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色如墨,悄然笼罩了整个京城,少府董允的府邸内却依旧灯火通明。

    月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班驳地洒在青石板上,给这静谧的夜晚添了几分神秘。

    董允正独自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忧虑。

    案头堆积的文书如同山峦,而他心中那份对未知的迷惑与担忧,如同窗外的夜色一般,深沉而厚重。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一名身着黑衣的侍卫匆匆而入,手中紧握着一卷密封的竹简,神色凝重。

    “府尊,陛下的密旨到了。”

    董允闻言,身形微微一震,随即迅速起身,双手接过那卷密旨,仿佛接过的不仅仅是一道旨意,更是整个大汉朝的安危。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竹简上的封蜡,展开那泛黄的绢帛,一行行工整的小篆映入眼帘,字里行间透露着天子的睿智与决绝。

    起初,董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密旨中提到的伊氏之乱,让他心中原本就纷扰的思绪更加复杂。

    伊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家族,为何会突然成为朝堂上的风暴眼?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董允的眼中渐渐闪烁起了光芒,那是一种恍然大悟后的释然,也是对陛下深谋远虑的敬佩。

    董允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心中暗自感慨:“还是陛下圣明,区区伊氏,本不足为虑,最重要的是要揪出背后的人。”

    长舒一口气,董允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有时候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解决问题。

    陛下的方法简单而直接,却也高明至极——将矛盾转移,让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魏国校事府在背后挑拨,待局势混乱,再徐徐图之,找出那隐藏在暗处的真正黑手。

    这无疑是蛇打七寸,一击即中的策略。

    打定了主意,董允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是唤来了霸陵皇庄的千户,这是一位忠诚干练的能将,是在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对陛下绝对忠诚,隶属于少府,对他董允的命令从不置疑。

    “府尊!”

    千户对着董允行了一礼。

    董允低声吩咐道:“你即刻前往皇庄,调集人手,抓拿伊仇!”

    “诺!”

    伊氏乃陛下敕封归正士族,但及时少府下令,他便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执行命令便是了。

    千户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随后,董允又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兆尹府。

    信中,他详细阐述了伊氏可能与魏国校事府勾结的情况,要求京兆尹立即派兵,以校事府细作的罪名,将伊氏一族中涉嫌作乱之人悉数拿下,同时严密审讯,务求从他们的口中撬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做完这一切,董允再次坐回到案前,凝视着窗外的夜色,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前路必定布满荆棘,但只要心中有光,就无惧任何黑暗。

    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密旨,仿佛能感受到天子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

    夜深了,书房内的灯火依旧亮着,董允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坚定。

    他继续埋首于案牍之间,筹划着下一步的行动,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每一个决策都需慎之又慎。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董允深知,唯有智慧,方能成为最锋利的武器,照亮前行的道路。

    霸陵之地,阳光懒洋洋地洒在青石板路上,微风拂过,带着一丝初夏的暖意。

    在这片土地上,一座庄园静静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某位贵人预留的一片世外桃源。

    这,便是皇帝赏赐给伊仇的庄园,一个曾经属于某位显赫贵族,用作野外踏青、避暑的胜地。

    庄园的入口,两尊石狮威严地镇守,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依然不减其雄壮之气。

    穿过一道雕花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草色青翠欲滴,几匹骏马悠闲地在其间漫步,偶尔低头啃食着鲜嫩的草叶。

    远处,一片果林郁郁葱葱,桃花、杏花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远处山林中传来的鸟鸣交织在一起。

    果园深处,隐藏着一个小巧精致的水池,池水清澈见底,几尾金鱼悠闲地游弋其中,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

    池边,几株柳树轻摆,柳丝轻拂水面,好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柔情。

    与这宁静美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庄园内的建筑并不追求华丽,而是以一种质朴而实用的风格呈现,木结构的房屋,青砖铺就的小径,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又不失庄重。

    在这片看似平凡却又蕴含无限可能的土地上,伊仇正坐在一间简朴却不失雅致的屋内,窗外是满园春色,屋内却是一片沉静。

    他身着一袭深色长袍,衣襟微敞,露出里面精致的绣纹,手中把玩着一个瓷杯,杯中清酒如琥珀,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伊仇的面容冷峻,眼神深邃,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仿佛他本身就是这庄园的主人,而非仅仅是一个被赏赐者。

    此时,一位上了年纪的黑衣管事缓缓步入屋内,他的步伐稳健,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

    管事的面容苍老,皮肤如同枯树皮一般,但眼神却异常锐利,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的老练与智慧。

    他手中紧握着一封用丝帛制成的信件,那信件被精心折叠,封口处还印有一枚精致的蜡印。

    “家主,这是长安送来的密信。”黑衣管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伊仇的耳中。

    伊仇闻言,眉头轻轻一挑,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光芒,仿佛是猎豹发现了猎物。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接过管事递来的密信,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光滑的丝帛,心中已隐隐有了预感。

    拆开信件的那一刻,他的眼神变得异常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

    信中的内容简短却震撼,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巨大的机遇,足以让伊氏家族在汉国站稳脚跟,甚至一跃成为关中有数的大世家。

    伊仇看完,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那笑声爽朗而自信,回荡在屋内,似乎连窗外的春风都为之一振。

    “有汉国大人物支持,如此的话,我伊氏便能够在汉国站稳脚跟了,甚至因此成为关中有数的大世家,也不一定!”

    伊仇的话语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权力的渴望,对地位的追求,更是对家族未来的无限憧憬。

    然而,在这份野心的背后,伊仇的心中也不免泛起一丝波澜。

    这条通往荣耀的道路绝不会平坦,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他想起自己多年来在官场上的摸爬滚打,每一次的抉择,每一次的牺牲,都是为了家族的未来。

    如今,这个机会就在眼前,他怎能不把握住?

    汉国现今正悄然崛起,吸引着无数渴望功名与权势的豪杰。

    伊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转折点的机遇,也深知其中暗藏的风险。

    他举家而来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魏国虽强,但内部矛盾重重,士族势力庞大,皇权衰弱,这让他看到了未来可能的动荡与不安。

    相比之下,汉国虽新兴,却展现出勃勃生机,君主励精图治,力求改革,对人才求贤若渴。

    伊仇深知,若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不仅能为家族开辟新天地,更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而,迁徙之路并非坦途。

    伊仇不仅要面对路途的艰险,更要应对来自魏国朝廷的猜疑与阻挠。

    为此,他开始精心布局,利用自己在魏国的人脉资源,秘密收集情报,同时积极与汉国方面接触,寻求庇护与支持。

    伊仇深知,要想在汉国立足,仅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外力。

    于是,他选择了与校事府合作,以换取必要的情报支持。

    这一决定无疑充满了风险。

    与校事府的合作意味着他必须承担通敌的罪名,一旦败露,不仅身败名裂,更可能连累家族。

    但伊仇有自己的算计:作为第一个公开投奔汉国的魏国士人,他相信汉国皇帝为了彰显其包容与开放,不会轻易对他下手。

    而校事府提供的情报,则能帮助他在汉国更快地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力。

    在与校事府的交往中,伊仇展现出了极高的谨慎与智慧。

    他通过秘密渠道传递信息,同时巧妙地利用双方的利益诉求,确保合作既不会过于紧密,也不会因疏远而失效。

    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他在两国之间游刃有余,逐渐构建起自己的权力网络。

    这也是他到了汉国方才数月,便能够收到长安大人物来信的原因。

    不过

    这些汉国的士族,也并非全都是抱着善意来的。

    有许多汉国士族,对新来的伊仇持有戒心,甚至不乏敌意。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伊仇已经想好了之后要如何应对了。

    一方面,他要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参与朝政,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赢得了汉国皇帝的赏识与信任。

    另一方面,他要主动与汉国士族接触,通过联姻、结盟等方式,逐步融入这个圈子,减少摩擦,将他自己变成汉国士族,融入其中。。

    想到此处,一切都那么美好。

    但.

    其中的风险也不小啊!

    伊仇手执一卷古籍,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试图从过往的智慧中寻找家族未来的方向。

    就在这个时候,房外传来争吵声。

    “你们干什么?”

    “知道此处是何地吗?”

    “停下!”

    “哎呦喂~”

    这突如其来的喧嚣,让他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底悄然升起。

    他猛地站起,大步流星地走向门外,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怒斥道:“慌什么,大喊大叫的,到底是谁来了?”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伴随着铁甲碰撞的铿锵,一支装备精良的汉军如同黑色的风暴,直冲入庄园。

    为首的中年将军,身披重甲,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正是霸陵皇庄的千户。

    他驱马直至伊仇面前,居高临下地审视着这位曾经的魏国士人,嘴角勾起一抹嗤笑:“伊仇,你勾结校事府,并非真心归顺我大汉,而是魏国派来的奸细。现在,就随我去诏狱吧!”

    伊仇闻言,面色瞬间变得苍白,心中的震惊与恐惧交织在一起,几乎让他窒息。

    他强自镇定,急忙辩解道:“此事绝对没有,我伊仇对大汉忠心耿耿,更何况,我乃陛下敕封的归正士族,你岂能随意拿我?”

    他的声音虽有些颤抖,但仍试图保持最后的尊严。

    千户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更深的冷笑,从怀中掏出一份密封的文书,轻轻展开,展示在伊仇面前。

    那文书上,京兆尹和间军司的印章赫然在目,最引人注目的是,文书的右下角,还盖有上书房的朱红大印,那是皇帝意志的象征。

    “我有京兆尹和间军司的文书,其中还有上书房的印章,如何抓你不得?”

    千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狠狠地敲打在伊仇的心上。

    伊仇的目光落在那枚朱红大印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绝望。

    上书房的印章,意味着这一切都是皇帝的旨意,他这个所谓的皇帝敕封的归正士族,在皇权的威严下,又算得了什么?

    他的脸色更加苍白,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但很快,这股绝望被强烈的求生欲望所取代。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坚定:“我有冤屈,我要向陛下上书,请求陛下明察秋毫,还我清白!”

    千户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仿佛早已预料到伊仇的反应。

    “你到了诏狱,受过大刑之后,再上书也不迟。”

    他的声音冷酷无情,仿佛是在宣告一个无法更改的命运。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几个士兵迅速上前,粗鲁地架起伊仇,准备将他带走。

    伊仇的身体被强行拖动着,但他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千户的脸庞,那双眼睛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恐惧与未知。

    一旦踏入诏狱,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折磨与审讯,甚至可能是死亡。

    但他心中仍有一丝微弱的希望。

    我是归正士族,陛下你要对付我,得三思而后行。

    还有汉国士族

    此刻若是你们不出手,日后便一辈子做皇权的奴隶!

    想要做汉国的主人,你们得来救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