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栗腹上卿已经抵达殿外。”一名侍卫进来禀报道。
“快请他进来。”赵括高兴地说道。
“臣见过大王。”不一会儿,栗腹迈入大殿,俯身说道。
“栗卿快做。”赵括伸手说道,然后对旁边侍女使了个眼色,侍女上前为栗腹沏了一杯茶。
“多谢大王。”栗腹拱手一礼,端起光滑的茶杯看了看,有些惊讶,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光滑的瓷器,宛如玉石一般。
赵括面带笑意,这是赵国刚刚烧制出来的最新瓷器,外表呈青色,比原始瓷器更加光滑细腻,也更轻更薄。
几乎每一个人看到之后都会像栗腹一样把玩不停,舍不得放下。
当然,以赵括的眼光来看,这种瓷器根本算不上什么,工艺水平仅仅达到汉朝时期的陶瓷水平而已,和唐宋时期的各色陶瓷根本没法比,更不要说明清时期的陶瓷了。
如果说将后世的玻璃杯拿出来,绝对可以卖个天价。
战国时期虽然有琉璃,却没有玻璃,琉璃也多是机缘巧合之下形成,并不能批量生产,非常珍贵。
“若是栗卿喜欢,本王等会儿送栗卿一套。”赵括大手一挥,无比豪爽的说道。
栗腹回过神来,心中一惊,连忙说道:“太珍贵了,臣不敢受。”
“去,给栗卿取两套过来。”赵括直接对旁边的宦官说道。
不一会儿,宦官便取来两套瓷器,放到栗腹面前,恭敬的说道:“上卿。”
“栗卿就不要推辞了。”赵括摆手说道。
“多谢大王。”
栗腹推脱不过,只好收下,同时心中的一些担忧也彻底消失不见。
“说说屯田兵的收成情况。”赵括说道
他曾强制下令,所有人都不得称呼燕国俘虏,而是改为赵国屯田兵,以此来消除和赵国之间的隔阂,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这些人对赵国的认同感。
“禀大王,今年风调雨顺,凡屯田兵耕种的农田,皆获得了丰收。”栗腹说道。
赵括点了点头,并没有感到意外,情报显示,今年中原各国几乎都是丰收。
“送往燕国的粮食可有准备好?”赵括问道。
之前赵括答应燕国俘虏,会将他们每年收获的两成粮食送往燕国,交给他们的亲属,现在到了实现承诺的时候了。
“禀大王,粮食臣已经准备好了。不过屯田兵有一半的农田是今年新开发的荒地,即便今年年景很好,皆获得丰收,这些新开发的农田亩产只有九斗,不足一石。因此能够运往燕国的粮食并不多。”
“燕国疆域狭长无比,一路上粮食损耗极大,这些粮食送到将士们家中可能就不剩多少了。特别是像辽东辽西等地,距离赵国数千里之远,这点粮食都不够路上的损耗。”栗腹拱手说道。
“栗卿既然提出来了,想必必然有解决办法。”赵括说道。
“大王英明,臣听闻我赵国从越国得到了一批海船,不知大王可否下令让水军用大船帮我们运送粮食到燕国?”栗腹说道。
“我会给袁华下令的。”赵括点了点头,“另外,既然两成粮食不够,那就增加到五成。告诉所有屯田兵,虽然他们的君主不愿意花钱把他们赎回去,但是本王绝不会让他们的家人饿着肚子,只要他们在赵国好好工作,满五年之后,本王必定会放他们回国。”
“对了,栗卿再安排一下为所有屯田兵写一封家书,和粮食一起送回将士们的家中。如果有亲属想要回信,可以让送粮食过去的人员一起带回来。嗯,这个规矩就定下来了。以后每年夏收和秋收的时候,屯田兵都可以给家里写信。”赵括说道。
对于赵括来说,粮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心,只要能得到二十万俘虏的人心,赵括就算是亏钱都愿意。
不要小看这部分民心,未来赵国灭掉燕国之后,想要迅速安定下来,靠得就是这个。
更何况这群俘虏农闲的时候,修路,整修河道,修筑河堤,开荒等等,都能对赵国带来很大的利益,并不只是种地。
无论如何,赵括都是不亏的。
如果不是当时赵国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他都不想将齐国的俘虏卖给齐国。
“大王仁慈。”栗腹俯身说道。
“对了,通知燕国了吗?”赵括问道。
“燕国已经同意我们为将士们的亲属送粮食了,并且答应不征收这部分粮食。”栗腹说道。
这件事对于燕国来说就是赤裸裸的阳谋。
燕国答应,赵国会获得燕国百姓的民心。
燕国不答应,所有百姓会因此痛恨燕国。
因此燕国明知道赵国借此机会收买人心,也不得不吞下这杯毒酒,还要答应赵国不能征收这部分粮食的农税。
“这件事就由栗卿来负责,我会安排人员和你一起前往燕国。记住一点,任何一升粮食,都要由我赵国亲自交到将士们家属的手上,决不能经燕国的手。遇到家庭困难的,可以多给一些粮食。”
“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浪费粮食。屯田兵所收的粮食全部由栗卿来支配,如果实在不够,可以再跟本王说。”赵括说道。
今年赵国大丰收,其他国家也大丰收,赵括一直在以市价收购粮食,粮商源源不断地从齐地,楚地运送粮食到赵国卖。
按照运送粮食的总量,赵括也依照当初的约定,一一赐予爵位。
韩国和魏国也为赵国提供了不少粮食,两国今年刚刚使用曲辕犁和水车,时间太短,还没有普及开,增产的粮食有限,明年增产的粮食会更多。
赵括已经下令在邯郸、代县、武阳、上党以及邺城五地修建粮仓,附近郡县的粮食直接运送到粮仓之中,减小路上的损耗。
“臣一定会将每一粒粮食都送到士卒们的亲属手中,并让他们知道,这些粮食是我赵国送的。”栗腹郑重地说道。
他心中不仅有对赵括感激,还有对燕国的报复,他要让燕国知道,将他栗腹卖给赵国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对了,本王在邯郸为栗卿准备了一座宅子,栗卿可以先去看看,过几天再回去也不迟。”赵括说道。
“多谢大王。”栗腹俯身拜道。
“快请他进来。”赵括高兴地说道。
“臣见过大王。”不一会儿,栗腹迈入大殿,俯身说道。
“栗卿快做。”赵括伸手说道,然后对旁边侍女使了个眼色,侍女上前为栗腹沏了一杯茶。
“多谢大王。”栗腹拱手一礼,端起光滑的茶杯看了看,有些惊讶,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光滑的瓷器,宛如玉石一般。
赵括面带笑意,这是赵国刚刚烧制出来的最新瓷器,外表呈青色,比原始瓷器更加光滑细腻,也更轻更薄。
几乎每一个人看到之后都会像栗腹一样把玩不停,舍不得放下。
当然,以赵括的眼光来看,这种瓷器根本算不上什么,工艺水平仅仅达到汉朝时期的陶瓷水平而已,和唐宋时期的各色陶瓷根本没法比,更不要说明清时期的陶瓷了。
如果说将后世的玻璃杯拿出来,绝对可以卖个天价。
战国时期虽然有琉璃,却没有玻璃,琉璃也多是机缘巧合之下形成,并不能批量生产,非常珍贵。
“若是栗卿喜欢,本王等会儿送栗卿一套。”赵括大手一挥,无比豪爽的说道。
栗腹回过神来,心中一惊,连忙说道:“太珍贵了,臣不敢受。”
“去,给栗卿取两套过来。”赵括直接对旁边的宦官说道。
不一会儿,宦官便取来两套瓷器,放到栗腹面前,恭敬的说道:“上卿。”
“栗卿就不要推辞了。”赵括摆手说道。
“多谢大王。”
栗腹推脱不过,只好收下,同时心中的一些担忧也彻底消失不见。
“说说屯田兵的收成情况。”赵括说道
他曾强制下令,所有人都不得称呼燕国俘虏,而是改为赵国屯田兵,以此来消除和赵国之间的隔阂,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这些人对赵国的认同感。
“禀大王,今年风调雨顺,凡屯田兵耕种的农田,皆获得了丰收。”栗腹说道。
赵括点了点头,并没有感到意外,情报显示,今年中原各国几乎都是丰收。
“送往燕国的粮食可有准备好?”赵括问道。
之前赵括答应燕国俘虏,会将他们每年收获的两成粮食送往燕国,交给他们的亲属,现在到了实现承诺的时候了。
“禀大王,粮食臣已经准备好了。不过屯田兵有一半的农田是今年新开发的荒地,即便今年年景很好,皆获得丰收,这些新开发的农田亩产只有九斗,不足一石。因此能够运往燕国的粮食并不多。”
“燕国疆域狭长无比,一路上粮食损耗极大,这些粮食送到将士们家中可能就不剩多少了。特别是像辽东辽西等地,距离赵国数千里之远,这点粮食都不够路上的损耗。”栗腹拱手说道。
“栗卿既然提出来了,想必必然有解决办法。”赵括说道。
“大王英明,臣听闻我赵国从越国得到了一批海船,不知大王可否下令让水军用大船帮我们运送粮食到燕国?”栗腹说道。
“我会给袁华下令的。”赵括点了点头,“另外,既然两成粮食不够,那就增加到五成。告诉所有屯田兵,虽然他们的君主不愿意花钱把他们赎回去,但是本王绝不会让他们的家人饿着肚子,只要他们在赵国好好工作,满五年之后,本王必定会放他们回国。”
“对了,栗卿再安排一下为所有屯田兵写一封家书,和粮食一起送回将士们的家中。如果有亲属想要回信,可以让送粮食过去的人员一起带回来。嗯,这个规矩就定下来了。以后每年夏收和秋收的时候,屯田兵都可以给家里写信。”赵括说道。
对于赵括来说,粮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心,只要能得到二十万俘虏的人心,赵括就算是亏钱都愿意。
不要小看这部分民心,未来赵国灭掉燕国之后,想要迅速安定下来,靠得就是这个。
更何况这群俘虏农闲的时候,修路,整修河道,修筑河堤,开荒等等,都能对赵国带来很大的利益,并不只是种地。
无论如何,赵括都是不亏的。
如果不是当时赵国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他都不想将齐国的俘虏卖给齐国。
“大王仁慈。”栗腹俯身说道。
“对了,通知燕国了吗?”赵括问道。
“燕国已经同意我们为将士们的亲属送粮食了,并且答应不征收这部分粮食。”栗腹说道。
这件事对于燕国来说就是赤裸裸的阳谋。
燕国答应,赵国会获得燕国百姓的民心。
燕国不答应,所有百姓会因此痛恨燕国。
因此燕国明知道赵国借此机会收买人心,也不得不吞下这杯毒酒,还要答应赵国不能征收这部分粮食的农税。
“这件事就由栗卿来负责,我会安排人员和你一起前往燕国。记住一点,任何一升粮食,都要由我赵国亲自交到将士们家属的手上,决不能经燕国的手。遇到家庭困难的,可以多给一些粮食。”
“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浪费粮食。屯田兵所收的粮食全部由栗卿来支配,如果实在不够,可以再跟本王说。”赵括说道。
今年赵国大丰收,其他国家也大丰收,赵括一直在以市价收购粮食,粮商源源不断地从齐地,楚地运送粮食到赵国卖。
按照运送粮食的总量,赵括也依照当初的约定,一一赐予爵位。
韩国和魏国也为赵国提供了不少粮食,两国今年刚刚使用曲辕犁和水车,时间太短,还没有普及开,增产的粮食有限,明年增产的粮食会更多。
赵括已经下令在邯郸、代县、武阳、上党以及邺城五地修建粮仓,附近郡县的粮食直接运送到粮仓之中,减小路上的损耗。
“臣一定会将每一粒粮食都送到士卒们的亲属手中,并让他们知道,这些粮食是我赵国送的。”栗腹郑重地说道。
他心中不仅有对赵括感激,还有对燕国的报复,他要让燕国知道,将他栗腹卖给赵国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对了,本王在邯郸为栗卿准备了一座宅子,栗卿可以先去看看,过几天再回去也不迟。”赵括说道。
“多谢大王。”栗腹俯身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