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将襄子送出王宫,并没有回去,而是继续朝着医馆方向走去。

  两人没有乘车,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聊。

  “本王听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说一个人即便医术再高明,也有不擅长的地方。而就算是一名普通医师,也可能在某个领域非常擅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先生以为然?”赵括说道。

  “大王说的有道理。”襄子点了点头。

  “本王有一个想法,将天下所有的医师召集到邯郸,共同编订一本医家典籍,名字本王都想好了,就叫《医典》,由本王负责刊印,共天下人共同学习,并传于后世。所有参与编订的医师名字都会留在上面。先生觉得如何?”赵括说道。

  战国时期医学还处于启蒙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理念,技术也很落后,很多病都无法医治。

  赵括不懂医术,也就知道杀杀菌消消毒,多喝热水之类。

  因此想要提高华夏医学水平就只能依靠当世的各位名医互相碰撞了,赵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当世最好的研究环境。

  现在的医学还有很多错误、矛盾的地方,互相交流碰撞也可以验证对错,共同进步。

  赵括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医学绝对会得到飞速的成长,一年能抵得上普通的十年,甚至几十年。

  “大王此言当真?”襄子停了下来,声音有些颤抖,胡子也是一颤一颤的。

  “当然是真的,本王可以保证。邯郸学院已经开始建了,到时候就把大家安置在医学院,一应开支全部由本王承担。老先生当主编,负责主持这次编订。您觉得怎么样?”赵括笑着说道。

  水泥制造出来之后,墨风便开始带人建造邯郸学院了。

  而且将这些医师安置在医学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顺便能够教授学生。

  战国时期学医的人太少了,赵括再怎么鼓励都没有用,因为老师就那么多。

  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一名老师最多也就带五名左右学生。

  当然,如果放养的话,可以教几千个。

  而一名医师想要入门,需要两三年时间。想要出师,就算是天赋异禀的都要五年以上,而绝大多数更是需要十年以上。

  赵括哪里等得了这么长时间。

  他还想着给每支军队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师呢,不说医术多高明,至少战场上各种急救要懂吧。

  没办法,赵括只能将天下的医师借来用了!

  从襄子身上便可以看出《医典》的吸引力,赵括相信,消息宣布之后,天下大部分医师都会汇聚到邯郸。

  到时候,他也就不缺医师用了!

  襄子闻言,不仅胡子一颤一颤的,连整个人都激动地颤抖起来。

  这可是《医典》啊!

  如果能够成功编订,绝对是整个医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而他的名字也将随着整部巨著流芳百世,永世不朽!

  没有任何人能经得起这种诱惑。

  “邯郸学院……能容纳这么多人吗?”襄子有些担心邯郸学院会拖他的后腿。

  “放心吧,邯郸学院的大……绝对超乎老先生的想象。”赵括笑眯眯地说道。

  他看过墨风画的规划图,这尼玛哪是学院,分明是一座城池,比整座邯郸城还要大一半左右,将漳水和半个紫金山都容纳了进去。

  墨风表示,必须建这么大,才能满足赵括所开设的那么多分学院。

  而且不是学院太大,是邯郸城太小了,随着天下商人不断涌入邯郸,城池已经有些拥堵,必须尽快扩建。

  赵括问墨风邯郸学院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建好。

  墨风道:“完全建成需要一年左右。不过属下打算先建一部分,最多四个月便可以向天下开放,招收士子。剩下假山流水、外墙、各个分学院的隔墙、防御建筑、以及一些不太重要的建筑可以等后面再慢慢补充,正好近期也不会发生战争。”

  这个速度并不算慢,因为藏书阁也开始修建了,邯郸城也要扩建,人手实在有些不够用。

  而且赵括还打算修几条路:从邯郸到邺城到陶郡、邯郸到代郡到雁门到云中、邯郸到高唐到武阳、邯郸到武阳、邯郸到上党到晋阳到雁门,将整个赵国连接在一起。

  自从击败五国,并且不用为粮食发愁之后,赵括迈的步子就大了,恨不得所有事情一起做。

  他明白,赵国真正能够没有任何顾忌发展的时间只有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一年,等到后年各国恢复一定实力,肯定会再次掀起战争。

  乱世便是这样,和平只是短暂的,战争才是常态。

  “那老夫就代表天下医师拜谢大王了。”襄子俯身一礼,郑重地说道。

  “先生言重了,医学发展起来,对本王也有很多好处。战场上少死一些战士,孩子们少一些夭折,女子分娩的时候少一些危险……我赵国也就能强盛一分。”赵括说道。

  “有大王这样的君主,真乃百姓之福啊。”襄子发自肺腑地说道,他从来没有见过哪位君主能够这么重视治下的百姓,即便是那些传说中的圣贤、仁君都比不上。

  “先生过誉了。”赵括说道。

  两人一路交谈,赵括将自己知道的一些理解告诉襄子,比如医学的分类,如果是跟随军队作战的医师,主要学急救处理、创伤护理以及一些战场上的知识,其他东西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好,毕竟战场上士卒受的绝大部分都是外伤。

  这样可以极大缩短医师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不会对战场救治造成影响。

  其他也是一样,虽然技多不压身,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样样精。

  而百样通不如一样精,将一个方向发展到极致,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病人来说都更有利。

  襄子对赵括的观点很新奇,不过一时半会儿还有些难以接受,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赵括一直将襄子送到医馆,又和宋衷师徒谈了一会儿,方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