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韩姨娘不知道崔二娘目前到底有多少身家,毕竟以前接触交流时,韩姨娘更多的是跟女儿拉关系,毕竟才认了女儿,不把重点放在拉关系上,韩姨娘怕女儿跟新乡侯夫人更亲近,不想搭理自己,所以这会儿新乡侯说,新乡侯夫人有给她女儿很多衣裳首饰,不用担心她女儿在宫里没钱用,再想想以前见崔二娘时,的确经常换衣裳首饰,便相信了,于是也没催新乡侯劝新乡侯夫人给钱了。
而新乡侯自从知道新乡侯夫人把私房都给了崔二娘,便不再往宫中送钱了,想着她既然有钱,他还送钱进宫做什么。
——这也是新乡侯夫人说自己的私房都给了崔二娘的另一层原因了,她自然不想看新乡侯将公中的钱往宫里送,毕竟宫里就是个无底洞,再多的钱也花的光的,而现在她说自己把私房给了崔二娘,新乡侯觉得她有钱,肯定就不会再往宫里送钱了,这就能省下来一笔钱。
况且,也不光是为了节省,也是她不想看崔二娘花公中的钱,毕竟府里其他姑娘都只有月钱二两,她凭什么能三五不时就能拿到一大笔钱,凭什么啊。
看新乡侯果然因此不再送钱进去后,新乡侯夫人不由感到满意。
而宫中的崔二娘,看新乡侯就上次送进来二百两银子后,就再没送钱过来过了,自然是不满意的,毕竟宫中开支大,二百两银子能做什么事,最好一个月一千两银子,当然了,她知道,新乡侯府落魄了,一年全部收入,可能也只有一万多两银子,让他们一月送一千两银子给她不可能,但一个月送二百两总行吧?
结果上次送的二百两银子,这都快过去一个月了,就没见继续送新的银子来,崔二娘自然不满意了,当下便给家里送信,让新乡侯再送二百两银子过来,并跟新乡侯说,以后每个月都送三百两银子过来,说宫里花钱厉害,要实在给不了三百两,给二百两也行——在崔二娘想来,新乡侯府一年能有一万多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千两收入,那自己要二三百两,不算多,却没想过,府里有多少人,一千两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其实是不多的,她一个人就要二三百两,那别人呢,她这是占了别人的份额。
新乡侯看了这封信,不由无语,想着这孩子,以前也没看到是这样狂的啊,还一个月三百两,不说府里的姑娘了,新乡侯世子一个月他都不会让对方支三百两走,因为府里就没多少钱,他要留着自己用的,别人一个月就支走三百两,后院还有开支要用不少,那他哪还有多少钱用,那怎么行。
也是了,以前在府里,她没什么开销,就算想花钱了,也只是吵着让新乡侯夫人给她买,所以他一直没注意到她真实的性格,直到这会儿进了宫,她经常打交道的人,从她姨娘和新乡侯夫人,变成了他,这才让他知道了崔二娘让他无语的真实性格。
难怪新乡侯夫人会说私房被她掏光了,就这样大手大脚的性格,钱不会光才怪了,现在他相信新乡侯夫人说钱给崔二娘花光了的话,要是崔二娘一直要这要那,新乡侯夫人那点私房,肯定顶不住,毕竟新乡侯夫人的私房,他多多少少也是知道数额的,上次给儿子成亲,的确用去了绝大部分,剩下那点,就崔二娘这花钱的速度,会花光也很正常。
看崔二娘狮子大张口,竟然说出一个月给三百两的话,当下新乡侯就没搭理她了,只当这封信没看见。
虽然这是韩姨娘的孩子,他爱屋及乌,也会多喜爱上一两分,但要是不识趣的,他可不会管她是不是韩姨娘的孩子,一样不会喜欢的。
毕竟他孩子多,喜欢听话懂事的孩子就是了,何必喜欢这种没分寸的。
崔二娘不知道她狮子大开口写的信,惹恼新乡侯了,只看信发过去许久了,新乡侯也没送钱进来,她还不高兴呢,继续给新乡侯发信。
直到发过了三次信,都石沉大海,她这才慌了,想着新乡侯是怎么回事,以前不是对自己挺好的,现在自己需要钱,怎么不满足自己的要求?
她不知道是不是送信的人没送到新乡侯手上,还是新乡侯府发生了什么事,她在宫里,想打听消息极难,毕竟打听消息是肯定要花钱的,而她不巧,之前大手大脚的,将新乡侯给自己的二百两花光了,这会儿想打听就很难了。
没办法,当时她以为,以后新乡侯会经常给自己送钱的,所以花起那二百两,自然不心疼,很快就装大款,大撒币,花光了。
现在好了,没钱用了,寸步难行了,后悔当日大撒币的行为也没用了,因为钱没了。
也正是因为钱没了,所以崔二娘才没继续给府里送信,要不然有钱,她还会一直送的。
没办法,托人给府里送信,也是要钱的,没钱谁给她送信。
其实她可以将首饰拿去换钱的,只是她暂时还没想到罢了,毕竟她觉得,那些首饰都漂亮,她可舍不得去内务府换钱用。
不提崔二娘在宫里没钱用,寸步难行,日子过的艰辛——反正比之前在侯府时差多了——却说之后的发展,就像新乡侯夫人想的那样,韩姨娘看她亲生的女儿是没法给自己提供依靠了,便开始转变对崔元娘的态度,想笼络她,作为将来新乡侯过世后,自己的依靠了。
好在崔元娘已经知道真相,再加上新乡侯夫人早就提醒过,她有了心理准备,以及暗中观察到的,韩姨娘真心实意为她亲生女儿谋划的事,让她这会儿对韩姨娘虚伪的笼络,并不像原身世界那样感动,只表面上高兴,但心里很平静。
而韩姨娘以为将崔元娘笼络到了,果然让新乡侯给崔元娘找一门好亲事。
其实不用韩姨娘说,新乡侯也要给崔元娘找一门好的亲事,帮助新乡侯府的。
现在已经指望不上“嫡女”崔二娘了,就只能指望“庶女”崔元娘了。
而新乡侯自从知道新乡侯夫人把私房都给了崔二娘,便不再往宫中送钱了,想着她既然有钱,他还送钱进宫做什么。
——这也是新乡侯夫人说自己的私房都给了崔二娘的另一层原因了,她自然不想看新乡侯将公中的钱往宫里送,毕竟宫里就是个无底洞,再多的钱也花的光的,而现在她说自己把私房给了崔二娘,新乡侯觉得她有钱,肯定就不会再往宫里送钱了,这就能省下来一笔钱。
况且,也不光是为了节省,也是她不想看崔二娘花公中的钱,毕竟府里其他姑娘都只有月钱二两,她凭什么能三五不时就能拿到一大笔钱,凭什么啊。
看新乡侯果然因此不再送钱进去后,新乡侯夫人不由感到满意。
而宫中的崔二娘,看新乡侯就上次送进来二百两银子后,就再没送钱过来过了,自然是不满意的,毕竟宫中开支大,二百两银子能做什么事,最好一个月一千两银子,当然了,她知道,新乡侯府落魄了,一年全部收入,可能也只有一万多两银子,让他们一月送一千两银子给她不可能,但一个月送二百两总行吧?
结果上次送的二百两银子,这都快过去一个月了,就没见继续送新的银子来,崔二娘自然不满意了,当下便给家里送信,让新乡侯再送二百两银子过来,并跟新乡侯说,以后每个月都送三百两银子过来,说宫里花钱厉害,要实在给不了三百两,给二百两也行——在崔二娘想来,新乡侯府一年能有一万多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千两收入,那自己要二三百两,不算多,却没想过,府里有多少人,一千两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其实是不多的,她一个人就要二三百两,那别人呢,她这是占了别人的份额。
新乡侯看了这封信,不由无语,想着这孩子,以前也没看到是这样狂的啊,还一个月三百两,不说府里的姑娘了,新乡侯世子一个月他都不会让对方支三百两走,因为府里就没多少钱,他要留着自己用的,别人一个月就支走三百两,后院还有开支要用不少,那他哪还有多少钱用,那怎么行。
也是了,以前在府里,她没什么开销,就算想花钱了,也只是吵着让新乡侯夫人给她买,所以他一直没注意到她真实的性格,直到这会儿进了宫,她经常打交道的人,从她姨娘和新乡侯夫人,变成了他,这才让他知道了崔二娘让他无语的真实性格。
难怪新乡侯夫人会说私房被她掏光了,就这样大手大脚的性格,钱不会光才怪了,现在他相信新乡侯夫人说钱给崔二娘花光了的话,要是崔二娘一直要这要那,新乡侯夫人那点私房,肯定顶不住,毕竟新乡侯夫人的私房,他多多少少也是知道数额的,上次给儿子成亲,的确用去了绝大部分,剩下那点,就崔二娘这花钱的速度,会花光也很正常。
看崔二娘狮子大张口,竟然说出一个月给三百两的话,当下新乡侯就没搭理她了,只当这封信没看见。
虽然这是韩姨娘的孩子,他爱屋及乌,也会多喜爱上一两分,但要是不识趣的,他可不会管她是不是韩姨娘的孩子,一样不会喜欢的。
毕竟他孩子多,喜欢听话懂事的孩子就是了,何必喜欢这种没分寸的。
崔二娘不知道她狮子大开口写的信,惹恼新乡侯了,只看信发过去许久了,新乡侯也没送钱进来,她还不高兴呢,继续给新乡侯发信。
直到发过了三次信,都石沉大海,她这才慌了,想着新乡侯是怎么回事,以前不是对自己挺好的,现在自己需要钱,怎么不满足自己的要求?
她不知道是不是送信的人没送到新乡侯手上,还是新乡侯府发生了什么事,她在宫里,想打听消息极难,毕竟打听消息是肯定要花钱的,而她不巧,之前大手大脚的,将新乡侯给自己的二百两花光了,这会儿想打听就很难了。
没办法,当时她以为,以后新乡侯会经常给自己送钱的,所以花起那二百两,自然不心疼,很快就装大款,大撒币,花光了。
现在好了,没钱用了,寸步难行了,后悔当日大撒币的行为也没用了,因为钱没了。
也正是因为钱没了,所以崔二娘才没继续给府里送信,要不然有钱,她还会一直送的。
没办法,托人给府里送信,也是要钱的,没钱谁给她送信。
其实她可以将首饰拿去换钱的,只是她暂时还没想到罢了,毕竟她觉得,那些首饰都漂亮,她可舍不得去内务府换钱用。
不提崔二娘在宫里没钱用,寸步难行,日子过的艰辛——反正比之前在侯府时差多了——却说之后的发展,就像新乡侯夫人想的那样,韩姨娘看她亲生的女儿是没法给自己提供依靠了,便开始转变对崔元娘的态度,想笼络她,作为将来新乡侯过世后,自己的依靠了。
好在崔元娘已经知道真相,再加上新乡侯夫人早就提醒过,她有了心理准备,以及暗中观察到的,韩姨娘真心实意为她亲生女儿谋划的事,让她这会儿对韩姨娘虚伪的笼络,并不像原身世界那样感动,只表面上高兴,但心里很平静。
而韩姨娘以为将崔元娘笼络到了,果然让新乡侯给崔元娘找一门好亲事。
其实不用韩姨娘说,新乡侯也要给崔元娘找一门好的亲事,帮助新乡侯府的。
现在已经指望不上“嫡女”崔二娘了,就只能指望“庶女”崔元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