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北岸可供渡江的地段也并不多,大部分沿岸也是丘陵密布,山峦叠嶂,尤其襄阳地段向西,便是南阳盆地的边缘,这里属于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的尾端,山区和平原交错,地形十分复杂。
清晨,一支三十人的唐军斥候骑兵队从一处峡谷里出来,主将叫做张典,是一名斥候校尉,京兆府新丰县人,十七岁时从军,没多久他所在的军队远赴安西,成为河中军。
经过几年的边疆磨砺,张典已渐渐成熟,成为一个年轻的斥候校尉,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也深得河中距军敢于斗争的风格。
“校尉,这里荒山野岭的,怎么会有燕军探子?”一名十七八岁的手下忍不住问道。
“你知道什么?”
张典不屑看了他一眼,“这里是西去的必经之地,燕军向西走,必然会走这条路!”
“但燕军向西去做什么?难道他们要去汉中。”
一名老兵忍不住怒道:“杨小七,问这么多屁话做什么?”
年轻士兵低头不吭声了,张典想了想,便摆手将三十名手下集中起来。
“我们河中军的传统之一就是要上情下达,让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才能让士兵迅速成长起来,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不去汉水南岸,而在北岸的西部巡逻?”
张典见众人都听得很专注,他又不慌不忙道:“我们在襄阳一带的防御准备充分,防御能留非常牢靠,敌军无懈可击,敌军必然会另外寻找渡江之处,要么向西,要么向南,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监视敌军主力西进,一旦发现敌军西进,我们就要及时通知襄阳。”
“既然是监视,那为什么我们不在江边巡逻?”年轻士兵杨小七又弱弱问道。
张典笑着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我们不在江边,原因很简单,我们要保证安全,如果在江边巡逻,很容易被点发现,我们必须要离江边稍有点距离,否则一旦被敌军发现,我们小命难保,同样的道理,敌军也害怕被水上的巡逻船发现,他们也会距离江边有点距离,所以我们的位置就是敌军主力的必经之地。”
众人都恍然,这时,忽然有几只鹿从远处仓皇奔来,张典心中一动,立刻喝令道:“有敌情,我们藏起来!”
他们迅速向旁边一片树林内奔去,张典摆摆手,众人勒马停下,屏住呼吸。
不多时,从对面小路上出现一队燕军骑兵,一共十三人,马上还驮着刚猎的鹿,张典立刻意识到,这十三名燕军骑兵出现在这里,他们必然是探子,他当即立断,拿下这支军队。
他给两名火长做个手势,指指前后两侧,伸手五个手指,意思是让他们各带五名士兵堵敌军前面和后面退路。
两名火长会意,各带五名士兵向后退去,就在这时,十几名燕军士兵忽然发现两只鹿,就在树林边上,他们立刻分兵包围而来。
这个机会难得,张典捏紧拳头向前一挥,士兵一起放箭,弩箭密集射去,燕军骑兵措手不及,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一片,瞬间被干掉了八人,剩下五人见势不妙,掉转马头便逃。
张典高声令道:“射马!”
手下士兵再次举弩射击,弩箭强劲,三匹马被射倒,三名骑兵从马上翻滚落地,张典冲上去,用长矛顶住了骑兵喉咙,“都是汉人,不想死就投降!”
三名骑兵乖乖举手投降,被唐军斥候捆绑起来,逃走的两名骑兵也被拦截,一人射杀,另一人被活捉,被捆绑着带了回来。
唐军立刻进行审讯,几名战俘不敢隐瞒,老实交代了他们此行的任务,他们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寻找渡河之地,二是寻找北岸的唐军巡哨,而且像他们这样的情报队伍一共有二十几支,他们只是其中之一。
这个情报很重要,张典立刻派火长率几名士兵把战俘押送过河,并把情报传回襄阳。
张典则率其他手下继续活跃在汉水北岸,探查敌军的情报。
襄阳大营内,李泌匆匆送来了斥候的最新情报,不光是张典查到情报,其他好几个斥候队也发现敌军的踪迹。
“看样子,敌军准备从谷城县过江。”
李泌想了想道:“迹象已经很明显了,节度使打算亲自过去?”
李邺点点头,“当然!”
“但如果对方只是声东击西,佯做去谷城县渡过,但实际上依旧在襄阳,这又该怎么办?或者他们兵力雄厚,他们打算双线同时渡江,节度使有没有想过这个可能?”
李邺连连点头,不愧是军师,果然看得比自己更深透,他苦笑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这么多!”
“节度使,对方副将可是崔乾佑,军师是严庄,这两人可是拿下了潼关,以崔乾佑的奸诈,我觉得他更有可能使用虚实计渡江。”
“军师能具体说说吗?什么虚实计?”
“所谓虚实计就是东西两侧都部署了军队,你以为他会在西侧谷城县渡江,但他实际上却是在襄阳渡江,当你准备在襄阳全力阻击时,他忽然又从谷城县渡江,这就叫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大概明白军师的意思,但他要实施虚实计,必须要掌握我们主力军的动向。”
“一点没错,这就是关键了,我们可以派斥候去探查敌军的动静,那为什么对方就不会派人来探查我们的动静?卑职始终认为,早就有探子潜伏在我们附近,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李邺点点头,“得把敌军的探子挖出来才行!”
“不!不需要,节度使完全不用去管探子在哪里,卑职有几个建议!”
李泌低声对李邺说了几句,李邺连连点头。
两天后,李邺又得到了准确情报,一支数万人的燕军队伍向西而去,三更时分,李邺也率领一万五千人悄悄离开军营,向西面赶去。
与此同时,三百多艘战船也离开襄阳,向西面驶去。
就在唐军大营西南方向三里外,有一片低缓的山岗,树木茂盛,站在山岗上可以远远眺望汉水。
几名黑衣人躲在山岗上,关注着远处的唐军大营,唐军大营防卫严密,他们无法靠近,只能远远观察。
这几人正是燕军探子,他们早在一个多月前便来到了襄阳,原本是在襄阳城内,但唐军在汉江南岸防御,迫使他们也不得不出城探查唐军的动静。
这时,两名手下奔回来道:“首领,发现了唐军动静,一万五六千大军离开军营,向西面而去,都是骑兵!”
另一名探子也道:“发现战船三百余艘也同样向西方驶去!”
探子首领点了点头,崔将军让他们发现唐军西去便立刻汇报,他当即写了一封情报,交给一名手下,“潜过江去,把情报交给崔将军!”
(本章完)
清晨,一支三十人的唐军斥候骑兵队从一处峡谷里出来,主将叫做张典,是一名斥候校尉,京兆府新丰县人,十七岁时从军,没多久他所在的军队远赴安西,成为河中军。
经过几年的边疆磨砺,张典已渐渐成熟,成为一个年轻的斥候校尉,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也深得河中距军敢于斗争的风格。
“校尉,这里荒山野岭的,怎么会有燕军探子?”一名十七八岁的手下忍不住问道。
“你知道什么?”
张典不屑看了他一眼,“这里是西去的必经之地,燕军向西走,必然会走这条路!”
“但燕军向西去做什么?难道他们要去汉中。”
一名老兵忍不住怒道:“杨小七,问这么多屁话做什么?”
年轻士兵低头不吭声了,张典想了想,便摆手将三十名手下集中起来。
“我们河中军的传统之一就是要上情下达,让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才能让士兵迅速成长起来,所以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不去汉水南岸,而在北岸的西部巡逻?”
张典见众人都听得很专注,他又不慌不忙道:“我们在襄阳一带的防御准备充分,防御能留非常牢靠,敌军无懈可击,敌军必然会另外寻找渡江之处,要么向西,要么向南,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监视敌军主力西进,一旦发现敌军西进,我们就要及时通知襄阳。”
“既然是监视,那为什么我们不在江边巡逻?”年轻士兵杨小七又弱弱问道。
张典笑着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我们不在江边,原因很简单,我们要保证安全,如果在江边巡逻,很容易被点发现,我们必须要离江边稍有点距离,否则一旦被敌军发现,我们小命难保,同样的道理,敌军也害怕被水上的巡逻船发现,他们也会距离江边有点距离,所以我们的位置就是敌军主力的必经之地。”
众人都恍然,这时,忽然有几只鹿从远处仓皇奔来,张典心中一动,立刻喝令道:“有敌情,我们藏起来!”
他们迅速向旁边一片树林内奔去,张典摆摆手,众人勒马停下,屏住呼吸。
不多时,从对面小路上出现一队燕军骑兵,一共十三人,马上还驮着刚猎的鹿,张典立刻意识到,这十三名燕军骑兵出现在这里,他们必然是探子,他当即立断,拿下这支军队。
他给两名火长做个手势,指指前后两侧,伸手五个手指,意思是让他们各带五名士兵堵敌军前面和后面退路。
两名火长会意,各带五名士兵向后退去,就在这时,十几名燕军士兵忽然发现两只鹿,就在树林边上,他们立刻分兵包围而来。
这个机会难得,张典捏紧拳头向前一挥,士兵一起放箭,弩箭密集射去,燕军骑兵措手不及,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一片,瞬间被干掉了八人,剩下五人见势不妙,掉转马头便逃。
张典高声令道:“射马!”
手下士兵再次举弩射击,弩箭强劲,三匹马被射倒,三名骑兵从马上翻滚落地,张典冲上去,用长矛顶住了骑兵喉咙,“都是汉人,不想死就投降!”
三名骑兵乖乖举手投降,被唐军斥候捆绑起来,逃走的两名骑兵也被拦截,一人射杀,另一人被活捉,被捆绑着带了回来。
唐军立刻进行审讯,几名战俘不敢隐瞒,老实交代了他们此行的任务,他们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寻找渡河之地,二是寻找北岸的唐军巡哨,而且像他们这样的情报队伍一共有二十几支,他们只是其中之一。
这个情报很重要,张典立刻派火长率几名士兵把战俘押送过河,并把情报传回襄阳。
张典则率其他手下继续活跃在汉水北岸,探查敌军的情报。
襄阳大营内,李泌匆匆送来了斥候的最新情报,不光是张典查到情报,其他好几个斥候队也发现敌军的踪迹。
“看样子,敌军准备从谷城县过江。”
李泌想了想道:“迹象已经很明显了,节度使打算亲自过去?”
李邺点点头,“当然!”
“但如果对方只是声东击西,佯做去谷城县渡过,但实际上依旧在襄阳,这又该怎么办?或者他们兵力雄厚,他们打算双线同时渡江,节度使有没有想过这个可能?”
李邺连连点头,不愧是军师,果然看得比自己更深透,他苦笑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这么多!”
“节度使,对方副将可是崔乾佑,军师是严庄,这两人可是拿下了潼关,以崔乾佑的奸诈,我觉得他更有可能使用虚实计渡江。”
“军师能具体说说吗?什么虚实计?”
“所谓虚实计就是东西两侧都部署了军队,你以为他会在西侧谷城县渡江,但他实际上却是在襄阳渡江,当你准备在襄阳全力阻击时,他忽然又从谷城县渡江,这就叫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李邺沉吟一下道:“我大概明白军师的意思,但他要实施虚实计,必须要掌握我们主力军的动向。”
“一点没错,这就是关键了,我们可以派斥候去探查敌军的动静,那为什么对方就不会派人来探查我们的动静?卑职始终认为,早就有探子潜伏在我们附近,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李邺点点头,“得把敌军的探子挖出来才行!”
“不!不需要,节度使完全不用去管探子在哪里,卑职有几个建议!”
李泌低声对李邺说了几句,李邺连连点头。
两天后,李邺又得到了准确情报,一支数万人的燕军队伍向西而去,三更时分,李邺也率领一万五千人悄悄离开军营,向西面赶去。
与此同时,三百多艘战船也离开襄阳,向西面驶去。
就在唐军大营西南方向三里外,有一片低缓的山岗,树木茂盛,站在山岗上可以远远眺望汉水。
几名黑衣人躲在山岗上,关注着远处的唐军大营,唐军大营防卫严密,他们无法靠近,只能远远观察。
这几人正是燕军探子,他们早在一个多月前便来到了襄阳,原本是在襄阳城内,但唐军在汉江南岸防御,迫使他们也不得不出城探查唐军的动静。
这时,两名手下奔回来道:“首领,发现了唐军动静,一万五六千大军离开军营,向西面而去,都是骑兵!”
另一名探子也道:“发现战船三百余艘也同样向西方驶去!”
探子首领点了点头,崔将军让他们发现唐军西去便立刻汇报,他当即写了一封情报,交给一名手下,“潜过江去,把情报交给崔将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