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卫所洪涛暂时还没搞清楚实际人数和虚报人数的差距,也没合适的地方安排,暂且原封不动留着慢慢裁撤。反正卫所是一个不能留的,真没什么用。

    除了卫所之外大明还有近百万的官军,或者叫边军。这些士兵有的是从各地卫所抽调上来的精壮,有的来自招募,常年驻扎在边关和各省要冲,属于大明的正规军,也是最耗费钱粮的重点。

    从景阳五年开始洪涛就着手裁撤边军了,通过撤销辽东镇,原本的辽东各镇边军首先被裁撤掉了,总数在9万人左右。

    朝阳门之战后,表现糟糕透顶的京师三大营损失殆尽,不再补充,11万左右的编制就这么空着,实际上等于没了。

    等杜松就任山海关总兵,李如樟的陆军成军之后,原属山海镇、蓟镇、昌平镇、密云镇、保定镇的边军也被逐步裁撤,总数在9万左右。

    到了兴和城之战胜利、归化城被占领、孙承宗部成军时,宣府、大同、宁夏三镇的边军又被狠狠砍了一刀,裁撤数量达到了15万。

    而这次兵制改革,原本的九边重镇系统完全被撤销了,长城沿线由陆军换防,仅除了留下15万左右的边军辅助,剩下的多一半被裁撤,少一半交由孙承宗编入新军。

    至此为止,近百万边军已去六成,还剩下四十多万分布在各省州府。对于这部分大明正规军,洪涛暂时不打算动手。还是老套路,派人暗中查点数量,待拿到第一手数据之后再砍不迟。

    这个工作落到了陆军参谋部和孙承宗头上,兵部会以编制新军为由向各地驻军派遣陆军军官和参谋,通过训练观察其虚实,以及评估其存在的必要。

    目前洪涛手里能用的军队数量严重不足,一口气把旧系统全砸烂了,北边和东边有陆军防御,海上和沿海城市港口有海军护卫,可西部和西南地区就等于放羊了,一旦乱起来也很麻烦。

    没办法,想改变就是很麻烦,存在的时间越长、体量越大,改起来的难度也就越高,有时候甚至摸不得碰不得。

    像洪涛这样的穿越人士,起步还当了皇帝,花费十五年时间也就刚刚开了个头,想彻底改变,估计最少还得再扔进去十五年。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立志于改革的政治家成功的极少呢?洪涛认为不是他们不够智慧、也不是能力不足,主要原因还是人生苦短。

    想想看,一名官员爬到有权力改革的职位得用多久?怎么也得先考个进士,以比较快的速度算,25岁中进士不算晚了吧?

    假设当年就实授官职,还有個很牛的座师,又获得了皇帝的赏识,一步一个台阶,半步不带漏的,爬到六部尚书或者内阁大学士,20年不算长吧?

    好,45岁的实权尚书,又深得皇帝赏识,可以开始动手改革了。头一个15年过去了,呕心沥血排除万难,改革刚刚起步有了点小成绩。对着镜子看看,须发花白,花甲老翁,满嘴牙掉了一半,进花楼都没中气了。

    好吧,天生精力旺盛身体好,即便阻力重重仍旧老骥伏枥。然后又一个15年过去了,改革正走在快车道上,但距离成功还有段距离。

    老话说的好,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只要是改革,就没有和和气气你好我好全都好的。朝野上下敌人多朋友少,叫好的多帮忙的少。

    再照照镜子,快80了!还能再坚持15年彻底完成改革吗?就算你能,赏识你的皇帝也能?两只高寿的王八凑成一对儿了,心有灵犀不离不弃几十载?

    只要中途皇帝动摇动摇、或者换了皇帝,改革就会大概率夭折。不管进行到哪个15年了,只要没最终完成,必须让权力继承者砸的稀烂,充分体现出他们赶你下台的正确性。

    其实绝大部分政治家,能精力充沛玩改革游戏的都没这么长时间可用,最多最多了20年。不是他们能力不足、智慧不多,而是时间真不够。

    后世里有个说法是关于长寿的。假如将来科技发达了,能让人活到200岁,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肯定很多,各方各面都有,但最核心也是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格局。

    试想一下,各国政要们都像洪涛这样提前知道了自己能活200岁,他们会如何调整政治节奏?又要去追求什么?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

    海军、陆军、新军正式纳入大明正规军序列,光有编制不够还得有军服。明军原本的武器盔甲肯定是不能用了,可是再把军服都重新设计又太浪费,咋办呢?

    按照洪涛的意思,现在朝廷还不富裕,钱要花在刀刃上,骑自行车逛夜总会该省省该花花。如果说搞研发、制造军械、提高军人待遇,那没的说,都照高标准来。

    但军装就没必要再大规模新设计缝制了,海军和陆军依旧延续原本的黑色和黄蓝绿迷彩制服。新军更省事儿,上身穿海军制服,下身穿陆军制服,反正也不影响作战,能起到区分敌我的作用足矣。

    不过为了表明勋衔,光靠制服远远不够,还得增加一些显眼的标志。大明官员是用缝在胸前的一块刺绣图案布片来区分等级的,称为补子。

    文官的图案是飞禽,武官的图案是走兽,从一品到九品共有九种,这才有了衣冠禽兽的叫法。再加上袍服颜色不同,远远扫一眼就能大致分清楚具体品阶了。

    到了士兵群体,北方边军大多穿红胖袄、戴铁笠盔。这是一种外红内黑的棉服,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还能抵御严寒。南方卫所军的服装样式更多,有用竹子的、有用藤编的、有光脚的、有穿草鞋的。

    但想分清楚伍长、什长就不太容易了,只有一些特殊兵种比如传令兵,才会佩戴其它颜色的腰带。

    洪涛就不打算延续明清军队的品阶识别体系了,造价太高也不实用。还是抄袭后世的肩章和臂章吧,简单便宜还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