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邺已经到了渑池县,密切关注着洛阳的情况,这时他已经得到了田神功被击败的消息,三万人的军队,差不多一战就能决定胜负。
李晟已率十万大军杀往汜水关,不出预料的话,也是将一战击败王思礼军队。
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三王讨逆各自为阵,翻不起什么浪花,都会被阉党一一剿灭。
李邺关心的不是军事,而是政治,他等待的时机也是政治上的时机。
一旦三王都被阉党军队击败,他出兵的时机就成熟了,三王讨逆失败,意味着三王在政治上彻底出局,没有继承皇位的希望。
很巧,就在李邺目光转向南面的来瑱军队时,来瑱居然派人给自己送信了。
刘晏带着一名士兵走进房间,士兵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卑职是襄阳来使君亲兵,奉主公之令送一封信给殿下!”
士兵取出一封信呈给李邺,李邺接过信笑问道:“还有什么口信吗?”
“还有就是要告诉殿下,蜀王李倓已经离开了,不在我们军营。”
“哦?”
这个消息着实出乎李邺意料,他饶有兴致问道:“蜀王去哪里了?”
“小人一定原话转告!”
将来怎么用来瑱,李邺已经想到了,郭昕善于经略,来瑱善于征战,两人配合坐镇河中,将是一对非常完美的组合。
刘晏退下了,李邺注视着沙盘上的梁县,他没想到三王的蜀王竟然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讨逆大业。
虽然来瑱在信中很自责,他愧对天子的重托,但李邺知道,来瑱在政治上还是太单纯了一点,他没有看透事情的真相。
可惜来瑱没有看出这一点,他效忠自己,更坐实了李倓的背叛指控。
李邺把信递给刘晏,又对来瑱亲兵道:“回去告诉来使君,我非常欢迎他加入关陇军,相信在我的麾下,一定会让他实现人生的抱负。”
这时,李邺忽有所感,一回头,原来是父亲李岱出现在帐门口。
来瑱这番话李邺完全相信,来瑱曾经跟随父亲镇守安西十年,只有安西出来的将领,才会对大唐的强盛那么向往,才会理解那么深刻。
但这也不是坏事,至少通过来瑱,自己彻底拿下了荆襄。
李邺当即写了一封信,让来瑱亲兵带回去,他重赏了来瑱亲兵,又派一支骑兵队护卫他去梁县。
李邺看透了,他有详实的情报,蜀王李倓从小就是一个心机很深的人,在几个兄弟中城府最深,极善于伪装。
“听说是去投奔郭老将军了,他带了一千护卫,还有两千头骡子,满载粮食物资走了。”
刘晏看完信,他也不回避来瑱亲兵,对李邺笑道:“这是好事情,卑职建议来使君立刻率军回襄阳,有来瑱使君坐镇荆襄,就不用担心李希烈攻占荆襄。”
李邺点点头,这才打开来瑱的信,来瑱在信中说得很清楚,他要铲除阉党,恢复大唐强盛,但他在蜀王李倓身上看不到希望,他希望能够效忠自己,愿为大唐开拓西域。
刘晏的建议说到李邺心坎上,他正担心荆襄的安危,虽然李希烈进攻荆襄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概率上,只有军队切实驻扎荆襄,才能万无一失。
但他又找不到借口,便故意和来瑱大吵一场,然后把所有责任推给来瑱,他于是找到机会脱离了来瑱,去取郭子仪这颗棋子。
李倓应该看到了来瑱的三万军队攻打洛阳的不现实,他想摆脱来瑱去投奔郭子仪,寻求实力更强的郭子仪的支持。
“父亲怎么来了?”李邺笑着迎上去。
“父亲不是在和颜公切磋书法吗?”
李岱是颜真卿的忠实粉丝,这几天他和颜真卿住在一起,两人天天在一起谈论书法。
李岱苦笑道:“我是什么水平,怎么配和颜公切磋书法?我是向他请教,他在指点我写字。”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父亲的书法有自己的特点,不用妄自菲薄。”
“颜公也是这样说的,我唯一拿得出手,就是楷书还行,写了几十年楷书公文,多多少少有点体会。”
说到这,李岱问道:“你现在很忙吗?”
“现在不忙。”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出去走走,我想看看渑池县城。”
李邺点点头,陪父亲从旁边甬道上了城。
城头上的守军都是关陇士兵,将士们纷纷向李邺行礼,李邺向众人点头打了招呼,父子二人来到东城楼,李岱扶住墙头向远方望去,但这里看不到洛阳城。
“你知不知道,你差点改名叫李渑。”李岱微微笑道。
“为什么叫李渑。”李邺不解问道。
“你这一辈是水字辈,你祖父就打算给你改名,当时考虑叫李沔,沔州的沔字,但你十二叔的儿子已经叫李沔了,所以你祖父就决定给伱改名为李渑,池塘水满的意思,族牌都刻好了,这时候,方士刘处静正好来拜访你祖父.”
李邺插口笑道:“就是劝说天子迁都那个方士刘处静?”
“对!就是他,刘处静远远见过你,他给你祖父说,你身上有帝王之气,曹操兴起于邺,邺乃王者之地,不宜改名,而且渑这個字拆解是一只龟游于水中,龟为相,虽然富贵,却会限制你的前途,你祖父便听取了他的意见,保留了李邺这个名。”
李邺笑道:“我差点和渑池结缘了!”
李岱沉吟一下问道:“邺儿,你实话告诉爹爹,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我很快就会出兵攻占洛阳,彻底铲除阉党!”
“他们是该杀,然后呢?”
“然后我会请爹爹出任右相,张立为左相,或许我可以做个皇太兄监国。”
“监国只是你的过渡吧!”
“是过渡,最多三到五年,我要做一些大事,然后就水到渠成了。”
“你真要要夺取大唐的社稷?”
“爹爹,不是夺取,是继承,太上皇下旨,我有皇位继承权。”
李岱忧心忡忡道:“话是这样说,但你我心里都明白,你确实是侵占了不该属于自己的皇位,我很担心你祖父会在九泉下不安。”
李岱淡淡道:“父亲可知道,祖父留给我的遗言是什么吗?我离开长安时,向祖父告别,他已经到弥留时刻了,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是什么?”
“祖父说,希望我给他立庙号为文宗。”
“啊!”李岱惊得目瞪口呆。
(本章完)
李晟已率十万大军杀往汜水关,不出预料的话,也是将一战击败王思礼军队。
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三王讨逆各自为阵,翻不起什么浪花,都会被阉党一一剿灭。
李邺关心的不是军事,而是政治,他等待的时机也是政治上的时机。
一旦三王都被阉党军队击败,他出兵的时机就成熟了,三王讨逆失败,意味着三王在政治上彻底出局,没有继承皇位的希望。
很巧,就在李邺目光转向南面的来瑱军队时,来瑱居然派人给自己送信了。
刘晏带着一名士兵走进房间,士兵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卑职是襄阳来使君亲兵,奉主公之令送一封信给殿下!”
士兵取出一封信呈给李邺,李邺接过信笑问道:“还有什么口信吗?”
“还有就是要告诉殿下,蜀王李倓已经离开了,不在我们军营。”
“哦?”
这个消息着实出乎李邺意料,他饶有兴致问道:“蜀王去哪里了?”
“小人一定原话转告!”
将来怎么用来瑱,李邺已经想到了,郭昕善于经略,来瑱善于征战,两人配合坐镇河中,将是一对非常完美的组合。
刘晏退下了,李邺注视着沙盘上的梁县,他没想到三王的蜀王竟然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讨逆大业。
虽然来瑱在信中很自责,他愧对天子的重托,但李邺知道,来瑱在政治上还是太单纯了一点,他没有看透事情的真相。
可惜来瑱没有看出这一点,他效忠自己,更坐实了李倓的背叛指控。
李邺把信递给刘晏,又对来瑱亲兵道:“回去告诉来使君,我非常欢迎他加入关陇军,相信在我的麾下,一定会让他实现人生的抱负。”
这时,李邺忽有所感,一回头,原来是父亲李岱出现在帐门口。
来瑱这番话李邺完全相信,来瑱曾经跟随父亲镇守安西十年,只有安西出来的将领,才会对大唐的强盛那么向往,才会理解那么深刻。
但这也不是坏事,至少通过来瑱,自己彻底拿下了荆襄。
李邺当即写了一封信,让来瑱亲兵带回去,他重赏了来瑱亲兵,又派一支骑兵队护卫他去梁县。
李邺看透了,他有详实的情报,蜀王李倓从小就是一个心机很深的人,在几个兄弟中城府最深,极善于伪装。
“听说是去投奔郭老将军了,他带了一千护卫,还有两千头骡子,满载粮食物资走了。”
刘晏看完信,他也不回避来瑱亲兵,对李邺笑道:“这是好事情,卑职建议来使君立刻率军回襄阳,有来瑱使君坐镇荆襄,就不用担心李希烈攻占荆襄。”
李邺点点头,这才打开来瑱的信,来瑱在信中说得很清楚,他要铲除阉党,恢复大唐强盛,但他在蜀王李倓身上看不到希望,他希望能够效忠自己,愿为大唐开拓西域。
刘晏的建议说到李邺心坎上,他正担心荆襄的安危,虽然李希烈进攻荆襄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概率上,只有军队切实驻扎荆襄,才能万无一失。
但他又找不到借口,便故意和来瑱大吵一场,然后把所有责任推给来瑱,他于是找到机会脱离了来瑱,去取郭子仪这颗棋子。
李倓应该看到了来瑱的三万军队攻打洛阳的不现实,他想摆脱来瑱去投奔郭子仪,寻求实力更强的郭子仪的支持。
“父亲怎么来了?”李邺笑着迎上去。
“父亲不是在和颜公切磋书法吗?”
李岱是颜真卿的忠实粉丝,这几天他和颜真卿住在一起,两人天天在一起谈论书法。
李岱苦笑道:“我是什么水平,怎么配和颜公切磋书法?我是向他请教,他在指点我写字。”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父亲的书法有自己的特点,不用妄自菲薄。”
“颜公也是这样说的,我唯一拿得出手,就是楷书还行,写了几十年楷书公文,多多少少有点体会。”
说到这,李岱问道:“你现在很忙吗?”
“现在不忙。”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出去走走,我想看看渑池县城。”
李邺点点头,陪父亲从旁边甬道上了城。
城头上的守军都是关陇士兵,将士们纷纷向李邺行礼,李邺向众人点头打了招呼,父子二人来到东城楼,李岱扶住墙头向远方望去,但这里看不到洛阳城。
“你知不知道,你差点改名叫李渑。”李岱微微笑道。
“为什么叫李渑。”李邺不解问道。
“你这一辈是水字辈,你祖父就打算给你改名,当时考虑叫李沔,沔州的沔字,但你十二叔的儿子已经叫李沔了,所以你祖父就决定给伱改名为李渑,池塘水满的意思,族牌都刻好了,这时候,方士刘处静正好来拜访你祖父.”
李邺插口笑道:“就是劝说天子迁都那个方士刘处静?”
“对!就是他,刘处静远远见过你,他给你祖父说,你身上有帝王之气,曹操兴起于邺,邺乃王者之地,不宜改名,而且渑这個字拆解是一只龟游于水中,龟为相,虽然富贵,却会限制你的前途,你祖父便听取了他的意见,保留了李邺这个名。”
李邺笑道:“我差点和渑池结缘了!”
李岱沉吟一下问道:“邺儿,你实话告诉爹爹,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我很快就会出兵攻占洛阳,彻底铲除阉党!”
“他们是该杀,然后呢?”
“然后我会请爹爹出任右相,张立为左相,或许我可以做个皇太兄监国。”
“监国只是你的过渡吧!”
“是过渡,最多三到五年,我要做一些大事,然后就水到渠成了。”
“你真要要夺取大唐的社稷?”
“爹爹,不是夺取,是继承,太上皇下旨,我有皇位继承权。”
李岱忧心忡忡道:“话是这样说,但你我心里都明白,你确实是侵占了不该属于自己的皇位,我很担心你祖父会在九泉下不安。”
李岱淡淡道:“父亲可知道,祖父留给我的遗言是什么吗?我离开长安时,向祖父告别,他已经到弥留时刻了,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是什么?”
“祖父说,希望我给他立庙号为文宗。”
“啊!”李岱惊得目瞪口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