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辄听说秦军出战者不过万人,遂有乘秦人突击前军阵地的空当,掩袭其后的想法。找来司莽一合计,司莽觉得可行,不过要探明具体细节才能定计。信陵君知道自己及手下门客都不会指挥作战,不敢让司莽离开。靳先生自告奋勇,愿意亲往阵前哨探。在知道靳先生在门客中也以通晓地理,善于布阵著称后,司莽也只得点头。对靳先生叮咛嘱咐了好一番细节,才离开尉府回营。靳先生也不敢怠慢,与张辄等议定后,邀请了几位先生一同前往。
张辄没来由地觉得有些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有众门客们匆匆吃过饭,鼓声由远及近,渐渐而来:秦人两次出阵,各营准备作战。
华阳城上的鼓声再次响起,震耳欲聋。一行人匆匆上城,亲营司莽、假左校赞画司胜也赶到城内,而右营过来的,是假右校尉梁尉公子。见梁尉公子进了城,信陵君让他先去拜见大梁尉,梁尉公子辞道:“夫将者,临战忘身,胡以父为!”信陵君也就不再坚持。
三通鼓罢,各军进入出发阵地,作好战斗准备。远处尘土飞扬,想秦人也在向战场进发,但不知现在进展如何。战前的焦灼再次弥漫在众人心中。
就在焦灼的寂静之中,突然传来门卫的喝令声:“不得前进,否则格杀!”显得异常响亮。张辄心里“咯噔”一下,坏了,唐叔可能来运粮了!他赶紧叫道:“且住!且住!”然后急忙对信陵君道:“晨起请唐叔起运粮秣至前军,不意……”
信陵君马上明白了,不等张辄说完,道:“先生可持节自往!”负责保管节符的门客取出一支竹节,交给张辄,张辄急忙下城,直向西门跑去,边跑边喊:“将军令,将军令!车队入城!”声音在寂静中也传出很远。等他跑到西门边,唐叔一行也到了。张辄既不好让他们回去,更不敢让他们现在就去运粮,只得把他们引到广场的一角,安顿好辎车,给他们找个避风处歇息。然后把唐叔带到城上。
在安顿车队的过程中,前方鼓声雷动,喊声阵阵,不知是不是交上手了。信陵君听张辄报告唐叔来了,立即和颜悦色,加以慰劳。张辄复将唐叔引下城来,道:“日间恐难运粮,唐叔可自便。”
唐叔道:“运粮既不可,可往乡里访吕先生。”
张辄想了想,觉得也是个办法,便道:“吾且往将军处请令!”少时回来,手里持着一支节,道:“将军应允,唐叔可持节往乡里,诸营并无阻碍。”
唐叔接过节,辞去。回到广场叫上一行车夫,直出南门而去。
城外各营间军使往来,斥侯奔跑,军情流水般传递,但都以晋鄙为中心。晋鄙也向信陵君派出无数军使送达敌情、我情,自然,所有这些军使都是几名门客接待,不劳信陵君什么事,再把些重要的事,扼要地向他介绍介绍——主要是向司莽等报告。晋鄙没有什么大动作,说明一切尚在掌控之中。
经过第一天的紧张,大家好像都镇定了许多,相随而来的,是感觉到身体的酸痛和疲劳,时不时有门客悄然离开,找地方坐坐、走走,甚至有的干脆回房休息:反正城也不大,如果情况有变,少时就能赶到。
仲岳昨天站了一天,今天醒后就感到浑身不适,但他不敢歇息,稍微活动活动也就跟在信陵君左右以备咨询。郭先生等几人昨天白天站了一天,晚上还出营哨探,已经坚持不住,没有跟着上城。张辄晨起出了趟城,也很疲劳,他悄声问司莽道:“吾等立竟日,体乏难支,想前军亦尔,奈何?”
司莽道:“前军战前均不站立,各坐卧安歇,但闻号令而起耳。”
声音虽小,也为信陵君所闻,便道:“众卿与先生亦当坐卧,但闻号令而起可也。”
司莽道:“饮食之属亦必周之,方得士力之用。”
仲岳先生会意,便道:“战事方起,诸先生务要为君自爱其体,缓急可效死命。城上但备十人咨询,余者尽归,依时轮替,一如有司。就命厨下造饭,依时上城。”把挤在信陵君身后的门客们遣走大半,只留五人,也让他们就在城墙上歇息。他们这时才发现,在城墙上坐卧的不只是他们,还有当值的武卒。昨天因为他们一直在楼上,竟没有注意到。
楼上的人少了,信陵君也有余裕观察一下城楼。城楼视界十分开阔,最顶层用于瞭望,只有胸墙,四面通透;楼上本来安排了两名武卒瞭望,但由于信陵君的缘故,司莽临时撤去了东城楼的瞭望哨,反正有自己在,亲自瞭望就是了。信陵君很有兴致地围着城楼四面走了走,发现整个华阳城竟然尽收眼底,连两处兵营和华阳尉府也不例外:华阳尉要是与家人在庭院嬉戏,大概避不开这些瞭望武卒的眼。他其实还很有趣味地有意望了望后宅,至少大半个后宅都在直视之下,如果绕城观察,一定可以无死角地观察到。后宅现在倒是很安静,没有人出入……
远处的鼓声仍然未听,但信陵君现在竟然充耳不闻,只顾观看四周的景致:左营和右营虽然被北面和南面的城楼遮挡了一部分,但还是可以看到武卒们的身影,他们可能也在原地休息吧。
后军右偏裨所在的陈氏车行就在城下。从城上看去,车行不大,左右有套院,供接待宾客及畜养牛马,院子十几个人四散歇着。门前的旗鼓车虽然高大,但随便扔在一边,极尽委屈之态。
右偏裨一般管民军,而民军通常是依乡里、家族而建,那些由武卒充任的所谓校尉、营司、卒伯,不过是高级传令官,平时与民军素不来往,有事了找乡里的长老交待,由长老去办,统统不用自己费心,也就养成了不管事的习惯。信陵君的后军是由全军精锐临时集合而成,这右偏裨连人也认不全,只命各校、司派人在帐前——现在也就是陈氏车行支应,就是那散坐在庭院里的人。
信陵君似乎现在才发现陈氏车行里的右偏裨,突然想起了什么,但又憋回去了。
鼓声一直持续到日中,还有断续传来的喊声。城上诸人,皆猜不透这半天前线发生了什么;信陵君几次望向司莽等,希望他能解说一二,司莽都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就在众人心情焦灼,又昏昏欲睡之时,毫无征兆地突然就传来一阵阵钟声,夹在鼓声里面十分不和谐。在场诸人一下就清醒,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司莽道:“秦人退矣!”
信陵君道:“何故?”
司莽道:“大夫必有军报!”
果然不久之后,一骑军使来报,秦人立阵半日,见我无懈可击,乃鸣金收兵;前军正严阵以待,以观敌变。
城上听到这则军报,立时发出一阵欢呼,仿佛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当时就有几位门客下城,向城里的人报讯。
信陵君没有动,因为他听到军使的军报中有“以观敌变”,他作为全军主帅,必须在敌彻底没有变了之后,才能解除警戒。他不动,在他身后的三司、二先生也者不好动,只得陪着他,直到中军也传来钟声,各营解散归营;华阳城上也鸣响金声。不久,晋鄙的另一个军使到达,报道:“秦人悉已归营,大夫已尽遣斥侯哨探,士卒归营。”
待军使离开,信陵君脸上露出笑容,道:“秦人疲罢,必甚于吾,今出阵而不攻,盖养士力也。必无他变。”
司莽道:“秦人既以日中归营,今日必不再至。归营是也。”
信陵君道:“昨日无备,尽日无食;今日有备,然将食于府中矣。”众人一笑。
张辄想乘战争空闲,将粮车运往前军,但唐叔一行已经被派往城外找吕氏三人去了,无人应承。他抽空去问司莽,司莽道:“可遣以民军运之。”张辄知道民军调遣十分不便,上下手续烦杂,往往要拖上好几个时辰才有动静,这时估计唐叔也该回来了。——如果请门客们运送?好像有些小题大作:尊贵的门客亲自送粮秣,以前军目前的表现好像还当不起。
还是等唐叔回来再说吧。张辄这么想着,跟着信陵君回到府内。
府中煮粟正熟,香气四溢,众多门客皆集于庭中,脸上洋溢着欢乐。信陵君若有所感,道:“敢请须贾大夫父子同餐!”仲岳先生应承一声,转身走了。梁尉公子辞道:“臣无状,愿以阵隙,往探家父,少时即归。”
信陵君道:“可请大梁尉同餐。”
梁尉公子道:“君上命,不敢辞,惟父有疾,恐难于行!”
信陵君道:“若是,请公子为孤拜上大梁尉,军情之事,早晚请教!”
梁尉公子道:“恨不能为君上驱驰!”两人相辞而去。司莽和司胜也随后辞去。信陵君知道他们有许多营务要办,也不多挽留他们吃饭。
张辄没来由地觉得有些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有众门客们匆匆吃过饭,鼓声由远及近,渐渐而来:秦人两次出阵,各营准备作战。
华阳城上的鼓声再次响起,震耳欲聋。一行人匆匆上城,亲营司莽、假左校赞画司胜也赶到城内,而右营过来的,是假右校尉梁尉公子。见梁尉公子进了城,信陵君让他先去拜见大梁尉,梁尉公子辞道:“夫将者,临战忘身,胡以父为!”信陵君也就不再坚持。
三通鼓罢,各军进入出发阵地,作好战斗准备。远处尘土飞扬,想秦人也在向战场进发,但不知现在进展如何。战前的焦灼再次弥漫在众人心中。
就在焦灼的寂静之中,突然传来门卫的喝令声:“不得前进,否则格杀!”显得异常响亮。张辄心里“咯噔”一下,坏了,唐叔可能来运粮了!他赶紧叫道:“且住!且住!”然后急忙对信陵君道:“晨起请唐叔起运粮秣至前军,不意……”
信陵君马上明白了,不等张辄说完,道:“先生可持节自往!”负责保管节符的门客取出一支竹节,交给张辄,张辄急忙下城,直向西门跑去,边跑边喊:“将军令,将军令!车队入城!”声音在寂静中也传出很远。等他跑到西门边,唐叔一行也到了。张辄既不好让他们回去,更不敢让他们现在就去运粮,只得把他们引到广场的一角,安顿好辎车,给他们找个避风处歇息。然后把唐叔带到城上。
在安顿车队的过程中,前方鼓声雷动,喊声阵阵,不知是不是交上手了。信陵君听张辄报告唐叔来了,立即和颜悦色,加以慰劳。张辄复将唐叔引下城来,道:“日间恐难运粮,唐叔可自便。”
唐叔道:“运粮既不可,可往乡里访吕先生。”
张辄想了想,觉得也是个办法,便道:“吾且往将军处请令!”少时回来,手里持着一支节,道:“将军应允,唐叔可持节往乡里,诸营并无阻碍。”
唐叔接过节,辞去。回到广场叫上一行车夫,直出南门而去。
城外各营间军使往来,斥侯奔跑,军情流水般传递,但都以晋鄙为中心。晋鄙也向信陵君派出无数军使送达敌情、我情,自然,所有这些军使都是几名门客接待,不劳信陵君什么事,再把些重要的事,扼要地向他介绍介绍——主要是向司莽等报告。晋鄙没有什么大动作,说明一切尚在掌控之中。
经过第一天的紧张,大家好像都镇定了许多,相随而来的,是感觉到身体的酸痛和疲劳,时不时有门客悄然离开,找地方坐坐、走走,甚至有的干脆回房休息:反正城也不大,如果情况有变,少时就能赶到。
仲岳昨天站了一天,今天醒后就感到浑身不适,但他不敢歇息,稍微活动活动也就跟在信陵君左右以备咨询。郭先生等几人昨天白天站了一天,晚上还出营哨探,已经坚持不住,没有跟着上城。张辄晨起出了趟城,也很疲劳,他悄声问司莽道:“吾等立竟日,体乏难支,想前军亦尔,奈何?”
司莽道:“前军战前均不站立,各坐卧安歇,但闻号令而起耳。”
声音虽小,也为信陵君所闻,便道:“众卿与先生亦当坐卧,但闻号令而起可也。”
司莽道:“饮食之属亦必周之,方得士力之用。”
仲岳先生会意,便道:“战事方起,诸先生务要为君自爱其体,缓急可效死命。城上但备十人咨询,余者尽归,依时轮替,一如有司。就命厨下造饭,依时上城。”把挤在信陵君身后的门客们遣走大半,只留五人,也让他们就在城墙上歇息。他们这时才发现,在城墙上坐卧的不只是他们,还有当值的武卒。昨天因为他们一直在楼上,竟没有注意到。
楼上的人少了,信陵君也有余裕观察一下城楼。城楼视界十分开阔,最顶层用于瞭望,只有胸墙,四面通透;楼上本来安排了两名武卒瞭望,但由于信陵君的缘故,司莽临时撤去了东城楼的瞭望哨,反正有自己在,亲自瞭望就是了。信陵君很有兴致地围着城楼四面走了走,发现整个华阳城竟然尽收眼底,连两处兵营和华阳尉府也不例外:华阳尉要是与家人在庭院嬉戏,大概避不开这些瞭望武卒的眼。他其实还很有趣味地有意望了望后宅,至少大半个后宅都在直视之下,如果绕城观察,一定可以无死角地观察到。后宅现在倒是很安静,没有人出入……
远处的鼓声仍然未听,但信陵君现在竟然充耳不闻,只顾观看四周的景致:左营和右营虽然被北面和南面的城楼遮挡了一部分,但还是可以看到武卒们的身影,他们可能也在原地休息吧。
后军右偏裨所在的陈氏车行就在城下。从城上看去,车行不大,左右有套院,供接待宾客及畜养牛马,院子十几个人四散歇着。门前的旗鼓车虽然高大,但随便扔在一边,极尽委屈之态。
右偏裨一般管民军,而民军通常是依乡里、家族而建,那些由武卒充任的所谓校尉、营司、卒伯,不过是高级传令官,平时与民军素不来往,有事了找乡里的长老交待,由长老去办,统统不用自己费心,也就养成了不管事的习惯。信陵君的后军是由全军精锐临时集合而成,这右偏裨连人也认不全,只命各校、司派人在帐前——现在也就是陈氏车行支应,就是那散坐在庭院里的人。
信陵君似乎现在才发现陈氏车行里的右偏裨,突然想起了什么,但又憋回去了。
鼓声一直持续到日中,还有断续传来的喊声。城上诸人,皆猜不透这半天前线发生了什么;信陵君几次望向司莽等,希望他能解说一二,司莽都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就在众人心情焦灼,又昏昏欲睡之时,毫无征兆地突然就传来一阵阵钟声,夹在鼓声里面十分不和谐。在场诸人一下就清醒,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司莽道:“秦人退矣!”
信陵君道:“何故?”
司莽道:“大夫必有军报!”
果然不久之后,一骑军使来报,秦人立阵半日,见我无懈可击,乃鸣金收兵;前军正严阵以待,以观敌变。
城上听到这则军报,立时发出一阵欢呼,仿佛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当时就有几位门客下城,向城里的人报讯。
信陵君没有动,因为他听到军使的军报中有“以观敌变”,他作为全军主帅,必须在敌彻底没有变了之后,才能解除警戒。他不动,在他身后的三司、二先生也者不好动,只得陪着他,直到中军也传来钟声,各营解散归营;华阳城上也鸣响金声。不久,晋鄙的另一个军使到达,报道:“秦人悉已归营,大夫已尽遣斥侯哨探,士卒归营。”
待军使离开,信陵君脸上露出笑容,道:“秦人疲罢,必甚于吾,今出阵而不攻,盖养士力也。必无他变。”
司莽道:“秦人既以日中归营,今日必不再至。归营是也。”
信陵君道:“昨日无备,尽日无食;今日有备,然将食于府中矣。”众人一笑。
张辄想乘战争空闲,将粮车运往前军,但唐叔一行已经被派往城外找吕氏三人去了,无人应承。他抽空去问司莽,司莽道:“可遣以民军运之。”张辄知道民军调遣十分不便,上下手续烦杂,往往要拖上好几个时辰才有动静,这时估计唐叔也该回来了。——如果请门客们运送?好像有些小题大作:尊贵的门客亲自送粮秣,以前军目前的表现好像还当不起。
还是等唐叔回来再说吧。张辄这么想着,跟着信陵君回到府内。
府中煮粟正熟,香气四溢,众多门客皆集于庭中,脸上洋溢着欢乐。信陵君若有所感,道:“敢请须贾大夫父子同餐!”仲岳先生应承一声,转身走了。梁尉公子辞道:“臣无状,愿以阵隙,往探家父,少时即归。”
信陵君道:“可请大梁尉同餐。”
梁尉公子道:“君上命,不敢辞,惟父有疾,恐难于行!”
信陵君道:“若是,请公子为孤拜上大梁尉,军情之事,早晚请教!”
梁尉公子道:“恨不能为君上驱驰!”两人相辞而去。司莽和司胜也随后辞去。信陵君知道他们有许多营务要办,也不多挽留他们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