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段日子,朱元璋也绝不好过。

    御驾亲征,这事情实在太大了!

    旨意刚刚传达,瞬间就迎来了几乎全体文武百官的反扑!

    文官集团,以开国丞相李善长为首。

    武将集团,以六王之首徐达为尊。

    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角度,都尝试去劝阻他,让他不要意气用事,区区北元以及瓦剌,根本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甚至,就连一直默默站在他身边,永远都无条件信任他的结发妻子,虽然不说话,眼神中也有劝谏的意味。

    可是!你们不懂!

    你们真的不懂!

    自始至终,朱元璋从未动摇。

    早在尚未称帝的时候,朱元璋说的话还不是金口玉言的时候,就已经无数次证明,大多数人的看法,未必是正确的看法。

    若是随波逐流没有主见,朱元璋就走不到今天。

    瓦剌!

    土木堡!

    朱元璋永远都不会忘记,秦枫在心声里说过。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那是咱辛辛苦苦,用命换回来的大明朝啊!

    由盛而衰?

    不!

    朕绝不容许那种局面再次发生!

    朕此去,肃北元,灭瓦剌。

    那些文武百官的劝阻,算得了什么?

    虽万千人,吾往矣!

    不过,心意虽然决断,但朱元璋却不是脓包糊涂的朱祁镇,他知道六十万大军的开拔远征,实在是非同小可。

    对于刚刚建立起来,亟待休养生息的大明王朝来说,势必会造成相当沉重的负担。

    他心疼,却也无可奈何。

    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双全法。

    打仗打的是什么?

    到朱元璋这个层面,早就看得无比透彻明白。

    什么名将悍卒,什么奇计巧谋,都只是表象而已。

    打仗,打的只是“钱粮”二字!

    数十万大军,远赴漠北,人吃马喂将会是极其恐怖的消耗。

    对于能否成功肃清北方,朱元璋从没有过任何怀疑。

    什么档次,能跟朕亲自统率的大明兵锋相抗?

    可是……此战的巨大消耗,却是朱元璋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

    钱粮之事,属户部该管。

    早在数日前,户部老尚书杨思义,就把他耗费了几个不眠之夜的奏折,递到了朱元璋案头。

    看到那个令人遍体生寒的数字,朱元璋也忍不住头皮发麻。

    竟然!要花这么多钱!

    仗可以打赢,但是这么大的一笔钱粮,从哪来?

    或许……可以加点赋税?

    这是杨思义奏折上,小心翼翼提出的一点建议,却不敢明言,而是用了春秋笔法,稍稍提示。

    唉!

    从朱元璋的内心来说,他当然是抗拒的。

    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年就是因为吃不上饭,全家几乎都要饿死,他才一步步走上造反的道路。

    难道如今……我竟要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个“朝廷”?

    大明建立至今,才不到两年啊!

    唉!

    朱元璋连连叹息,穿着毛老爹的那身行头,走在淳化县的田间地头,步履沉重,宛若一个陷入困顿的老人。

    毛骧等精锐侍卫远远缀着,暗中保护,竟也能隐隐感觉到这位九五至尊的纠结和郁积,更是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怒了情绪不稳的皇帝陛下。

    这时候,淳化县的水稻早就完成了收割,田里只剩下整齐的根茬,刀痕宛然,仿佛能从中窥见当日欢喜连天的收割场景。

    看样子,应该是丰收了呢!

    朱元璋终于多了一丝舒心,连日来心头的阴霾稍稍驱散些,心中默默盘算着。

    虽然杨思义算出来的那个数字相当吓人,但若是全国上下,都用了秦枫搞出来的灌溉新法,说不定……这比额外的收成,征收上来,就能稍稍弥补国库的亏空,最起码不至于让老百姓饿肚子。

    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正因为抱着这样的念头,朱元璋才在大军开拔之前,再次来到淳化县,想要看看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现在,只是看到这些稻茬刀痕,身为行家里手的朱元璋,心中就有了点数。

    看这粗壮的根茬,每亩至少得有三石以上收成!

    这样算下来,可以啊,好像还真的可以!

    朱元璋越琢磨越觉得喜悦,便抓住了一个路过的农人,压住内心的激动,似乎很随意地问道:“老兄,我这眼睛看不见……咱们县里的庄庄稼,都收了吧?今年一亩地,能收多少稻谷?”

    嗯?

    那农人愣了一下。

    你看不见?

    刚才抓我抓得可是挺准的。

    不过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他也没细想,一提到收成的事情,骄傲得胸膛都挺了起来,大声说道:“全靠了秦大人的灌溉新法,我家一亩田今年能打四石半的粮食,家里一共十八亩田,那是足足八十一石啊,哈哈哈!”

    嘶!

    四石半!!

    朱元璋差点连眼睛都瞪大了。

    装瞎子,不能瞪眼。

    但是这个数字,委实太惊人了!

    虽然之前见过水稻的长势,知道秦枫的灌溉新法了不起,却也没想到,真的能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要知道,往年若有一亩两石多的收成,已经得算是丰年了。

    近乎翻了一倍啊!!

    “那、你们淳化……呃、咱们淳化县,已经交粮了么?”朱元璋的声音甚至有些微微颤抖,倘若全国的稻谷,都能有这样的增幅,那么他最为担忧的那件大事,足可以轻轻化解。

    “那当然交了!”农人更加骄傲地说道:“秦大人是神农转世,教了这么好的法子,让我家收了八辈子都没见过的粮食,按照规定,我家只需要交二十七石粮食,这要是再拖拖拉拉的交不上去,我还是人吗?”

    二十七石!

    好!

    朱元璋眼前一亮,心想秦枫果然是神仙转世,他竟然已经先朕一步,把事情都办妥了?

    说实话,刚才朱元璋心里想的数字,是三十石!

    这样,农民有饭吃,朝廷也有充足的资本去支持那场规模巨大的战争。

    现在秦枫收了二十七石,跟三十石差不多,朱元璋长长舒了一口气,觉得连毒辣的阳光都可爱了数分。

    一户人家,就有二十七石呢!

    那么整个淳化县,会有多少?

    未来将灌溉新法铺开全国,又会收来多少粮食?

    嘿嘿!

    杨思义那老东西,只会危言耸听,说什么加赋伤农,说什么徐徐图之,说什么三思后行……都是屁话!

    朕有神仙相助,何须担心区区钱粮?

    亲自看看去!

    愈发激动的老朱,按捺不住心情,连瞎子都不想演了,直接离了淳化县,来到应天府官仓。

    这次,他可没有再扮作毛老爹,而是恢复了威严气势,将手一挥,毛骧立刻冲锋在前,去官仓跟前交涉。

    “什么?!”

    “陛下亲临?!”

    得到消息的新任应天知府,差点尿了一地。

    要知道,上一个知府,据说就是贪赃枉法得罪了皇帝,被全家抄斩的啊!

    怎、怎么又来了?

    祸事啊!

    屁滚尿流的应天知府,用最快的速度,几乎是飞奔着跑到官仓这边,冲刺滑步到了朱元璋跟前,三拜九叩,哆嗦着连话都说不囫囵。

    朱元璋看着来气,这就是我大明官员?

    什么素质!

    不过今天心情好,也懒得计较。

    朱元璋皱皱眉头,待这位惶恐的知府大人喘匀了气,直接问道:“淳化县交的粮食,在哪里?”

    嗯?

    知府微愣,但是不敢丝毫怠慢,连忙再次叩拜道:“启禀圣上!淳化县的稻谷交的最早,已经入仓……”

    “打开!咱要亲自看一看!”

    朱元璋神色振奋,把手一挥,知府只得是亲自头前带路,将圣上一行,带入巨大的粮仓之中。

    一亩地四石多的收成啊!老朱家世代农民,还真从未见过。

    现在收割了,总要亲眼见识见识,抓在手里,才会更觉得踏实。

    唔……按照刚才那个农人的说法,一亩地交税一石半,那么淳化县各类田地至少十万亩,那这里就应该有十五万石的粮食啊!

    好!

    真好!

    嗯???

    “你敢贪污?!”朱元璋怒不可遏,霍然回头,恐怖的杀气犹如实质,狠狠压向可怜的应天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