他忍不住再次欣赏这篇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