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恭说完战事,已是饮了好几樽,俊面泛红。

    兰陵美酒,始酿于商,玉碗琥珀,最是醉人。

    侯胜北举杯贺道:“虽是一番苦战,不管怎么说,贵国还是胜了。”

    高长恭茫然重复道:“是啊,胜了。可我怎么一点胜利的喜悦都感觉不到呢?”

    侯胜北安慰道:“兰陵王必是鞍马劳顿,征尘疲惫,休息一阵也就好了。”

    高长恭摇头否定:“不然。虽然夺了汾州之地,又拔取宜阳,我朝看似占尽上风,可是大势却不在这边。这种感觉,你不要骗我说不懂。”

    侯胜北能够理解他说的感觉源于何处。

    段孝先亡,赵彦深出,斛律光独木难支。

    和士开虽死,尚有韩长鸾与高阿那肱、骆提婆损害国政,陆令萱扰乱后宫。

    最主要的是,齐主和他的两位同行相比,实在看不出明君之姿。

    多等一天,北齐这台沉重的破车,就顺着惯性,向深渊多滑落一步。

    敌国的胜算就更多一分。

    哪怕攻城略地,一时得势,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一言概之,天时气数在北周,在南朝,就是不在北齐。

    高长恭就是清楚国势一天天的颓废,眼睁睁看着却无力挽回,甚至自身安危也难得以保全,所以才会是这般心情吧。

    既然高长恭说出内心想法,侯胜北缓缓道:“既然如此,兰陵王何不明哲保身?”

    一句话彷佛戳中要害。

    高长恭一饮而尽杯中酒,表情似哭似笑:“计将安出?”

    他和侯胜北述说起几桩往事。

    “长兄河南王高孝瑜,容貌魁伟,精彩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他本与武成帝结好,因谏皇后天下之母,不可与臣下接手。和士开不宜与胡太后握槊,又言赵郡王高睿之父高岳死于非命,不可与亲,遭二人谗言。”

    “武成帝顿饮其酒三十七杯,长兄体至肥大,腰带十围,使人载出,鸩之于车。”

    “至西华门,烦热躁闷,投水而绝。”

    “三兄乃是嫡子、河间王高孝琬,元皇后所出。河南王之死,诸王在宫内,莫敢举声,唯有三兄大哭而出。又怨执政,为草人而射之。”

    “和士开与祖珽谮之,搜家得镇库槊幡数百。武成帝闻之,以为反。有陈氏无宠之姬,诬告高孝琬画作陛下形哭之,然则实是父皇文襄帝像,三兄时对之泣。”

    “武成帝令人倒鞭挝之,三兄呼阿叔。反被怒斥谁是尔叔?敢唤我作叔!”

    “三兄向来以世嫡自负,曰: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静皇帝外甥,何为不得唤作叔也?”

    “武成帝愈怒,折其两胫而死。”

    “五弟安德王高延宗,为草人以像武成帝,鞭之讯曰何故杀我兄!为家奴告发,武成帝覆卧其于地,马鞭挝之二百,几死。”

    “吾恐以威武见忌,在定阳颇受财货,以贪残自秽名声。只怕朝廷还是不容,求福反以速祸……”(注1)

    高长恭再也说不下去,仰脖又是一杯。

    侯胜北对兰陵王的了解更深了。

    战场上英勇无敌的将军,却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

    说来说去,北齐几代至尊对宗室亲族的处置过于酷烈,使得人心萎缩。

    心生一股不知由来的怜悯之情,侯胜北鬼使神差道:“兰陵王若有逼不得已的那一天,侯某愿意为君提供一处容身之所。”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说出这句话。

    可能就像之前和荀法尚说的,见不得如此人物,倒在朝堂的倾轧暗斗之下吧。

    兰陵王即便要凋零,也该在战场之上尽展风华,以铁血而非毒汁了结此生。

    高长恭的眼中爆出一丝神采,一字一顿问道:“此话当真?”

    侯胜北已无退路。

    他想起阿父收容萧妙淽、杨白华。

    人有时就是需要递给他人一把伞,为其遮风挡雨。

    现在轮到自己了。

    侯胜北凝视高长恭:“愿与兰陵王击掌盟誓。”

    高长恭推席而起,来到跟前,两人四目相对。

    兰陵王伸出手臂,竖起一掌。

    只见手指修长挺直,洁白如玉雕成,精致中饱含着力量。

    侯胜北也站起身来,伸掌与其一击、再击、三击。

    高长恭长出一口气,彷佛放下心中一块大石,恢复了平日风度。

    两人重新入席,说话轻松随便了许多。

    高长恭像是对着自己解释:“孤非是要里通外国,实在是高处不胜寒。我朝位列宰辅者,至今竟无一人善终。兄弟叔侄之间,更是……”

    侯胜北心想,自神武帝建国之后,你们北齐继任的几位至尊都是极品。

    他嘴上宽慰道:“兰陵王说的都是往昔之事。今上年少,正要倚重宗室,今日之举不过预防万一罢了。”

    高长恭摇头道:“未必。此前邙山之战,陛下谓我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孤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陛下色变,那时只怕就起了嫌忌之意。”

    侯胜北讶然:“兰陵王此语,乃是国事家事一体,满怀忠诚之心。难道就凭此一句话,劳苦功高之臣就受了猜忌?”

    高长恭无奈道:“帝王心术,谁又说得清呢?”

    他继而说道:“此前琅琊王千秋门之乱,二兄和五弟都参与其中,虽然事后并未追究,多半陛下也会心存芥蒂。”

    侯胜北恍然大悟,文襄帝二子涉及高俨夺位,犯了君王大忌。

    掌握兵权、在军中威望极高的兰陵王,那更是齐主重点提防的对象了,怪不得他如此不安。

    齐主连亲兄弟的高俨都杀了,何时会被清算,就像利剑悬于头顶,随时可能落下。

    侯胜北只有继续开解道:“斛律丞相老成持重,有他坐镇中枢,相信不会轻易容许齐主做出自毁长城之事。”

    高长恭苦笑道:“斛律光自身难保,也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侯胜北心中一动,问何以得知。

    兰陵王不疑有他,解释道:“此前宜阳得胜,大军回师尚未至邺城,有敕令解散兵士。斛律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刻解散,恩泽不施于众。”

    “这是正常的用兵御下之道,言之有理啊?”

    高长恭摇头叹息:“斛律光上表,请使宣旨嘉奖,这也就罢了。可是他没有原地驻扎等待,而是率军继续向着邺城前进。”

    侯胜北心想,这要是换了别人是齐主,即便是自家老丈人,兵逼京师,也会心存疑忌的吧。

    “朝廷使臣不知为何行动迟缓。直到大军将至紫陌,至尊听闻已逼临都城,急令斛律光入见,宣劳散兵。斛律光这才觉道不妥,有恃兵恣擅之嫌,赶忙屯兵不进。”

    高长恭长叹道:“陛下内心,对斛律丞相只怕是忌惮甚深。”

    侯胜北见他忧心忡忡,劝道:“贵国与北周大战方定,一两年间应该太平无事,兰陵王或是韬光养晦,或是称病不出,小心低调总是无碍。”

    高长恭微微颔首,举杯示意共饮。

    除了谋求一醉,他还能说什么呢?

    而某人对斛律光在北齐朝廷的处境,理解得更加清楚了。

    ……

    正如崔季舒所言,没过几天,北周的使者右武伯谷会琨、御正蔡斌来聘,欲罢兵止戈。

    幸好这次齐主没有在晋阳待到年底,大概是觉得让两国的使团都在邺城等着不太合适。

    南朝使团在等待数日之后,齐主终于回到了邺城。

    高纬抵达邺城的那天,至紫陌,刮起了大风。

    听不少旁观者说,至尊亲自弯弓缠槊,骑马飞驰入南城。

    侯胜北感叹北朝君王的武勇,又不太明白这位至尊为什么要做出此等事。

    接下来他就见到了一件新鲜事。

    北齐崇佛,却在集市公开处刑杀了好几个和尚,其中为首一人法相庄严,垂头丧气。

    一同被斩首的还有三位郡君级别的诰命夫人。

    这种搭配让人不由得浮想联翩。

    问起原因,所有人都缄口不提。

    偶有漏出只言片语,此沙门者,太上皇也。(注2)

    侯胜北琢磨了一下,有杨白华的前例,很快就想明白了。

    -----------------

    九月季秋,北齐举行大射礼,南朝使团被邀请观礼。

    皇帝备大驾,常服,御七宝辇,射七埒。

    埒者,矮墙也。

    文武百官那么多人,靶子是射不下了,就对着墙射吧。

    正三品以上,射第一埒。

    一品五十发,一发调马,十五发射下,二十五发射上,三发射獐,三发射帖,三发射兽头。

    二品四十六发,一发调马,十五发射下,二十二发射上,二发射獐,三发射帖,三发射兽头。

    三品四十二发,一发调马,十二发射下,二十二发射上,二发射獐,二发射帖,三发射兽头。

    以此类推。

    直到九品射第七埒,十发,一发调马,三发射下,四发射上,一发射獐,一发射帖。

    大射置大将,由太尉担任。射司马各一人,录事二人。

    太尉正是兰陵王,他骑白马,执朱弓,披紫授,顶金冠,更显得玉面俊朗,风采绝伦,见者无不赞叹。

    七埒各置埒将、射正参军各一人,埒士四人,威仪一人,乘白马以导,的别参军一人,悬侯下府参军一人。

    又各置令史埒士等员,以司其事。

    侯胜北觉得北朝不愧是游牧骑射起家,祖上鲜卑武风不改。

    上至天子下至百官,不论文武都操弓能射,这就很了不起。

    谁要是弓马粗疏,那是要被耻笑的。

    要是换了本朝嘛。

    嗯,陈顼骑射听说还是可以的,大部分的文官估计连马都不会骑吧。(注3)

    射礼此举有益提倡尚武精神,值得借鉴。

    自己要是有朝一日执掌大权,也要在朝中推行,哼哼。(^_^)

    ……

    侯胜北既然结识了祖珽、徐之才、崔季舒等人,在邺城的人脉愈发得以拓展。

    在他们的引荐下,接下来的十几日间,傅縡、侯胜北见识了河北世家的人文风采。

    封隆之的侄儿,东宫洗马封孝琬、通直散骑常侍封孝琰两兄弟,渤海封氏。

    封隆之和高欢有同郡之谊,佐命之功。

    封氏和高欢自称的出于渤海高氏,并为一处。

    封孝琰曾出任聘陈使主,其女为范阳王妃,彼此相谈甚欢。

    他曾因故被武成帝高湛决鞭一百,又令高阿那肱追加重决五十,几乎丧命。

    所以封孝琰的立场也就不用说了,与鲜卑贵种、近习幸臣乃是对头。

    封孝琰虽然文笔不高,但以风流自立,善谈戏,威仪闲雅,容止进退,人皆慕之。

    他与祖珽交好,深知其好自矜大,经常称赞他:“是衣冠宰相,异于余人。”

    祖珽听了很高兴。

    至于那些被称为余人,沦为陪衬的近习如高阿那肱、韩凤、骆提婆之流,就不知道会怎么想了。(注4)

    闲谈时聊起之前集市斩杀和尚一事。

    处置此案的正是封孝琰,他不屑地说道:“呸,昙献贼道,毫无德操,靠太后宠爱得封沙门统,小人一个。”

    侯胜北知道沙门统类似本朝的僧正僧都,乃是北齐全国的最高僧官,又称作昭玄统,例由道人出任。

    僧徒除了杀人以外,皆由昭玄内的律僧制治罪。

    侯胜北觉得道人管和尚这种事,有点扯淡。

    那么太上皇这事,又是怎么会暴露的呢?

    封孝琰表示他也是听来的,不一定真实。

    据说,只是据说啊,齐主朝见胡太后,见她身边有两个美貌的年少尼姑。

    于是悦而召之。

    侯胜北问然后呢。

    封孝琰一下子没绷住,骂了句脏话笑道:“不想居然是两名男子。”(注5)

    侯胜北:“……”

    由是东窗事发,牵扯到了昙献的头上,齐主令有司推劾。

    封孝琰领命,一查不得了。

    捐献大量钱财也就罢了,就连先帝平生所御的宝装胡床,太后也拿去放在昙献的家里。

    高湛要是九泉有知,估计得气得活转过来。

    此事不便深究,昙献即以受纳货贿,致于极法,抄家所获珍异,悉以没官。

    侯胜北心想,自己是奉旨来观察北齐是否可攻的,没想到还会看到这么一出丑剧。

    修身、齐家、治国,对齐主来说,一样都没有做到啊。

    -----------------

    《地名参照》

    紫陌:今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西北五里,漳河上有紫陌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