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后面,和妹妹陪着孩子们玩。”瑾宁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件事,是吴安和张青竹谈的,不要问自己。
吴太太有些失望地叹气,吴安看着自己的母亲:“其实,能回到家乡,好好地读上几年书,改一改在京中学到的这些脾气,倒也不错。”
“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这样了。”吴太太想着这几句话,也就让人把家里的人都叫来,要他们收拾收拾东西,免得离开京城,甚至抄家时候,惊慌失措。
众人在吴老爷的尸身被送回吴府,办丧事时候的冷冷清清时候就已经晓得,前程不妙,现在吴太太再次重复这件事,众人自然也只有听从。
也有几个人嘀咕,瑾宁不肯出力,毕竟瑾宁是秦淑妃的姐姐,京城中炙手可热的新贵张青竹,是她的妹夫。但也只敢私下嘀咕,并没有人敢到瑾宁跟前说这话。
瑾宁也只当做没有听到,这些事儿,家家都有,户户都在,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回到房中,瑾宁的丫鬟上前迎接,对瑾宁轻声道:“大奶奶,这几日,那一位,成天躲在房里面哭。”
“由她去。”瑾宁晓得那一位是谁,不就是吴安的新宠,原本还欢欢喜喜,现在,吴家突然遇到这样的事情,她的荣耀,转眼就要失去,前程不明。
若还是丫鬟的时候,还可以想办法寻人,让自己的家人来吴家把人赎出去,但现在已经做了妾,哪还能这样做,除了哭,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了。
丫鬟见瑾宁并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也就应是,不敢再说别的。瑾宁这才感到疲惫,但还是强撑着让奶娘把孩子抱来,还不到半岁的娃娃,吃饱睡足,无忧无虑,见到自己的娘,就露出笑脸。
瑾宁把孩子抱在怀中,亲了亲她的小脸,别人的孩子,瑾宁管不了,但自己的孩子,是不能让她受一点伤害。瑾宁贴了贴她的脸,若真有那个万一,娘就算闯了皇宫,也要去求见你的淑妃姨母,为你们求一个恩典。
保住两个孩子,对淑妃来说,不过是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至于吴安说的,他另外的儿女,瑾宁只能尽力而为。
这样的恩爱夫妻,做给人瞧,要做多少年?瑾宁把孩子放在床上,疲惫地想着,或许,只有婉宁的恩爱,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实际的。
大行皇帝的丧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天子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民间以月代年,守孝三个月,十足要守三年孝的,也不过就是宗室,连出嫁的公主们,也只用守一个月的孝。
二十七日的孝期过了,天子也就恢复上朝,但在朝服之上,加了一根麻绳,这根麻绳,要等到大行天子出殡之后,才行去除。
群臣也不用再像原先一样,天天入宫守灵,而是轮班而行,每过七日集体入宫哭灵,至于这七日之内,也只用早晚轮班入宫一次。
停灵过了百日,再行出殡。至此,大行天子的丧事,也就算差不多了,众人只要按着时间进行,而被耽误的朝政,也要处理起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三皇子篡位问题,天子已经下诏,册封自己的兄弟们,二皇子册为吴王,四皇子册为雍王,各自的府邸都为王府,各自的皇子妃,也为王妃,长子为世子,女儿为郡主。
而在宫中被软禁的三皇子怎么处置,就成了一个问题,天子并不愿意背上杀死兄弟的名声,但这等大罪,若轻轻放下,就对不起死难者了。
于是天子就前去询问太后,毕竟,太后是长辈,这种事情,也该由太后出面。在经过天子询问,太后坚持不肯,说后宫哪能干政,这样辞来辞去之后,太后降下懿旨,首先太后说,自己身为嫡母,管教儿子不力,此事,她也有错。
虽说这是套话,但足以堵群臣的嘴。而后,太后又说,兄弟阋墙,手足相残,是世间最大的伤痛,况且天家本该为天下人表率,谁知天家竟然手足相残,于是太后恳求上天,愿以身代。
太后身为国母,如此下诏,自然群臣都要阻拦。
在太后坚持要去赎罪,群臣阻拦数次之后,太后总算降下另一道懿旨,着令三皇子,此时已经是庶人了,远赴皇家寺庙出家,终身不得出。
这出家,自然也是太后为了保住儿子一命想的主意,天子肯答应,自然是那句,终身不得出,处罚已经定下,天子赐给自己的弟弟一个法号,无相,陪着他去的,还有十二名跟随他出家的太监,这十二名太监,说的是陪着他伺候他,更多的是起监视之意。无相法师也就在禁卫军的簇拥下前往遥远的皇家寺庙,听说,那里离京城还有两千多里,一年四季十分寒冷。
被选中的皇家寺庙自然十分壮丽,香火旺盛,但再壮丽的寺庙,旺盛的香火都和这位贵人无关了。等到了地方,这位贵人会住进一个院子里面,每日诵经祈福,寺庙之外,除了跟随而来的禁卫军,还有当地遣去的人保护,想要进到他的院子,要经过无数道的看守的人,这辈子,除了陪侍的人,还有寺庙的主持,他再也见不到别人。
如此一来,他保住了性命,天子也没有沾上手足相残的名声,所有的事情都被揭过了。出家人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妻子儿女,太后如法炮制,让那位前三皇子妃,去了另一家寺庙出家,至于那几个孩子,养在太后宫中,听说所有的待遇都和别人是一样的,但他们长大之后的待遇,还要另说。
这样的处置,自然也得到了群臣的赞美,婉宁听说的时候,不由沉默了,天子也好,民间也罢,为了所谓的名声要摆出做出这样的举动,众人就跟演戏一样。但偏偏人人都要对这样的做戏表现出很欢喜,赞美天子的大度。
吴太太有些失望地叹气,吴安看着自己的母亲:“其实,能回到家乡,好好地读上几年书,改一改在京中学到的这些脾气,倒也不错。”
“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这样了。”吴太太想着这几句话,也就让人把家里的人都叫来,要他们收拾收拾东西,免得离开京城,甚至抄家时候,惊慌失措。
众人在吴老爷的尸身被送回吴府,办丧事时候的冷冷清清时候就已经晓得,前程不妙,现在吴太太再次重复这件事,众人自然也只有听从。
也有几个人嘀咕,瑾宁不肯出力,毕竟瑾宁是秦淑妃的姐姐,京城中炙手可热的新贵张青竹,是她的妹夫。但也只敢私下嘀咕,并没有人敢到瑾宁跟前说这话。
瑾宁也只当做没有听到,这些事儿,家家都有,户户都在,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回到房中,瑾宁的丫鬟上前迎接,对瑾宁轻声道:“大奶奶,这几日,那一位,成天躲在房里面哭。”
“由她去。”瑾宁晓得那一位是谁,不就是吴安的新宠,原本还欢欢喜喜,现在,吴家突然遇到这样的事情,她的荣耀,转眼就要失去,前程不明。
若还是丫鬟的时候,还可以想办法寻人,让自己的家人来吴家把人赎出去,但现在已经做了妾,哪还能这样做,除了哭,就没有别的事可做了。
丫鬟见瑾宁并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也就应是,不敢再说别的。瑾宁这才感到疲惫,但还是强撑着让奶娘把孩子抱来,还不到半岁的娃娃,吃饱睡足,无忧无虑,见到自己的娘,就露出笑脸。
瑾宁把孩子抱在怀中,亲了亲她的小脸,别人的孩子,瑾宁管不了,但自己的孩子,是不能让她受一点伤害。瑾宁贴了贴她的脸,若真有那个万一,娘就算闯了皇宫,也要去求见你的淑妃姨母,为你们求一个恩典。
保住两个孩子,对淑妃来说,不过是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至于吴安说的,他另外的儿女,瑾宁只能尽力而为。
这样的恩爱夫妻,做给人瞧,要做多少年?瑾宁把孩子放在床上,疲惫地想着,或许,只有婉宁的恩爱,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实际的。
大行皇帝的丧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天子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民间以月代年,守孝三个月,十足要守三年孝的,也不过就是宗室,连出嫁的公主们,也只用守一个月的孝。
二十七日的孝期过了,天子也就恢复上朝,但在朝服之上,加了一根麻绳,这根麻绳,要等到大行天子出殡之后,才行去除。
群臣也不用再像原先一样,天天入宫守灵,而是轮班而行,每过七日集体入宫哭灵,至于这七日之内,也只用早晚轮班入宫一次。
停灵过了百日,再行出殡。至此,大行天子的丧事,也就算差不多了,众人只要按着时间进行,而被耽误的朝政,也要处理起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三皇子篡位问题,天子已经下诏,册封自己的兄弟们,二皇子册为吴王,四皇子册为雍王,各自的府邸都为王府,各自的皇子妃,也为王妃,长子为世子,女儿为郡主。
而在宫中被软禁的三皇子怎么处置,就成了一个问题,天子并不愿意背上杀死兄弟的名声,但这等大罪,若轻轻放下,就对不起死难者了。
于是天子就前去询问太后,毕竟,太后是长辈,这种事情,也该由太后出面。在经过天子询问,太后坚持不肯,说后宫哪能干政,这样辞来辞去之后,太后降下懿旨,首先太后说,自己身为嫡母,管教儿子不力,此事,她也有错。
虽说这是套话,但足以堵群臣的嘴。而后,太后又说,兄弟阋墙,手足相残,是世间最大的伤痛,况且天家本该为天下人表率,谁知天家竟然手足相残,于是太后恳求上天,愿以身代。
太后身为国母,如此下诏,自然群臣都要阻拦。
在太后坚持要去赎罪,群臣阻拦数次之后,太后总算降下另一道懿旨,着令三皇子,此时已经是庶人了,远赴皇家寺庙出家,终身不得出。
这出家,自然也是太后为了保住儿子一命想的主意,天子肯答应,自然是那句,终身不得出,处罚已经定下,天子赐给自己的弟弟一个法号,无相,陪着他去的,还有十二名跟随他出家的太监,这十二名太监,说的是陪着他伺候他,更多的是起监视之意。无相法师也就在禁卫军的簇拥下前往遥远的皇家寺庙,听说,那里离京城还有两千多里,一年四季十分寒冷。
被选中的皇家寺庙自然十分壮丽,香火旺盛,但再壮丽的寺庙,旺盛的香火都和这位贵人无关了。等到了地方,这位贵人会住进一个院子里面,每日诵经祈福,寺庙之外,除了跟随而来的禁卫军,还有当地遣去的人保护,想要进到他的院子,要经过无数道的看守的人,这辈子,除了陪侍的人,还有寺庙的主持,他再也见不到别人。
如此一来,他保住了性命,天子也没有沾上手足相残的名声,所有的事情都被揭过了。出家人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妻子儿女,太后如法炮制,让那位前三皇子妃,去了另一家寺庙出家,至于那几个孩子,养在太后宫中,听说所有的待遇都和别人是一样的,但他们长大之后的待遇,还要另说。
这样的处置,自然也得到了群臣的赞美,婉宁听说的时候,不由沉默了,天子也好,民间也罢,为了所谓的名声要摆出做出这样的举动,众人就跟演戏一样。但偏偏人人都要对这样的做戏表现出很欢喜,赞美天子的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