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资历远比功劳重要。

    如若卫渊创业成功,按资排位,徐长志肯定是第一,其次是郭颢、陈大牛等。

    像是半路出家的杨怀仁,即使官位做得再高,论爵位排名或是功臣排名,也要排在陈大牛等人之后。

    不久,林兆远便离开军营,率领一百名满甲营将士前往京城。

    在他离去期间,卫渊接见各国来使。

    值得一提的是,倭使平忠盛尚未离开大周,而是去往扬州,在那里小住了一段时间。

    海外诸国使者,都是去苏杭,再不济,也是去东南各大首府。

    唯独平忠盛去了扬州,这让卫渊感到困惑。

    福州境内最大酒楼——满香楼中。

    卫渊热情款待海外诸国使节,福建路都转运使蔡襄陪同。

    一整座酒楼,都被后者包了下来。

    约各国使者见面,大抵是要将海运之事敲定下来了,所以蔡襄乃至福建路大小官吏,都显得极其重视。

    他们将福建路各地著名美酒、庖丁,都给弄到了这满香楼当中,款待规格也是最高,虽远远比不得国宴,但也算是十分罕见。

    原本卫渊是打算待范纯仁到了福州以后,一同去接见诸国使节。

    结果范纯仁来信说,让福州此地率先开启海运,是可行的。

    他非常赞同此事。

    杭州盐课改制一事,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他需要给海舟助阵,否则杭州各方势力众多,唯恐海舟一人难以招架。

    这范纯仁与海舟关系极好,二人是同一年进士,本着同窗之谊,也要帮着海舟将一些事情敲定。

    至于海运之事范纯仁不是傻子,心中也清楚,这事左右是绕不过卫渊的。

    而且,因为一些利益之争,就将福州得天独厚的优势摈弃也不妥。

    索性,干脆就以福州为试点。

    于公于私,范纯仁都认为,自己所做并无不妥。

    有了范纯仁的来信,卫渊便就自个儿接待来使了,至于蔡襄,只不过是来凑个人场,无关局势。

    但蔡襄与前来的福建路官吏不这么想,此刻,他们都很激动,心想着,这泼天富贵,总算是接住了!

    满香楼包厢里。

    端坐首位的卫渊,看向诸国来使,笑问道:

    “这几日,你们都去了我大周东南哪些地方?见到了什么?有何感悟?”

    各国使者陆续应声道:

    “尊敬的卫将军,我来自真腊国,我去了杭州,见识到了贵国素有天堂之称的地方,那里很美,生活在那儿的百姓,穿的衣服,也都很美。”

    “我来自波斯,我也去了杭州,那里的茶汤.应该是茶百戏,很好看,很醇香,也很好喝。”

    “我去了苏州,游览了太湖,还在那里钓了鱼,苏州百姓都很热情.”

    “.”

    有朝廷派来的翻译在,与各国使者沟通,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大周毕竟是天朝,每年来朝贡的海外诸国很多。

    所以,赵祯就让特定让一些人,学了各国语言,以备不时之需。

    卫渊笑道:“其实江宁府、奉化府、寿州这些地方,都很好,我们大周民间有句话,叫做十里不同音,千里不同俗。”

    “欢迎你们闲来无事的时候,多去走一走,看一看,回去之后,将我大周各州府之美,告诉你们的百姓,欢迎他们不远千里的来大周游玩。”

    通了海运,也就代表着,海外诸国的子民们,可以随时来大周游玩,只需向当地官府报个到即可。

    毕竟,海外诸国的商人,也可以来大周做生意。

    将他们最为先进的东西,都弄到大周来。

    彼时的大周,才算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朝廷急于将倭寇之患肃清,就是因为,要保证海外诸国的商船安全抵达大周。

    要不然,长期受到倭寇滋扰与劫掠,假以时日,谁敢出海?外来商船,又有谁敢来大周?

    “卫将军说的是,我打算今年秋时返回柔佛,待到来年三月,将我的家人都接来,好好在大周逛一逛。”

    “听闻卫将军要常驻福州,我特意在福州小住几日,这里的人都很好,风景也好。”

    “福州虽然不如杭州富裕,但是却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

    几人陆续开口。

    自打卫渊领兵前来东南时,就唯独在福州停留时间最久。

    他们即使不用猜也知道,此地定是非同凡响,必与海运有关,故而都提前来此。

    唯有倭国使者平中盛慢吞吞的,在扬州待了许久,今日才刚到。

    对此,卫渊也很好奇,

    “听闻倭使没有前往我大周素有天堂之称的苏杭,反倒是在扬州待了许久,不知为何?”

    经由鸿胪寺随行官员的翻译。

    平忠盛很快应声道:“听闻卫将军您乃是扬州人士,所以在下就想瞧瞧,到底是怎样的钟秀之地,才能诞生像卫帅您这样的英雄。”

    卫渊双眼一眯,“你是听何人说起我老家在哪?”

    卫渊等兄弟姐妹的老家,在扬州边界一处县城里,名为广陵县。

    此地颇为有名,当年,吴楚曾在广陵交战。

    平忠盛道:“是听京城中不少勋贵谈起。”

    扬州广陵县虽然是卫渊的老家,但卫渊对那里的归属感并不强烈。

    甚至,他将代州当为老家,都没考虑到扬州广陵。

    广陵往南数十里,就是宥阳,乃是盛竑老家。

    “这么说,你是刻意到了我老家,去打探我了?不知你都打探到了什么?”

    卫渊脸色阴沉。

    面对不断向自己示好的倭人,他就是提不起半分好感。

    前世,他就比较讨厌那个地方的人。

    若是听说,有哪個倭人娶了中华之女子,他就不停摇头叹息。

    堂堂中华儿女,偏偏要嫁给野猴子,何至于此?

    平忠盛或是感到卫渊脸色不太对劲,连忙起身弯腰道:

    “请忠勇伯见谅,在下并未打听您什么,而是去了广陵您儿时住的地方。”

    “那儿有许多跟您同姓之人,我们买了很多礼物,送给了他们,他们都很高兴。”

    倭人一向如此,对于一些小细节,很是重视。

    但是他们是最不重视大节之人。

    对你好的时候,是伪善的真好,对你坏的时候,恨不得要将伱碎尸万段。

    平忠盛认为,因他带来的武者一事,使得卫渊厌恶于他。

    为确保那批军器无恙,他想,用这种方式,来讨好卫渊。

    然而,卫渊并不吃这一套,

    “倒是让你破费了,稍后,我会派人,将你所买之礼物,汇成金钱还于你。”

    说罢,也不容平忠盛说些什么,就又说起其余事,

    “在来之前,本帅听说,你们都有意趁此机会,与辽、夏通商。”

    “这件事情,本帅是做不了主的,需要汇报我朝陛下。”

    “但,两国有的,我大周有,两国没有的,我大周也有。”

    “你们想与辽夏通商,究竟打着什么心思,本帅不予追究,就实际情况而言,两国距离我大周东南沿海一带距离极远。”

    “倘若借由我大周海运与你等通商,只怕两国商队,也很难安然抵达此处。”

    海运之事,办好了,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办不好,就会上升到政治程度。

    卫渊身为东南招讨安抚使,不可能为了区区一星半点,可能存有的功绩,就将政治前途给废了。

    按理说,大周暂时与两国是休战和睦的状态,三国间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

    以卫渊的身份,是可以让一些两国商队出海。

    借此,也能让朝廷获得一些利润。

    但没必要招惹这些是非,只因他将来的主战场,在朝廷,更在三国接壤的边境上。

    要是此时与两国某些商贾关系过于亲密,难免将来会有人翻旧账。

    在政治一途,能走得长远的,永远都是那些还未功成名就时,就颇为爱惜羽毛的人。

    不然,遇到一场政治风波,随时一生心血,都会付之东流。

    就比如说两王案。

    倘若两王一开始就表现得让赵祯放心,倘若涉及两王案的势力不参与夺嫡之争,压根就不会有此大狱。

    听到卫渊的声音后,各国使者都很默契点头,

    “如果能与辽夏两国有经略往来,那更合适不过,即使没有,也不妨碍与贵国互通贸易。”

    “这件事,全凭卫将军您做主。”

    “.”

    卫渊是东道主,更是东南柱石。

    想要尽快促成各国贸易合作,所有人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卫渊瞧了一眼坐在自己身前右侧首位的蔡襄。

    后者顿时会意,连忙向身后一人小声道:“吩咐下去,可以上酒菜了。”

    稍后,随着酒菜上齐。

    卫渊举杯,向诸国使者笑道:

    “这杯酒入腹,我们就可以商量商量这海运一事了。”

    “对于各国想与我大周签订的生意契约,本帅大概看了一下,没什么太大问题。”

    “至于与各国海运朝贡条令,你们提出,要由你们亲自挑选我大周商队、州府官衙合作,本帅认为不妥。”

    “商人与商人之间的合作,那是属于自由朝贡,本帅不过问。”

    “但是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生意,该由哪些人,哪些商队,哪里的货品出海,又在哪儿出海,需要我大周说了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