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桢问道:“如今军中有多少门攻城炮和野战炮?”

    刘锜答道:“五十门攻城炮全部交付,但野战炮只有三十八门。”

    “三十八门……还是太少了啊!”

    韩桢微微叹了口气。

    野战炮产量低,不单单是工艺落后的问题,还有原材料。

    不是所有的铁矿,品质都好。

    也不是所有煤炭,都适合冶铁。

    事实上,国内的煤矿质量普遍都不太行,水分多,含硫量偏高,这样的煤在燃烧时热值不高。

    而质量好的煤炭,大多数都分布在山西。

    山东滕县(枣庄)的煤还算可以,但也仅此而已,一批煤往往需要从中精挑细选,才能用作煅烧野战炮,如此一来,产量又如何能高呢。

    按照这个进度,到明年这个时候,最多也就只有两百门。

    而且,还需分出三五十门安装在水师的神舟战舰上。

    刘锜赞同的点了点头,语气惋惜道:“是有些少了,若是有个一千门,明日俺就能率兵打到会宁府!”

    一千门?

    韩世忠撇撇嘴:“明年夏收时,能有两百门就不错了。”

    一旁的吴璘忽地开口道:“为何如此笃定金人会在明年夏收时南下?俺若是金人,定赶在夏收前两三个月集结兵力,打赵宋一个出其不意,待进入中原后,就粮于敌。”

    “有道理。”

    吴玠先是附和一句,旋即又说道:“其实金人南下与否,粮草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天祚帝。辽国不少降将与贵族,看似恭顺,实则蠢蠢欲动,旁的不说,就说那耶律大石,也算是一代豪杰,怎会甘当金人走狗。因此天祚帝一日没抓到,金人便一日不放心。”

    “只有平定国内之后,金人才敢放心大胆的南下,否则大军在外征战,辽国降将、贵族突然暴起,金国会在顷刻间四分五裂。”

    韩桢沉声道:“不管怎么样,我们的时间都不多了,满打满算也只有半年时间。火器只是锦上添花,士兵若不行,如同孩童持利剑。这段时日,你等加紧操练。”

    “末将领命!”

    刘锜等人齐齐拱手应道。

    韩桢似是想起了甚么,叮嘱道:“对了,过段时日会有一批水师将士前来军营学习火器使用方法,此事就交予刘锜负责。”

    前几日即墨传来消息,船坞即将建成,马上便可以投入使用,建造神舟。

    而水师六千人的编制,也已经招募完成。

    因此,韩桢下令让匡子新挑选一批炮兵,来军营学习如何使用野战炮等火器。

    “末将晓得了。”

    刘锜有些不情愿。

    ……

    十五日后。

    高速公路开始动工,与此同时,匡子新率领两百名炮兵,抵达益都郡。

    “见过县长!”

    书房内,匡子新躬身问候。

    “坐。”

    韩桢招呼一声,又吩咐侍女端来茶水。

    待匡子新落座后,他问道:“水师操练的如何了?”

    匡子新如实答道:“禀县长,水师将士已初具战力,只待神舟建成,剿匪实战了。”

    士兵不管操练的有多好,终归是要见见血,搏过命,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否则,终归是徒有虚表的花架子。

    而海上大大小小的海贼,就是最好的练手对象。

    韩桢神色满意,而后又问:“李旅长一行人没给你添麻烦罢?”

    “倒是没有。”

    谈起李南嘉,匡子新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之色:“李旅长一行人个个彪悍奋勇,初时虽不通水战,甚至有些连泅水都不会,但操练却极为刻骨。末将启程时,李旅长等人已然彻底适应了船上的日子。”

    “那就好。”

    韩桢微微颌首,正色道:“此次唤你来,主要是学习火炮的用法,学成之后,回去也好与黄耐商议神舟改建之法。”

    赵宋建造的神舟,主要是为了出使高丽,自然是极尽奢华与美观。

    作为战舰,肯定是以实用为主,摈弃无用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火炮的安装。

    怎么放,放在哪,都是有讲究的。

    这些韩桢也不懂,只能交给匡子新与黄耐二人琢磨。

    “末将明白。”

    匡子新神色郑重的点头应道。

    又询问了一番水师的事儿,韩桢轻笑道:“一路舟车劳顿,想必伱也乏了,今日好好歇息一番,明日再去军营。”

    “多谢县长。”

    匡子新道了声谢,旋即问道:“末将想探望一番母亲和四姐儿,不知她们现今住在何处?”

    闻言,韩桢神色略显古怪,吩咐道:“老九,带你大舅哥回家!”

    大舅哥?

    匡子新一愣,面色诧异的看着老九,讷讷地道:“俺……俺家四姐儿成亲了?”

    “还……还没有。”

    老九老脸一红,解释道。

    从即墨回来后,韩桢便将匡家母女交给老九照料,拨了一笔经费,用以购买宅院和日常用度。

    结果这厮倒好,直接将她们安顿在了自己家,美其名曰为县长省钱。

    这让韩桢直呼好家伙。

    匡子新哪里还不明白发生了何事,不过倒也没说甚么,起身与老九一起出了书房。

    两人一路出了少阳宫,匡子新问道:“俺娘和四姐儿没给都统添麻烦罢?”

    “没有。”

    老九摆摆手。

    匡子新笑道:“那就好。”

    老九的宅院,是去岁韩桢赏赐他的,毕竟作为亲卫,总不能还住在军营,上下差不方便。

    宅院就在内城,两进的院子,不算特别大,但胜在雅致。

    漫步在街道上,匡子新啧啧称奇:“不愧是郡城,比之即墨要繁华数倍。”

    老九答道:“县长说了,用不了几年,即墨恐怕就会胜过益都。”

    事实上,单论繁华而言,历城就不比益都差。

    正说着,老九忽地顿住脚步。

    匡子新好奇道:“怎地了?”

    “俺去买些东西。”

    老九说着迈步走进街边的一间铺子,不多时手中捧着一个囊袋出来了。

    囊袋是宋时装食物的物件,所谓酒囊饭袋,便是源自此物。

    “走罢。”

    老九招呼一声,继续在前面带路。

    约莫一刻钟后,两人来到一处宅院。

    推门走进去,就听匡四娘欣喜的声音响起:“九哥今儿个下差怎地这般早?呀,还买了琼玉居的糕点,九哥你真好。”

    说着,便上前接过糕点,动作举止格外亲昵。

    就在这时,匡四娘发现了后方的匡子新,动作一滞,眼中闪过一丝羞涩,弱弱地唤了声:“二哥。”

    见到自家四姐儿这副小女儿态,匡子新心下顿时明白了,这两人是郎有情妾有意。

    说实话,在他看来四姐儿若是嫁入老九,自然是极好的。

    人家贵为一军都统,还是韩县长的贴身亲卫,心腹中的心腹,前途不可限量。

    反倒是他家高攀了。

    “小二子来了?”

    似是听到了动静,匡母脚步匆匆地从屋内走出。

    “阿娘。”

    匡子新唤了一声,关心道:“阿娘在郡城可还住得惯?”

    匡母说道:“住得惯,吃得好,睡得好,就是有些闲的慌。”

    闻言,匡子新轻笑道:“阿娘辛苦了这么些年,也该歇息歇息,享享福了。”

    “一路上累坏了罢,阿娘这就去做饭。”

    匡母说着,便兴冲冲的走向厨房。

    不待老九开口,一旁的匡四娘就主动帮忙解释道:“早先家中有厨娘,但阿娘觉得太闲了,便辞退了厨娘,自个儿买菜做饭。九哥劝了好几次,可阿娘就是不听。”

    匡子新忍不住打趣道:“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四姐儿这还没成亲,胳膊肘就往外拐了?”

    “二哥,不理你了!”

    匡四娘嗔怪的白了他一眼,满脸娇羞的跑向厨房。

    两人来到大厅坐下,小丫鬟端上两杯热茶。

    匡子新抿了口热茶,说道:“俺家四姐儿性子有些野,往后还望都统多多包涵。”

    这就是在表态了。

    老九也不是真的不懂人情世故,听出他话中的意思,于是笑道:“家中莫称都统,显得生分,唤俺九哥就是。”

    匡子新问道:“老哥打算与四姐儿何时成亲?”

    老九笑道:“那也得等你成亲了再说。”

    古时讲究个长幼有序,哥哥姐姐没成家,哪有弟弟妹妹先成亲的道理。

    有没有姐姐没嫁人,妹妹先嫁人的例子?

    有!

    但极少,而且往往妹妹先嫁人后,姐姐就很难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