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从燕京到江州的这一路上一个人轻装简行,极少耽搁,抵达江州之时年关早过,正月里的江州城却拢不起来一点热气,在一片青灰的晨光底下,街巷上到处横卧饿殍,市廛店肆少有开张,虽仍有好几间米店在,但细柳看了一眼插在粮米袋子上的牌子,那是一个令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的价格。
也许是抬尸的人不够,为了防止瘟疫的发生,衙门里的差役也被支使来抬尸,再拉到外头去一块儿烧了埋掉。
街边苟延残喘的百姓们蓬头垢面,木然地看着他们将一具具尸体抬到木板车上,很快堆起来一个尸山,死去的人脸上定格着他们生前最痛苦的模样,尸山狰狞而巍峨,被活着的人很快拉走。
江州蝗灾竟然将百姓害到了这样的地步。
细柳越往前走,越是心惊,她将身上仅剩的干粮分给清冷巷子里的一位老妪,那老妪浑身只是一张枯树皮,呼吸之间肺部总有浑浊的杂音,她颤颤巍巍地咬起饼子,饼子没咬掉,一颗本就松松垮垮的门牙却掉了下来,她迟缓地捧着门牙,凹陷的脸颊动了动。
细柳摘下腰间的水囊,就着老妪的一只缺了口的碗,掰开饼子用水泡软了给她吃,老妪一边吃,一边含混地念叨:“谢谢,谢谢……”
细柳轻拍了拍她的后背,透过单薄的衣料,触摸到她嶙峋的身骨,冷得像冰,她从腰间掏出一枚竹哨吹响,如短促的鸟叫。
一个戴着斗笠的年轻男人不知从何处顷刻落来,细柳扫了一眼他身上的披风,道:“披风拿来。”
那男人毫无二话,立即解下身上黑色的披风恭谨地递来。
他正是紫鳞山众多帆子中的一个,若是寻常任务,细柳通常孤身一人,很少有帆子跟在身边。
这帆子也并非是跟随她而来,而是江州正有紫鳞山的一个分堂,他们正是在江州一带活动,收集情报,传递消息。
细柳将披风裹在老妪身上,起身之际,那帆子过来低声问她:“左护法,堂主正在白沙河畔等候您的调遣。”
细柳走出几步,她忽然一顿,回过头见那老妪拢紧了披风,在寒风里就着水慢吞吞地吃饼子,她一边朝巷子口去,一边对身边的帆子道:“陈府的路你应该知道,先带我过去一趟。”
陈府坐落在江州城的一片清幽之处,他们家原不是什么有底蕴的世家,家里多少代了,才出了陈宗贤这么一个一甲进士,陈家祖宅不大,比陈宗贤在燕京的那个院子好不了多少,也仅是陈宗贤入内阁前才简单修缮了一回。
外面看着实在不像是一个当朝次辅的家宅,细柳孤身走上阶去敲开大门,开门的是个年轻的门子,他戴着瓜皮帽,冻得鼻子红,只见门外紫衣女子一副脱尘的相貌,他着实愣了一下,才结结巴巴道:“姑,姑娘有什么事?”
细柳从怀中取出来一封信件递给他:“陈次辅挂心夫人,特令我从燕京赶来探望。”
门子接来信件,忙将她迎进来。
细柳被一名家仆请到花
厅中,那管家儿子有顺是昨儿晚上才回的,听见说有燕京的客人来,便亲自从门子那儿拿了信件到夫人孟氏的院子里去。
女婢给细柳上了一碗热茶,她端起来茶碗,目光好似不经意地在这花厅当中睃巡了一番,这宅子有些年头了,处处透着一种古旧之气,四周陈设也十分朴素,字画没一幅名家的,内外都是一致的清苦。
大约等了一盏茶的工夫,细柳才见陈宗贤的那位夫人孟氏被几个女婢簇拥而来,孟氏今年已有四十余岁,快要到五十的边儿上,头发倒也没有一点儿见白,一张面容竟也还算光滑平整,也许是因为她的不苟言笑,眼尾的细纹都很浅。
她髻边一支金镶宝珠簪,戴了一条绣牡丹的额子,一身镶着兽毛边的墨绿衫子,底下却是一条十分扎眼的牡丹红罗裙。
细柳站起身,颔首:“夫人。”
孟氏被婢女扶着几步往前在太师椅坐下,方才抬起来一双吊梢眼将细柳上下打量一番:“你一个女子,瞧着年纪也不大,老爷怎么会将这样的差事交给你?”
她的疑心毫不作饰:“你能做得好?”
细柳对上孟氏那双不善的目光,她淡淡道:“夫人不信我,也应该相信陈次辅。”
这话倒是真的。
孟氏身后头被婢女垫了个软枕,她靠上去,两个婢女则一左一右在她身边蹲着为她捶腿,她有一搭没一搭地摸着腕上的赤金镯子:“老爷既派了你来,想必你也应该有些本事,就这两日的工夫,我有些货物要你带人跟我一块儿送到我娘家去。”
“不知具体是什么时候?”
细柳问道。
“你等着就是。”
孟氏那眼皮没有一点儿褶,看起来有些肿,却分毫不妨碍她那两点锐利的神光,有些尖刻的严肃,“待一切都收拾好了,我自会让人告诉你,到时你可要将你的人都准备好了,路上若有个一点半点的差错,你就是十条命也赔不起。”
此时一名婢女端了一碗香茶进门,走过细柳身边的那一刻,细柳敏锐地抬眸瞥了那茶碗一眼。
那茶碗分明与下人递给她的那个斗彩瓷碗不同,虽纹饰平常,却是乳白的瓷胎,釉色匀
净,方才在太阳光线底下一照,更显其光泽如玉的细腻本质。
那茶的香味亦有些似曾相识,却不是细柳方才喝过的那一碗,而是她曾在尧县之时,在陆雨梧那儿品过的香茶。
细柳眉峰微动,再看向那孟氏,她眼底多了一分兴味,却低首道:“夫人放心,次辅交代的事,我绝不敢怠慢。”
陈府的花厅里被炭火烘得温暖如春,那孟氏靠在一片锦绣软枕里,细柳出了陈府门,外面多少饿殍冻硬在雪地里。
细柳以竹哨招来一名帆子,由他领路往白沙河畔去。
白沙河畔有一处造船的地方,称作造船堂,平日里也做些造船的生意,但大多都是渔船、货船而非更大的海船。
大燕自十几年前闹过数回倭寇之患后便开始设立海禁,禁止海上贸易往来,
不再与那些别有用心的倭人来往(),更将重洋之外的西洋人也拒之门外。
造船堂在江州这样的地方生意做得不温不火(),但也很能维持他们这些紫鳞山的帆子在此处自如运转,只是今年是个大灾年,蝗灾几乎快将江州城变成个鬼城了,细柳一眼瞧见造船堂,才要往那边走,却听帆子道:“左护法,堂主不在这里。”
细柳疑惑地回头,只见那帆子指了指对面,隔着这条白沙河,这边有这边的凄惨死寂,那边却有那边的灯火通明。
好像再大的灾年,也从来不缺一群满把金钱,醉生梦死之辈。
河上没修桥,水里除了亮纱灯的花船,便是停在岸边的乌篷小船,细柳与帆子凭船而去,对面有条烟花巷,还有几家大的酒楼。
酒楼有两家没灯火,黑漆漆的,烟花巷里也不见得有多热闹,足见这次的蝗灾果真重创了江州城。
“江州城满地都是饿死的和快饿死的人,怎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好酒好菜?他们的掌柜可真是手眼通天!”
一间酒楼上,陆骧看着送上来的木牌子,菜名花里胡哨,什么鱼鲜海货的在这里虽不稀奇,可本地没有的东西,这牌子上也多的是。
坐在他身边的是早来江州一步的陆青山,他留在这里的人大抵也摸清楚了一些事,便道:“这岁寒居明面上的掌柜是江州知州的小舅子,但实则,这酒楼原本是那知州想要送给后头巷子里那烟红楼中的柏妈妈的。”
“……真行,送相好的酒楼,让自个儿小舅子管着。”
陆骧“啧”了一声,便几步顺着陆青山方才指过的方向往窗边去一望,满街的灯笼底下照不见几个人,但他的目光忽然在一道紫衣背影上一定:“咦?”
他连忙转过头来:“公子,那好像是细柳姑娘!”
陆雨梧闻声眼睫一动,他立时起身走到窗前去,果然看见底下那道清瘦身影,虽然看不太清楚,但他却一眼笃定是她。
他立即转身出了雅室,下楼。
陆骧与陆青山他们赶紧跟了下去。
陆雨梧跑出酒楼大门,折身往后面那条披红挂绿的巷子中去,天上小雪纷纷,灯影被彩绸切割成缤纷的颜色。
几个灰头土脸的小孩不知从哪儿窜出来,他们看见陆雨梧身上的衣料在灯影下润泽发亮,便赶紧围上去,扑通一跪,开始要饭。
他们一个个瘦骨嶙峋的,除了一张皮就是骨头,但陆雨梧摸了摸衣襟,却只从中掏出来一包糖山楂。
几个糖山楂怎么能填得饱这些孩子的肚子,抢到了的暂时狼吞虎咽,没抢到的便继续叩头:“求求公子!再赏些饭吃吧!求求您了!”
他们的声音不小,尤其在这条没什么人的巷子里,细柳步履一顿,转过身去,只见不远处一片连绵灯影底下飞雪如盐,那年轻的公子一身淡青圆领袍,身上一件毛领披风被他解下来,往几个瘦小的孩子身上一拢。
这一刻,他忽然抬眸。
纷纷雪意中,四目相视。
“左护法大人?”
身边的帆子忽然小心翼翼地唤了声。
“你先进去,我一会儿再过来。”细柳只对他叮嘱一句,再朝巷子口看去,陆骧与陆青山二人已走到他身边去,也不知陆雨梧吩咐了句什么,陆骧转身又钻进酒楼里去。
细柳走过去,陆骧很快便抱着一些馒头烧鸡出来,孩子们着急忙慌地去抢,险些让陆骧在雪地里滑一脚。
“没事吧?”
陆雨梧问他。
陆骧摇了摇头,看着那几个抢了吃的便很快跑走的小孩:“这天灾人祸的,都把孩子逼成什么样了!”
细柳看了一眼那几个孩子的背影,再看向面前这个人,雪花擦过他乌浓的发髻,那样一副秀整的骨相,颀长的身形。
陆雨梧看了一眼她脚下,朝她笑了笑:“糖山楂本来是给你带的。”
细柳不由看向自己脚边空空的一个油纸袋,她眼睫轻微地动了一下,再抬起脸来,细雪已落了他满头满肩,他有一副春风和煦的眉眼,于无声处动人。
雪声沙沙的,细柳忽然间移开眼:
“你来江州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