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书往外走,不愿意看到儿子的目光,从他摔断了腿,自己放弃了他的那刻起,就已经失去了这个儿子了。
张青竹坐在那里,没有起身相送,自己选的路,终究要和父亲,渐行渐远。
一双手按在张青竹肩上,张青竹没有回头,就晓得是自己的妻子,于是张青竹轻声道:“你是担心我吗?”
“和自己的父亲决裂,是很难受的。”婉宁轻声说着,张青竹嗯了一声,脸颊依恋地靠向婉宁的手,婉宁的手还是那样温暖,她转到张青竹面前。
“我还有你。”而且,我只有你了。张青竹在心中默默地说着,其实,自己这样的情形,是不该成婚生子的,或者,成婚之后,就该离婉宁远远的,但人,永远会被温暖吸引,而婉宁,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人。
“我们还要在一起,白头到老子孙满堂。”这是最俗气的祝福,也是婉宁最真心的话语,和丈夫在一起,携手同行,对婉宁来说,这就够了。
张尚书离开张青竹的宅子,今儿是大年初一,处处喜气洋洋,人人都穿着新衣衫,但张尚书竟然生出,天下之大,自己无处可去的感慨。
小厮跟在张尚书身后,什么都没有问。张尚书走了一会儿,才对小厮道:“我们回去吧。”
小厮陪着张尚书回到张府,张尚书在书房之中,一直坐到掌灯时候,直到管家进来点灯,张尚书才对管家道:“往里面传,就说,我要进去见见太太。”
管家应是,自去禀告。张尚书看着那熟悉的书房,这间书房,自己曾经写过许多奏折,做过许多大事,但现在,自己在这书房之中,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像儿子说的那样,离开京城,回乡去。
张太太都要歇息了,听到张尚书要进后院,张太太的眉不由皱了皱:“周姨娘还病着呢。”
“管家说,老爷要见太太。”青儿尽责地说着,张太太的眉皱得越发紧了,还要见自己,不是好久都没说话了?
张尚书已经走进屋子,看到张太太坐在那里,张尚书也就坐在她面前:“我好几个月都没和你说说话了。”
“老爷糊涂了吗?昨儿团圆饭上,我们还坐一起呢。”张太太的话让张尚书看着她:“你一直都在怨我,怨我把儿子们教成这样。”
“那是老爷悉心教导的,我怎敢有怨言。”张太太的话,明明白白的阴阳怪气,若是原先的张尚书,他已经发火了,但现在的张尚书性子却要平和多了:“我晓得,是我的错,我,太刚愎自用,把朝廷那一套,都放在自己儿子身上,现在,落到这个下场,是我的错。”
真是稀奇啊,张尚书竟然会认错,张太太仔细打量了丈夫,确认这确实是自己的丈夫,而不是什么人来冒充的,张太太才对张尚书道:“老爷怎会说这样的话?”
“我今儿,去见了老大,听他说了不少话,才晓得,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张尚书这话让张太太更感到稀奇,接着张太太就道:“到了现在,就算认错,又有什么用呢?”
确实没什么用了,张尚书也晓得,张青竹并不会接受自己的任何歉意,这个孩子,才华出众,自然也心高气傲,在他摔断腿而自己放弃了他之后,只怕他就生出别的念头。不然,纯臣?做大臣的人,谁愿意做纯臣呢?
而他,就这样坦然地说出这两个字,是自己,硬生生地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养成这样的。
张尚书一向保养得很好,即便是罢官之后,也是满头黑发,但现在,张太太看到了丈夫发中掺杂的银丝。
“你收拾收拾,等到老二的消息下来,我们全家,回家乡去吧。”张尚书把自己来此的目的说出,就站起身要离开。
张太太会错了意,已经对张尚书道:“周姨娘还病着,刘姨娘一向喜欢清净,老爷今晚还是在书房睡吧。”
张尚书回头,那眼中写着悲伤,原来,自己竟然是被自己的妻妾都厌恶了,竟然一个都不愿意,陪自己说说话。但到了现在,张尚书也只是点头:“好,我晓得了,周姨娘那边,你还是请医调治。”
“我会的。”张尚书回头的时候,张太太有些担心张尚书会突然大怒,但看着张尚书那平静的眼神,张太太松了口气,只对张尚书笑着说了这样一句。
张尚书心中掠过哀伤,但张尚书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一步步地往外走,等张尚书走了,张太太才对青儿道:“你去和姨娘们说一声,说老爷回书房去了。”
青儿应是,张太太打了个哈欠,还是收拾睡觉,幸好,还有那么多下人,可以服侍张尚书呢。
张尚书回到书房,看着四周的布置,曾经,这一切都围绕着他,而现在,这一切都离自己远去,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张尚书不想问,也不愿意问,只是长叹了一声。
年过完就是元宵,张青竹夫妻带着儿女们,也看了京城的灯会。
京城的灯会向来热闹,不光是灯会那条街挂满了灯,别的街道也到处悬挂着彩灯,而这些彩灯,有走马灯连珠灯,还有盒子灯,各种各样的灯,有些灯下还挂了灯谜,小贩们也在那里摆摊叫卖。
人人穿着新衣,带着孩子们出来,好一出太平盛世繁华景象。希声喜欢得不得了,要不是杏儿梨儿紧紧跟着,只怕希声自己就要把这条街跑遍了。
婉宁在那扶着张青竹跟在希声身后,张青竹看着这繁华景象,对婉宁轻声道:“这日子,就够了。”
婉宁勾唇微笑,见到希声差点摔跤,还不等婉宁走上前,奶娘就把希声抱了起来,希声却笑吟吟地对婉宁说:“娘,我要吃糖。”
“吃糖牙会疼。”婉宁点一下女儿的额头,希声已经伸手去拉张青竹的袖子:“爹爹,要吃糖。”
张青竹坐在那里,没有起身相送,自己选的路,终究要和父亲,渐行渐远。
一双手按在张青竹肩上,张青竹没有回头,就晓得是自己的妻子,于是张青竹轻声道:“你是担心我吗?”
“和自己的父亲决裂,是很难受的。”婉宁轻声说着,张青竹嗯了一声,脸颊依恋地靠向婉宁的手,婉宁的手还是那样温暖,她转到张青竹面前。
“我还有你。”而且,我只有你了。张青竹在心中默默地说着,其实,自己这样的情形,是不该成婚生子的,或者,成婚之后,就该离婉宁远远的,但人,永远会被温暖吸引,而婉宁,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人。
“我们还要在一起,白头到老子孙满堂。”这是最俗气的祝福,也是婉宁最真心的话语,和丈夫在一起,携手同行,对婉宁来说,这就够了。
张尚书离开张青竹的宅子,今儿是大年初一,处处喜气洋洋,人人都穿着新衣衫,但张尚书竟然生出,天下之大,自己无处可去的感慨。
小厮跟在张尚书身后,什么都没有问。张尚书走了一会儿,才对小厮道:“我们回去吧。”
小厮陪着张尚书回到张府,张尚书在书房之中,一直坐到掌灯时候,直到管家进来点灯,张尚书才对管家道:“往里面传,就说,我要进去见见太太。”
管家应是,自去禀告。张尚书看着那熟悉的书房,这间书房,自己曾经写过许多奏折,做过许多大事,但现在,自己在这书房之中,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像儿子说的那样,离开京城,回乡去。
张太太都要歇息了,听到张尚书要进后院,张太太的眉不由皱了皱:“周姨娘还病着呢。”
“管家说,老爷要见太太。”青儿尽责地说着,张太太的眉皱得越发紧了,还要见自己,不是好久都没说话了?
张尚书已经走进屋子,看到张太太坐在那里,张尚书也就坐在她面前:“我好几个月都没和你说说话了。”
“老爷糊涂了吗?昨儿团圆饭上,我们还坐一起呢。”张太太的话让张尚书看着她:“你一直都在怨我,怨我把儿子们教成这样。”
“那是老爷悉心教导的,我怎敢有怨言。”张太太的话,明明白白的阴阳怪气,若是原先的张尚书,他已经发火了,但现在的张尚书性子却要平和多了:“我晓得,是我的错,我,太刚愎自用,把朝廷那一套,都放在自己儿子身上,现在,落到这个下场,是我的错。”
真是稀奇啊,张尚书竟然会认错,张太太仔细打量了丈夫,确认这确实是自己的丈夫,而不是什么人来冒充的,张太太才对张尚书道:“老爷怎会说这样的话?”
“我今儿,去见了老大,听他说了不少话,才晓得,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张尚书这话让张太太更感到稀奇,接着张太太就道:“到了现在,就算认错,又有什么用呢?”
确实没什么用了,张尚书也晓得,张青竹并不会接受自己的任何歉意,这个孩子,才华出众,自然也心高气傲,在他摔断腿而自己放弃了他之后,只怕他就生出别的念头。不然,纯臣?做大臣的人,谁愿意做纯臣呢?
而他,就这样坦然地说出这两个字,是自己,硬生生地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养成这样的。
张尚书一向保养得很好,即便是罢官之后,也是满头黑发,但现在,张太太看到了丈夫发中掺杂的银丝。
“你收拾收拾,等到老二的消息下来,我们全家,回家乡去吧。”张尚书把自己来此的目的说出,就站起身要离开。
张太太会错了意,已经对张尚书道:“周姨娘还病着,刘姨娘一向喜欢清净,老爷今晚还是在书房睡吧。”
张尚书回头,那眼中写着悲伤,原来,自己竟然是被自己的妻妾都厌恶了,竟然一个都不愿意,陪自己说说话。但到了现在,张尚书也只是点头:“好,我晓得了,周姨娘那边,你还是请医调治。”
“我会的。”张尚书回头的时候,张太太有些担心张尚书会突然大怒,但看着张尚书那平静的眼神,张太太松了口气,只对张尚书笑着说了这样一句。
张尚书心中掠过哀伤,但张尚书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一步步地往外走,等张尚书走了,张太太才对青儿道:“你去和姨娘们说一声,说老爷回书房去了。”
青儿应是,张太太打了个哈欠,还是收拾睡觉,幸好,还有那么多下人,可以服侍张尚书呢。
张尚书回到书房,看着四周的布置,曾经,这一切都围绕着他,而现在,这一切都离自己远去,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张尚书不想问,也不愿意问,只是长叹了一声。
年过完就是元宵,张青竹夫妻带着儿女们,也看了京城的灯会。
京城的灯会向来热闹,不光是灯会那条街挂满了灯,别的街道也到处悬挂着彩灯,而这些彩灯,有走马灯连珠灯,还有盒子灯,各种各样的灯,有些灯下还挂了灯谜,小贩们也在那里摆摊叫卖。
人人穿着新衣,带着孩子们出来,好一出太平盛世繁华景象。希声喜欢得不得了,要不是杏儿梨儿紧紧跟着,只怕希声自己就要把这条街跑遍了。
婉宁在那扶着张青竹跟在希声身后,张青竹看着这繁华景象,对婉宁轻声道:“这日子,就够了。”
婉宁勾唇微笑,见到希声差点摔跤,还不等婉宁走上前,奶娘就把希声抱了起来,希声却笑吟吟地对婉宁说:“娘,我要吃糖。”
“吃糖牙会疼。”婉宁点一下女儿的额头,希声已经伸手去拉张青竹的袖子:“爹爹,要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