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政事堂。

    按理来说,今天应该是早朝的日子,但是,小官家以太后有恙,需要侍奉汤药为由,再次下令免朝。

    今日刚好是王曾押班知印,他倒是没有什么拖延早朝的习惯,带着一众大臣在外行礼之后,便宣布散朝,各自回衙办事。

    随后,王曾心事重重的回到了政事堂,捏了捏袖中的奏札,正在踌躇着该先去找冯拯,还是先去找任中正的时候。

    舍人推门进来,将一份奏札递到了他的面前。

    “禀参政,这是枢密院钱副枢刚刚命人送来的。”

    听到这个名字,王曾顿时目光一凛,伸手将其接了过来。

    翻开看了一眼之后,他顿时神色一变,挥手对着舍人道。

    “你去将任参政请来,说我有要事,同他商议。”

    任中正过来的时候,脸上一副意外的神色。

    这还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王曾竟然会主动邀请他来商谈‘要事’。

    要知道,就算是在丁谓事件出现之前,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算不得好。

    更不要提,这次皇陵一事中,他一直在尽力帮丁谓说话,和王曾,冯拯之间原本表面上的和睦,也早已经被打破了。

    “王参政,找我何事?”

    在对面坐下,任中正也懒得寒暄什么,直接了当的开口问道。

    这般态度,王曾显然是预料到了的,所以,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任何不悦,只是沉默了片刻,对着旁边的舍人吩咐道。

    “你去外面守着,不许任何人接近此处。”

    眼瞧着舍人领命出门,任中正眯了眯眼睛……看来,是真的有事儿啊!

    待得屋中只剩下自己二人,王曾从桌案后站起身来,先将钱惟演的奏札递了过去。

    任中正翻开一瞧,脸色立刻冷了下来。

    这份奏札当中,钱惟演重申了自己那天在御前说的话,甚至于,言辞比之前还要严厉,直接了当的将丁谓描述为……

    “……奸邪弄国,其罪当死。”

    虽然之后又绕了回来,并没有真的主张诛杀丁谓,但是,依旧主张应当将丁谓举族刺配,流放崖州。

    “小人!”

    将奏札看完之后,任中正面色微寒,低声斥道。

    见此状况,王曾倒是语态平和,道。

    “任参政,你我都清楚,若抛开一切不谈,单论罪状,这般处置,并不算重,甚至可算得上宽恩了。”

    这话一出,任中正的目光顿时落在王曾的身上,多了几分意味深长,道。

    “这么说来,王参政是改主意了?”

    王曾脸色坦然,请任中正过来,本就是打算摊牌的,倒是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

    略一沉吟,他便开口,道。

    “丁谓纵容雷允恭擅移皇堂,勾连内外,屡有不法,倒台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任参政何必被他牵扯进去呢?”

    闻听此言,任中正忍不住笑了起来,脸色也带上了几分嘲弄,道。

    “王孝先,没想到你这么一个自诩君子之人,也会劝别人明哲保身?”

    王曾面色不变,仿佛任中正嘲讽的不是他一样。

    于是,任中正轻轻吐了口气,道。

    “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你今日请我过来,应该不是准备这么红口白牙的,让我当这背信弃义的小人吧?”

    看得出来,任中正对于自己的处境,也有着清晰的认知。

    甚至于,从他的这番表现来看,他很有可能,已经做好了接受最坏结果的准备。

    见此状况,王曾知道,自己不拿出点东西来,是没办法让任中正相信了,于是,他沉吟片刻,道。

    “昨日,我去了一趟钱府……”

    随后,他将自己在钱府的所见所闻,包括自己得到的消息以及猜测,都和盘托出。

    不出意外的,当听到昨夜晏殊宿于学士院的消息时,任中正同样脸色大变。

    要知道,学士院位于内东门外,与宫城相接,所以,出入宫城十分便利,除非是刻意去盯着,否则,外臣很难得到消息。

    再加上皇帝日常也会时不时的召见词臣谈论经义,商讨政事,因此所谓的锁院制度,无非就是皇帝将翰林学士送出时,令内侍陪同,入院后即从内落锁而已。

    整个过程非常隐秘,几乎难以察觉,所以,哪怕是任中正,在听到王曾说出这个消息前,也没有注意到这件事。

    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任中正自然也是聪明人,很快就有了一些猜测,于是,他神色一凛,抬头看着王曾,道。

    “你想怎么做?需要我做什么?”

    听到这句问话,王曾就明白,自己不用再多费唇舌了。

    之前任中正坚定的保丁谓,其实是因为他也猜到了,丁谓倒台之后,下一个必然是他。

    所以,哪怕是没有希望,他也要努力去试一试,即便是失败了,至少也能落个好名声,不至于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没有破局希望的前提下。

    但凡任中正能够看到一丝希望,让他在这场风波当中保全自己,都必然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丁谓。

    说白了,名声,交情这些东西,和自己的官位前途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

    于是,王曾笑了笑,拿出自己昨天连夜写好的奏札,道。

    “任参政不妨看看这个……”

    于是,任中正伸手把奏札接过来,细细的看了一遍之后,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有些古怪。

    将奏札合上,他抬头看着王曾,眼中精光闪动,道。

    “你确定要这么做?”

    面对任中正灼灼的目光,王曾倒是依旧波澜不惊,道。

    “若不如此,只怕难以说服冯相。”

    闻言,任中正低头思索了片刻,很快就做出了决断,站起身来,道。

    “即使这样,那你我就一同去见冯相吧!”

    王曾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容,拿回任中正手中的那份奏札,又将刚刚钱惟演的那份揣进怀中,和任中正一同出了门。

    片刻之后,冯拯的公房当中。

    “这么做,不妥吧?”

    他看完了王曾的奏札,抬起头,目光在王曾和任中正的身上来回扫了一遍,口气略显犹豫。

    于是,王曾站起身来,从袖中拿出钱惟演的那份奏札,又递了过去,道。

    “冯相,如今丁谓之事,已经在外朝传开,朝堂上下议论纷纷,我等身为宰执,若坐视舆论扩散,恐有失职之嫌。”

    “何况,宫中迟迟没有决断,朝中大臣,自然也会人心浮动,钱副枢的这份奏札,恐怕只是开始。”

    “如若再继续等下去,只怕这样的奏札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局面难以收拾,便是我等之过了。”

    冯拯皱着眉头看完了钱惟演的这份奏札,心中也明白了王曾的意思。

    钱惟演上此奏,可见是铁了心的,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那么接下来,他肯定会动用一切力量说服太后接受他的建议,虽然说,冯拯依旧觉得,成功的概率不大。

    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王曾的话也有道理,拖的越久,越容易生出变数。

    当初封禅之事,朝堂上下不也是有诸多人反对吗,结果,在王钦若等人的鼓动下,还是成行了。

    小心未上,总是没什么错的。

    只不过……

    搁下钱惟演的奏札,冯拯的目光又落在王曾的那份上,脸色有些犹豫。

    见此状况,王曾立刻就猜到了他的想法,上前一步,道。

    “冯相,如今闹成这个样子,不论如何,太后那边,总是要有个台阶的,不是吗?”

    闻言,冯拯眉头微皱,倒是轻轻点了点头。

    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便将目光落在了一旁的任中正身上,道。

    “任参政觉得呢?”

    在冯拯面前,任中正依旧保持了一贯的冷淡,只轻哼一声,道。

    “拖延下去,的确只会让朝野舆论愈演愈烈……至于王参政之议,冯相既然已经有了决断,我不多言便是。”

    虽然心中不知为何,隐隐有些不安,但是,眼见得王曾和任中正都是这般看法,冯拯也不再犹豫,点了点头。

    “好,既然如此,那我等这就进宫请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