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深夜传旨,礼部尚书心态崩了
秦枫准备很充分,负责登记的衙役就足有十几位,同时排开,所以尽管淳化县百姓的热情被全部激发,也只用了半天的光景,就完成了所有的入学登记工作。
接下来,就是按照县衙的鱼鳞册记载,筛选最终入选的名单。
为了表示公正,秦枫索性没有让这件事情过夜,当众厘定名单,确定年龄划线。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七岁半!
这条线,竟然是划在大概七岁半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整个淳化县,六岁以上,七岁半以下的,有意愿进入县学念书的孩童,已经达到一百零八位。
这个数字,算是秦枫小小皮了一下。
倒是跟水浒传没什么关系,但也想着这些孩子们的未来,能如天上星辰一样,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毛骧家那一双儿女,因为年龄刚好,竟然幸运地一同入选!
整个淳化县,有这样幸运的人家,一共也只有两户,毛骧是其中之一。
当然,他倒是不在意那每月八斗米,而是注意到了陛下隐晦的眼神,显然是对此事十分满意。
这让毛骧浑身的骨头仿佛都轻了好几两,虽然他并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什么如此关心他家孩子的念书问题。
毛家两个孩子,不错!
朱元璋暗暗盘算着,这样,他这个做“爷爷”的,就能借着看孩子的由头,时常到县学来。
要知道,刚才秦枫提到,县学里开设的课程,秦枫也是授课的先生之一。
讲课的时候,就可以偷听心声,这才是朱元璋最在意的重点。
现在,朱元璋心里积压了许多问题,想要从心声里得到答案。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一共有三个。
其一,到底如何解决摊役入亩的用银问题,是否还有更理想的替代方案,毕竟银子这东西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很多,根据户部尚书杨思义的计算,若要建立大明的平准库,银两的缺口极其巨大。
其二,那个不孝的老四,难道真敢作乱,对他哥哥举起刀枪?虽然这件事已经有了很多明确的线索,朱棣也因此被关了禁闭,但朱元璋心里还是难以相信,实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能让大明未来,爆发如此兄弟阋墙的惨案。
其三,早先秦枫心声中曾经提到过的那个“土豆”,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作物,竟能亩产几千上万斤?这个名字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朱元璋却念念不忘。倘若真的能有亩产万斤的粮食,就算找不到银两建立平准库,他的大明照样能够轻松养活亿万子民,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
为了听到更多的心声,朱元璋自然就要更多接近秦枫。
可是现在随着秦枫在淳化县的一系列举措,可谓是人人喜悦,家家欢乐。
在这样的气氛下,平常可能闹点乱七八糟的矛盾,现在却因为心情好,一笑而过,所以到县衙里打官司的老百姓,数量急剧减少。
腾出手来的秦枫,不是在修建马路,就是在设计县学,留在县衙里办公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对朱元璋的计划,很不友好。
他可以扮作瞎眼老爹,在县衙门口跟很多老百姓一起挤着看热闹。
但不能秦枫去修路、去监督县学的工程,也跟在身边啊……倒不是为了什么皇帝的面子,关键是太惹人怀疑了。
毕竟你一个瞎子,看都看不见,老跟在县太爷屁股后面,算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有了毛骧的这一双儿女入县学,朱元璋龙颜大悦,当时就给了毛骧一个赞许的眼神,搞得这位贴身侍卫心花怒放。
县学的入学名单,尘埃落定。
选上的人家欢天喜地,没选上的自然是如丧考妣。
但因为秦枫公平公正,一切都是在阳光下进行,没选上只怪自家孩子不到年龄或是超了年龄,虽然捶胸顿足,却也说不出什么别的。
一百零八个幸运儿,经过统计,共有三十七名男孩,倒有七十一名女孩。
连秦枫都没想到这个比例如此悬殊。
但转念一想,倒也合理。
这个年代,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哪怕家里没有皇位要继承。
生女孩,意味着生孩子这项工作还在路上,必须继续努力。
生了男孩,若是家境普通,觉得养活都困难,倒是有可能就此停止。
这样的思想贯彻下,导致淳化县符合县学年龄条件的入学者,女孩的数量超过了男孩接近一倍。
略一思忖,秦枫临时决定,允许同一户人家里,将女孩换成男孩的内部替换方案。
毕竟女孩就算读书再好,也没有出仕做官的可能,更有希望改变家族命运的,还得是男丁。
这样按照条件,替换了约莫十几位,总算让县学第一批学生,男女比例平衡了许多。
男五十二,女五十六。
“明早辰时,所有县学学生,准时在此集合。”秦枫看着脸色兴奋的众人,叮嘱道:“简单的开学典礼之后,明天要正式拜见各位先生,因此不允许迟到。若辰时未到者,视为放弃,将由名册内报名的其他人递补。”
众人轰然答应。
迟到?
不可能!
这次能选中做县学的学生,每户人家多了每月八斗的廪米,谁要是把这种机会给糟蹋了,还不得被左邻右舍笑半辈子?
嗯,明天再来!
朱元璋今天跟着参加这个县学落成仪式,耽误了一天的工夫,却没有什么收获。
眼看着天色已晚,为了避免舟车劳顿,朱元璋索性就在淳化县过夜。
不过,国事繁杂,别说是人在淳化,就算是去往濠州的那些日子,各地的重要奏折,也都是跟着朱元璋走的。
批阅了一会儿奏折,朱元璋想起今日县学落成的盛况,想起淳化县老百姓脸上洋溢的那种幸福满满的笑容,又是羡慕,又是惭愧。
朕,可是堂堂大明皇帝啊!
难道,就不能让我的大明子民,全都享受到这种肉眼可见的幸福吗?
一个县学而已!
打不起仗,难道还弄不起县学?
就算不能跟秦枫一样,大手一挥每人每月八斗,就算是少一点,给个三五斗,那也是自己的一份爱民之心!
唔……县学之事,按朝廷规制,该由礼部当管。
一想到那个在奏折上写下“高瞻祁见佑”的礼部尚书钱用壬,朱元璋的了脸色沉了下来,扬声道:“毛骧?”
“臣在!”毛骧连忙从门口闪现身形,不管皇帝工作到多久,他这个侍卫统领,绝没有先睡觉的道理。
“派人去问一问,钱用壬在做什么?”朱元璋皱起眉头,意有所指地淡淡道:“告诉他,不要不务正业了,如今天下已定,百废待兴,身为礼部主官,他也该搞点正事出来了!”
“是!”毛骧躬身领旨,立刻派了最得力的手下,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时辰,便已经抵达京城,找到了礼部尚书钱用壬的府邸。
啊?!
大内侍卫!夤夜上门?
祸事了!!
钱用壬差点当场尿了裤子,忙不迭把粉嫩嫩的小妾往床上一扔,胡乱穿起最郑重的官服,急匆匆冲到院子中间,下跪听旨。
接下来,就是按照县衙的鱼鳞册记载,筛选最终入选的名单。
为了表示公正,秦枫索性没有让这件事情过夜,当众厘定名单,确定年龄划线。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七岁半!
这条线,竟然是划在大概七岁半的位置上!
也就是说,整个淳化县,六岁以上,七岁半以下的,有意愿进入县学念书的孩童,已经达到一百零八位。
这个数字,算是秦枫小小皮了一下。
倒是跟水浒传没什么关系,但也想着这些孩子们的未来,能如天上星辰一样,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毛骧家那一双儿女,因为年龄刚好,竟然幸运地一同入选!
整个淳化县,有这样幸运的人家,一共也只有两户,毛骧是其中之一。
当然,他倒是不在意那每月八斗米,而是注意到了陛下隐晦的眼神,显然是对此事十分满意。
这让毛骧浑身的骨头仿佛都轻了好几两,虽然他并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什么如此关心他家孩子的念书问题。
毛家两个孩子,不错!
朱元璋暗暗盘算着,这样,他这个做“爷爷”的,就能借着看孩子的由头,时常到县学来。
要知道,刚才秦枫提到,县学里开设的课程,秦枫也是授课的先生之一。
讲课的时候,就可以偷听心声,这才是朱元璋最在意的重点。
现在,朱元璋心里积压了许多问题,想要从心声里得到答案。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一共有三个。
其一,到底如何解决摊役入亩的用银问题,是否还有更理想的替代方案,毕竟银子这东西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很多,根据户部尚书杨思义的计算,若要建立大明的平准库,银两的缺口极其巨大。
其二,那个不孝的老四,难道真敢作乱,对他哥哥举起刀枪?虽然这件事已经有了很多明确的线索,朱棣也因此被关了禁闭,但朱元璋心里还是难以相信,实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能让大明未来,爆发如此兄弟阋墙的惨案。
其三,早先秦枫心声中曾经提到过的那个“土豆”,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作物,竟能亩产几千上万斤?这个名字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但朱元璋却念念不忘。倘若真的能有亩产万斤的粮食,就算找不到银两建立平准库,他的大明照样能够轻松养活亿万子民,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
为了听到更多的心声,朱元璋自然就要更多接近秦枫。
可是现在随着秦枫在淳化县的一系列举措,可谓是人人喜悦,家家欢乐。
在这样的气氛下,平常可能闹点乱七八糟的矛盾,现在却因为心情好,一笑而过,所以到县衙里打官司的老百姓,数量急剧减少。
腾出手来的秦枫,不是在修建马路,就是在设计县学,留在县衙里办公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对朱元璋的计划,很不友好。
他可以扮作瞎眼老爹,在县衙门口跟很多老百姓一起挤着看热闹。
但不能秦枫去修路、去监督县学的工程,也跟在身边啊……倒不是为了什么皇帝的面子,关键是太惹人怀疑了。
毕竟你一个瞎子,看都看不见,老跟在县太爷屁股后面,算怎么回事儿呢。
现在,有了毛骧的这一双儿女入县学,朱元璋龙颜大悦,当时就给了毛骧一个赞许的眼神,搞得这位贴身侍卫心花怒放。
县学的入学名单,尘埃落定。
选上的人家欢天喜地,没选上的自然是如丧考妣。
但因为秦枫公平公正,一切都是在阳光下进行,没选上只怪自家孩子不到年龄或是超了年龄,虽然捶胸顿足,却也说不出什么别的。
一百零八个幸运儿,经过统计,共有三十七名男孩,倒有七十一名女孩。
连秦枫都没想到这个比例如此悬殊。
但转念一想,倒也合理。
这个年代,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哪怕家里没有皇位要继承。
生女孩,意味着生孩子这项工作还在路上,必须继续努力。
生了男孩,若是家境普通,觉得养活都困难,倒是有可能就此停止。
这样的思想贯彻下,导致淳化县符合县学年龄条件的入学者,女孩的数量超过了男孩接近一倍。
略一思忖,秦枫临时决定,允许同一户人家里,将女孩换成男孩的内部替换方案。
毕竟女孩就算读书再好,也没有出仕做官的可能,更有希望改变家族命运的,还得是男丁。
这样按照条件,替换了约莫十几位,总算让县学第一批学生,男女比例平衡了许多。
男五十二,女五十六。
“明早辰时,所有县学学生,准时在此集合。”秦枫看着脸色兴奋的众人,叮嘱道:“简单的开学典礼之后,明天要正式拜见各位先生,因此不允许迟到。若辰时未到者,视为放弃,将由名册内报名的其他人递补。”
众人轰然答应。
迟到?
不可能!
这次能选中做县学的学生,每户人家多了每月八斗的廪米,谁要是把这种机会给糟蹋了,还不得被左邻右舍笑半辈子?
嗯,明天再来!
朱元璋今天跟着参加这个县学落成仪式,耽误了一天的工夫,却没有什么收获。
眼看着天色已晚,为了避免舟车劳顿,朱元璋索性就在淳化县过夜。
不过,国事繁杂,别说是人在淳化,就算是去往濠州的那些日子,各地的重要奏折,也都是跟着朱元璋走的。
批阅了一会儿奏折,朱元璋想起今日县学落成的盛况,想起淳化县老百姓脸上洋溢的那种幸福满满的笑容,又是羡慕,又是惭愧。
朕,可是堂堂大明皇帝啊!
难道,就不能让我的大明子民,全都享受到这种肉眼可见的幸福吗?
一个县学而已!
打不起仗,难道还弄不起县学?
就算不能跟秦枫一样,大手一挥每人每月八斗,就算是少一点,给个三五斗,那也是自己的一份爱民之心!
唔……县学之事,按朝廷规制,该由礼部当管。
一想到那个在奏折上写下“高瞻祁见佑”的礼部尚书钱用壬,朱元璋的了脸色沉了下来,扬声道:“毛骧?”
“臣在!”毛骧连忙从门口闪现身形,不管皇帝工作到多久,他这个侍卫统领,绝没有先睡觉的道理。
“派人去问一问,钱用壬在做什么?”朱元璋皱起眉头,意有所指地淡淡道:“告诉他,不要不务正业了,如今天下已定,百废待兴,身为礼部主官,他也该搞点正事出来了!”
“是!”毛骧躬身领旨,立刻派了最得力的手下,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时辰,便已经抵达京城,找到了礼部尚书钱用壬的府邸。
啊?!
大内侍卫!夤夜上门?
祸事了!!
钱用壬差点当场尿了裤子,忙不迭把粉嫩嫩的小妾往床上一扔,胡乱穿起最郑重的官服,急匆匆冲到院子中间,下跪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