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指出的一段是这样的——
“哗喇!”菜下了锅,菜上的水点,着滚油煎得满锅呐喊。蔡大嫂的锅铲,很玲珑的将菜翻炒着,一面洒盐,一面笑嘻嘻的掉过头来向罗歪嘴说话,语音却被菜的呐喊掩住了。
相当漂亮的一个段落,读这样原汁原味的东西,肯定对演员深刻理解故事有巨大帮助,但因为是方言,的确也增加了理解难度。
周至笑道:“青姐,你迷糊的这个,是一个方言的被动句式。剧本上这个‘水点着滚油煎得满锅呐喊’,理解成‘水点被滚油煎得满锅呐喊’就可以了。”
“我们夹川方言属西南官话方言,共有六种标记被动句,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个‘着’字句。它就是语法中的一个‘被动标记’。”
“我这里有一个句子,能够一次性理解完蜀川方言六个被动特征句式。”
“第一个就是:我着你码干吃尽。”
“码干吃尽,就是彻底欺压的意思,这个短语在蜀川方言中,作为动词加补语的并列形式构成,只能用在被动句里,或者用作补语。
所以用法就只有两种,可以说——我被你码干吃尽,你把我码干吃尽。而决不能用在主动句中,说成——我码干吃尽你。”
“因为这个短语的这个特殊性,那方言里所有的被动标志句式,就都可以套进去。”
“第二种常用的被动句式是‘拿给’,我拿给你码干吃尽。”
“‘得’,我得你码干吃尽。”
“‘挨’,我挨你码干吃尽。”
“‘尽’,我尽你码干吃尽。注意这里的尽,读作‘紧’,有‘让’的主动意味在里边。这个用法最特殊,频率也最低。”
“厉害啊小至!”行家一出手,凌志峰就知道面前这少年大不简单。大喜之下也就跟着徐青乱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翻译解释了,这是……这是总结出了方言语法啊!”
“老吴靠谱!真靠谱!难怪你小小年纪就成作家!这就叫专业!”
游雍喊道:“小至啊,来来来,再解释解释这段!”
“这样效率太低了。”周至笑着拒绝:“凌爷爷,我看不如这样,今天就放青姐他们半天假,你把本子给我,我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给你将里边的特殊语法标注出来,让大家能够轻松理解?”
“小至,你能够赶得出来?”凌志峰有些吃惊。
“里边很多用法都是重复的,几万字的东西,应该花不了太多时间。”
“那行,那就拜托我的小老乡了。”凌志峰很开心:“真应了游雍那句话,巴蜀多奇人啊!小小年纪,这么能耐!”
“叶欣凌爷爷应该很熟悉了吧?她是我同班同学。”周至说道:“我还有一些同来的同学,他们还是第一次来这古镇,不如大家同游,让叶欣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
“去年我就来考察过拍摄场地,”凌志峰说道:“不过那都是工作,脑子里全是镜头片段,想着哪里套哪段,倒还真没认真领悟过小镇的风貌。”
“这个对拍摄也是有帮助的,那好,就依你,放假!我们一起好好游玩一下这个古镇!”说完拍了拍周至的胳膊:“只是就辛苦你了!”
“不辛苦,应该的。这是干爹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保质保量完成。”周至谦虚道:“到时候和凌爷爷,青姐,勇哥,君哥,津哥,和我们拍几张合影,就算是报酬了。”
后面两位在后来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凌志峰笑道:“那我们就这样说定!走吧,先去饭店,叫上欣欣和你们其他同学!”
从屋子里出来,却发现小伙伴们都已经聚集在了门外,却原来是冯雪珊和叶欣回到饭店发现有三个人不见了,放下东西大家出来找,发现他们竟然在和大导演聊天,一个个躲在窗户外偷听偷看。
“凌爷爷好!”冯雪珊比较大方,和叶欣带着小伙伴们一起跟凌志峰问好。
“看看我老家的这风水!”凌志峰笑道:“这又来一个!游雍,徐青,看小姑娘这肤色,这哪里还用上妆啊,这都定妆了!”
“你们好,你们的同学小至,给我们放了半天的假,就让欣欣带我们大家一起逛逛古镇,好不好啊?”
文艺工作者贼善于调节气氛,大家都热烈鼓掌:“好!”
“闫霄,你跟我跑一趟,回去把相机胶卷带过来!”周至从张辛夷和江舒意手里接过包丢给闫霄:“凌爷爷,青姐雍哥,那我跟你们晚饭见!”
两人开始往回跑,闫霄问道:“肘子,凌爷爷为啥说是你给他们放了半天假?” “这你就别管了,相机到时候要不会玩,就给剧组的人,他们是高手,嘴甜点,让他们给女生们好好拍几张照片!”
“尤其是江舒意对吧?放心我懂!”闫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饶了这么大一圈,就这目的!肘子,你真特么……牛逼!”
一通交流的结果就是大家全都出去玩,留周至一个人加班标注本子。
好在里边对话是多数,旁白是少数,而且好多句式是重复语法,周至才对夹川方言语法做了一个系统的归纳整理,现在改起来快得很。
倒是叶欣的爸妈听女儿说过这小孩的神奇,听他说要一个安静的房间标注剧本,连忙将他带到一间临河的小间里,还给周至泡了茶。
窗外的小河如一条柔柔的绿带,两岸古意森森的小青石码头,小石桥,石阶,老柳,灌木竹林,让这里美得就如一幅设色山水的国画。
有不少的妇人就在小码头边洗衣服,淘菜,码头上牵着一根绳子通向对岸,一个小乌蓬渡船就靠在小石桥的旁边,船家可以牵着绳子将人送到对岸去。
小乌篷船周围,还有小石桥上,有几个小孩,他们全都光着身子,从水里爬出来后又跑上小桥,然后翻过石栏杆,噗通一声跳下水去。
小溪上游远处,还有几头水牛,只在水里露出带有弯弯牛角的头,用带着长睫毛的大眼睛看着嬉笑的娃子们,不时抖动一下耳朵。
在这样的景色里,周至标注起剧本来也似乎得心应手。
心有所动,当周至再次抬头看向码头,却见小河和两岸的环境,已经被镀上了夕阳的金色,剧组和小伙伴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聚在了那里,凌志峰老头正在那里笑着和叶欣讲着什么,游雍正在忙着让徐青和小伙伴们轮流单独合影,手里还不停比划着,意思是趁光线正好多拍几张。
大家都在忙碌,只有江舒意牵着张辛夷的手,却将头扭向了这边,正痴痴看着木楼上窗边的周至。
周至笑了,跟江舒意挥了挥手,江舒意刚要抬手,却被张辛夷拉着跑向身边已经没人的徐青,轮到她们合影了。
周至干脆停下了笔,欣赏着他们那边的热闹。
这一幕,真是太美好了。
当天晚上,小伙伴们依旧在外面嬉闹,剧组和周至则聚集到一个大房间里,大家拿着本子坐在一张小桌旁,就着周至摊在桌上,已经做好标注的本子,听周至讲解方言语法。
第二天早上,穆如云来了,是坐着林场运木头的卡车下来的。
来的时候大家和剧组的人一起正在吃早饭,早饭是稀饭,馒头,鸡蛋,外加煎玉米饼,泡酸笋,豆豉炒辣椒,茄丝,炒豇豆等一干的送饭菜。
吃过饭剧组要继续研究本子,听说周至一行要出发,先给他们送行,凌志峰还特意对周至表示感谢。
听说周至他们要去山里徒步几天,徐青和游雍还都很羡慕。
周至笑着让小伙伴们记住这段,等过几十年吹嘘,就可以说当年大明星都跟我们一起玩,还吃过饭,还羡慕过我们。
临走之前,也给后赶来的穆如云补了几张跟剧组成员的合影。
这次经历在小伙伴们嘴里,就成了周至的安排,让大导演和电影演员们和他们一起玩。
听得后来的穆如云一愣一愣的:“肘子怎么会认识他们的?关系还这么好?肘子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听?”
周至笑道:“你别听他们胡说,就是《死水微澜》是李劼人用方言写得,剧组的剧本掰扯不顺畅,凌爷爷让我给标注一下语法。”
“标注需要时间,反正他们也没事干,就大家一起休假了呗。”
“要不你给大伙儿讲讲这个故事呗!”方文玉建议道:“反正赶路也是闲聊,大家都挺有兴趣的。”
“也对,舒意和辛夷你们尤其要听好。”周至这才想起一件要事儿:“不然回家杜阿姨和赵大嬢问起来说不出来内容,那就穿帮露馅了。”
《死水微澜》是每一个蜀川人都应该品味一遍的作品,李劼人从一九三五年开始创作的三个连续性的长篇中的第一部,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以蜀川为背景,故事就发生在离蜀都不远的天回镇上。
故事从一个大城里的小孩,随父母回乡挂坟,发现一个“野娃娃”和他依旧美丽,富有魅力,仍然爱笑,心灵手巧,却被大城小孩的父亲评价为“凡百都好,只可惜品行太差”的母亲开始,一点点展露出那个妇人悲剧性的前半生。
(本章完)
“哗喇!”菜下了锅,菜上的水点,着滚油煎得满锅呐喊。蔡大嫂的锅铲,很玲珑的将菜翻炒着,一面洒盐,一面笑嘻嘻的掉过头来向罗歪嘴说话,语音却被菜的呐喊掩住了。
相当漂亮的一个段落,读这样原汁原味的东西,肯定对演员深刻理解故事有巨大帮助,但因为是方言,的确也增加了理解难度。
周至笑道:“青姐,你迷糊的这个,是一个方言的被动句式。剧本上这个‘水点着滚油煎得满锅呐喊’,理解成‘水点被滚油煎得满锅呐喊’就可以了。”
“我们夹川方言属西南官话方言,共有六种标记被动句,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个‘着’字句。它就是语法中的一个‘被动标记’。”
“我这里有一个句子,能够一次性理解完蜀川方言六个被动特征句式。”
“第一个就是:我着你码干吃尽。”
“码干吃尽,就是彻底欺压的意思,这个短语在蜀川方言中,作为动词加补语的并列形式构成,只能用在被动句里,或者用作补语。
所以用法就只有两种,可以说——我被你码干吃尽,你把我码干吃尽。而决不能用在主动句中,说成——我码干吃尽你。”
“因为这个短语的这个特殊性,那方言里所有的被动标志句式,就都可以套进去。”
“第二种常用的被动句式是‘拿给’,我拿给你码干吃尽。”
“‘得’,我得你码干吃尽。”
“‘挨’,我挨你码干吃尽。”
“‘尽’,我尽你码干吃尽。注意这里的尽,读作‘紧’,有‘让’的主动意味在里边。这个用法最特殊,频率也最低。”
“厉害啊小至!”行家一出手,凌志峰就知道面前这少年大不简单。大喜之下也就跟着徐青乱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翻译解释了,这是……这是总结出了方言语法啊!”
“老吴靠谱!真靠谱!难怪你小小年纪就成作家!这就叫专业!”
游雍喊道:“小至啊,来来来,再解释解释这段!”
“这样效率太低了。”周至笑着拒绝:“凌爷爷,我看不如这样,今天就放青姐他们半天假,你把本子给我,我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给你将里边的特殊语法标注出来,让大家能够轻松理解?”
“小至,你能够赶得出来?”凌志峰有些吃惊。
“里边很多用法都是重复的,几万字的东西,应该花不了太多时间。”
“那行,那就拜托我的小老乡了。”凌志峰很开心:“真应了游雍那句话,巴蜀多奇人啊!小小年纪,这么能耐!”
“叶欣凌爷爷应该很熟悉了吧?她是我同班同学。”周至说道:“我还有一些同来的同学,他们还是第一次来这古镇,不如大家同游,让叶欣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
“去年我就来考察过拍摄场地,”凌志峰说道:“不过那都是工作,脑子里全是镜头片段,想着哪里套哪段,倒还真没认真领悟过小镇的风貌。”
“这个对拍摄也是有帮助的,那好,就依你,放假!我们一起好好游玩一下这个古镇!”说完拍了拍周至的胳膊:“只是就辛苦你了!”
“不辛苦,应该的。这是干爹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保质保量完成。”周至谦虚道:“到时候和凌爷爷,青姐,勇哥,君哥,津哥,和我们拍几张合影,就算是报酬了。”
后面两位在后来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演员,凌志峰笑道:“那我们就这样说定!走吧,先去饭店,叫上欣欣和你们其他同学!”
从屋子里出来,却发现小伙伴们都已经聚集在了门外,却原来是冯雪珊和叶欣回到饭店发现有三个人不见了,放下东西大家出来找,发现他们竟然在和大导演聊天,一个个躲在窗户外偷听偷看。
“凌爷爷好!”冯雪珊比较大方,和叶欣带着小伙伴们一起跟凌志峰问好。
“看看我老家的这风水!”凌志峰笑道:“这又来一个!游雍,徐青,看小姑娘这肤色,这哪里还用上妆啊,这都定妆了!”
“你们好,你们的同学小至,给我们放了半天的假,就让欣欣带我们大家一起逛逛古镇,好不好啊?”
文艺工作者贼善于调节气氛,大家都热烈鼓掌:“好!”
“闫霄,你跟我跑一趟,回去把相机胶卷带过来!”周至从张辛夷和江舒意手里接过包丢给闫霄:“凌爷爷,青姐雍哥,那我跟你们晚饭见!”
两人开始往回跑,闫霄问道:“肘子,凌爷爷为啥说是你给他们放了半天假?” “这你就别管了,相机到时候要不会玩,就给剧组的人,他们是高手,嘴甜点,让他们给女生们好好拍几张照片!”
“尤其是江舒意对吧?放心我懂!”闫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饶了这么大一圈,就这目的!肘子,你真特么……牛逼!”
一通交流的结果就是大家全都出去玩,留周至一个人加班标注本子。
好在里边对话是多数,旁白是少数,而且好多句式是重复语法,周至才对夹川方言语法做了一个系统的归纳整理,现在改起来快得很。
倒是叶欣的爸妈听女儿说过这小孩的神奇,听他说要一个安静的房间标注剧本,连忙将他带到一间临河的小间里,还给周至泡了茶。
窗外的小河如一条柔柔的绿带,两岸古意森森的小青石码头,小石桥,石阶,老柳,灌木竹林,让这里美得就如一幅设色山水的国画。
有不少的妇人就在小码头边洗衣服,淘菜,码头上牵着一根绳子通向对岸,一个小乌蓬渡船就靠在小石桥的旁边,船家可以牵着绳子将人送到对岸去。
小乌篷船周围,还有小石桥上,有几个小孩,他们全都光着身子,从水里爬出来后又跑上小桥,然后翻过石栏杆,噗通一声跳下水去。
小溪上游远处,还有几头水牛,只在水里露出带有弯弯牛角的头,用带着长睫毛的大眼睛看着嬉笑的娃子们,不时抖动一下耳朵。
在这样的景色里,周至标注起剧本来也似乎得心应手。
心有所动,当周至再次抬头看向码头,却见小河和两岸的环境,已经被镀上了夕阳的金色,剧组和小伙伴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聚在了那里,凌志峰老头正在那里笑着和叶欣讲着什么,游雍正在忙着让徐青和小伙伴们轮流单独合影,手里还不停比划着,意思是趁光线正好多拍几张。
大家都在忙碌,只有江舒意牵着张辛夷的手,却将头扭向了这边,正痴痴看着木楼上窗边的周至。
周至笑了,跟江舒意挥了挥手,江舒意刚要抬手,却被张辛夷拉着跑向身边已经没人的徐青,轮到她们合影了。
周至干脆停下了笔,欣赏着他们那边的热闹。
这一幕,真是太美好了。
当天晚上,小伙伴们依旧在外面嬉闹,剧组和周至则聚集到一个大房间里,大家拿着本子坐在一张小桌旁,就着周至摊在桌上,已经做好标注的本子,听周至讲解方言语法。
第二天早上,穆如云来了,是坐着林场运木头的卡车下来的。
来的时候大家和剧组的人一起正在吃早饭,早饭是稀饭,馒头,鸡蛋,外加煎玉米饼,泡酸笋,豆豉炒辣椒,茄丝,炒豇豆等一干的送饭菜。
吃过饭剧组要继续研究本子,听说周至一行要出发,先给他们送行,凌志峰还特意对周至表示感谢。
听说周至他们要去山里徒步几天,徐青和游雍还都很羡慕。
周至笑着让小伙伴们记住这段,等过几十年吹嘘,就可以说当年大明星都跟我们一起玩,还吃过饭,还羡慕过我们。
临走之前,也给后赶来的穆如云补了几张跟剧组成员的合影。
这次经历在小伙伴们嘴里,就成了周至的安排,让大导演和电影演员们和他们一起玩。
听得后来的穆如云一愣一愣的:“肘子怎么会认识他们的?关系还这么好?肘子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听?”
周至笑道:“你别听他们胡说,就是《死水微澜》是李劼人用方言写得,剧组的剧本掰扯不顺畅,凌爷爷让我给标注一下语法。”
“标注需要时间,反正他们也没事干,就大家一起休假了呗。”
“要不你给大伙儿讲讲这个故事呗!”方文玉建议道:“反正赶路也是闲聊,大家都挺有兴趣的。”
“也对,舒意和辛夷你们尤其要听好。”周至这才想起一件要事儿:“不然回家杜阿姨和赵大嬢问起来说不出来内容,那就穿帮露馅了。”
《死水微澜》是每一个蜀川人都应该品味一遍的作品,李劼人从一九三五年开始创作的三个连续性的长篇中的第一部,描写的是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以蜀川为背景,故事就发生在离蜀都不远的天回镇上。
故事从一个大城里的小孩,随父母回乡挂坟,发现一个“野娃娃”和他依旧美丽,富有魅力,仍然爱笑,心灵手巧,却被大城小孩的父亲评价为“凡百都好,只可惜品行太差”的母亲开始,一点点展露出那个妇人悲剧性的前半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