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轩回去以后,李乘欢一家人也就更加懒得回县城了。
外公向来不喜欢一次性买一大堆年货回家,大包小包,挺累的,所以准备年货这件事从两周以前就已经开始了,隔两三天就去一趟县城,买一点东西回来,想到什么了,下一次去又添点,如此慢慢悠悠地,就把需要的年货置办得差不多了。
农村的年味,总是比城里更浓。
大年三十当天,妈妈和爸爸去城里接爷爷和奶奶过来,外公家的空房间很多,打扫了一间出来给他们住。
为了保证两位住的舒服,还特意买了崭新的床单被褥,装了一套电热毯。
在等他们的时候,李乘欢就帮着外公忙里忙外贴贴春联,打扫卫生,挂灯笼。
这些事情对于外公来说十分重要,他听说县城里有些人连春联灯笼都懒得弄了,气呼呼地说:“那还过啥年?你可千万别学他们,咱们中国人,勤劳一整年,不就是为了年底暖暖和和地悠闲这么一段时间吗,学洋人吃个饭用刀叉,哪只手拿叉子,哪只手拿刀子都要固定,还美其名曰叫仪式感,却把中国人过年这种真正一年里最充满仪式感的事情丢了?”
此时李乘欢踩在凳子上,将春联的横批给贴上。
外公微微一笑,“不错不错,没有贴歪。”
李乘欢跳下来,说:“贴歪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啦,大家看到的都是上面的字,肯定都在想,这字是谁写的啊,这么好看,肯定都不会关注帖得怎么样了。”
这春联正是外公舒代贵自己写的,李乘欢这记马屁拍得老头儿心花怒放,微微一笑,说:“这倒也是。”
随后,爷孙俩一起哈哈大笑。
李曦霞没有什么事,全程站在下面抬头望着哥哥帖春联,看着外公和哥哥笑起来,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就跟着笑。
一个上午的时间,将灯笼挂了,春联贴了,院坝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瓦片上还积着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中午过后,逐渐化成雪水,滴滴答答地流下来,微风吹过,飘来两片不知道哪里来的红丝带。
见没有什么事情做了,外公便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悠闲地晒起了太阳,眯着眼睛,一面欣赏一上午的杰作。
而李乘欢则牵着李曦霞到一旁的葡萄架下面,耐心地教她背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妆成……”
李曦霞背古诗的时候,有一种独属于小孩子的仪式感,站得笔直,双脚并拢,双手也背在身后,眼睛瞪的大大的,表情十分严肃,背到想不起来的位置了,就用力地想想……
萌得李乘欢想把妹妹抱在怀里,“加油霞宝……”
“二月春风……春风……嗯,似剪刀!”
李乘欢拍手鼓励道:“霞宝背得真好!”一边说着,就一边将霞宝拥入怀中。
得到了表扬,李曦霞脸微微红着,害羞地笑。
过了一会儿,妈妈爸爸领着爷爷奶奶也来了,外公马上起身相迎。
爷爷李动江虽然在退休前也算个领导,但是对于名利上的东西没有多少追求,自然也不会因为外公是個农村人就轻视他……以前妈妈和爸爸恋爱的时候,双方都是客客气气的,成为亲家以后,一直关系和睦,但一起过年还是第一次。
“亲家,来来来,里面坐……”
“好好好……”
但氛围还是有些小小的尴尬,李乘欢牵着李曦霞过来,跟爷爷奶奶问好。
李乘欢和李曦霞跟双方的老人是一样亲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两个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而这种奇妙的关系,便将两方原本没有关联的人生汇聚在了一个交点上。
李乘欢和李曦霞过来,一下子驱散了两位老人的尴尬。
打完了招呼,李乘欢说:“霞宝都会被背诵古诗了呢。”
李动江顿时假装十分震惊的表情,说:“哇!霞宝年纪这么小,就会背古诗了吗?霞宝这么厉害呀!”
奶奶程慧芳也说:“霞宝好棒吧……”
李曦霞羞涩地点点头,用腼腆又极为软糯腔调说:“我,我会背春晓,还会背咏柳。”
李临岸便对女儿说:“来霞宝,给爷爷奶奶背一个古诗好不好?”
大家都宠溺地望着李曦霞。
李曦霞看了看李乘欢,然后站直了身体,双手背在身后,大声而匀速地背诵:“咏柳,贺知章……”
她极有仪式感地将两首诗背完,大家都开始鼓掌,李曦霞感到不好意思,羞涩地躲到李乘欢的后面抱大腿,偷看大人。
众人哈哈大笑。
外婆刘淑娟笑着说:“好了好了,我们别在外面站着了,里面火烧得旺,暖和,我们进去坐!”
……
首次在一起过年,比以往热闹得多。
虽然是亲家,但是在此之前,舒代贵和李动江两位老人的相处模式大抵只能说是礼貌客气,谈不上多么亲密,在一些必须接触的场景里,各自也是将对方以“奉为上宾”的方式对待的,尊重有余,却是自然而然地拉远了距离。
虽然是乡下,但舒代贵家里的装修并不差,乡里三通以后,他这里也是远近最早铺瓷砖,安沙发的,后来越来越多的同乡效仿,所以哪怕是面对县城来的李动江,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家寒酸,十分热情地拿出好东西招待。
堂屋里有大彩电,有沙发,甚至连厨房都用一个门帘给隔开了,唯一具有乡下特点的只有代替了茶几的大火炉。
柴火烧起来,整个房子都暖洋洋的。
电视里快要开始播放春晚了,李乘欢带着李曦霞在一旁认英语单词的卡片,外婆和奶奶带着老妈包饺子,时不时李曦霞跑过去看一看,舒兰忍不住问了一句:“霞宝你在看什么呢?”
李曦霞一本正经地说:“看妈妈有没有好好学习。”
奶奶和外婆哈哈大笑。
李动江和舒代贵两人聊了一阵,老爸开了一瓶白酒,又弄了两盘凉拌猪耳朵,陪二老喝酒,两个老头儿一边喝酒,互相吹捧。
“说实话啊亲家,不是我说你,你呀,你的能力,要是出去闯荡一番,肯定比现在还要好……哈哈,我不是说你现在不好啊……”
“哪里哪里,我就是运气,而且我觉得人嘛,这一辈子钱是挣不完的,伱觉得呢?要说佩服,还得是你,当年你那一批,你是最先提副科的吧?当时我还在乡里当队长,都知道你了,说实话,你要是想要往上走走……”
“别这么说,我啊,和你一样,对那些钱啊,名利啊,权利什么的没有什么欲望,当干部的时候给老百姓多做点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哈哈,说的对,我们啊,是同一种人,不然也不能成为亲家啊……”
聊着聊着,便从互相吹捧到了“英雄所见略同”,随后两个老头儿又将注意力放在了李临岸身上,借着醉意开始了教育模式,“当丈夫要如何如何”、“当父亲要如何如何”的说教。
李临岸只能尴尬赔笑,“啊是是是……”“啊对对对……”
“辞旧迎新贺新年!”
电视上开始播放春晚了,饺子也包好下锅了,外面有零星的爆竹声响起。
李乘欢靠在沙发上,感受着这一切,暖暖的,浅浅的笑了起来。
外公向来不喜欢一次性买一大堆年货回家,大包小包,挺累的,所以准备年货这件事从两周以前就已经开始了,隔两三天就去一趟县城,买一点东西回来,想到什么了,下一次去又添点,如此慢慢悠悠地,就把需要的年货置办得差不多了。
农村的年味,总是比城里更浓。
大年三十当天,妈妈和爸爸去城里接爷爷和奶奶过来,外公家的空房间很多,打扫了一间出来给他们住。
为了保证两位住的舒服,还特意买了崭新的床单被褥,装了一套电热毯。
在等他们的时候,李乘欢就帮着外公忙里忙外贴贴春联,打扫卫生,挂灯笼。
这些事情对于外公来说十分重要,他听说县城里有些人连春联灯笼都懒得弄了,气呼呼地说:“那还过啥年?你可千万别学他们,咱们中国人,勤劳一整年,不就是为了年底暖暖和和地悠闲这么一段时间吗,学洋人吃个饭用刀叉,哪只手拿叉子,哪只手拿刀子都要固定,还美其名曰叫仪式感,却把中国人过年这种真正一年里最充满仪式感的事情丢了?”
此时李乘欢踩在凳子上,将春联的横批给贴上。
外公微微一笑,“不错不错,没有贴歪。”
李乘欢跳下来,说:“贴歪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啦,大家看到的都是上面的字,肯定都在想,这字是谁写的啊,这么好看,肯定都不会关注帖得怎么样了。”
这春联正是外公舒代贵自己写的,李乘欢这记马屁拍得老头儿心花怒放,微微一笑,说:“这倒也是。”
随后,爷孙俩一起哈哈大笑。
李曦霞没有什么事,全程站在下面抬头望着哥哥帖春联,看着外公和哥哥笑起来,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就跟着笑。
一个上午的时间,将灯笼挂了,春联贴了,院坝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瓦片上还积着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中午过后,逐渐化成雪水,滴滴答答地流下来,微风吹过,飘来两片不知道哪里来的红丝带。
见没有什么事情做了,外公便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悠闲地晒起了太阳,眯着眼睛,一面欣赏一上午的杰作。
而李乘欢则牵着李曦霞到一旁的葡萄架下面,耐心地教她背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妆成……”
李曦霞背古诗的时候,有一种独属于小孩子的仪式感,站得笔直,双脚并拢,双手也背在身后,眼睛瞪的大大的,表情十分严肃,背到想不起来的位置了,就用力地想想……
萌得李乘欢想把妹妹抱在怀里,“加油霞宝……”
“二月春风……春风……嗯,似剪刀!”
李乘欢拍手鼓励道:“霞宝背得真好!”一边说着,就一边将霞宝拥入怀中。
得到了表扬,李曦霞脸微微红着,害羞地笑。
过了一会儿,妈妈爸爸领着爷爷奶奶也来了,外公马上起身相迎。
爷爷李动江虽然在退休前也算个领导,但是对于名利上的东西没有多少追求,自然也不会因为外公是個农村人就轻视他……以前妈妈和爸爸恋爱的时候,双方都是客客气气的,成为亲家以后,一直关系和睦,但一起过年还是第一次。
“亲家,来来来,里面坐……”
“好好好……”
但氛围还是有些小小的尴尬,李乘欢牵着李曦霞过来,跟爷爷奶奶问好。
李乘欢和李曦霞跟双方的老人是一样亲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两个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而这种奇妙的关系,便将两方原本没有关联的人生汇聚在了一个交点上。
李乘欢和李曦霞过来,一下子驱散了两位老人的尴尬。
打完了招呼,李乘欢说:“霞宝都会被背诵古诗了呢。”
李动江顿时假装十分震惊的表情,说:“哇!霞宝年纪这么小,就会背古诗了吗?霞宝这么厉害呀!”
奶奶程慧芳也说:“霞宝好棒吧……”
李曦霞羞涩地点点头,用腼腆又极为软糯腔调说:“我,我会背春晓,还会背咏柳。”
李临岸便对女儿说:“来霞宝,给爷爷奶奶背一个古诗好不好?”
大家都宠溺地望着李曦霞。
李曦霞看了看李乘欢,然后站直了身体,双手背在身后,大声而匀速地背诵:“咏柳,贺知章……”
她极有仪式感地将两首诗背完,大家都开始鼓掌,李曦霞感到不好意思,羞涩地躲到李乘欢的后面抱大腿,偷看大人。
众人哈哈大笑。
外婆刘淑娟笑着说:“好了好了,我们别在外面站着了,里面火烧得旺,暖和,我们进去坐!”
……
首次在一起过年,比以往热闹得多。
虽然是亲家,但是在此之前,舒代贵和李动江两位老人的相处模式大抵只能说是礼貌客气,谈不上多么亲密,在一些必须接触的场景里,各自也是将对方以“奉为上宾”的方式对待的,尊重有余,却是自然而然地拉远了距离。
虽然是乡下,但舒代贵家里的装修并不差,乡里三通以后,他这里也是远近最早铺瓷砖,安沙发的,后来越来越多的同乡效仿,所以哪怕是面对县城来的李动江,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家寒酸,十分热情地拿出好东西招待。
堂屋里有大彩电,有沙发,甚至连厨房都用一个门帘给隔开了,唯一具有乡下特点的只有代替了茶几的大火炉。
柴火烧起来,整个房子都暖洋洋的。
电视里快要开始播放春晚了,李乘欢带着李曦霞在一旁认英语单词的卡片,外婆和奶奶带着老妈包饺子,时不时李曦霞跑过去看一看,舒兰忍不住问了一句:“霞宝你在看什么呢?”
李曦霞一本正经地说:“看妈妈有没有好好学习。”
奶奶和外婆哈哈大笑。
李动江和舒代贵两人聊了一阵,老爸开了一瓶白酒,又弄了两盘凉拌猪耳朵,陪二老喝酒,两个老头儿一边喝酒,互相吹捧。
“说实话啊亲家,不是我说你,你呀,你的能力,要是出去闯荡一番,肯定比现在还要好……哈哈,我不是说你现在不好啊……”
“哪里哪里,我就是运气,而且我觉得人嘛,这一辈子钱是挣不完的,伱觉得呢?要说佩服,还得是你,当年你那一批,你是最先提副科的吧?当时我还在乡里当队长,都知道你了,说实话,你要是想要往上走走……”
“别这么说,我啊,和你一样,对那些钱啊,名利啊,权利什么的没有什么欲望,当干部的时候给老百姓多做点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哈哈,说的对,我们啊,是同一种人,不然也不能成为亲家啊……”
聊着聊着,便从互相吹捧到了“英雄所见略同”,随后两个老头儿又将注意力放在了李临岸身上,借着醉意开始了教育模式,“当丈夫要如何如何”、“当父亲要如何如何”的说教。
李临岸只能尴尬赔笑,“啊是是是……”“啊对对对……”
“辞旧迎新贺新年!”
电视上开始播放春晚了,饺子也包好下锅了,外面有零星的爆竹声响起。
李乘欢靠在沙发上,感受着这一切,暖暖的,浅浅的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