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到了十二下旬月,连续两场暴风雪袭来,整个河陇和朔方都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黄河接了冰,大雪封路,邮路阻断,陇右和长安也暂时失去了联系。
可以说,这段时间是陇右家家户户关门生活的日子。
朔方的难民营在经过艰辛和充分的准备后,也安然进入了冬季,没有发生冻饿而死的惨剧。
大部分官员都从朔方回来了,步入正轨后,不需要那么多官员,最后只留下一百七十名官员和一万士兵,就能照顾好一百五十万难民。
这天上午,李邺和往常一样来到东市,虽然城外白雪皑皑,大雪封路,但城内却依旧热气腾腾,充满了生活气息。
临近新年,李邺最关心的当然是米价,米价是一切物价的基础,只要米价一涨,除了工钱不涨,其他什么都跟着疯涨。
他昨天晚饭时听管家婆说,金城县粮价涨了,这件事他便放在了心上。
从去年开始,金城县的米价就维持在斗米三十文到四十文之间,当然这个米不是指大米而是粟米,去壳的面粉也是这个价,如果是麦子会便宜一些。
李邺倒不是今天突然来兴致要看物价,而是他前两天收到独孤明的鹰信,就一句话,‘长安米贵,斗米三百文。’
长安的米价一直在五六十文左右,到年底一下子涨了五六倍,说明关中又发生粮食危机了。
关中因为耕地少,人口多,又是都城所在,所以粮食全靠外面输送,运输畅通就会有盛世,比如开元盛世,就是因为漕运畅通,大量极为廉价的江南粮食物资运到长安,使长安空前繁荣,所以被称为开元盛世。
可一旦运输不畅,交通阻断,长安就会发生饥荒,比如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严重阻碍运输,长安动不动就爆发饥荒,粮价涨到斗米千钱。
许叔冀的投降引发了严重后果,史思明的大军势如破竹,杀到了江淮,紧接着唐军内部发生内讧,江淮都统刘展叛乱,自立为王,他虽然没有投降史思明,但整个淮河以北,徐州以西全部沦陷。
江淮外运粮食锐减七成,本来要运给长安三百万石粮食,最后只运送了一百万石,长安乃至关中怎么可能不爆发粮荒。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李邺特别关注金城县的粮食波动,肯定会受影响,关中卖粮有利可图,粮商一定会囤积粮食等机会卖到关中去,一旦粮商屯粮,市场上粮食供应减少,陇右的粮价就会上涨。
进了东市,李邺直接来到去年他问价那家小粮铺,还是那个中年店主,一脸老实模样,他一眼认出走进店门的李邺,顿时腿都软了,“殿殿下!”他正要跪下,亲兵一把抄住他的胳膊,不让他下跪,李邺摆摆手笑道:“你不用害怕,我就是询问一下粮食,你就实话实说,我又不会为难你。”
店主连连点头,“小人明白了!”
李邺看了一眼店里的粮食,笑道:“怎么还和去年一样,品种不多。”
店主苦笑道:“小人一直就是小本经营,只卖几样最重要的粮食,其他品种小店没有那么雄厚的本钱。”
李邺抓了一把黄灿灿的粟米,牌子写着斗米七十文,果然涨价了。
“什么时候涨价的?”李邺问道。
店主抹一下额头上的汗水道:“这个.三天前刚涨的,原本是斗米四十五文,一下子涨了一半。”
“为什么要涨价?”
“不是小人要涨价,我们都是看大户的。”
店主指指对面的罗氏粮铺,“主要是看他家,每天上午都要去看一下他家的价格,他家涨了,我们就必须跟着涨,殿下,听说还要涨!”
“他家为什么要涨价,知道原因吗?”
“小人.小人不敢说!”
“伱但说无妨,和你无关!”
店主叹口气道:“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是因为长安粮价大涨,都准备开春后向长安运粮赚钱,这边还按照原价卖肯定不甘心了,所以就先涨到七十文再说,过年前肯定要涨到一百文。”
李邺点点头又问道:“你们这里有行规吗?”
“殿下是说哪方面的行规?”
“比如说,他涨到七十文,但你依旧按照每斗四十五文卖,会有什么后果?”
店主满脸苦涩道:“后果就是明年小人进不到货,没有人会告诉我什么原因,但供货方对我停止供货,或者单独对我涨价。”
李邺着实恼火,“这不就是粮霸吗?”
“殿下,哪一行都是大鱼吃小鱼,连国家都是这样,何况商人?”
李邺点点头,店主说得也有道理,他又逛了几家粮铺,便返回了官衙。
回到官衙,李邺立刻派人把刘晏找来,不多时,刘晏匆匆赶来。
“刘司马,身体好点了吗?”
刘晏从朔方回来后感恙病了一场,最近才渐渐康复。
“感谢殿下关心,卑职已经康复了。”
李邺见他气色还不错,便摆手笑道:“司马请坐!”
刘晏坐下,李邺沉吟一下道:“刚才我去了一趟东市,发现粮价异常,司马知道吗?”
刘晏点点头,“是罗家大前天开始提价的,从四十五文涨到七十文,我和二当家罗清谈过了,他的意思是说,源头涨价了,源头涨到每斗六十文,他不得不跟着涨。”
“源头是哪里?”
“陇右河西的二十几座庄园,包括辛家和李家的庄园,卑职看了罗家的进货账簿,发现他们都是统一价格,这些庄园背后应该有某种联系。”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农民散卖的粮食价格呢?”
“卑职昨天早上去城门墟市看了一下,有三家卖粮食的农民,价格都在每斗六十五文,只比粮铺便宜五文钱,这些人也是了解行情的。”
“那司马有没有什么应对方案?”
“这两天卑职也在调查市场行情,发现其他货物并没有跟随粮食涨价而涨价,也没有出现抢米风潮,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虽然肉禽蛋类都有所价格上涨,但它们是在粮食涨价前就涨了,这和过年有关,每年都是这样,过完年后,价格就会下去,卑职建议暂时不要立刻干涉,再观察一下,如果再出现一次粮价猛涨,常平仓就要出手。”
李邺点点头,“我的底线就是斗米七十文,不能再超过这个价格,长安粮食涨价和咱们没有关系,咱们得维持粮价稳定。”
刘晏叹了口气,“殿下,朔方难民的粮食压力太大,希望殿下能顺利拿下洛阳,否则我们真的撑不住。”
李邺默默点头,刘晏很少叫苦,他现在都叹气了,可见难民带来的压力有多大。
虽然压力很大,但收获也大,收获了十万大军,丰州那边也有二十万人报名,朔方、河西和陇右也各有二十万人左右愿意留下,差不多有八十万余人愿意留下,成为自己的子民。
(本章完)
可以说,这段时间是陇右家家户户关门生活的日子。
朔方的难民营在经过艰辛和充分的准备后,也安然进入了冬季,没有发生冻饿而死的惨剧。
大部分官员都从朔方回来了,步入正轨后,不需要那么多官员,最后只留下一百七十名官员和一万士兵,就能照顾好一百五十万难民。
这天上午,李邺和往常一样来到东市,虽然城外白雪皑皑,大雪封路,但城内却依旧热气腾腾,充满了生活气息。
临近新年,李邺最关心的当然是米价,米价是一切物价的基础,只要米价一涨,除了工钱不涨,其他什么都跟着疯涨。
他昨天晚饭时听管家婆说,金城县粮价涨了,这件事他便放在了心上。
从去年开始,金城县的米价就维持在斗米三十文到四十文之间,当然这个米不是指大米而是粟米,去壳的面粉也是这个价,如果是麦子会便宜一些。
李邺倒不是今天突然来兴致要看物价,而是他前两天收到独孤明的鹰信,就一句话,‘长安米贵,斗米三百文。’
长安的米价一直在五六十文左右,到年底一下子涨了五六倍,说明关中又发生粮食危机了。
关中因为耕地少,人口多,又是都城所在,所以粮食全靠外面输送,运输畅通就会有盛世,比如开元盛世,就是因为漕运畅通,大量极为廉价的江南粮食物资运到长安,使长安空前繁荣,所以被称为开元盛世。
可一旦运输不畅,交通阻断,长安就会发生饥荒,比如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严重阻碍运输,长安动不动就爆发饥荒,粮价涨到斗米千钱。
许叔冀的投降引发了严重后果,史思明的大军势如破竹,杀到了江淮,紧接着唐军内部发生内讧,江淮都统刘展叛乱,自立为王,他虽然没有投降史思明,但整个淮河以北,徐州以西全部沦陷。
江淮外运粮食锐减七成,本来要运给长安三百万石粮食,最后只运送了一百万石,长安乃至关中怎么可能不爆发粮荒。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李邺特别关注金城县的粮食波动,肯定会受影响,关中卖粮有利可图,粮商一定会囤积粮食等机会卖到关中去,一旦粮商屯粮,市场上粮食供应减少,陇右的粮价就会上涨。
进了东市,李邺直接来到去年他问价那家小粮铺,还是那个中年店主,一脸老实模样,他一眼认出走进店门的李邺,顿时腿都软了,“殿殿下!”他正要跪下,亲兵一把抄住他的胳膊,不让他下跪,李邺摆摆手笑道:“你不用害怕,我就是询问一下粮食,你就实话实说,我又不会为难你。”
店主连连点头,“小人明白了!”
李邺看了一眼店里的粮食,笑道:“怎么还和去年一样,品种不多。”
店主苦笑道:“小人一直就是小本经营,只卖几样最重要的粮食,其他品种小店没有那么雄厚的本钱。”
李邺抓了一把黄灿灿的粟米,牌子写着斗米七十文,果然涨价了。
“什么时候涨价的?”李邺问道。
店主抹一下额头上的汗水道:“这个.三天前刚涨的,原本是斗米四十五文,一下子涨了一半。”
“为什么要涨价?”
“不是小人要涨价,我们都是看大户的。”
店主指指对面的罗氏粮铺,“主要是看他家,每天上午都要去看一下他家的价格,他家涨了,我们就必须跟着涨,殿下,听说还要涨!”
“他家为什么要涨价,知道原因吗?”
“小人.小人不敢说!”
“伱但说无妨,和你无关!”
店主叹口气道:“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是因为长安粮价大涨,都准备开春后向长安运粮赚钱,这边还按照原价卖肯定不甘心了,所以就先涨到七十文再说,过年前肯定要涨到一百文。”
李邺点点头又问道:“你们这里有行规吗?”
“殿下是说哪方面的行规?”
“比如说,他涨到七十文,但你依旧按照每斗四十五文卖,会有什么后果?”
店主满脸苦涩道:“后果就是明年小人进不到货,没有人会告诉我什么原因,但供货方对我停止供货,或者单独对我涨价。”
李邺着实恼火,“这不就是粮霸吗?”
“殿下,哪一行都是大鱼吃小鱼,连国家都是这样,何况商人?”
李邺点点头,店主说得也有道理,他又逛了几家粮铺,便返回了官衙。
回到官衙,李邺立刻派人把刘晏找来,不多时,刘晏匆匆赶来。
“刘司马,身体好点了吗?”
刘晏从朔方回来后感恙病了一场,最近才渐渐康复。
“感谢殿下关心,卑职已经康复了。”
李邺见他气色还不错,便摆手笑道:“司马请坐!”
刘晏坐下,李邺沉吟一下道:“刚才我去了一趟东市,发现粮价异常,司马知道吗?”
刘晏点点头,“是罗家大前天开始提价的,从四十五文涨到七十文,我和二当家罗清谈过了,他的意思是说,源头涨价了,源头涨到每斗六十文,他不得不跟着涨。”
“源头是哪里?”
“陇右河西的二十几座庄园,包括辛家和李家的庄园,卑职看了罗家的进货账簿,发现他们都是统一价格,这些庄园背后应该有某种联系。”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农民散卖的粮食价格呢?”
“卑职昨天早上去城门墟市看了一下,有三家卖粮食的农民,价格都在每斗六十五文,只比粮铺便宜五文钱,这些人也是了解行情的。”
“那司马有没有什么应对方案?”
“这两天卑职也在调查市场行情,发现其他货物并没有跟随粮食涨价而涨价,也没有出现抢米风潮,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虽然肉禽蛋类都有所价格上涨,但它们是在粮食涨价前就涨了,这和过年有关,每年都是这样,过完年后,价格就会下去,卑职建议暂时不要立刻干涉,再观察一下,如果再出现一次粮价猛涨,常平仓就要出手。”
李邺点点头,“我的底线就是斗米七十文,不能再超过这个价格,长安粮食涨价和咱们没有关系,咱们得维持粮价稳定。”
刘晏叹了口气,“殿下,朔方难民的粮食压力太大,希望殿下能顺利拿下洛阳,否则我们真的撑不住。”
李邺默默点头,刘晏很少叫苦,他现在都叹气了,可见难民带来的压力有多大。
虽然压力很大,但收获也大,收获了十万大军,丰州那边也有二十万人报名,朔方、河西和陇右也各有二十万人左右愿意留下,差不多有八十万余人愿意留下,成为自己的子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