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那女主人招呼下进了屋子,里边虽然点着油灯,但仍然一片昏暗。
火炕边坐着一壮男,一看就知道是这家的男主人,炕上坐着两小孩在暖被窝。
在男人的指点下,两人将收到的松子放在墙角,立马浑身轻松起来。
这时候,女主人过来问两人:“你们用啥换哩?”
陈安立即拿出这一天下来剩下的东西让他们挑。
挑挑拣拣,女人拿了四支线和两包针,看着陈安带来的帽子好看,当即挑选了两个,给炕上两孩子戴上,另外又挑了别头发的别子和头巾,东西一共换了十碗松子。
男主人慷慨,装的时候还多给了一碗。
“给多了给多了……”陈安连忙说道。
“没的事,山里边这些东西多,打来放在家里面,也就是平时没啥子事的时候嗑一把,到山上干活的时候带上点,当个零嘴,别的没什么用,也就是有人来的时候换点东西。”
“其实多的话,可以拿到镇上,或者是县城里卖撒,这里离汉中也不是太远了。”
男人也厚道,陈安不无建议地说:“供销社收购站里没收,黑市上有人收。”
供销社又分设很多商店。
百货商店专卖日用品,布匹、衣服、帽子、口盅牙刷、毛线等,有的凭票才能买,有的不要票,比如土布就能直接花钱买到而不用布票。
食杂店门市出售油盐酱醋和糖果等东西。
日杂店专卖锅瓢碗筷、盆盆桶桶和一些农具。
饮食店以切粉粑粑馒头等东西为主,有时也有别的。
食品站负责收生猪和鸡鸭蛋等东西,同时杀猪卖给有票的人。
收购站有订购指标的收购项目,由生产队的由副业人员完成,像松脂或集体种植的药材等,同时,也收购个人采摘到的山货和药材,或是打到的猎物皮毛等东西。
收购站里边没有收松子的指标,家里边有松子,也只能自己吃或者放着等收购指标,但总有地方需要,就有人会寻着这种产量比较高的地方来进行收购。
改革开放的前夜,对计划经济有所松动,自然也有人逐渐放开手脚,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或是任务指标之外的东西变现,在还没有正经的规定市场,而是一些夜市,或是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进行自由买卖,通常称作黑市。
这也是被扑击得最厉害的地方。
事情总有个过程,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不是轻易就能放开手脚的,都有忌惮。
男人叹了口气:“收购站没收神仙嗑,黑市不是没想过,但是不敢胡来了,去年的时候,我背着去南郑卖过一次,被抓了,钱没赚到,还被关了好几天,回到公社、队上,还被到处通报。不然,这山林里边出产的东西多的是,从春上的香椿、乌龙头开始,到秋冬的黄花、木耳、松子,河滩沟坡,山梁陡洼,那里没有核桃、毛栗子?
满坡的毛竹林、遍地的中药材,还有山中的野物,哪一样不能卖钱?就是不允许,就是怕割尾巴,说投机倒把,怕了!能吃饱就好得很,宁愿受穷,不敢再胡来了。
你们胆大,有机会多跑跑,多带点东西进山换换,我们生活能更方便些就行了。”
守着金山没钱花,躺在银山甘受穷,这是现状。
真可谓:山里遍地宝,林中尽穷人。
真正说起来,改革开放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年多一点点时间,政策是有变化,但还不多,还是计划经济为主,还在打击私人做生意,虽然管得没以前严格,但隔三差五还是会组织人手去撵一次,弄得鸡飞狗跳,谁被逮到只能算谁倒霉。
对这种事情,作为“过来人”的陈安,也没法说什么,只是想着,再过那么一两年土地到户,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现在,他更关心的问题是住宿,于是问道:“大哥,现在天黑了,我们哥俩个在这里人生地不熟,能不能在你这儿住上一晚?”
“出门在外,都不方便,也很辛苦,都是出力的人,住上一晚有啥子嘛!”
男主人也是个好人,非常地道、淳朴,随口就答应下来。
晚上住宿有了着落,陈安和宏山两人都松了口气。
两人在男主人的招呼下,坐在火炕边烤起火来,拉起了家常,问是哪里人,和一些杂七杂八的见闻,也说了他去卖松子被抓的事情。
说着说着,女主人做的晚饭熟了,山里人厚道,待人心眼实,尽管陈安和宏山是跨省而来的陌生人,也给两人舀了两大碗。
“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陈安感激地说。
男主人摆摆手:“我们住在这山里好的一点是饭能吃饱,偷着多开几片荒地,隔得远了,也没得人管,吃饭没问题,就是手头紧,没钱花。不要见外,疙瘩汤凑合着吃吧。”
在两人跟男主人拉家常的时候,早就闻到房顶头锅灶处一阵阵诱人的玉米面清香味,惹得肠胃上下翻腾,馋得人直咽唾沫。
当接到女主人递来的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稠饭时,两人都恨不得一口吃光喝净。
要知道,陈安和宏山两人,就只是中午就着山泉水吃了几口干粑粑,在老大娘家喝了碗开水,一路上急着赶路,忙着换松子,背的东西越来越重,人的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强,到现在天黑了,闻到面的清香,哪有不饿的道理。
陈安好歹是活了几十年的人,现在的宏山虽然比他大一岁,但却远没有陈安沉稳。
他虽然也是一口一口地吃,而速度之快,犹如狼吞虎咽,一碗稠稠的洋芋疙瘩汤,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端着空碗的宏山一看陈安和这一家的男女主人和孩子,都还在细嚼慢咽,而他端着空碗傻等着,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等什么?
就等一碗饭。
可是,人家主人没有发话让你自己去舀,看样子也没有主动起来给你添饭的意思,咋能自作主张去舀?若是被人说一顿,这小小的脸面往哪里搁?
山里人穷啊,粮食那是算着吃的,男主人说吃饭没问题,不代表就有多少剩余,能给那么一大碗热饭,已经是人家相当厚道了。
可不去舀,明明肚子还饿着,一碗稠汤下肚,不但没饱,反而惹得更饿,何况锅里那诱人的香味还在屋里弥漫,怎么也挥之不去。
宏山尴尬地用筷子不停地刮着碗中的残汤剩菜,开始思量脸面和吃饭的问题。
左思右想,觉得明天还要背着那么重的东西一路换着进城,路程不短,要不少体力,只有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
他还是觉得脸皮厚一点为好。
这脸面能值得几个钱?还不如一碗疙瘩汤。
宏山便在主人没有发话的情况下,端着空碗,走向灶台,舀了满满一碗,坐回原处,低着头,生怕人看见似的,香甜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火炕边坐着一壮男,一看就知道是这家的男主人,炕上坐着两小孩在暖被窝。
在男人的指点下,两人将收到的松子放在墙角,立马浑身轻松起来。
这时候,女主人过来问两人:“你们用啥换哩?”
陈安立即拿出这一天下来剩下的东西让他们挑。
挑挑拣拣,女人拿了四支线和两包针,看着陈安带来的帽子好看,当即挑选了两个,给炕上两孩子戴上,另外又挑了别头发的别子和头巾,东西一共换了十碗松子。
男主人慷慨,装的时候还多给了一碗。
“给多了给多了……”陈安连忙说道。
“没的事,山里边这些东西多,打来放在家里面,也就是平时没啥子事的时候嗑一把,到山上干活的时候带上点,当个零嘴,别的没什么用,也就是有人来的时候换点东西。”
“其实多的话,可以拿到镇上,或者是县城里卖撒,这里离汉中也不是太远了。”
男人也厚道,陈安不无建议地说:“供销社收购站里没收,黑市上有人收。”
供销社又分设很多商店。
百货商店专卖日用品,布匹、衣服、帽子、口盅牙刷、毛线等,有的凭票才能买,有的不要票,比如土布就能直接花钱买到而不用布票。
食杂店门市出售油盐酱醋和糖果等东西。
日杂店专卖锅瓢碗筷、盆盆桶桶和一些农具。
饮食店以切粉粑粑馒头等东西为主,有时也有别的。
食品站负责收生猪和鸡鸭蛋等东西,同时杀猪卖给有票的人。
收购站有订购指标的收购项目,由生产队的由副业人员完成,像松脂或集体种植的药材等,同时,也收购个人采摘到的山货和药材,或是打到的猎物皮毛等东西。
收购站里边没有收松子的指标,家里边有松子,也只能自己吃或者放着等收购指标,但总有地方需要,就有人会寻着这种产量比较高的地方来进行收购。
改革开放的前夜,对计划经济有所松动,自然也有人逐渐放开手脚,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或是任务指标之外的东西变现,在还没有正经的规定市场,而是一些夜市,或是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进行自由买卖,通常称作黑市。
这也是被扑击得最厉害的地方。
事情总有个过程,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不是轻易就能放开手脚的,都有忌惮。
男人叹了口气:“收购站没收神仙嗑,黑市不是没想过,但是不敢胡来了,去年的时候,我背着去南郑卖过一次,被抓了,钱没赚到,还被关了好几天,回到公社、队上,还被到处通报。不然,这山林里边出产的东西多的是,从春上的香椿、乌龙头开始,到秋冬的黄花、木耳、松子,河滩沟坡,山梁陡洼,那里没有核桃、毛栗子?
满坡的毛竹林、遍地的中药材,还有山中的野物,哪一样不能卖钱?就是不允许,就是怕割尾巴,说投机倒把,怕了!能吃饱就好得很,宁愿受穷,不敢再胡来了。
你们胆大,有机会多跑跑,多带点东西进山换换,我们生活能更方便些就行了。”
守着金山没钱花,躺在银山甘受穷,这是现状。
真可谓:山里遍地宝,林中尽穷人。
真正说起来,改革开放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年多一点点时间,政策是有变化,但还不多,还是计划经济为主,还在打击私人做生意,虽然管得没以前严格,但隔三差五还是会组织人手去撵一次,弄得鸡飞狗跳,谁被逮到只能算谁倒霉。
对这种事情,作为“过来人”的陈安,也没法说什么,只是想着,再过那么一两年土地到户,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现在,他更关心的问题是住宿,于是问道:“大哥,现在天黑了,我们哥俩个在这里人生地不熟,能不能在你这儿住上一晚?”
“出门在外,都不方便,也很辛苦,都是出力的人,住上一晚有啥子嘛!”
男主人也是个好人,非常地道、淳朴,随口就答应下来。
晚上住宿有了着落,陈安和宏山两人都松了口气。
两人在男主人的招呼下,坐在火炕边烤起火来,拉起了家常,问是哪里人,和一些杂七杂八的见闻,也说了他去卖松子被抓的事情。
说着说着,女主人做的晚饭熟了,山里人厚道,待人心眼实,尽管陈安和宏山是跨省而来的陌生人,也给两人舀了两大碗。
“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陈安感激地说。
男主人摆摆手:“我们住在这山里好的一点是饭能吃饱,偷着多开几片荒地,隔得远了,也没得人管,吃饭没问题,就是手头紧,没钱花。不要见外,疙瘩汤凑合着吃吧。”
在两人跟男主人拉家常的时候,早就闻到房顶头锅灶处一阵阵诱人的玉米面清香味,惹得肠胃上下翻腾,馋得人直咽唾沫。
当接到女主人递来的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稠饭时,两人都恨不得一口吃光喝净。
要知道,陈安和宏山两人,就只是中午就着山泉水吃了几口干粑粑,在老大娘家喝了碗开水,一路上急着赶路,忙着换松子,背的东西越来越重,人的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强,到现在天黑了,闻到面的清香,哪有不饿的道理。
陈安好歹是活了几十年的人,现在的宏山虽然比他大一岁,但却远没有陈安沉稳。
他虽然也是一口一口地吃,而速度之快,犹如狼吞虎咽,一碗稠稠的洋芋疙瘩汤,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端着空碗的宏山一看陈安和这一家的男女主人和孩子,都还在细嚼慢咽,而他端着空碗傻等着,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等什么?
就等一碗饭。
可是,人家主人没有发话让你自己去舀,看样子也没有主动起来给你添饭的意思,咋能自作主张去舀?若是被人说一顿,这小小的脸面往哪里搁?
山里人穷啊,粮食那是算着吃的,男主人说吃饭没问题,不代表就有多少剩余,能给那么一大碗热饭,已经是人家相当厚道了。
可不去舀,明明肚子还饿着,一碗稠汤下肚,不但没饱,反而惹得更饿,何况锅里那诱人的香味还在屋里弥漫,怎么也挥之不去。
宏山尴尬地用筷子不停地刮着碗中的残汤剩菜,开始思量脸面和吃饭的问题。
左思右想,觉得明天还要背着那么重的东西一路换着进城,路程不短,要不少体力,只有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
他还是觉得脸皮厚一点为好。
这脸面能值得几个钱?还不如一碗疙瘩汤。
宏山便在主人没有发话的情况下,端着空碗,走向灶台,舀了满满一碗,坐回原处,低着头,生怕人看见似的,香甜地大口大口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