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令尹春申君黄歇目前在楚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集一切权力于一身。楚王本来就是他的学生和侄辈,加之在秦国生死与共,楚王对黄歇有着发自内心的信任,甚至依恋。他将一切朝政都托付给黄歇,自己只管在宫中呼吸吐纳。楚王的这套功法最初是从穰侯魏冉那里学来的,不料楚王一学就上了瘾。回到楚国后,楚王集举国之力,招募到许多有成就的练气之士,在宫中指导自己练功。五年来,楚王的功夫日长,但生出一样不祥之兆:楚王不好女色。这可急坏了黄歇。一国之君最重要的职责是主持祭祀,其次就是生下嫡子,如果没有嫡子至少也要有儿子,否则下一任祭司由谁担任呢?这可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和行军打仗一样重要: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楚王其实是有儿子的,他在还是太子时,为质于秦,与秦王女生了两个儿子。楚王可能觉得自己为楚国诞下下一任祭司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再也不想和别的女人生孩子,甚至不与女人同房。但秦国在楚人心目中的形象实在太坏了,楚人可以接受为了与秦国媾和,而割让自己的一块土地,但却无法接受一个秦女生下的男孩成为楚王,而秦女成为楚王母。在楚人的心目中,恢复故国郢都是自己存在的惟一价值!而除非打败秦国,这一目标无法实现。所以打败秦国是楚国上上下下的共识。楚王和黄歇虽然贵为王和令尹,也不敢与这股民意相抗衡,秦王女和她与楚王生的两个儿子就一直留在秦国,仿佛他们并不存在。
这日朝后,黄歇请司马景阳为自己和楚王讲解长平之战的经过。
景阳是景家人,而景家世代为楚将军,是楚军中的豪门。景阳本人贪酒好色,但打起仗来毫不含糊,成为楚国最高军事长官。新年之后,远征长平的南郡秦军陆续回乡。秦南郡就是楚郢都,楚国与那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快就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参加战斗的士兵和指挥官,探听到有关长平之战的诸多细节。这些细节汇集到陈城,加上楚人派出间谍亲自前往长平实地考察,拼凑出长平之战的完整图景。景阳就是将这用了三四个月时间调查到的情况,向楚王作一个完整的汇报。
景阳在地上摊开一幅用整匹布绘制的长平形势图,开始讲解道:“长平,上党之屏障也。有岭曰丹朱,东西屏障上党,丹水出焉。山势转折,有四山环绕。赵人依山筑城,沿水设垒,以为坚城。丹水之外,赵人复设亭障,以为犄角之势。其间营垒交错,沟壑纵横,有锐卒十万,士卒十五万,民众二十万,计四十五万。诚难攻也!而秦遂能以少击众,卒灭赵军者,皆赵之怯也!”
楚王问道:“赵,苦寒之地;赵人尚武,重死而轻生。言赵之怯者,何也?”
景阳道:“非赵人之怯也,赵王之怯也!何者?长平地不过三百里,深沟坚城,有军万人,足以当之。然赵遂以四十万众猬集一隅,何者?惧与秦战也。“
楚王问道:”赵集四十万众,欲与秦战也,奈何司马言惧秦?“
景阳道:”战守之地也,需百人则百人,需千人则千人,需万人则万人,道也。今地当万人,而欲集四十万众,何也?是无计以万人守之。奈何无计以守之?惧未之敌也。“
楚王道:”不谷思之,凡战,吾以万人守之,彼以十万攻之,必克,故以十万守之。吾以十万守之,彼以百万攻之,必克,故以百万守之。攻守之道,在因敌而变,岂汲汲于地耶?“
景阳有些不耐烦,道:”赵王所见,正与王同。是故万人之地,以四十万众守之,秦以十万攻之,遂兵败地失,为天下笑!“
楚王见景阳不仅不解释自己的疑问,反而加以嘲笑,心中不快,但又无法说什么,只得道:”以四十万守长平,赵王固惧战也!“
景阳道:”非止赵王,廉颇亦未能战。何者?廉颇之所将者,四十万也;而其心之所及,仅长平耳。四十万众不得其用,仅当万人而已!何以故?惧与白起战于野!“
楚王道:”以卿之论,当以何策战之?“
景阳道:”臣少德无能,故不敢领四十万众。若得十万之师,或东出河东,或南下南阳,批亢捣虚,形格势禁,长平不守而自守,上党不固而自固。必攻不守,此战之道也。“
黄歇击掌赞叹道:”人皆曰兵多则胜,卿独见兵多致败;人皆曰攻则有余,守则不足,卿独见必攻不守,此诚发古之未发。非世之良将,何能及此!楚人与赵人战,其胜负何如?“
景阳道:”楚与赵,山川修阻,从未交兵。然楚与秦战数矣。赵人之兵法,与秦相类,皆以盾矛为守,箭矢为攻,长戟为奇也。楚人战,遇矛戟则胜,惟败于箭矢也。“景阳再详细地详述了几场楚人参战的战役中,双方的战术变化,特别是赵括发起的最后一战,对赵人近乎不要命的打法,给楚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黄歇评论道:”一人必死,十人不待;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此之谓也。若士必死,则难与斗也。“
景阳道:”令尹得兵家之要道也。凡将之道,令士不畏死,其上必死,其上乐死,其上甘死,其上义死,其上视死如归。赵人乐死,乃知其将之道非易也。“
黄歇道:”令士乐死,廉颇或能为之。赵括小儿,焉能及此!“
景阳道:”赵括虽少,能得士心,皆乐为之死,诚良将也!赵括之生也,其卒皆无降者;而赵括之亡也,四十万众一朝而亡。赵括之于赵,可谓砥柱其间!“
黄歇道:”奈何其亡也!廉颇、赵括闻不相值,楚若得其一,可敌诸侯!“
景阳有些不悦道:”赵人而将楚卒,非其类也!“
楚王赶紧转换话题,道:”秦人屠灭赵人四十万,自身受损几何?“
景阳道:”楚人二万入南阳,其归者不过万人,且多伤者。他军亦当类尔。故秦军十万,亡者盖五万余,余多伤者。“
楚王道:”所亡五万,秦必哀声遍野。然秦地如常。何也?“
景阳道:”秦军十万,非皆关中。闻其卒发自巴、蜀、南郡、关中、上郡、北地六郡,关中只发二万,若亡万人,虽有哀声,未能恸也!“
楚王道:”巴、蜀、南郡勿论也。上郡,魏地也;北地,义渠也。皆为秦用,是秦战胜而益强,楚将奈何?“
黄歇道:”大哉王之所问也!巴、蜀之入秦也,屡叛,数十年乃定之。上郡入秦,乃历百岁,民习秦法。北地义渠,实为戎人,非秦异类也。今秦皆以秦法一之,争战千里,如运臂指,曾无稍碍。此秦之可畏也!“
景阳道:”秦法非有他,惟苛也!闻南郡兵之入南阳也,白起屡用之而不成阵,杀其什一,乃得整齐!楚人尚武而不尚齐,怀德而不畏威,白起尽以其卒长什伍,练之数月,乃得运用。惟臣思之,若斩楚军什一,亦得整齐耳。“
楚王有些不屑,道:”白起斩南郡,以楚人也。关中……“
黄歇打断道:”商君之行秦法也,一日斩万人,渭水为壅。秦人不便甚矣,三年乃便之!……“
楚王道:”楚十年生养,乃得其众,若杀什一,十年之功尽弃矣!“
两人见楚王如此说,也就都不说话了。
楚王道:”吾居秦十载,多闻秦事。秦非暴虐无道:民近其上,非只畏也;上之御下,非但威也;秦王议事,群臣皆起而言,或直斥秦王之非,非但唯喏而已。‘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之志也。”
景阳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此乃楚志也!”
黄歇明白,景阳对楚王多次称赞秦政有些不满,连忙出来干预道:“秦兵非死战,即死法,等死,不若死战而得功为上。楚人诚勇以武,刚强不可凌,遇强则愈强,遇弱则无功……”
还不等黄歇把圆场打完,楚王倔强道:“楚遇强秦,丧师失地,故国为丘,亦无功也!”楚王一下子挑动了楚人敏感的神经,黄歇和景阳都闭了嘴!
楚王见二人不再说话,又道:“长平之失也,赵丧师失地,未得为秦敌也。楚将奈何?”
黄歇和景阳交换一下眼色,景阳道:“赵虽丧师四十万,而根本未失,力未之屈也。秦挟战胜之威,西击太原,东出武安,皆无功而返,乃其证也。”
楚王道:“昔楚之失郢也,所失不足四十万,至今未复。奈何赵力之盛若此耶?”
黄歇道:“臣自邯郸探得,长平四十五万,上党韩民居其半也。秦人所杀大半韩人,赵人才半,且多他郡者,是故力尚完,而能抵秦军。”
楚王其实是有儿子的,他在还是太子时,为质于秦,与秦王女生了两个儿子。楚王可能觉得自己为楚国诞下下一任祭司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再也不想和别的女人生孩子,甚至不与女人同房。但秦国在楚人心目中的形象实在太坏了,楚人可以接受为了与秦国媾和,而割让自己的一块土地,但却无法接受一个秦女生下的男孩成为楚王,而秦女成为楚王母。在楚人的心目中,恢复故国郢都是自己存在的惟一价值!而除非打败秦国,这一目标无法实现。所以打败秦国是楚国上上下下的共识。楚王和黄歇虽然贵为王和令尹,也不敢与这股民意相抗衡,秦王女和她与楚王生的两个儿子就一直留在秦国,仿佛他们并不存在。
这日朝后,黄歇请司马景阳为自己和楚王讲解长平之战的经过。
景阳是景家人,而景家世代为楚将军,是楚军中的豪门。景阳本人贪酒好色,但打起仗来毫不含糊,成为楚国最高军事长官。新年之后,远征长平的南郡秦军陆续回乡。秦南郡就是楚郢都,楚国与那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快就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参加战斗的士兵和指挥官,探听到有关长平之战的诸多细节。这些细节汇集到陈城,加上楚人派出间谍亲自前往长平实地考察,拼凑出长平之战的完整图景。景阳就是将这用了三四个月时间调查到的情况,向楚王作一个完整的汇报。
景阳在地上摊开一幅用整匹布绘制的长平形势图,开始讲解道:“长平,上党之屏障也。有岭曰丹朱,东西屏障上党,丹水出焉。山势转折,有四山环绕。赵人依山筑城,沿水设垒,以为坚城。丹水之外,赵人复设亭障,以为犄角之势。其间营垒交错,沟壑纵横,有锐卒十万,士卒十五万,民众二十万,计四十五万。诚难攻也!而秦遂能以少击众,卒灭赵军者,皆赵之怯也!”
楚王问道:“赵,苦寒之地;赵人尚武,重死而轻生。言赵之怯者,何也?”
景阳道:“非赵人之怯也,赵王之怯也!何者?长平地不过三百里,深沟坚城,有军万人,足以当之。然赵遂以四十万众猬集一隅,何者?惧与秦战也。“
楚王问道:”赵集四十万众,欲与秦战也,奈何司马言惧秦?“
景阳道:”战守之地也,需百人则百人,需千人则千人,需万人则万人,道也。今地当万人,而欲集四十万众,何也?是无计以万人守之。奈何无计以守之?惧未之敌也。“
楚王道:”不谷思之,凡战,吾以万人守之,彼以十万攻之,必克,故以十万守之。吾以十万守之,彼以百万攻之,必克,故以百万守之。攻守之道,在因敌而变,岂汲汲于地耶?“
景阳有些不耐烦,道:”赵王所见,正与王同。是故万人之地,以四十万众守之,秦以十万攻之,遂兵败地失,为天下笑!“
楚王见景阳不仅不解释自己的疑问,反而加以嘲笑,心中不快,但又无法说什么,只得道:”以四十万守长平,赵王固惧战也!“
景阳道:”非止赵王,廉颇亦未能战。何者?廉颇之所将者,四十万也;而其心之所及,仅长平耳。四十万众不得其用,仅当万人而已!何以故?惧与白起战于野!“
楚王道:”以卿之论,当以何策战之?“
景阳道:”臣少德无能,故不敢领四十万众。若得十万之师,或东出河东,或南下南阳,批亢捣虚,形格势禁,长平不守而自守,上党不固而自固。必攻不守,此战之道也。“
黄歇击掌赞叹道:”人皆曰兵多则胜,卿独见兵多致败;人皆曰攻则有余,守则不足,卿独见必攻不守,此诚发古之未发。非世之良将,何能及此!楚人与赵人战,其胜负何如?“
景阳道:”楚与赵,山川修阻,从未交兵。然楚与秦战数矣。赵人之兵法,与秦相类,皆以盾矛为守,箭矢为攻,长戟为奇也。楚人战,遇矛戟则胜,惟败于箭矢也。“景阳再详细地详述了几场楚人参战的战役中,双方的战术变化,特别是赵括发起的最后一战,对赵人近乎不要命的打法,给楚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黄歇评论道:”一人必死,十人不待;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此之谓也。若士必死,则难与斗也。“
景阳道:”令尹得兵家之要道也。凡将之道,令士不畏死,其上必死,其上乐死,其上甘死,其上义死,其上视死如归。赵人乐死,乃知其将之道非易也。“
黄歇道:”令士乐死,廉颇或能为之。赵括小儿,焉能及此!“
景阳道:”赵括虽少,能得士心,皆乐为之死,诚良将也!赵括之生也,其卒皆无降者;而赵括之亡也,四十万众一朝而亡。赵括之于赵,可谓砥柱其间!“
黄歇道:”奈何其亡也!廉颇、赵括闻不相值,楚若得其一,可敌诸侯!“
景阳有些不悦道:”赵人而将楚卒,非其类也!“
楚王赶紧转换话题,道:”秦人屠灭赵人四十万,自身受损几何?“
景阳道:”楚人二万入南阳,其归者不过万人,且多伤者。他军亦当类尔。故秦军十万,亡者盖五万余,余多伤者。“
楚王道:”所亡五万,秦必哀声遍野。然秦地如常。何也?“
景阳道:”秦军十万,非皆关中。闻其卒发自巴、蜀、南郡、关中、上郡、北地六郡,关中只发二万,若亡万人,虽有哀声,未能恸也!“
楚王道:”巴、蜀、南郡勿论也。上郡,魏地也;北地,义渠也。皆为秦用,是秦战胜而益强,楚将奈何?“
黄歇道:”大哉王之所问也!巴、蜀之入秦也,屡叛,数十年乃定之。上郡入秦,乃历百岁,民习秦法。北地义渠,实为戎人,非秦异类也。今秦皆以秦法一之,争战千里,如运臂指,曾无稍碍。此秦之可畏也!“
景阳道:”秦法非有他,惟苛也!闻南郡兵之入南阳也,白起屡用之而不成阵,杀其什一,乃得整齐!楚人尚武而不尚齐,怀德而不畏威,白起尽以其卒长什伍,练之数月,乃得运用。惟臣思之,若斩楚军什一,亦得整齐耳。“
楚王有些不屑,道:”白起斩南郡,以楚人也。关中……“
黄歇打断道:”商君之行秦法也,一日斩万人,渭水为壅。秦人不便甚矣,三年乃便之!……“
楚王道:”楚十年生养,乃得其众,若杀什一,十年之功尽弃矣!“
两人见楚王如此说,也就都不说话了。
楚王道:”吾居秦十载,多闻秦事。秦非暴虐无道:民近其上,非只畏也;上之御下,非但威也;秦王议事,群臣皆起而言,或直斥秦王之非,非但唯喏而已。‘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之志也。”
景阳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此乃楚志也!”
黄歇明白,景阳对楚王多次称赞秦政有些不满,连忙出来干预道:“秦兵非死战,即死法,等死,不若死战而得功为上。楚人诚勇以武,刚强不可凌,遇强则愈强,遇弱则无功……”
还不等黄歇把圆场打完,楚王倔强道:“楚遇强秦,丧师失地,故国为丘,亦无功也!”楚王一下子挑动了楚人敏感的神经,黄歇和景阳都闭了嘴!
楚王见二人不再说话,又道:“长平之失也,赵丧师失地,未得为秦敌也。楚将奈何?”
黄歇和景阳交换一下眼色,景阳道:“赵虽丧师四十万,而根本未失,力未之屈也。秦挟战胜之威,西击太原,东出武安,皆无功而返,乃其证也。”
楚王道:“昔楚之失郢也,所失不足四十万,至今未复。奈何赵力之盛若此耶?”
黄歇道:“臣自邯郸探得,长平四十五万,上党韩民居其半也。秦人所杀大半韩人,赵人才半,且多他郡者,是故力尚完,而能抵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