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道在立太子一事上的强硬态度,让群臣都不敢再因为此事而继续上谏。

至于李承道对于太子的人选到底意中于谁,也只有李承道自己才明白,而

不过到底立谁为太子,这些是需要朝中那些中枢重臣们在意的事情。

对于中下级官员来说,这些与他们都无太大干系。

自李承道登基之后,大唐逐渐富强,百姓们安居乐业。

而这样也就导致了大唐国内的犯罪率直线下降。

在一些较为发达的都城里,几乎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

犯罪的根本无非是利益引发的仇恨和矛盾。

如今大唐福利制度完善,百姓们大都生活富足,即便不富有也不至于多么贫困。

所以根本没必要冒着风险去犯罪。

这样的情况下,各地官府乃至于刑部都没什么事情干了。

因为没有多少案件可以处理,刑部官员们大都在修修律法,马上都快和翰林院的那帮清贵们差不多了。

因此不少人都笑称刑部郎官是“半个翰林郎”。

刑部衙门内。

一名叫做周同的郎官望着堆积如山的、需要修缮整理的各种律法,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笔丢在了桌子上。

“在这样继续修律下去,我马上快要疯了!”

“咱们刑部可是务实的部门,现在这种状态和翰林院那群修史的翰林官们有什么不同?”

周同抱怨道。

听到他的话后,一名年轻郎官停下笔,抬头笑道:“还是有所不同的,翰林郎可比咱们清贵多了,人家未来是要出阁拜相的。”

听闻此言,堂内重郎官们纷纷大笑了起来。

周同翻了个白眼,然后对年轻郎官疑惑问道:“怀英你原来不也是可以入翰林的么,你科考可是双榜前五,怎么想着来咱们刑部了?”

被他称之为怀英的这名年轻郎官,乃是当朝夔州长史之子。

同时也是去年科举的双榜前五甲的大才,狄仁杰!

不论是出身还是成绩,狄仁杰入国子监深造、或是入翰林院作为预备官员熬资历都是绝对可以的。

然而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却选择进入了六部中最不起眼的刑部,从一名七品郎官开始做起,现在已经做到了郎中的位置。

听到周同的话,狄仁杰用毛笔沾了沾墨水,淡淡笑道:

“个人志向罢了,朝中肱骨之臣众多,不缺我狄仁杰一个。

比起做清贵翰林和国子监生,我还是比较喜欢务实一些。”

此言一出,众郎官顿时对狄仁杰心生敬意,这种淡泊的志气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好了,修律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马虎不得,继续修吧。”

狄仁杰笑着说道,然后继续低头修正律册。

其余众郎官见到后纷纷收敛心思,然后开始继续修律。

过了没多久之后,在刑部堂外忽然传来一阵阵骚动,似乎有人在外哭喊。

“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狄仁杰叫住一名跑进来的侍卫,皱眉问道。

这名侍卫面带惊慌之色,说道:“大人,外面、外面有人在举血书叫冤!”

“什么?!”

不光是狄仁杰,堂内众郎官闻言都是大惊失色。

举血书叫冤!

这简直是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而且还是在刑部衙门的门口!

这若是传出去了,影响简直非一般的巨大!

“快去通知赵侍郎!”

狄仁杰毫不犹豫地吩咐道,然后直接起身朝着堂外冲了出去。

而其他郎官们也纷纷跟着狄仁杰一起冲了出去。

刑部衙门之外。

一名浑身上下衣衫褴褛、面容枯槁的老人跪在衙门前,手中高高举着一面白色的白布。

而在这块白布上,则是用鲜血写着一个触目惊心的大字——

冤!!!

周围已经围了很多的百姓和民众,在此议论纷纷。

而负责维护秩序的刑部的侍卫们急的满头是汗,不停地对那老人劝道:“老丈您先起来,若是真有什么冤屈,刑部的大人们会为您做主的。”

一名七旬老人带着冤字血书跪在这里,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稍有处理不好,就是波及朝廷颜面的大事。

所以他也只敢好言相劝。

然而不论侍卫们怎么劝,这名老人都只是神情麻木地跪着,双目无神,一言不发。

只是坚定地举着那面冤字血书。

就在这侍卫焦急之际,狄仁杰也带着其他郎官从衙门内出来了。

一走出来,狄仁杰便看见了那跪在地上的老人,以及那触目惊心的血书。

狄仁杰的神色微变,上前正色道:“这位老丈,本官是刑部郎中狄仁杰。

您先起来,有何冤屈随本官去衙门中诉说,我刑部必定为您做主。”

听到狄仁杰的话后,老人目光微微一亮,但随即又暗了下去,摇了摇头后,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不,在见到刑部尚书大人之前,老朽是不会起来的。”

“老朽的冤屈,

你无法做主。”

听闻此言,狄仁杰不禁大感头疼,刑部尚书乃是当朝二品大员,岂是说见就能见的?

但是他还是耐着性子道:“老丈有何冤屈,不妨先说出来。”

老人这才抬起头来,然后两眼涌出浊泪,用沙哑而凄厉的声音哭喊道:“我为平安村上下一百三十七口人喊冤!”

“状告宋王、荆王、赵王之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