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考试结束,考生们有一夜休息时间,明日一早继续开考,休息时间内依旧不允许离开号舍,所以他们顶多只能在号舍里面活动活动。
这么小的地儿活不活动根本没什么意义,池梨只将桌板放下来与坐板拼接成一张小床,然后将唯一仅有的被褥铺在木板床上,她自己躺进去睡一边,另外一边则翻过来盖在身上,卷成了一个简易睡袋,然后就闭着眼准备入睡了。
临睡着前又想起什么,忙半爬起身往炭盆里多加了几块炭,确保其燃料充足,不会在半夜熄灭,这才继续安心躺回去。
这炭盆里的炭是贡院事先给他们点好的,若是半途不慎熄灭了,要在弄起来就很麻烦,特别是对于一些不会燃炭的学子们而言。
池梨倒是会燃炭,这是从上个世界在荒野求生里学的技能,但她怕冷,这具身体并不抗冻,所以她需要依靠着炭盆所提供的温度过活,就不能让它熄灭。
号舍内部空间很小,即便是池梨这个身高才一米六几的人睡在里面,都有些伸不开脚,对于那些更高的人而言更是灾难。
但也正因为着这片空间的狭小,才让里头燃烧的小小炭盆能够维持着足够的温度,至少不至于让池梨他们在做卷子的时候手被冻得僵硬不能书写。
心里想着事,池梨倒是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日一早,她精神饱满地爬起来,准备迎接第二场考试。
在发卷子前,先发了早饭。
每人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配个煮鸡蛋,还有一碟小咸菜,伙食还算不错。
池梨吃了早饭,顿时感觉空荡荡的胃部暖和起来,整个人状态瞧着也更好了几分。
保持着这种良好势头,她在拿到第二场考试分发下来的卷子后,也下笔如神,一口气顺畅地写了下来,思路如水般丝滑清透。
第二场考试的内容最主要的就是判语,另外还有些别的题。
所谓的判语,顾名思义,就是考验考生对疑事的判断,其实也就是类似于衙门官员审判案件那样,要求考生们对卷子里出的题目进行审判。
每位考生具体都审判思维,与对案件审判的对错,还有量刑的标准,都是评分高低的关键,所以一旦错一步,那将与正确答案差之毫厘。
之前乡试也有考类似的题目。
而早在参加乡试之前,池梨就在恒禄书院夫子们的指导下,将本朝所有大小律法书均给背了个滚瓜烂熟,得益于她的超强记忆,这种对旁人而言相当痛苦的事情根本毫无难度。
当然,只背下所有律法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理解里面的每一条规定所代表的含义,其在实际运用中又是怎么用的。
背诵,其实不过是最简单的一步罢了。
每当回想到此时池梨就不由得万分庆幸,还好她当年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外出求学,在那所称得上是全国名列前茅的学府中,她得到了无数优秀夫子的教学,其中不乏进士出身,还曾经当过官,且熟悉律法的夫子存在。
池梨对于知识求知若渴,对于请教夫子一事并不羞涩,所以书院里几乎每个被她发现是有真才实学,能让她学到东西的夫子,都被她各种扒拉着求问了许多问题。
没有一个夫子会不喜欢自己所教授的学生不热爱学习,但像池梨这种热爱过头的其实也有那么一点让人感觉到烦,毕竟她又不是人家的亲传弟子,却总是一副硬要把人毕生所学都掏光的架势,偶尔还会让一些夫子们感到力不从心。
毕竟这孩子记忆力是真的强,悟性又好,综合起来就是学习能力极高,基本上学过一遍的东西就不需要重复学,她从不会在同样一个问题犯两遍错。
而也正是靠着这样子,池梨才能够一点一点累积起自己丰厚的学识功底。
现如今在面对考试时的各种难题时,才会表现得那么游刃有余。
卷子上出的判语并非都是凭空而来,里面是有些现实案例存在的,不过能被选入会试的案例,自然无一不是过于经典,就是过于刁钻偏门。
偏门案例自然不必说,肯定很难,而经典案例也不容易,因为其普遍性大,导致考生想在同样的一道题里答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就很难。
池梨并不虚,她也不去比较其他人会如何作答,只管依照自己的思路来作判断,重点是不能偏离本朝律法,溯朝发展至今,律法已然相当完善,基本上所有现实中发生的案子都能在律法里找到相关条例作为判决依据,即便实在有那么些找不到的,也能从最基本的律法原则里去找。
关键在于主审官员如何具体审判罢了。
作为考生,池梨他们就得自我代入主审官员的思维里去作答,当然由于他们这些考生毕竟没真的当过官,所以考试答案只要求审判方向正确,判决合理,并能找到相关律法作为解释依据,最好还能写写自己的判断思路等。
总体而言还是很难的,好在判文其实算是池梨的长项,加上她良好的状态加持,第二场考试结束得比池梨预计的还要轻松许多。
照例在获得一夜休息时间后,紧接而来的就是第三场,策论。
策论算是科举考试的重中之重了,可以说如果你想参加科举,就必须得懂得写策论,若是连策论都学不会,那也不用再奢望能参加考试了,还是趁早回家吧。
所以基本上每位进学的学子都会在这方面下苦功夫,他们可以不会吟诗作对,但绝不能写不好策论。
而想要将策论写得精彩也极难。
或者说,想要在一堆才华横溢的文章中成为那个更加闪亮的显眼包,好能一下惊艳所有考官的眼,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就连池梨,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做策论一定好。
还是那句话,世界之大,总有比她优秀还比她努力的人存在,所以她能够做的只能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作为答案上交。
一共五道策论题,一题比一题经典。
其中一道就是困扰了广大学子们千百年的难题,治水。
实话说,现代那些各种有关于治水的先进原理跟技术池梨并不懂,哪怕九年义务教育时老师会教一点,但你要求学生真的对里面的各种知识了如指掌,除非人家本身对这方面有兴趣,有特意去了解过才行。
至少池梨翻遍了几位现代宿主的所有记忆,都没能了解到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她当然知道各种著名治水工程叫什么名字,但也仅此而已了,这些工程具体是什么作用原理,起到什么有利作用,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又有什么优缺点,她可能略微知道点大概,再多的就一问三不知了。
所以池梨对于治水的了解大多数是在这个时代里现学的,好在她在这方面并非全无优势。
作为一条鱼,她比人更加了解水,懂得水的走向,水的威力,还有各种隐藏在地下的暗道等等。
所以她的答题角度也略微与常人不同,并奇异地竟是具备极高的可行性。
此时的池梨却是不知,本次会试的考官之中就有两位正好是曾经参与过,或者正在参与本朝治水工程的大臣,他们本能地对于这方面的事物较为关注,所以一看见池梨所写的那篇文章,虽不算惊为天人那么夸张,但也被她的精妙角度开辟了新思路,所以对她极为赞赏,不仅给了个极高评价,还极力推荐给其他同僚。
有了这个好开头,他们连带着去看池梨所写的其他文章,也被其文采所折服,最终池梨的卷子被分入“优”的那一堆中,被呈现在主考官面前。
除却治水这种经典题,桑农,时政,经济等相关策论题也依次出现。
这些都是池梨一直重点关注的方面,自己联系策论时也大多琢磨这些经典题型,所以她也算是另类地押中了题,还一压中多,所以作答起来依旧顺畅得不可思议。
最终,当三场考试全部结束时,池梨还有些恍然,差点分不清今夕是何夕。
虽说今日已结束所有考试,当明日贡院才开门放人,池梨也不着急,她本想着躺下歇一歇,奈何可能是刚考完试精神过于亢奋,所以没能睡得着,最后只能睁着眼睛到天明。
还好这身体年轻抗造,熬了一夜也不见有黑眼圈。
贡院门外,堪称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围堵了一大群人,都是等着来接考生的家属。
池秀才就混迹在里面,身边是其他一同参与这场会是的女学子们的家属。
再这个封建时代能够突破思想束缚,允许自家姑娘去参与科考,其实本身就代表着其家庭本身思想较之一般人要更为开明一些,同时也另他们彼此间多了些常人所没有的共通性。
可能正是因此,池秀才等家里有女学子的家属们莫名其妙地就彼此联系在了一起,对于自家孩子都有说不完的话题,然后就很自然而然地互相结交起来。
现如今,连来接自家孩子们出贡院,都得结伴而来,在拥挤的人群中占据了好大一片空地。
正好,在贡院大门打开后,他们之中不管是谁,只要看见有个女孩儿的身影出现,就立马招手把人唤过来,对方的家人十有八九都在他们这群人里。
“嘿嘿,小姑娘,这边,过来这边!”
池梨随着人流一走出贡院大门,就听见了侧边似乎有人在唤她,她闻声扭头望去,只瞧见了一个个头极高的汉子,陌生的面容与眼神都昭示了两人并不相识。
那他为何要叫自己?
疑惑刚起,池梨就透过人群空隙,瞧见了站在那汉子身边的熟悉身影,再定睛仔细瞧瞧。
哦,是她爹啊。
发现目标,池梨立马奋力挤开人群,来到她爹身边,还未站定,就被她爹叮嘱跟来的王妈妈赶紧扶住,然后又隔空上下打量:“辛苦梨儿了,我们快些回去休息,考了这么些天必定累坏了吧?”
“还好。”
池梨这是实话。
亲身体验过后才知会试也不像别人说得那么可怕,辛苦自然是辛苦的,但也没到熬不过去的地步。
至少现在池梨感觉她还能自己走着回到客栈里去,算是精神头还不错。
然而池秀才可不以女儿的自我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他只当孩子考完累过劲儿了,才一时没什么感觉,等回了客栈吃过东西洗过澡,躺在柔软舒适的床上,她必定得闭眼睡他个几天几夜。
别问为何,哪怕只考到了秀才,池秀才自个儿也是经历过科举考试的艰难的。
所以他也不多耽搁时间,只匆匆与身边的其他家长们打过声招呼,然后不顾女儿露出点疑惑的小表情,就带着她回到客栈。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刚吃过饭洗完澡,前一刻还说着自己状态还好的池梨,下一刻已经躺在床上打起小呼噜了。
她平时睡觉是不会打呼的,若非累极,怎会如此?
一连睡到下午,池梨才爬起身来又大吃了一顿,然后就趴在床上,让福绿拿着疏松筋骨的膏药给她按摩全身。
憋在那狭小的号舍里那么多日,她全身骨头都快麻了,得好好按按才行。
自从小姐开始进学后,知晓她读书辛苦,福绿就专门去学了这道按摩手艺,在多年练习下,她的技艺已然比之一开始娴熟不少,也按得池梨格外舒服,就差又被按睡着了。
待全身上下都发出轻松的感觉后,池梨才换好衣服,起身去找她爹。
她有事,需要父亲明日陪伴自己出去一趟。
“人家之前既然舍了你那么大的恩情,那自然该好好去答谢一番,明日正好无事,我们父女俩先去买些谢礼,再一起上门去拜访人家。”
池秀才是知道女儿之前在京都这边落难时,受过一户陈姓人家的帮助,当时他就想着要找机会带着女儿专程过去感谢一下人家,但那时女儿考试在即,没法分出空闲来,就只能先等她会试考完了再说。
如今试考完了,该做的答谢也该履行了。
为了答谢人家,池秀才准备的谢礼很丰厚,除去专程买的两盒精致糕点之外,还特意买了六匹布,什么色都有,方便人家一家人拿了去做衣裳穿,他们之前赠给女儿一身衣裳,如今他则翻倍回馈。
另外还封了二十两银子的红封,藏在那些布匹里。
因为有女儿的描述,池秀才知晓对方是个善心人家,想着若是直接给钱,他们必定不会收,这才用了这种迂回方式。
上面那些是池秀才备的礼,池梨自个儿还准备了一对绞丝金镯与一只金钗,这是用她自己攒下来的零花钱买的,是专程要送给陈大娘与其女儿的礼物,也算是池梨自己的一份心意。
父女俩上门的匆忙,也没来得及递拜帖,结果到了陈家门外时,却见其大门紧闭,屋前似乎有些愁云惨淡。
池梨心一紧,感觉陈家出了事,忙抓着一位旁边摆摊的小贩询问:“婶子您好,请问这里是陈大娘家吗?”
她也不好上来就问人家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听起来就像是在咒别人似地,只能迂回着来。
那位在摆摊卖些珠花荷包等小玩意的婶子听见池梨在打听陈大娘家,倒也没露出什么防备模样,态度还挺热情地回答她:“是呀,闺女你找陈大姐有什么事?”
一听人家神态不算严肃,池梨就知道陈大娘家的事应该不大,不禁小松口气,然后才答道:“不瞒婶子,我从前受过陈大娘的恩惠,如今凑巧与家父一同来到这京都,家父听闻陈大娘对我的照顾,很是感激,便要提着些谢礼上门来感谢一二,只是今日一来却发现陈家家门紧闭,怕有打扰,这才先来找您询问陈家近况。”
“原来是这样。”那婶子闻言恍然,随即叹了口气,与池梨道:“那你们来得却是不凑巧,如今陈家还真遇上点麻烦事,可能不大适合见客,你们若不急,可迟些时日再来,若是急的话,现在去拍门那家里应该是有人在的。”
“不知陈家遇上了什么麻烦,可否麻烦婶子好心告知一二?”池梨一听陈大娘一家还真遇上事了,哪怕从眼前婶子的态度里判断出这事不算很严重,但还是显得有些急切。
这婶子也看出池梨是真的关心陈大娘,一边在心底感叹这好人果然还是有好报的,一边回她:“说来也是吓人,那陈家前些日子一家人回乡下探亲,谁知竟是遇上了滚石,好在他们运气好,最后只除了陈家当家的与那被他抱在怀里的小儿受了些伤,陈大姐与她家女儿倒是毫发无损,就是那陈家当家的伤了腿,大夫说没个三两月的下不来地,陈家一时断了营生,怕是会苦一段日子。”
陈家一家人都靠着他们家当家的在药铺当药师赚钱过日子,这药师也不是正经大夫,或者说还算是正在学习医术的大夫学徒,日常主要的活计是按着药铺大夫给开的药方为前来看病的人抓药,偶尔也能为人看些小病小痛,所以收入并不算高。
但相比起其他普通百姓家庭来,也算是过得去。
至少他们一家能够吃饱穿暖,还有间屋子能够遮风挡雨,已然比这个时代的许多人家要过得好了。
所以平日里日子过得舒心的陈大娘才有余力帮助别人。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虽说让他们一家人都命大地活了下来,但当家男人伤了腿,至少有两个月不能去药铺干活,就等于家里没了收入,加上陈家儿子也受了些伤,父子二人的伤势治疗起来就需要一笔不小的钱,家里积蓄又不多,才让陈家一时陷入经济困难。
本来不知这事时,池家父女就打算上门送谢礼的,如今知道陈家遇到困难了,他们自然更得去看望一下。
池秀才还默默多拿了十两银子出来,打算一并赠给陈家。
他也没办法给太多,毕竟这回出门带的银两本就不多,他们至少还得一直在这京都待到女儿成绩出来后才能启程回去,这段时间为了生活也是要处处花钱的,所以得尽量省着点花。
还好,会试结束后他们也没必要一直住在这贡院附近价格昂贵的客栈里了,回去后就收拾东西找家干净实惠些的客栈重新入住,也能省一笔钱。
心里盘算着事,也不耽搁池秀才带着人去敲陈家的门。
“谁啊?”
陈家院子不大,门外一有人敲门里面就听得很清楚,所以很快就有人来开门。
正巧,来开门的人正是陈大娘,池梨忙探头过去,道:“陈大娘,我是池梨,你可还记得我吗?”
“记得记得,原来是你,长得那么俊俏的丫头大娘怎会不记得。”虽说只见了一面,但也是难得瞧见那么好看的人,所以陈大娘对池梨印象还挺深刻的,时隔三年再见面,依旧一眼认出了对方。
她一脸喜色,特别是看着池梨如今面色红润,一身装扮跟人家那些娇小姐似的,也知她应该是顺利回到家人身边,还过得很好,不禁为此感到欣慰。
“这是我爹,今日我们过来是特地为了感谢您之前对我的照顾,这些是我们带来的谢礼,只是一点小心意,还请大娘您务必要收下。”
池梨先是介绍了一下她爹,又指了指身后堆放了一马车的东西,表明他们父女俩今日上门的目的。
见到那么多东西,陈大娘顿时一惊,随即连连摆手拒绝道:“我不能收,当初帮你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也没想着要求回报,怎能要你们那么多东西?”
他们家现在虽然困难了点,但好在丈夫本就是药铺的药师,平日里人缘又好,所以请那边大夫看诊都不收钱的,顶多只花了些药材钱而已,所以实际上家里也没到那种揭不开锅的地步,并不急需池家给的这笔谢礼。
池梨也懂,但她还是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又说服不了陈大娘,只能扭头看她爹。
不复女儿所望,池秀才上前一步,先是与陈大娘寒暄一番,重点感谢对方对自家女儿的恩情,然后又是一顿巧舌如簧,也不知怎地,竟然真的哄得陈大娘讲这些谢礼收下。
但人家没全要,她觉得全要太多了,受之有愧,最后只拿了那些不能放久的糕点与一匹棉布,说着:“这么精致的糕点我们都没尝过,就厚着脸皮收下,而这匹布都够做两身新衣裳了,还是那么好的布料,比我们香桂当初给池小姐的旧衣要值钱得多,可不能再多要你们的,不然我就成了那贪心之辈了。”
“俗话说好事成双,这收礼怎能只收单数?陈大娘您行行好,且再拿一匹布去凑作对,不然我们留着那么多布,也不方便大老远地带回家去,行吗?行吧。”
为了让陈大娘同意多收点谢礼,池梨都用上撒娇了,最后实在磨得人家受不了,还是热着脸多收了一匹布。
本身池家要感谢的人也只有陈大娘与她女儿香桂,香桂听陈大娘说是出门给她爹与弟弟抓药去了,并不在家,所以这些谢礼就被交到陈大娘手上。
人家家里还有两个人躺在床榻上养伤,池家父女也不好进去过多打扰,所以送完礼,又再三表示完感谢之后,他们也就告辞离开了。
“刚刚屋外来的是谁?”
当陈大娘抱着两匹布,还提着两盒糕点进屋里时,就听见她丈夫的询问声。
她一边将东西搁在桌面上,一边解释道:“是我以前帮过的小姑娘,人家今日带着她爹上门来感谢我,还送了些谢礼,我实在推辞不过,就给收下了。”
陈大娘的丈夫闻言从床上抬头往桌上望了眼,见居然有两匹布还有两盒糕点,不禁惊讶道:“那么多东西,你全给收下了?”
“哪儿能呢,人家本来还想送更多,被我给拒了,当初也就看人小姑娘可怜顺手帮了一把,其实也没给人家什么,结果这一下子收了那么多礼,我都心虚得很,感觉这帮人像是为了图人家东西似的,怪不好意思。”陈大娘叹口气,跟丈夫道。
她丈夫也了解妻子那颗热心助人的好心肠,明白她这会儿心底的不得劲,便劝道:“人家谢你说明你救了个知恩图报的人,若非有你的善心,也不会有今日的回报,所以你该高兴才对,不然若是救了个白眼狼,难道你能开心?”
“呸,什么白眼狼,人家小姑娘跟她爹都好得很,是知恩图报的好人。”不满丈夫的比喻,陈大娘啐了他一口,但也还是被哄得心情好转。
其实自己的好心能够得到回报谁又会不高兴呢,但陈大娘认为他们一家人遇难后都能侥幸逃脱,就是她日常做好事的回报,所以这会儿又得到这丰厚谢礼,总感觉有些占了别人的便宜。
刚这么想着,突然感觉手下布匹触感不对劲,她伸手往里头摸了摸,竟摸出两个布袋来,其中一个比较鼓,另一个扁一些,但仅靠触感也能知晓里面转着什么颇有重量的硬物。
打开一看,这竟是一大包银两与一包金首饰,这怎么得了!
陈大娘第一反应就是扭头往门外冲,想要追上池家父女,把东西给人还回去,奈何人家是坐马车来的,这会儿早不知去了何处,而皇城那么大,在不知道人家住哪的情况下,她要找这两人又谈何容易?
所以这份格外丰厚的谢礼到底还是被迫收下了。
(本章完)
这么小的地儿活不活动根本没什么意义,池梨只将桌板放下来与坐板拼接成一张小床,然后将唯一仅有的被褥铺在木板床上,她自己躺进去睡一边,另外一边则翻过来盖在身上,卷成了一个简易睡袋,然后就闭着眼准备入睡了。
临睡着前又想起什么,忙半爬起身往炭盆里多加了几块炭,确保其燃料充足,不会在半夜熄灭,这才继续安心躺回去。
这炭盆里的炭是贡院事先给他们点好的,若是半途不慎熄灭了,要在弄起来就很麻烦,特别是对于一些不会燃炭的学子们而言。
池梨倒是会燃炭,这是从上个世界在荒野求生里学的技能,但她怕冷,这具身体并不抗冻,所以她需要依靠着炭盆所提供的温度过活,就不能让它熄灭。
号舍内部空间很小,即便是池梨这个身高才一米六几的人睡在里面,都有些伸不开脚,对于那些更高的人而言更是灾难。
但也正因为着这片空间的狭小,才让里头燃烧的小小炭盆能够维持着足够的温度,至少不至于让池梨他们在做卷子的时候手被冻得僵硬不能书写。
心里想着事,池梨倒是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日一早,她精神饱满地爬起来,准备迎接第二场考试。
在发卷子前,先发了早饭。
每人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配个煮鸡蛋,还有一碟小咸菜,伙食还算不错。
池梨吃了早饭,顿时感觉空荡荡的胃部暖和起来,整个人状态瞧着也更好了几分。
保持着这种良好势头,她在拿到第二场考试分发下来的卷子后,也下笔如神,一口气顺畅地写了下来,思路如水般丝滑清透。
第二场考试的内容最主要的就是判语,另外还有些别的题。
所谓的判语,顾名思义,就是考验考生对疑事的判断,其实也就是类似于衙门官员审判案件那样,要求考生们对卷子里出的题目进行审判。
每位考生具体都审判思维,与对案件审判的对错,还有量刑的标准,都是评分高低的关键,所以一旦错一步,那将与正确答案差之毫厘。
之前乡试也有考类似的题目。
而早在参加乡试之前,池梨就在恒禄书院夫子们的指导下,将本朝所有大小律法书均给背了个滚瓜烂熟,得益于她的超强记忆,这种对旁人而言相当痛苦的事情根本毫无难度。
当然,只背下所有律法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理解里面的每一条规定所代表的含义,其在实际运用中又是怎么用的。
背诵,其实不过是最简单的一步罢了。
每当回想到此时池梨就不由得万分庆幸,还好她当年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外出求学,在那所称得上是全国名列前茅的学府中,她得到了无数优秀夫子的教学,其中不乏进士出身,还曾经当过官,且熟悉律法的夫子存在。
池梨对于知识求知若渴,对于请教夫子一事并不羞涩,所以书院里几乎每个被她发现是有真才实学,能让她学到东西的夫子,都被她各种扒拉着求问了许多问题。
没有一个夫子会不喜欢自己所教授的学生不热爱学习,但像池梨这种热爱过头的其实也有那么一点让人感觉到烦,毕竟她又不是人家的亲传弟子,却总是一副硬要把人毕生所学都掏光的架势,偶尔还会让一些夫子们感到力不从心。
毕竟这孩子记忆力是真的强,悟性又好,综合起来就是学习能力极高,基本上学过一遍的东西就不需要重复学,她从不会在同样一个问题犯两遍错。
而也正是靠着这样子,池梨才能够一点一点累积起自己丰厚的学识功底。
现如今在面对考试时的各种难题时,才会表现得那么游刃有余。
卷子上出的判语并非都是凭空而来,里面是有些现实案例存在的,不过能被选入会试的案例,自然无一不是过于经典,就是过于刁钻偏门。
偏门案例自然不必说,肯定很难,而经典案例也不容易,因为其普遍性大,导致考生想在同样的一道题里答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就很难。
池梨并不虚,她也不去比较其他人会如何作答,只管依照自己的思路来作判断,重点是不能偏离本朝律法,溯朝发展至今,律法已然相当完善,基本上所有现实中发生的案子都能在律法里找到相关条例作为判决依据,即便实在有那么些找不到的,也能从最基本的律法原则里去找。
关键在于主审官员如何具体审判罢了。
作为考生,池梨他们就得自我代入主审官员的思维里去作答,当然由于他们这些考生毕竟没真的当过官,所以考试答案只要求审判方向正确,判决合理,并能找到相关律法作为解释依据,最好还能写写自己的判断思路等。
总体而言还是很难的,好在判文其实算是池梨的长项,加上她良好的状态加持,第二场考试结束得比池梨预计的还要轻松许多。
照例在获得一夜休息时间后,紧接而来的就是第三场,策论。
策论算是科举考试的重中之重了,可以说如果你想参加科举,就必须得懂得写策论,若是连策论都学不会,那也不用再奢望能参加考试了,还是趁早回家吧。
所以基本上每位进学的学子都会在这方面下苦功夫,他们可以不会吟诗作对,但绝不能写不好策论。
而想要将策论写得精彩也极难。
或者说,想要在一堆才华横溢的文章中成为那个更加闪亮的显眼包,好能一下惊艳所有考官的眼,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就连池梨,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做策论一定好。
还是那句话,世界之大,总有比她优秀还比她努力的人存在,所以她能够做的只能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作为答案上交。
一共五道策论题,一题比一题经典。
其中一道就是困扰了广大学子们千百年的难题,治水。
实话说,现代那些各种有关于治水的先进原理跟技术池梨并不懂,哪怕九年义务教育时老师会教一点,但你要求学生真的对里面的各种知识了如指掌,除非人家本身对这方面有兴趣,有特意去了解过才行。
至少池梨翻遍了几位现代宿主的所有记忆,都没能了解到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她当然知道各种著名治水工程叫什么名字,但也仅此而已了,这些工程具体是什么作用原理,起到什么有利作用,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又有什么优缺点,她可能略微知道点大概,再多的就一问三不知了。
所以池梨对于治水的了解大多数是在这个时代里现学的,好在她在这方面并非全无优势。
作为一条鱼,她比人更加了解水,懂得水的走向,水的威力,还有各种隐藏在地下的暗道等等。
所以她的答题角度也略微与常人不同,并奇异地竟是具备极高的可行性。
此时的池梨却是不知,本次会试的考官之中就有两位正好是曾经参与过,或者正在参与本朝治水工程的大臣,他们本能地对于这方面的事物较为关注,所以一看见池梨所写的那篇文章,虽不算惊为天人那么夸张,但也被她的精妙角度开辟了新思路,所以对她极为赞赏,不仅给了个极高评价,还极力推荐给其他同僚。
有了这个好开头,他们连带着去看池梨所写的其他文章,也被其文采所折服,最终池梨的卷子被分入“优”的那一堆中,被呈现在主考官面前。
除却治水这种经典题,桑农,时政,经济等相关策论题也依次出现。
这些都是池梨一直重点关注的方面,自己联系策论时也大多琢磨这些经典题型,所以她也算是另类地押中了题,还一压中多,所以作答起来依旧顺畅得不可思议。
最终,当三场考试全部结束时,池梨还有些恍然,差点分不清今夕是何夕。
虽说今日已结束所有考试,当明日贡院才开门放人,池梨也不着急,她本想着躺下歇一歇,奈何可能是刚考完试精神过于亢奋,所以没能睡得着,最后只能睁着眼睛到天明。
还好这身体年轻抗造,熬了一夜也不见有黑眼圈。
贡院门外,堪称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围堵了一大群人,都是等着来接考生的家属。
池秀才就混迹在里面,身边是其他一同参与这场会是的女学子们的家属。
再这个封建时代能够突破思想束缚,允许自家姑娘去参与科考,其实本身就代表着其家庭本身思想较之一般人要更为开明一些,同时也另他们彼此间多了些常人所没有的共通性。
可能正是因此,池秀才等家里有女学子的家属们莫名其妙地就彼此联系在了一起,对于自家孩子都有说不完的话题,然后就很自然而然地互相结交起来。
现如今,连来接自家孩子们出贡院,都得结伴而来,在拥挤的人群中占据了好大一片空地。
正好,在贡院大门打开后,他们之中不管是谁,只要看见有个女孩儿的身影出现,就立马招手把人唤过来,对方的家人十有八九都在他们这群人里。
“嘿嘿,小姑娘,这边,过来这边!”
池梨随着人流一走出贡院大门,就听见了侧边似乎有人在唤她,她闻声扭头望去,只瞧见了一个个头极高的汉子,陌生的面容与眼神都昭示了两人并不相识。
那他为何要叫自己?
疑惑刚起,池梨就透过人群空隙,瞧见了站在那汉子身边的熟悉身影,再定睛仔细瞧瞧。
哦,是她爹啊。
发现目标,池梨立马奋力挤开人群,来到她爹身边,还未站定,就被她爹叮嘱跟来的王妈妈赶紧扶住,然后又隔空上下打量:“辛苦梨儿了,我们快些回去休息,考了这么些天必定累坏了吧?”
“还好。”
池梨这是实话。
亲身体验过后才知会试也不像别人说得那么可怕,辛苦自然是辛苦的,但也没到熬不过去的地步。
至少现在池梨感觉她还能自己走着回到客栈里去,算是精神头还不错。
然而池秀才可不以女儿的自我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他只当孩子考完累过劲儿了,才一时没什么感觉,等回了客栈吃过东西洗过澡,躺在柔软舒适的床上,她必定得闭眼睡他个几天几夜。
别问为何,哪怕只考到了秀才,池秀才自个儿也是经历过科举考试的艰难的。
所以他也不多耽搁时间,只匆匆与身边的其他家长们打过声招呼,然后不顾女儿露出点疑惑的小表情,就带着她回到客栈。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刚吃过饭洗完澡,前一刻还说着自己状态还好的池梨,下一刻已经躺在床上打起小呼噜了。
她平时睡觉是不会打呼的,若非累极,怎会如此?
一连睡到下午,池梨才爬起身来又大吃了一顿,然后就趴在床上,让福绿拿着疏松筋骨的膏药给她按摩全身。
憋在那狭小的号舍里那么多日,她全身骨头都快麻了,得好好按按才行。
自从小姐开始进学后,知晓她读书辛苦,福绿就专门去学了这道按摩手艺,在多年练习下,她的技艺已然比之一开始娴熟不少,也按得池梨格外舒服,就差又被按睡着了。
待全身上下都发出轻松的感觉后,池梨才换好衣服,起身去找她爹。
她有事,需要父亲明日陪伴自己出去一趟。
“人家之前既然舍了你那么大的恩情,那自然该好好去答谢一番,明日正好无事,我们父女俩先去买些谢礼,再一起上门去拜访人家。”
池秀才是知道女儿之前在京都这边落难时,受过一户陈姓人家的帮助,当时他就想着要找机会带着女儿专程过去感谢一下人家,但那时女儿考试在即,没法分出空闲来,就只能先等她会试考完了再说。
如今试考完了,该做的答谢也该履行了。
为了答谢人家,池秀才准备的谢礼很丰厚,除去专程买的两盒精致糕点之外,还特意买了六匹布,什么色都有,方便人家一家人拿了去做衣裳穿,他们之前赠给女儿一身衣裳,如今他则翻倍回馈。
另外还封了二十两银子的红封,藏在那些布匹里。
因为有女儿的描述,池秀才知晓对方是个善心人家,想着若是直接给钱,他们必定不会收,这才用了这种迂回方式。
上面那些是池秀才备的礼,池梨自个儿还准备了一对绞丝金镯与一只金钗,这是用她自己攒下来的零花钱买的,是专程要送给陈大娘与其女儿的礼物,也算是池梨自己的一份心意。
父女俩上门的匆忙,也没来得及递拜帖,结果到了陈家门外时,却见其大门紧闭,屋前似乎有些愁云惨淡。
池梨心一紧,感觉陈家出了事,忙抓着一位旁边摆摊的小贩询问:“婶子您好,请问这里是陈大娘家吗?”
她也不好上来就问人家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听起来就像是在咒别人似地,只能迂回着来。
那位在摆摊卖些珠花荷包等小玩意的婶子听见池梨在打听陈大娘家,倒也没露出什么防备模样,态度还挺热情地回答她:“是呀,闺女你找陈大姐有什么事?”
一听人家神态不算严肃,池梨就知道陈大娘家的事应该不大,不禁小松口气,然后才答道:“不瞒婶子,我从前受过陈大娘的恩惠,如今凑巧与家父一同来到这京都,家父听闻陈大娘对我的照顾,很是感激,便要提着些谢礼上门来感谢一二,只是今日一来却发现陈家家门紧闭,怕有打扰,这才先来找您询问陈家近况。”
“原来是这样。”那婶子闻言恍然,随即叹了口气,与池梨道:“那你们来得却是不凑巧,如今陈家还真遇上点麻烦事,可能不大适合见客,你们若不急,可迟些时日再来,若是急的话,现在去拍门那家里应该是有人在的。”
“不知陈家遇上了什么麻烦,可否麻烦婶子好心告知一二?”池梨一听陈大娘一家还真遇上事了,哪怕从眼前婶子的态度里判断出这事不算很严重,但还是显得有些急切。
这婶子也看出池梨是真的关心陈大娘,一边在心底感叹这好人果然还是有好报的,一边回她:“说来也是吓人,那陈家前些日子一家人回乡下探亲,谁知竟是遇上了滚石,好在他们运气好,最后只除了陈家当家的与那被他抱在怀里的小儿受了些伤,陈大姐与她家女儿倒是毫发无损,就是那陈家当家的伤了腿,大夫说没个三两月的下不来地,陈家一时断了营生,怕是会苦一段日子。”
陈家一家人都靠着他们家当家的在药铺当药师赚钱过日子,这药师也不是正经大夫,或者说还算是正在学习医术的大夫学徒,日常主要的活计是按着药铺大夫给开的药方为前来看病的人抓药,偶尔也能为人看些小病小痛,所以收入并不算高。
但相比起其他普通百姓家庭来,也算是过得去。
至少他们一家能够吃饱穿暖,还有间屋子能够遮风挡雨,已然比这个时代的许多人家要过得好了。
所以平日里日子过得舒心的陈大娘才有余力帮助别人。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虽说让他们一家人都命大地活了下来,但当家男人伤了腿,至少有两个月不能去药铺干活,就等于家里没了收入,加上陈家儿子也受了些伤,父子二人的伤势治疗起来就需要一笔不小的钱,家里积蓄又不多,才让陈家一时陷入经济困难。
本来不知这事时,池家父女就打算上门送谢礼的,如今知道陈家遇到困难了,他们自然更得去看望一下。
池秀才还默默多拿了十两银子出来,打算一并赠给陈家。
他也没办法给太多,毕竟这回出门带的银两本就不多,他们至少还得一直在这京都待到女儿成绩出来后才能启程回去,这段时间为了生活也是要处处花钱的,所以得尽量省着点花。
还好,会试结束后他们也没必要一直住在这贡院附近价格昂贵的客栈里了,回去后就收拾东西找家干净实惠些的客栈重新入住,也能省一笔钱。
心里盘算着事,也不耽搁池秀才带着人去敲陈家的门。
“谁啊?”
陈家院子不大,门外一有人敲门里面就听得很清楚,所以很快就有人来开门。
正巧,来开门的人正是陈大娘,池梨忙探头过去,道:“陈大娘,我是池梨,你可还记得我吗?”
“记得记得,原来是你,长得那么俊俏的丫头大娘怎会不记得。”虽说只见了一面,但也是难得瞧见那么好看的人,所以陈大娘对池梨印象还挺深刻的,时隔三年再见面,依旧一眼认出了对方。
她一脸喜色,特别是看着池梨如今面色红润,一身装扮跟人家那些娇小姐似的,也知她应该是顺利回到家人身边,还过得很好,不禁为此感到欣慰。
“这是我爹,今日我们过来是特地为了感谢您之前对我的照顾,这些是我们带来的谢礼,只是一点小心意,还请大娘您务必要收下。”
池梨先是介绍了一下她爹,又指了指身后堆放了一马车的东西,表明他们父女俩今日上门的目的。
见到那么多东西,陈大娘顿时一惊,随即连连摆手拒绝道:“我不能收,当初帮你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也没想着要求回报,怎能要你们那么多东西?”
他们家现在虽然困难了点,但好在丈夫本就是药铺的药师,平日里人缘又好,所以请那边大夫看诊都不收钱的,顶多只花了些药材钱而已,所以实际上家里也没到那种揭不开锅的地步,并不急需池家给的这笔谢礼。
池梨也懂,但她还是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又说服不了陈大娘,只能扭头看她爹。
不复女儿所望,池秀才上前一步,先是与陈大娘寒暄一番,重点感谢对方对自家女儿的恩情,然后又是一顿巧舌如簧,也不知怎地,竟然真的哄得陈大娘讲这些谢礼收下。
但人家没全要,她觉得全要太多了,受之有愧,最后只拿了那些不能放久的糕点与一匹棉布,说着:“这么精致的糕点我们都没尝过,就厚着脸皮收下,而这匹布都够做两身新衣裳了,还是那么好的布料,比我们香桂当初给池小姐的旧衣要值钱得多,可不能再多要你们的,不然我就成了那贪心之辈了。”
“俗话说好事成双,这收礼怎能只收单数?陈大娘您行行好,且再拿一匹布去凑作对,不然我们留着那么多布,也不方便大老远地带回家去,行吗?行吧。”
为了让陈大娘同意多收点谢礼,池梨都用上撒娇了,最后实在磨得人家受不了,还是热着脸多收了一匹布。
本身池家要感谢的人也只有陈大娘与她女儿香桂,香桂听陈大娘说是出门给她爹与弟弟抓药去了,并不在家,所以这些谢礼就被交到陈大娘手上。
人家家里还有两个人躺在床榻上养伤,池家父女也不好进去过多打扰,所以送完礼,又再三表示完感谢之后,他们也就告辞离开了。
“刚刚屋外来的是谁?”
当陈大娘抱着两匹布,还提着两盒糕点进屋里时,就听见她丈夫的询问声。
她一边将东西搁在桌面上,一边解释道:“是我以前帮过的小姑娘,人家今日带着她爹上门来感谢我,还送了些谢礼,我实在推辞不过,就给收下了。”
陈大娘的丈夫闻言从床上抬头往桌上望了眼,见居然有两匹布还有两盒糕点,不禁惊讶道:“那么多东西,你全给收下了?”
“哪儿能呢,人家本来还想送更多,被我给拒了,当初也就看人小姑娘可怜顺手帮了一把,其实也没给人家什么,结果这一下子收了那么多礼,我都心虚得很,感觉这帮人像是为了图人家东西似的,怪不好意思。”陈大娘叹口气,跟丈夫道。
她丈夫也了解妻子那颗热心助人的好心肠,明白她这会儿心底的不得劲,便劝道:“人家谢你说明你救了个知恩图报的人,若非有你的善心,也不会有今日的回报,所以你该高兴才对,不然若是救了个白眼狼,难道你能开心?”
“呸,什么白眼狼,人家小姑娘跟她爹都好得很,是知恩图报的好人。”不满丈夫的比喻,陈大娘啐了他一口,但也还是被哄得心情好转。
其实自己的好心能够得到回报谁又会不高兴呢,但陈大娘认为他们一家人遇难后都能侥幸逃脱,就是她日常做好事的回报,所以这会儿又得到这丰厚谢礼,总感觉有些占了别人的便宜。
刚这么想着,突然感觉手下布匹触感不对劲,她伸手往里头摸了摸,竟摸出两个布袋来,其中一个比较鼓,另一个扁一些,但仅靠触感也能知晓里面转着什么颇有重量的硬物。
打开一看,这竟是一大包银两与一包金首饰,这怎么得了!
陈大娘第一反应就是扭头往门外冲,想要追上池家父女,把东西给人还回去,奈何人家是坐马车来的,这会儿早不知去了何处,而皇城那么大,在不知道人家住哪的情况下,她要找这两人又谈何容易?
所以这份格外丰厚的谢礼到底还是被迫收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