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古人的一步根据考据相当于现代的24.2厘米。”

  “数百步长的桃花林。”

  “那就是大概72.6米到241.758米的长度。”

  叶真这对于古籍里面内容是信手拈来。

  七十多米到两百多米的桃花林。

  可想而知这到底是多大的一片桃花林了。

  并且是突然出现的。

  现在观众终于明白,为什么叶真说《桃花源记》这一篇古文诡异了。

  真的是让人细思极恐啊!

  “难道说这桃花林是在封印和镇压什么东西吗?”

  “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需要用到一大片桃花林来镇压。”

  “这也太离谱了,难道说封印的是神明?”

  现在大家都开始对内容感兴趣了起来。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追究为什么桃花可以具有镇压和辟邪的作用了。”

  叶真居然在鬼故事的节目上也不忘科普。

  “大家都只知道桃木具有辟邪和镇压的功效。”

  “但这是为什么呢?有没有人想过?”

  “为什么偏偏是桃木那么特殊呢?”叶真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显然观众是不知道的。

  很多东西我们有时候都只是知道要这样做。

  但究其根本到底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无法说出来一个所以然。

  就像之前提到的,为什么人死后需要停尸三天才下葬。

  一般人会说是因为习俗,老祖宗这样流传下来的。

  桃木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道士做法和驱邪的时候。

  都是使用的桃木剑,可是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桃木剑。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两个神话人物了。”

  神?怎么又和神明扯上关系了。

  “大家还记得夸父逐日吗?”叶真又提起了这个成语故事。

  一些看叶真科普节目观众当然记得,并且是历历在目!

  “还记得最后一句是怎么写的吗?”叶真好像是真的老师一样在提问。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没错,最后夸父死之前扔掉了自己的拐杖。”

  “而那一根拐杖变作了一片邓林。”叶真让大家回忆起来之前所讲的内容。

  可是这和今天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

  有细心的观众就发现了。

  “难道说?”

  “这邓林是什么啊?之前老师也没有说啊。”

  “不会吧?”

  一部分猜测到的人感觉到来后背发凉。

  不过一些第一次看叶真节目的观众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而叶真之前的粉丝,却感觉大晚上的。

  现在这凌晨十二点的时候,感觉脊柱骨在渗透着凉气。

  “你们没有猜错。”叶真笑了笑,在这鬼故事的昏暗幽绿灯光下,显得格外瘆人。

  “邓林就是桃林,夸父最后死之前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古人记载的邓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桃林。

  夸父那可是上古时期的神明。

  古人就认为这夸父手中手杖变化出来的桃林。

  具有神秘莫测的能力。

  “这只是一位神话人物而已。”

  “对啊,还有另外一位呢?”

  “难道也和桃林有关系吗?”

  “到底是谁啊?我怎么想不出来。”

  大家纷纷想知道叶真所说的剩下一位神话人物到底是谁?
  叶真这时候才开始解释道:“《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

  “猴哥最喜欢吃的就是蟠桃园里的蟠桃。”

  “一个蟠桃就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啊。”

  叶真一言惊醒梦中人。    对啊,蟠桃!这桃子不就是从桃树上下来的吗?

  蟠桃就是传说中的仙桃。

  吃一颗就可以长生不老,甚至可以和天地同寿!
  这是多么夸张的东西。

  “自然而然的,产生蟠桃的桃树被大家认为是仙木也就不足为奇了。”

  能够结出蟠桃的桃树能够是什么凡木吗?

  不过我们普通人当然不可能接触到蟠桃树了。

  所以用普通的桃木来代替就可以理解了。

  原来这里还有这样的渊源。

  仙桃,长生不老,人类的永生。

  在这里居然又诡异的相遇重逢了。

  叶真紧接着背诵道:“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就连捕鱼人都对面前这桃花林的出现感到十分诧异。”

  “从这一句就可以知道,这桃林并不是非常常见的景色。”

  “就连捕鱼人都非常诧异,他就想继续向前走。”

  “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听到这里观众不由佩服捕鱼人的勇敢。

  因为在叶真解析之下,大家知道这桃花林绝对不是什么好地方。

  极有可能是镇压某种东西所栽种下来的。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里是重点了。”叶真神色也认真了起来。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叶真提醒道。

  刚刚叶真说这一段非常重要。

  这也是文中写渔夫进入桃花源时候的描写。

  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观众仔细想了想。

  “这场景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

  “好像是在哪里听过,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

  “什么啊,不就是走过一条狭小通道?有什么奇怪的。”

  其实如果大家记忆力好一点的话。

  可以回想起叶真不久之前的上一期节目。

  “大家看一看这渔夫走到了一个昏暗的地方。”

  “一开始非常的狭小,只能够刚刚好通过一个人。”

  “就像是幽暗的隧道尽头出现了亮光。”

  “这不就是濒死之人,都看到过的类似场景吗?”

  一些叶真的老粉丝根据叶真的话,终于回忆起来了。

  “对,叶老师之前讲灵魂和濒死的时候,说过这场景。”

  “那一些濒死的人都神游的时候,都看到过类似的场景。”

  “在一个幽暗的地方,在不远处出现亮光。”

  “一开始是小小的亮光,最后变成一大片。”

  “这不就和文中的内容对上了吗?”

  如果说只是单独这一段描写的话,可能是巧合。

  毕竟在自然中的确存在这样自然环境。

  可是联系之前渔夫遇到的事情,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渔夫所看到的景色,是濒死之人看到的。

  这是不是说明渔夫当时也处于一种濒死的状态?
  透过那通道,渔夫跨越了生死之间。

  去到了死后的世界?

  他去到了死人的国度当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