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兵马钱粮
车驾回到城中,百官皆告辞散去,独剩了诸葛亮没走,随着刘邦进了皇宫。
两人走在宫殿的台阶上,太子刘禅陪在身旁,默不作声。
“结盟之事,就由丞相你来定夺吧,一定要挑个胆子大的人为使,别因为输了一仗就在江东那边漏了怯,啊?”
“至于那个叫什么孙尚香的,看那孙权怎么说吧,愿意送回就送回,不愿也就罢了,也好少吃我季汉的二两米。”
“还有,三郡叛乱之事,该谋划一下了,丞相你以为,何时为好啊?”
诸葛将刘邦的吩咐一一记在心头,忽然来这一问,他倒一时没反应过来。
刘邦也不急,只静静地看着他。
思考了一会儿,诸葛亮回道:“臣以为,慢则三年,快则两年,可以出兵平乱。”
“不,朕等不了那么久,朕恨不得现在就提兵南下,将雍闿这小子的头给拧下来!当然…朕也知道。我们终归是刚败了一场,要是现在就动兵,谁拧谁的头还不好说呢。”
诸葛亮听到刘邦提起雍闿的名字,这才想起四百年前的那一场恩怨,也知道刘邦心中的恨意究竟有多大。
“请陛下定个时日,臣,竭力准备!”诸葛亮的神情严肃了起来。
“明年,明年初春,朕就要提兵,亲征雍闿!”刘邦缓缓说道,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谨遵陛下旨意。”诸葛亮的语气有些苦涩,但终归是答应了下来。
君臣的意见再一次达成一致,刘邦这才喜笑颜开,拉着诸葛亮的手腕说道:“来,丞相,还有一事,朕要与你细细商议。”
刘禅闻言,站在了原地,也不知是退下好还是跟上好。
诸葛亮回头望了一眼,悄悄示意了一下刘邦,替刘禅请示。
刘邦望着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忽地心中一动,他没来由得想起了刘盈,四百年前自己和吕雉所生的二儿子。
二人倒是有些许相像,刘盈软弱,这刘禅嘛…说是软弱,倒更偏向于温和一些。
想起四百年前的前尘往事,刘邦有些心神恍惚,狠厉的吕雉、柔媚的戚夫人、泼辣的曹氏…都是过眼云烟了。
诸葛亮见刘邦愣神,连忙对刘禅使了个眼色。
刘禅得相父暗示,小跑着跟了过来,扶住了刘邦:“父皇,儿臣扶您。”
刘邦回过神来,点了点头,三人一同往深宫里去。
“禅儿啊,兵马钱粮,四者当以何者为重啊?”
刘禅本能地瞧了一眼诸葛亮,只见这位相父悄悄比了个三、四的手势,张开了嘴,却是没有说话。
“嗯?”刘邦哼了一声,催促他回答。
刘禅只得老实回道:“禀父皇,四者当以钱粮为重。”
刘邦斜了一眼诸葛亮,刚刚的小动作没有瞒过他的眼睛,不过他也没有点破。
“禅儿啊,你说得不错,但是要记住,做人不能守死理,以后做了皇帝,更要会灵活变通!爹今天告诉你,兵马钱粮,太平盛世,钱粮为重;天下大乱,便是兵马为重!”
刘禅张了张嘴,似是有什么想问,可终究没问出来。
刘邦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没有钱粮,如何能有兵马?”
刘禅点头:“书中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书中说的不假,可你要记住,乱世,有了钱粮,只会被别人的兵马抢走!而一旦你有了兵马,你就可以抢别人的钱粮!”
刘邦望着自己这个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子孙,他是真心希望这小子能记住自己说的话。
诸葛亮听了此话,倒还没什么反应,倒是刘禅,震惊得不能自已。
“怎么了?”刘邦懒洋洋地问道。
“父皇向来教育儿臣,做人当以仁义为本…”刘禅有些不理解,向来重视仁义的父皇,怎么今天会说出这种话。
刘邦笑了:“帝王之道,在于王道和霸道相杂糅,灵活运用。爹平日里说的仁义为本,那是人道,你以后是要做皇帝的,这帝王之道,爹能挂在嘴边上随意教人吗?”
刘禅懵懂点头,悄悄打量着相父。
诸葛亮柔声说道:“陛下所授,太子当牢记心中才是。”
几人没走出多远,刘邦忽然问道:“丞相,若是由你筹备,是筹备钱粮容易还是筹备兵马容易啊?”
“眼下,筹钱粮易,筹兵马难。”
诸葛亮是实话实说,夷陵之战,损失了足足八万人马,这对于季汉来说,打击不可谓不沉重。更重要的是,这场惨败,绝了蜀人心中的希望,增添了他们的畏惧。
谁家的好儿郎没事做去当兵送死?宁愿在家耕作,大不了多交些税粮罢了。
刘邦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点头:“是啊,朕与你的想法一样,现在缺的是人啊。人,须得是一年一年地长,少说也得长成十六七岁,力气方才足了,可以上阵杀敌。”
“既然如此,钱粮筹措就交于丞相,至于兵马嘛,难办的就交给朕吧,朕想办法弄些人来。”
诸葛亮听得有些呆了,弄些人?这是地里的番薯芋头吗?还弄些来…上哪儿能弄些大活人来?
等等…诸葛亮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看向刘邦想要求证。
刘邦嘴角微微勾起,认真地点了点头。
刘禅望着自己的两位“父亲”,完全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
诸葛亮猜到了刘邦的想法,如今蜀地无人,再想征兵,自然只能从魏吴二地招揽了。可魏吴之人,如何肯来这偏远的蜀地呢?
刘邦见诸葛亮一脸茫然的样子,终于裂开嘴笑了:“丞相也有想不明白的时候?”
“还请陛下赐教。”诸葛亮的确不知道有什么法子弄些人来。
“丞相,你再放出消息,便说魏、吴两地之人,只要来我季汉应征入伍,便设队率,享一百石俸,一月十六斛钱米!”
诸葛亮心中惊异,队率乃是军中官职,五十人乃一队,统领者便为队率,俸禄也的确是这个数,只是…魏吴两地之人,初来便设队率,未免…
刘邦望着诸葛亮的反应,正在他预料之中,也不解释,话语点到为止。
正待他转身要走之际,忽然转身,又提醒说道:“哦,对了,此消息只可在我季汉国中放出,不可令细作远赴魏、吴两地,使人知晓。便是国中放出消息,也不能是刻意而为,只能是不慎走漏。”
诸葛亮有些懵,他还在想陛下到底是什么意图。诏令魏吴之人入蜀从军,消息却不放于魏吴知道,这…
“丞相?”刘邦又着重唤了一声。
诸葛亮这才回过神来:“臣,记下了!”
两人走在宫殿的台阶上,太子刘禅陪在身旁,默不作声。
“结盟之事,就由丞相你来定夺吧,一定要挑个胆子大的人为使,别因为输了一仗就在江东那边漏了怯,啊?”
“至于那个叫什么孙尚香的,看那孙权怎么说吧,愿意送回就送回,不愿也就罢了,也好少吃我季汉的二两米。”
“还有,三郡叛乱之事,该谋划一下了,丞相你以为,何时为好啊?”
诸葛将刘邦的吩咐一一记在心头,忽然来这一问,他倒一时没反应过来。
刘邦也不急,只静静地看着他。
思考了一会儿,诸葛亮回道:“臣以为,慢则三年,快则两年,可以出兵平乱。”
“不,朕等不了那么久,朕恨不得现在就提兵南下,将雍闿这小子的头给拧下来!当然…朕也知道。我们终归是刚败了一场,要是现在就动兵,谁拧谁的头还不好说呢。”
诸葛亮听到刘邦提起雍闿的名字,这才想起四百年前的那一场恩怨,也知道刘邦心中的恨意究竟有多大。
“请陛下定个时日,臣,竭力准备!”诸葛亮的神情严肃了起来。
“明年,明年初春,朕就要提兵,亲征雍闿!”刘邦缓缓说道,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谨遵陛下旨意。”诸葛亮的语气有些苦涩,但终归是答应了下来。
君臣的意见再一次达成一致,刘邦这才喜笑颜开,拉着诸葛亮的手腕说道:“来,丞相,还有一事,朕要与你细细商议。”
刘禅闻言,站在了原地,也不知是退下好还是跟上好。
诸葛亮回头望了一眼,悄悄示意了一下刘邦,替刘禅请示。
刘邦望着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忽地心中一动,他没来由得想起了刘盈,四百年前自己和吕雉所生的二儿子。
二人倒是有些许相像,刘盈软弱,这刘禅嘛…说是软弱,倒更偏向于温和一些。
想起四百年前的前尘往事,刘邦有些心神恍惚,狠厉的吕雉、柔媚的戚夫人、泼辣的曹氏…都是过眼云烟了。
诸葛亮见刘邦愣神,连忙对刘禅使了个眼色。
刘禅得相父暗示,小跑着跟了过来,扶住了刘邦:“父皇,儿臣扶您。”
刘邦回过神来,点了点头,三人一同往深宫里去。
“禅儿啊,兵马钱粮,四者当以何者为重啊?”
刘禅本能地瞧了一眼诸葛亮,只见这位相父悄悄比了个三、四的手势,张开了嘴,却是没有说话。
“嗯?”刘邦哼了一声,催促他回答。
刘禅只得老实回道:“禀父皇,四者当以钱粮为重。”
刘邦斜了一眼诸葛亮,刚刚的小动作没有瞒过他的眼睛,不过他也没有点破。
“禅儿啊,你说得不错,但是要记住,做人不能守死理,以后做了皇帝,更要会灵活变通!爹今天告诉你,兵马钱粮,太平盛世,钱粮为重;天下大乱,便是兵马为重!”
刘禅张了张嘴,似是有什么想问,可终究没问出来。
刘邦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没有钱粮,如何能有兵马?”
刘禅点头:“书中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书中说的不假,可你要记住,乱世,有了钱粮,只会被别人的兵马抢走!而一旦你有了兵马,你就可以抢别人的钱粮!”
刘邦望着自己这个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子孙,他是真心希望这小子能记住自己说的话。
诸葛亮听了此话,倒还没什么反应,倒是刘禅,震惊得不能自已。
“怎么了?”刘邦懒洋洋地问道。
“父皇向来教育儿臣,做人当以仁义为本…”刘禅有些不理解,向来重视仁义的父皇,怎么今天会说出这种话。
刘邦笑了:“帝王之道,在于王道和霸道相杂糅,灵活运用。爹平日里说的仁义为本,那是人道,你以后是要做皇帝的,这帝王之道,爹能挂在嘴边上随意教人吗?”
刘禅懵懂点头,悄悄打量着相父。
诸葛亮柔声说道:“陛下所授,太子当牢记心中才是。”
几人没走出多远,刘邦忽然问道:“丞相,若是由你筹备,是筹备钱粮容易还是筹备兵马容易啊?”
“眼下,筹钱粮易,筹兵马难。”
诸葛亮是实话实说,夷陵之战,损失了足足八万人马,这对于季汉来说,打击不可谓不沉重。更重要的是,这场惨败,绝了蜀人心中的希望,增添了他们的畏惧。
谁家的好儿郎没事做去当兵送死?宁愿在家耕作,大不了多交些税粮罢了。
刘邦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点头:“是啊,朕与你的想法一样,现在缺的是人啊。人,须得是一年一年地长,少说也得长成十六七岁,力气方才足了,可以上阵杀敌。”
“既然如此,钱粮筹措就交于丞相,至于兵马嘛,难办的就交给朕吧,朕想办法弄些人来。”
诸葛亮听得有些呆了,弄些人?这是地里的番薯芋头吗?还弄些来…上哪儿能弄些大活人来?
等等…诸葛亮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看向刘邦想要求证。
刘邦嘴角微微勾起,认真地点了点头。
刘禅望着自己的两位“父亲”,完全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
诸葛亮猜到了刘邦的想法,如今蜀地无人,再想征兵,自然只能从魏吴二地招揽了。可魏吴之人,如何肯来这偏远的蜀地呢?
刘邦见诸葛亮一脸茫然的样子,终于裂开嘴笑了:“丞相也有想不明白的时候?”
“还请陛下赐教。”诸葛亮的确不知道有什么法子弄些人来。
“丞相,你再放出消息,便说魏、吴两地之人,只要来我季汉应征入伍,便设队率,享一百石俸,一月十六斛钱米!”
诸葛亮心中惊异,队率乃是军中官职,五十人乃一队,统领者便为队率,俸禄也的确是这个数,只是…魏吴两地之人,初来便设队率,未免…
刘邦望着诸葛亮的反应,正在他预料之中,也不解释,话语点到为止。
正待他转身要走之际,忽然转身,又提醒说道:“哦,对了,此消息只可在我季汉国中放出,不可令细作远赴魏、吴两地,使人知晓。便是国中放出消息,也不能是刻意而为,只能是不慎走漏。”
诸葛亮有些懵,他还在想陛下到底是什么意图。诏令魏吴之人入蜀从军,消息却不放于魏吴知道,这…
“丞相?”刘邦又着重唤了一声。
诸葛亮这才回过神来:“臣,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