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全城膜拜,高呼‘冠军侯’!
八年,十月底,在辽国战败之后,西夏也由于吐蕃带来的压力选择撤退。
十一月初旬,辽国割让朔州、寰州、应州三州之地,就此,燕云十六州已复其三。
十一月中旬,经过周辽两国进一步交涉,辽国赔偿银千万两、绢千万匹,同时每年向周朝贡银百万两,绢百万匹。
十一月底,卫渊接到旨意,说要让他带兵巡查燕云三州。
与此同时,秦烈老将军已班师回朝,他的身体快要撑不住了,想要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日里,好好陪伴家人。
十二月中旬,卫渊只率领十万甲士来到代州。
其余大军正在相继班师。
这是自代州大战以来,卫渊第一次来到此地。
在陈大牛、梁达等人的陪同下,卫渊来到了雁门关。
彼时,整个代州,十万甲士,已经齐聚此关,等待着卫渊检阅。
当众人来到雁门大营,卫渊下了马车以后,十万甲士,齐齐单膝跪地,陆续大声道:
“拜见冠军侯!”
“拜见.”
“.”
声音此起彼伏。
只要是在代州当兵的将领,就没有不感激卫渊的人。
是他,让代州成为诞生将领的摇篮。
也是他,让代州子弟对未来看到了一些希望。
代州百姓,几乎人人家中都供奉着卫渊的长生牌位。
可以说,卫渊在代州的名望,要远远大于皇帝。
不只是军人对卫渊感到心悦诚服,就连代州的读书人,都多有赞扬卫渊。
此时,大营外。
卫渊看着眼前的将士,心中思绪纷飞。
若干年前,他于代州参军,在嘉佑元年,参与了一场国战,史称——雁门大战。
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一名小卒,上升到了万户侯的地位。
是军中当之无愧的传奇!
“代州的儿郎们,请起!”
卫渊话音刚落。
下一刻,这些堪称虎狼之师的边卒,便就整齐划一的站起身来,紧紧握着手中兵刃,目光皆是投向卫渊。
“代州威武!”
“代州威武!”
“.”
卫渊有着千言万语,想要对代州的这些年轻将领说起。
但是话到嘴边,却只说出‘代州威武’四字,但仅是如此,便也就够了!
“代州威武!”
所有的将士,都在重复着这句话。
那四个字,久久响彻在这片天地。
稍后,卫渊巡营,在雁门大营里,处处看到一些新奇的标语,比如‘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又比如‘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等等。
这是独属于代州兵营的一大新奇特点。
梁达跟在卫渊身旁,开口道:“自您离开代州以后,将士们仍旧保留着您定下的规矩,比如晨起之时,要练操、喊口号等。”
闻言,卫渊点头道:“不错,但切记,口号喊得再漂亮也无济于事,作为边军,要将作战能力放在第一位,不要光喊口号不作为,那是假把式。”
梁达笑道:“不瞒卫帅,如今边军的战力,除了不如您亲自训练的荡虏军,放眼天下,也绝对是一支百战百胜的虎狼之师。”
随后,他又向卫渊介绍了一些事情,
“每年,代州兵营都会举行全军大比武,以最终胜出者十名为最佳,而比武不仅是比试拳脚等,还有兵法。”
“再从那十人里,挑选出三到四位忠勇之将,调到荡虏军中加以培养。”
“代州每年可向您可向朝廷输送将才不下三人,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还有您离开代州之前创建的官司会,按照您的指示,官司会不仅建立在以营为建制的军队里,还深入到每个将士之间。”
“总之,正如您所言,不敢保证军中有绝对公平公正,但最起码,是有相对。”
“.”
卫渊心满意足道:“你在代州做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待回朝之后,我会禀明陛下,封你为代州刺史兼团练使,今后,你就是代州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了。”
其实以梁达指挥四十万兵团作战的能力,留在代州当个一把手,完全是屈才了。
他的广袤前途应该在京城。
但代州,离不开梁达。
代州是为代州集团提供人才的发源地,也是代州集团众人的养老地,这里,不容有失。
十二月二十五日。
卫渊来到云州城。
此地距离雁门关不到两百公里。
这里的百姓,听说有朝廷大官要来巡视,早早地,就跪在了街道两旁。
祖祖辈辈生活在云州的百姓,已经不算是汉人了。
因为,他们不仅改变了服饰、发饰,就连血统,也与辽人融合。
卫渊到来之时,看到城内百姓跪倒在地的一幕,心中忍不住生出几分怅然。
曾经,这里是汉土。
然而,这里的百姓,早已变成了‘关外人’。
卫渊骑在马背上,俯瞰着跪地不起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忽见一留着辽人发饰的孩童正呆呆地看着他。
他遂下了马去。
就在这时,孩童的母亲,连忙让孩童屈膝下跪,母子二人不停地向卫渊磕头,用着一种卫渊听不懂的辽语在表达着歉意,
“大人,孩子不懂规矩,请您宽恕!”
卫渊叹了声,站在孩童身前,不再让他下跪,而是语重心长的询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孩童明显也听不懂汉语,只是木讷的呆在原地。
有人将卫渊的周语翻译给她们母子听时,她们才算是听懂。
孩童小心翼翼的开口道:“九岁了。”
翻译又将孩子的话说与卫渊听。
九岁
紧接着,卫渊又笑问道:“你知道唐诗宋词吗?”
孩子回答:“不知道。”
“你知道李白、杜甫吗?”
“不知道。”
“你知道女娲造人,伏羲创八卦,后裔射日吗?”
“不知道。”
“你知道”
卫渊问了孩子很多问题。
但是那孩子,始终回答只有三個字,“不知道。”
卫渊深深皱起眉头,他当即弄了个悬赏令,城内,但凡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能背出一首唐诗宋词,赏银十两。
但是整整一上午,百余名孩童里,却只有两三人,能够背出一首唐诗宋词。
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汉’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眼前的这些当兵的,包括卫渊在内,都是‘侵略者’。
有些拥有血性的孩子,还指着卫渊的鼻子臭骂,说有朝一日,他定会收复失地,将周军赶出大辽的土地。
卫渊内心无奈至极。
原本是要巡视燕云三州,结果,他只在云州待了一日,就打算归朝了。
途中,特意见了朝廷派来三州之地的几名官吏,对他们叮嘱道:
“三州之地丢失百年之久,那里的百姓,已经不认为自己是汉人了。”
“我在三州之地留下了六万人马,若有民变,即刻镇压,不可犹豫。”
“待伱们到任之后,定要兴办教育,将儒家文化散播于百姓,让他们知道我神州历朝历代的璀璨文化.”
之后,卫渊便不再犹豫,以最快速度赶到京城。
途中,他不止一次,向徐长志等人感叹道:
“再过五十年,我们就算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只怕也征服不了民心了。”
徐长志点头道:“短短百年,那里的孩子,竟是不知唐诗宋词是什么了”
沈青道:“这也是辽国刻意为之,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其余各地的辽国百姓,都能读书,学习儒教,但唯独十六州土地的百姓不行。”
萧逾明道:“不仅如此,就连十六州的百姓要去上京或是离开十六州,都需要层层关防,极其严密。”
卫渊道:“辽国这么做,其实也是一种怕。”
怕?
陈大牛不解,“怕从何来?”
卫渊解释道:“他们惧怕我神州之文化,担心燕云百姓在了解我神州文化之后,会对辽国反抗。”
——
年关过后,赵曦改元‘开武’。
开武元年元月中旬。
卫渊、沈青等一众卫国功勋终于来到汴京。
皇帝赵曦亲率百官前来迎接。
卫渊见到皇帝身影那一刻,连忙翻身下马,来到皇帝身前,单膝下跪,
“末将,不辱使命!”
赵曦深深地看了一眼卫渊,又看向他身后那些齐齐跪倒在地的将领,肉肉的脸颊上,终于漏出一抹笑意。
他亲自将卫渊搀扶起来,道:“卫师,随朕来。”
卫渊心生好奇。
随后,赵曦牵着卫渊的手腕,一步步去往汴京城头上。
君臣一时无言,又仿佛什么都说了。
待将要来到城头之上时,赵曦突然停下前行的脚步,猛地转过身来,目光凝视卫渊,
“卫师,你与朕,不该有所隐瞒,你是朕的老师,是朕最信任的老师,是朕的亲人。”
卫渊受宠若惊,深深作揖道:“末将惶恐。”
赵曦双手负后,气鼓鼓的说道:“这普天之下的臣民,见到朕,都该惶恐,可唯独,你,卫渊,朕的冠军侯,朕的老师,不该有惶恐二字!”
卫渊咬了咬牙,抬头看向赵曦,君臣对视。
片刻后,卫渊问道:“陛下,想说什么?”
赵曦道:“朕的确有事要说,朕怕不说,就要与卫师你心生芥蒂了,朕不想,有那一天!”
卫渊抱拳道:“请陛下直言,臣,绝无隐瞒!”
“好!”赵曦语出惊人道:“朕问你,你不伐燕云十六州,可是担心,收复十六州之后,朕会行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之事?”
卫渊心头一惊。
赵曦逼问道:“朕,只问你,是,或不是!”
卫渊深呼吸一口气,摇头道:“不是。”
赵曦似乎也像是松了口气一般,语气有些缓和,道:“那为何,卫师不尽早解决中原之战?为何,不乘胜追击?”
卫渊缓缓解释道:“臣离开汴京行军之前,曾向陛下说过,臣一生志向,惟有收复燕云,然,我大周军队虽人数极多,却良莠不齐。”
“陛下,臣苦心经营相州之战,已绝对优势兵力对阵辽军,将其四面围困,歼灭敌军之时,仍是近乎以一比一的战损结束那场战役。”
“如若臣收复燕云失利,陛下可知,会折损我大周几成国力?又会使我大周国运折损几成?”
说到这里,他唉声叹道:“陛下,您不妨想想,太祖皇帝当年是如何英武?凭借一杆蟠龙棍,横扫中原无敌,但太祖北伐却仍失利,将开国精兵折损过半。”
“后来太宗皇帝再次北伐,近乎将开国兵将损失殆尽!至此,我大周与辽国,再无一战之力!”
“每当我大周国运磅礴之时,北伐之战必将失利,一旦失利,于国何益?”
“臣说这些,也绝非是怕了,而是按照太祖旨意,收复燕云十六州,仍要以蚕食之策为主!”
卫渊的一番话,成功将小皇帝给唬住了。
眼前这小皇帝,虽然过于早慧,但说到底,还是个孩子,还能忽悠忽悠。
不过,卫渊所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逐渐蚕食辽国,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能够更好地稳住国内局势。
听到卫渊的解释,赵曦开心地笑了,笑得像个孩子。
对他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将来还有着大把的时间和机会。
但他不能承受卫渊与他离心离德。
因为,卫渊对他的影响太大了。
“卫师,来,登城,跟着朕!”
赵曦话音刚落,缓缓登上城头。
卫渊紧随其后。
当登上城头,来到内城之后。
卫渊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全京城的百姓,竟然都站在了城内的各个街道、角落里。
当他们看到卫渊出现的那一刻,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贵族子弟,都在用力高呼,
“冠军侯!冠军侯!”
“壮哉冠军侯!”
“.”
能将全城百姓集结在一起,而且还能稳住秩序不乱。
整个汴京,能做到这一点儿的,只有赵曦。
显然,接受全城百姓膜拜,是赵曦的意思。
“卫师,享受吧,好好享受!”
“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
“几年前,你教朕何为荣誉,你说,戍卫国土不失,是荣誉,保护百姓安康,也是一种荣誉。”
“今日,这份荣誉,就属于你,也只属于你。”
“朕更要感激你!”
赵曦言至于此,缓缓站到卫渊身后。
十一月初旬,辽国割让朔州、寰州、应州三州之地,就此,燕云十六州已复其三。
十一月中旬,经过周辽两国进一步交涉,辽国赔偿银千万两、绢千万匹,同时每年向周朝贡银百万两,绢百万匹。
十一月底,卫渊接到旨意,说要让他带兵巡查燕云三州。
与此同时,秦烈老将军已班师回朝,他的身体快要撑不住了,想要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日里,好好陪伴家人。
十二月中旬,卫渊只率领十万甲士来到代州。
其余大军正在相继班师。
这是自代州大战以来,卫渊第一次来到此地。
在陈大牛、梁达等人的陪同下,卫渊来到了雁门关。
彼时,整个代州,十万甲士,已经齐聚此关,等待着卫渊检阅。
当众人来到雁门大营,卫渊下了马车以后,十万甲士,齐齐单膝跪地,陆续大声道:
“拜见冠军侯!”
“拜见.”
“.”
声音此起彼伏。
只要是在代州当兵的将领,就没有不感激卫渊的人。
是他,让代州成为诞生将领的摇篮。
也是他,让代州子弟对未来看到了一些希望。
代州百姓,几乎人人家中都供奉着卫渊的长生牌位。
可以说,卫渊在代州的名望,要远远大于皇帝。
不只是军人对卫渊感到心悦诚服,就连代州的读书人,都多有赞扬卫渊。
此时,大营外。
卫渊看着眼前的将士,心中思绪纷飞。
若干年前,他于代州参军,在嘉佑元年,参与了一场国战,史称——雁门大战。
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一名小卒,上升到了万户侯的地位。
是军中当之无愧的传奇!
“代州的儿郎们,请起!”
卫渊话音刚落。
下一刻,这些堪称虎狼之师的边卒,便就整齐划一的站起身来,紧紧握着手中兵刃,目光皆是投向卫渊。
“代州威武!”
“代州威武!”
“.”
卫渊有着千言万语,想要对代州的这些年轻将领说起。
但是话到嘴边,却只说出‘代州威武’四字,但仅是如此,便也就够了!
“代州威武!”
所有的将士,都在重复着这句话。
那四个字,久久响彻在这片天地。
稍后,卫渊巡营,在雁门大营里,处处看到一些新奇的标语,比如‘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又比如‘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等等。
这是独属于代州兵营的一大新奇特点。
梁达跟在卫渊身旁,开口道:“自您离开代州以后,将士们仍旧保留着您定下的规矩,比如晨起之时,要练操、喊口号等。”
闻言,卫渊点头道:“不错,但切记,口号喊得再漂亮也无济于事,作为边军,要将作战能力放在第一位,不要光喊口号不作为,那是假把式。”
梁达笑道:“不瞒卫帅,如今边军的战力,除了不如您亲自训练的荡虏军,放眼天下,也绝对是一支百战百胜的虎狼之师。”
随后,他又向卫渊介绍了一些事情,
“每年,代州兵营都会举行全军大比武,以最终胜出者十名为最佳,而比武不仅是比试拳脚等,还有兵法。”
“再从那十人里,挑选出三到四位忠勇之将,调到荡虏军中加以培养。”
“代州每年可向您可向朝廷输送将才不下三人,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还有您离开代州之前创建的官司会,按照您的指示,官司会不仅建立在以营为建制的军队里,还深入到每个将士之间。”
“总之,正如您所言,不敢保证军中有绝对公平公正,但最起码,是有相对。”
“.”
卫渊心满意足道:“你在代州做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待回朝之后,我会禀明陛下,封你为代州刺史兼团练使,今后,你就是代州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了。”
其实以梁达指挥四十万兵团作战的能力,留在代州当个一把手,完全是屈才了。
他的广袤前途应该在京城。
但代州,离不开梁达。
代州是为代州集团提供人才的发源地,也是代州集团众人的养老地,这里,不容有失。
十二月二十五日。
卫渊来到云州城。
此地距离雁门关不到两百公里。
这里的百姓,听说有朝廷大官要来巡视,早早地,就跪在了街道两旁。
祖祖辈辈生活在云州的百姓,已经不算是汉人了。
因为,他们不仅改变了服饰、发饰,就连血统,也与辽人融合。
卫渊到来之时,看到城内百姓跪倒在地的一幕,心中忍不住生出几分怅然。
曾经,这里是汉土。
然而,这里的百姓,早已变成了‘关外人’。
卫渊骑在马背上,俯瞰着跪地不起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忽见一留着辽人发饰的孩童正呆呆地看着他。
他遂下了马去。
就在这时,孩童的母亲,连忙让孩童屈膝下跪,母子二人不停地向卫渊磕头,用着一种卫渊听不懂的辽语在表达着歉意,
“大人,孩子不懂规矩,请您宽恕!”
卫渊叹了声,站在孩童身前,不再让他下跪,而是语重心长的询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孩童明显也听不懂汉语,只是木讷的呆在原地。
有人将卫渊的周语翻译给她们母子听时,她们才算是听懂。
孩童小心翼翼的开口道:“九岁了。”
翻译又将孩子的话说与卫渊听。
九岁
紧接着,卫渊又笑问道:“你知道唐诗宋词吗?”
孩子回答:“不知道。”
“你知道李白、杜甫吗?”
“不知道。”
“你知道女娲造人,伏羲创八卦,后裔射日吗?”
“不知道。”
“你知道”
卫渊问了孩子很多问题。
但是那孩子,始终回答只有三個字,“不知道。”
卫渊深深皱起眉头,他当即弄了个悬赏令,城内,但凡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能背出一首唐诗宋词,赏银十两。
但是整整一上午,百余名孩童里,却只有两三人,能够背出一首唐诗宋词。
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汉’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眼前的这些当兵的,包括卫渊在内,都是‘侵略者’。
有些拥有血性的孩子,还指着卫渊的鼻子臭骂,说有朝一日,他定会收复失地,将周军赶出大辽的土地。
卫渊内心无奈至极。
原本是要巡视燕云三州,结果,他只在云州待了一日,就打算归朝了。
途中,特意见了朝廷派来三州之地的几名官吏,对他们叮嘱道:
“三州之地丢失百年之久,那里的百姓,已经不认为自己是汉人了。”
“我在三州之地留下了六万人马,若有民变,即刻镇压,不可犹豫。”
“待伱们到任之后,定要兴办教育,将儒家文化散播于百姓,让他们知道我神州历朝历代的璀璨文化.”
之后,卫渊便不再犹豫,以最快速度赶到京城。
途中,他不止一次,向徐长志等人感叹道:
“再过五十年,我们就算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只怕也征服不了民心了。”
徐长志点头道:“短短百年,那里的孩子,竟是不知唐诗宋词是什么了”
沈青道:“这也是辽国刻意为之,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其余各地的辽国百姓,都能读书,学习儒教,但唯独十六州土地的百姓不行。”
萧逾明道:“不仅如此,就连十六州的百姓要去上京或是离开十六州,都需要层层关防,极其严密。”
卫渊道:“辽国这么做,其实也是一种怕。”
怕?
陈大牛不解,“怕从何来?”
卫渊解释道:“他们惧怕我神州之文化,担心燕云百姓在了解我神州文化之后,会对辽国反抗。”
——
年关过后,赵曦改元‘开武’。
开武元年元月中旬。
卫渊、沈青等一众卫国功勋终于来到汴京。
皇帝赵曦亲率百官前来迎接。
卫渊见到皇帝身影那一刻,连忙翻身下马,来到皇帝身前,单膝下跪,
“末将,不辱使命!”
赵曦深深地看了一眼卫渊,又看向他身后那些齐齐跪倒在地的将领,肉肉的脸颊上,终于漏出一抹笑意。
他亲自将卫渊搀扶起来,道:“卫师,随朕来。”
卫渊心生好奇。
随后,赵曦牵着卫渊的手腕,一步步去往汴京城头上。
君臣一时无言,又仿佛什么都说了。
待将要来到城头之上时,赵曦突然停下前行的脚步,猛地转过身来,目光凝视卫渊,
“卫师,你与朕,不该有所隐瞒,你是朕的老师,是朕最信任的老师,是朕的亲人。”
卫渊受宠若惊,深深作揖道:“末将惶恐。”
赵曦双手负后,气鼓鼓的说道:“这普天之下的臣民,见到朕,都该惶恐,可唯独,你,卫渊,朕的冠军侯,朕的老师,不该有惶恐二字!”
卫渊咬了咬牙,抬头看向赵曦,君臣对视。
片刻后,卫渊问道:“陛下,想说什么?”
赵曦道:“朕的确有事要说,朕怕不说,就要与卫师你心生芥蒂了,朕不想,有那一天!”
卫渊抱拳道:“请陛下直言,臣,绝无隐瞒!”
“好!”赵曦语出惊人道:“朕问你,你不伐燕云十六州,可是担心,收复十六州之后,朕会行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之事?”
卫渊心头一惊。
赵曦逼问道:“朕,只问你,是,或不是!”
卫渊深呼吸一口气,摇头道:“不是。”
赵曦似乎也像是松了口气一般,语气有些缓和,道:“那为何,卫师不尽早解决中原之战?为何,不乘胜追击?”
卫渊缓缓解释道:“臣离开汴京行军之前,曾向陛下说过,臣一生志向,惟有收复燕云,然,我大周军队虽人数极多,却良莠不齐。”
“陛下,臣苦心经营相州之战,已绝对优势兵力对阵辽军,将其四面围困,歼灭敌军之时,仍是近乎以一比一的战损结束那场战役。”
“如若臣收复燕云失利,陛下可知,会折损我大周几成国力?又会使我大周国运折损几成?”
说到这里,他唉声叹道:“陛下,您不妨想想,太祖皇帝当年是如何英武?凭借一杆蟠龙棍,横扫中原无敌,但太祖北伐却仍失利,将开国精兵折损过半。”
“后来太宗皇帝再次北伐,近乎将开国兵将损失殆尽!至此,我大周与辽国,再无一战之力!”
“每当我大周国运磅礴之时,北伐之战必将失利,一旦失利,于国何益?”
“臣说这些,也绝非是怕了,而是按照太祖旨意,收复燕云十六州,仍要以蚕食之策为主!”
卫渊的一番话,成功将小皇帝给唬住了。
眼前这小皇帝,虽然过于早慧,但说到底,还是个孩子,还能忽悠忽悠。
不过,卫渊所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逐渐蚕食辽国,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能够更好地稳住国内局势。
听到卫渊的解释,赵曦开心地笑了,笑得像个孩子。
对他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将来还有着大把的时间和机会。
但他不能承受卫渊与他离心离德。
因为,卫渊对他的影响太大了。
“卫师,来,登城,跟着朕!”
赵曦话音刚落,缓缓登上城头。
卫渊紧随其后。
当登上城头,来到内城之后。
卫渊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全京城的百姓,竟然都站在了城内的各个街道、角落里。
当他们看到卫渊出现的那一刻,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贵族子弟,都在用力高呼,
“冠军侯!冠军侯!”
“壮哉冠军侯!”
“.”
能将全城百姓集结在一起,而且还能稳住秩序不乱。
整个汴京,能做到这一点儿的,只有赵曦。
显然,接受全城百姓膜拜,是赵曦的意思。
“卫师,享受吧,好好享受!”
“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
“几年前,你教朕何为荣誉,你说,戍卫国土不失,是荣誉,保护百姓安康,也是一种荣誉。”
“今日,这份荣誉,就属于你,也只属于你。”
“朕更要感激你!”
赵曦言至于此,缓缓站到卫渊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