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治,这一路走的如何,可辛劳了。”
袁绍坐下第一件事,就是关心起辛评的身体。
在人主表现上,袁绍一直做的还是不错的。
许多人觉得他对田丰、沮授等人过于无情,可很少有人知道,田丰、沮授、审配等河北名士几乎每次都是飞龙骑脸,怼着袁绍输出。
袁绍每次都是忍了,但心里如何能喜欢的起来。
要知道英明神武如李二,都有会须杀此田舍翁的时候啊。
与之相比,河南派士人说话就好听多了,毕竟他们都是背井离乡,抛家舍业来投奔袁绍的,在河北几乎没有根基,说话也确实硬不起来啊。
平心而论,袁绍真的算很能忍了。
可河北派就是不肯服软。
某个程度上来说,逢纪对田丰的构陷其实也是事实。
田丰的确说了大胜则活,大败则死的话。
袁绍这一点确实并非明主,官渡大败之际,不思如何应对危机,反而痛下杀手,剪除的还是自己家谋主,河北的名士,当真是愚不可及。
可田丰如果能好好说话,别每次都骑到袁绍脸上,逢纪的挑拨也未必还能有效果啊。
这或许就是南北差异吧,燕赵多壮士,汝颍多名士。
北方人性子直,南方人更重分寸。
河北士人有一个算一个,沮授、田丰、审配哪一个不是暴脾气,而河南士人荀谌、郭图、逢纪、辛评、辛毗、许攸,却无一人愿意直接顶撞袁绍。
“评此次南下,乃为州郡之事,不敢称辛劳。”
辛评当即起身拜谢,谦逊的谢过袁绍的关心。
袁绍微笑点头,随后话入正题:“仲治,你这一去,徐州如何,刘备如何,袁术如何?”
辛评整理了下思路,然后起身冲着袁绍拱了拱手,语出惊人道:“评请明公立刻出兵北海,全踞青州之后南下徐州。”
袁绍确确实实的被辛评的话给震惊到了。
整個人原本有些慵懒的靠在凭几上,现在一下子直起了腰,全神贯注的紧盯着辛评。
辛评却是怡然不惧,自顾自的继续说道:“臣这一路上,看见徐州各处竟都在恢复民生,鼓励民屯。百姓安居乐业,州中名士云集,豪强俯首。这刘玄德不过才入主徐州一年时间,俨然已经得到了徐州地方官吏以及文士豪杰们的支持。长此以往,评恐刘备或为我冀州之大敌。”
原来如此。
袁绍悄悄的松了口气,他原本还以为辛评会说什么震惊的大事,没想到仅仅只是提醒他徐州的威胁。
对于徐州的威胁,袁绍早有心理准备。
要不然,他也不会暗示辛评冀州的底线是要青州四个郡,北海、东莱可以暂时不动。
其实原时空的历史上,袁绍对青州的统治是极其粗糙虚浮的。
青州的局势比起大部分的州郡来都要混乱,并不是击败了当地的军阀就能完成占领了。
青州各地的黄巾余党、豪强,乱兵、土匪,对袁绍都不怎么服气。
这直接导致了袁绍对青州派去的官员,往往去着去着就没了声息,不是被当地的暴民砍死,就是被当地的豪强给架空驱逐了。
后来甚至发展到袁绍委任的青州官员都不肯过黄河,只希望谋求在黄河以北平原国的官职。
事实上很快北海郡的一部分就被黄巾贼所控制,而东莱郡和部分北海郡很快就被徐州泰山贼和辽东公孙度给瓜分了。
这也是为何官渡之战时,臧霸能势如破竹的攻入青州,吊打袁谭的根本原因。
臧霸在这里比你袁谭还有豪强基础,袁谭凭什么跟他斗?
试想如果袁绍在青州的统治非常稳固的话,臧霸和公孙度敢这么做吗?
袁绍听完辛评的意见后,点点头,却没有急于询问原因,而是看向了其他人。
审配却是第一个挺起身,强势反对道:“明公,刘使君乃是得您支持,才得以入主徐州,至今并无失道之处。若仅仅是因为治理州郡得当,就要兴兵讨伐,不但道义全无,师出无名,更会引起徐州百姓的誓死抵抗。”
审配之所以会如此强烈的反对,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刘备,喜欢徐州了。
这也和审配看破了辛评的计谋无关。
审正南从来都不是一个多谋善智的人,他之所以会第一个跳起来,态度鲜明的坚决反对,仅仅是因为他支持的人是袁绍的小公子袁尚。
因为袁绍和后妻刘夫人都极度疼爱小儿子的袁尚的缘故,在刘夫人的枕头风之下,袁绍竟然生出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敏锐的洞察到这一点后,河北士族中的绝大部分都倒向了小公子袁尚。
因为袁绍的偏心,所以袁尚作为三子被留在了邺城,而袁谭作为长子,却被派去了青州。
青州濒临徐州,若是袁谭当真一统青州,随后又攻占了徐州,那么袁谭的实力将会膨胀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哪怕袁绍主力南下攻打徐州,那么坐镇青州的袁谭也必定是先锋的不二人选。
这样一来,还是给了袁谭巨大的立功契机,这是袁尚党和河北人都无法忍受的。
因此,审配自以为是看穿了辛评的诡计,这厮分明是想要给袁谭创造立功的机会,想要壮大袁谭的实力。
只可惜,如此雕虫小技,如何瞒得过我审正南。
于是,审配当机立断,态度鲜明的表明了反对的态度。
听了审配的话后,袁绍也是点了点头,依旧不说话。
得到袁绍的鼓励后,场中名士们纷纷下场。
基本上都是河南士人支持辛评的意见,觉得不能养虎为患,即便不能攻灭刘备,也要全取青州,给刘备制造压力,让其不能自由扩大地盘。
而与之争锋相对的,则是河北士人,审配,田丰,沮授都认为公孙瓒的问题还没解决,如何能分心南下,况且幽州鲜于辅也只是因为公孙瓒而和袁绍联合,并没有对袁绍俯首陈臣。
因此,鲜于辅那十万异族联军今天能攻打公孙瓒,明天就能攻打冀州,万一大军南下青徐,鲜于辅趁机南下了怎么办?
事实上这个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后来的官渡之战时,鲜于辅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曹操一边,出兵南下,牵制了袁绍北边七八万大军动弹不了。
看见河北派士人强烈反对南下攻徐,辛评、郭图、辛毗竟不怎么生气,只是不断的出言辩驳。
可他们越是如此,河北士人越觉得里面有阴谋,就反对的越激烈。
南下攻徐,还是先解决公孙,看起来是路线之争,其实也是资源之争。
解决公孙,虽然出钱出粮的还是河北人,但好歹这也是收复的冀州郡县。
河北人出钱出粮去攻打青、徐州,壮大河南人的实力,河北人上次这么蠢的时候还是光武帝单骑入河北时。
最后是个啥结果?
河北人为此整整后悔了两百年。
同样的蠢事,河北人绝对不想干第二回了。
“诸君,且听我一言。”
就在众人愈加激烈的时候,别驾田丰开了口。
对于这位理论上冀州的第二人,众人还是给了些许的尊重。
田丰冲着辛评问道:“仲治先生,汝从徐州归来,明公托付给你的任务可有了结果?”
田丰这话一出,众人才猛的想起来,辛评这次南下可是带着任务去的。
只是辛评直接鼓吹开战,引起了众人的激烈反弹,倒是田丰第一个提起正事。
众人转头去看主位上的袁绍,却看见这位冀州之主早就放松下来,重新靠在凭几上,玩味的看着他们吵闹不休。
看见众人的目光聚焦了过来,袁绍这才开口询问道:“仲治,别驾所言不错,汝这次所担之责,是何结果?”
辛评却是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在下与刘玄德商讨之后,已有了结果。刘玄德欲保孔北海之地位不变,再加东莱一郡。如此,他可不再插手我州与田楷之间的事情。”
听完辛评的话后,袁绍满意的笑了起来:“善,仲治可谓不辱使命也,这一路辛苦你了。”
辛评却继续说道:“另有两件事情,正欲报于明公。”
袁绍对于这个结果还是挺满意的,听见辛评还有事情,于是大方道:“哦,何事?仲治尽管说来。”
辛评神情淡然道:“刘玄德欲举荐大公子为茂才,还愿表举大公子为青州刺史。”
评议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袁绍又直起了身体,目光灼灼的盯着辛评。
“禀明公,刘玄德为了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愿将今年徐州的茂才机会留给大公子。同时,也为了向我证明他绝对不会插手青州田楷之事,特此表举大公子为青州刺史。”
不经意间,辛评摆了一下自己的功绩。
袁绍沉声确认道:“此事当真?”
辛评斩钉截铁道:“断无虚假。”
袁绍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对于刘备这一示好的举动,袁绍可太满意了。
这就相当于送礼送到了心坎上,虽然不如雪中送炭那般珍贵,可也绝对算得上是锦上添花中的天花板了。
袁绍一直为袁谭的问题而感到为难。
他不是没想过给袁谭一个茂才,甚至只是一个孝廉,但实在是挤不出名额。
要知道举孝廉的名额是相当稀有的,天下十三州,每个州一年才只有一个茂才名额。即便是举孝廉,每个郡国满二十万人才只有一个名额,不满二十万的甚至两年才有一个名额。
别看袁绍现在是冀州牧,可这些名额也不是他随意可以任免的。
他得和冀州的世家大族商量着来,他真正可以做到自由任免的名额能有一到两个就不错了。绝大多数的名额,只能在当地郡国中进行选择。
这也算是冀州保存的比较完好所带来的劣势。
譬如后来孙策强势横扫江东,那时候扬州的茂才,孝廉,孙策就有很大的自主权,因为当地的士族已经被他杀胆寒了,不敢明面上和他进行抗争了。
可袁绍却不能这么做,这么做等于是自毁根基。
在这样的时刻,刘备竟然有能力拿出徐州的茂才名额,又愿意给与袁谭。
这不但袁谭要承刘备的大恩,就是袁绍本人也是要承刘备情分的。
“好!甚好!仲治立下大功了。”
袁绍连连赞叹,狠狠的夸奖了辛评一番,随后又叹息道:“刘玄德,真乃厚道人也。”
这也不容袁绍不感动,他是曹操多年的榜一大哥,这两年曹操丢了兖州大半地盘,没他的粮食援助早就连军队都养不起了。
可即便这样,曹操也没想过要把兖州的茂才给袁谭这种事情。
哪怕他暗示了好几次,曹操也当听不懂,全无反应。
可刘备这边,自己仅仅只是顺水推舟的支持了下他继任徐州牧,就回馈了自己这么大一个礼物,袁绍如何能不感叹刘备是个老实人?
“明公,刘玄德为人确实仁厚。”
辛评拱手夸奖道:“他不但知恩图报,对待臣下也是极其礼遇。这次回来,还委托臣下带回了赠送给明公的礼物,刚才评入州府时,已尽数送入了府库,此是礼单,明公可试阅之。”
说完,辛评抽出一份帛书,让近侍取走送予袁绍。
袁绍打开细看时,另有一人出言,微带嘲讽道:“刘玄德如此礼遇先生,先生回来之后,却要明公出兵攻打徐州,您就是如此回报刘玄德的吗?”
说话之人乃是审配审正南,此人性格刚强直率,嫉恶如仇。
辛评如此行为,在他眼里与恩将仇报的小人毫无二致,他如何能忍得了这等小人欺骗明公?
审配话音刚落,河北名士崔琰也开口补充道:“正南所言甚是,若是刘玄德乃是一小人,明公出兵南下,师出有名。可仲治先生又云其人为君子,礼贤下士,敦厚百姓,知恩图报,报恩明公,仲治先生此举,恐有恩将仇报之嫌啊。”
面对河北士人的围攻,辛评却是丝毫不惧。
更为奇怪的是,其他河南士人也不做声响。
荀谌、陈琳等人不说话也就算了,毕竟他们平时就很低调。
许攸为人贪婪,又仗着和袁绍关系莫逆,于是一人成党,一般不把其他人放眼里。
可郭图是辛评的挚友姻亲、辛毗是辛评的同胞兄弟,这两个人竟然也不声援辛评,着实有些奇怪。
就在沮授、田丰有些疑惑的时候,郭图这时竟然开口了:“辛仲治忠于明公,用于任事。此番言论,必有内因,诸君何必疑他。”
辛毗也附和道:“我兄前恭后倨,定有缘故,毗恳请明公垂询之。”
此时,袁绍也已经看完了礼单,上面的东西不多,却各个价值连城,比如霜糖、雪盐这两样东西,如今在河北地界也算很是有名,刘备竟然一口气送了他好几石,其中霜糖就有两石之多,这让袁绍相当高兴。
心情好,况且他也觉得辛评另有原因,听见辛毗话后,便主动垂询道:“仲治,诸君皆疑汝恩将仇报,汝缘何不自辨乎?”
辛评却是朝着袁绍弯腰拜服,起身后却道:“明公,评此番,的确是恩将仇报。”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不知道辛评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恩将仇报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名士的声望可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旦坐视了,辛评以后的仕途可就全完蛋了。
袁绍心中惊讶,知道辛评必有后续,于是以目视之。
却发现辛评一脸正色,侃侃而道:“评乃是明公之臣,首要是忠于明公。刘玄德确是仁厚之人,待臣也很是礼遇,可此番恩遇,乃是为主公而给,若是臣记情于外人,因而为其说话,此非忠明公也!”
袁绍心中一震,河北派的名士们足智多谋,反应迅速的,如沮授,田丰等人,心叫不好,隐隐感觉到自己等人是中计了。
可辛评的表现还没完,只看他继续说道:“正因为刘使君能礼贤下士,敦厚百姓,徐州恢复速度之快,让臣咋舌,生出了警惕之心。刘徐州如今能与明公亲善,自可为明公之臂助,可若是其另有野心,岂不会成明公之劲敌?”
“是故,臣恳请明公发兵南下,席卷青徐。”
“是以扼可能之敌于萌芽之中也。”
袁绍听罢,缓缓点头,叹息道:“仲治乃长远之士也。”
河北派名士之间目光游移,却见审配起身反对道:“明公,辛仲治大言欺人也。”
“如今我军新败易京,损失极重。辛评却要明公放下公孙瓒不管,南下讨伐刘备。这岂非将刘备逼去公孙瓒之阵营乎?若是如此,那去年我们又何必支持刘备接任徐州?”
“况且刘玄德接任徐州之后,对我州素来亲近,并无矛盾。如今青州也已划分,我州占四郡,而彼只求北海、东莱,又以此二地为缓冲,此诚仁厚君子也。”
审配大声道:“兴无名之师攻仁义之人,此非忠诚之言也。”
沮授、田丰对视一眼,审正南虽性急少谋,可有些话还真就只有他适合讲。
袁绍坐下第一件事,就是关心起辛评的身体。
在人主表现上,袁绍一直做的还是不错的。
许多人觉得他对田丰、沮授等人过于无情,可很少有人知道,田丰、沮授、审配等河北名士几乎每次都是飞龙骑脸,怼着袁绍输出。
袁绍每次都是忍了,但心里如何能喜欢的起来。
要知道英明神武如李二,都有会须杀此田舍翁的时候啊。
与之相比,河南派士人说话就好听多了,毕竟他们都是背井离乡,抛家舍业来投奔袁绍的,在河北几乎没有根基,说话也确实硬不起来啊。
平心而论,袁绍真的算很能忍了。
可河北派就是不肯服软。
某个程度上来说,逢纪对田丰的构陷其实也是事实。
田丰的确说了大胜则活,大败则死的话。
袁绍这一点确实并非明主,官渡大败之际,不思如何应对危机,反而痛下杀手,剪除的还是自己家谋主,河北的名士,当真是愚不可及。
可田丰如果能好好说话,别每次都骑到袁绍脸上,逢纪的挑拨也未必还能有效果啊。
这或许就是南北差异吧,燕赵多壮士,汝颍多名士。
北方人性子直,南方人更重分寸。
河北士人有一个算一个,沮授、田丰、审配哪一个不是暴脾气,而河南士人荀谌、郭图、逢纪、辛评、辛毗、许攸,却无一人愿意直接顶撞袁绍。
“评此次南下,乃为州郡之事,不敢称辛劳。”
辛评当即起身拜谢,谦逊的谢过袁绍的关心。
袁绍微笑点头,随后话入正题:“仲治,你这一去,徐州如何,刘备如何,袁术如何?”
辛评整理了下思路,然后起身冲着袁绍拱了拱手,语出惊人道:“评请明公立刻出兵北海,全踞青州之后南下徐州。”
袁绍确确实实的被辛评的话给震惊到了。
整個人原本有些慵懒的靠在凭几上,现在一下子直起了腰,全神贯注的紧盯着辛评。
辛评却是怡然不惧,自顾自的继续说道:“臣这一路上,看见徐州各处竟都在恢复民生,鼓励民屯。百姓安居乐业,州中名士云集,豪强俯首。这刘玄德不过才入主徐州一年时间,俨然已经得到了徐州地方官吏以及文士豪杰们的支持。长此以往,评恐刘备或为我冀州之大敌。”
原来如此。
袁绍悄悄的松了口气,他原本还以为辛评会说什么震惊的大事,没想到仅仅只是提醒他徐州的威胁。
对于徐州的威胁,袁绍早有心理准备。
要不然,他也不会暗示辛评冀州的底线是要青州四个郡,北海、东莱可以暂时不动。
其实原时空的历史上,袁绍对青州的统治是极其粗糙虚浮的。
青州的局势比起大部分的州郡来都要混乱,并不是击败了当地的军阀就能完成占领了。
青州各地的黄巾余党、豪强,乱兵、土匪,对袁绍都不怎么服气。
这直接导致了袁绍对青州派去的官员,往往去着去着就没了声息,不是被当地的暴民砍死,就是被当地的豪强给架空驱逐了。
后来甚至发展到袁绍委任的青州官员都不肯过黄河,只希望谋求在黄河以北平原国的官职。
事实上很快北海郡的一部分就被黄巾贼所控制,而东莱郡和部分北海郡很快就被徐州泰山贼和辽东公孙度给瓜分了。
这也是为何官渡之战时,臧霸能势如破竹的攻入青州,吊打袁谭的根本原因。
臧霸在这里比你袁谭还有豪强基础,袁谭凭什么跟他斗?
试想如果袁绍在青州的统治非常稳固的话,臧霸和公孙度敢这么做吗?
袁绍听完辛评的意见后,点点头,却没有急于询问原因,而是看向了其他人。
审配却是第一个挺起身,强势反对道:“明公,刘使君乃是得您支持,才得以入主徐州,至今并无失道之处。若仅仅是因为治理州郡得当,就要兴兵讨伐,不但道义全无,师出无名,更会引起徐州百姓的誓死抵抗。”
审配之所以会如此强烈的反对,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刘备,喜欢徐州了。
这也和审配看破了辛评的计谋无关。
审正南从来都不是一个多谋善智的人,他之所以会第一个跳起来,态度鲜明的坚决反对,仅仅是因为他支持的人是袁绍的小公子袁尚。
因为袁绍和后妻刘夫人都极度疼爱小儿子的袁尚的缘故,在刘夫人的枕头风之下,袁绍竟然生出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敏锐的洞察到这一点后,河北士族中的绝大部分都倒向了小公子袁尚。
因为袁绍的偏心,所以袁尚作为三子被留在了邺城,而袁谭作为长子,却被派去了青州。
青州濒临徐州,若是袁谭当真一统青州,随后又攻占了徐州,那么袁谭的实力将会膨胀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哪怕袁绍主力南下攻打徐州,那么坐镇青州的袁谭也必定是先锋的不二人选。
这样一来,还是给了袁谭巨大的立功契机,这是袁尚党和河北人都无法忍受的。
因此,审配自以为是看穿了辛评的诡计,这厮分明是想要给袁谭创造立功的机会,想要壮大袁谭的实力。
只可惜,如此雕虫小技,如何瞒得过我审正南。
于是,审配当机立断,态度鲜明的表明了反对的态度。
听了审配的话后,袁绍也是点了点头,依旧不说话。
得到袁绍的鼓励后,场中名士们纷纷下场。
基本上都是河南士人支持辛评的意见,觉得不能养虎为患,即便不能攻灭刘备,也要全取青州,给刘备制造压力,让其不能自由扩大地盘。
而与之争锋相对的,则是河北士人,审配,田丰,沮授都认为公孙瓒的问题还没解决,如何能分心南下,况且幽州鲜于辅也只是因为公孙瓒而和袁绍联合,并没有对袁绍俯首陈臣。
因此,鲜于辅那十万异族联军今天能攻打公孙瓒,明天就能攻打冀州,万一大军南下青徐,鲜于辅趁机南下了怎么办?
事实上这个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后来的官渡之战时,鲜于辅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曹操一边,出兵南下,牵制了袁绍北边七八万大军动弹不了。
看见河北派士人强烈反对南下攻徐,辛评、郭图、辛毗竟不怎么生气,只是不断的出言辩驳。
可他们越是如此,河北士人越觉得里面有阴谋,就反对的越激烈。
南下攻徐,还是先解决公孙,看起来是路线之争,其实也是资源之争。
解决公孙,虽然出钱出粮的还是河北人,但好歹这也是收复的冀州郡县。
河北人出钱出粮去攻打青、徐州,壮大河南人的实力,河北人上次这么蠢的时候还是光武帝单骑入河北时。
最后是个啥结果?
河北人为此整整后悔了两百年。
同样的蠢事,河北人绝对不想干第二回了。
“诸君,且听我一言。”
就在众人愈加激烈的时候,别驾田丰开了口。
对于这位理论上冀州的第二人,众人还是给了些许的尊重。
田丰冲着辛评问道:“仲治先生,汝从徐州归来,明公托付给你的任务可有了结果?”
田丰这话一出,众人才猛的想起来,辛评这次南下可是带着任务去的。
只是辛评直接鼓吹开战,引起了众人的激烈反弹,倒是田丰第一个提起正事。
众人转头去看主位上的袁绍,却看见这位冀州之主早就放松下来,重新靠在凭几上,玩味的看着他们吵闹不休。
看见众人的目光聚焦了过来,袁绍这才开口询问道:“仲治,别驾所言不错,汝这次所担之责,是何结果?”
辛评却是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在下与刘玄德商讨之后,已有了结果。刘玄德欲保孔北海之地位不变,再加东莱一郡。如此,他可不再插手我州与田楷之间的事情。”
听完辛评的话后,袁绍满意的笑了起来:“善,仲治可谓不辱使命也,这一路辛苦你了。”
辛评却继续说道:“另有两件事情,正欲报于明公。”
袁绍对于这个结果还是挺满意的,听见辛评还有事情,于是大方道:“哦,何事?仲治尽管说来。”
辛评神情淡然道:“刘玄德欲举荐大公子为茂才,还愿表举大公子为青州刺史。”
评议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袁绍又直起了身体,目光灼灼的盯着辛评。
“禀明公,刘玄德为了表达对您的感激之情,愿将今年徐州的茂才机会留给大公子。同时,也为了向我证明他绝对不会插手青州田楷之事,特此表举大公子为青州刺史。”
不经意间,辛评摆了一下自己的功绩。
袁绍沉声确认道:“此事当真?”
辛评斩钉截铁道:“断无虚假。”
袁绍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对于刘备这一示好的举动,袁绍可太满意了。
这就相当于送礼送到了心坎上,虽然不如雪中送炭那般珍贵,可也绝对算得上是锦上添花中的天花板了。
袁绍一直为袁谭的问题而感到为难。
他不是没想过给袁谭一个茂才,甚至只是一个孝廉,但实在是挤不出名额。
要知道举孝廉的名额是相当稀有的,天下十三州,每个州一年才只有一个茂才名额。即便是举孝廉,每个郡国满二十万人才只有一个名额,不满二十万的甚至两年才有一个名额。
别看袁绍现在是冀州牧,可这些名额也不是他随意可以任免的。
他得和冀州的世家大族商量着来,他真正可以做到自由任免的名额能有一到两个就不错了。绝大多数的名额,只能在当地郡国中进行选择。
这也算是冀州保存的比较完好所带来的劣势。
譬如后来孙策强势横扫江东,那时候扬州的茂才,孝廉,孙策就有很大的自主权,因为当地的士族已经被他杀胆寒了,不敢明面上和他进行抗争了。
可袁绍却不能这么做,这么做等于是自毁根基。
在这样的时刻,刘备竟然有能力拿出徐州的茂才名额,又愿意给与袁谭。
这不但袁谭要承刘备的大恩,就是袁绍本人也是要承刘备情分的。
“好!甚好!仲治立下大功了。”
袁绍连连赞叹,狠狠的夸奖了辛评一番,随后又叹息道:“刘玄德,真乃厚道人也。”
这也不容袁绍不感动,他是曹操多年的榜一大哥,这两年曹操丢了兖州大半地盘,没他的粮食援助早就连军队都养不起了。
可即便这样,曹操也没想过要把兖州的茂才给袁谭这种事情。
哪怕他暗示了好几次,曹操也当听不懂,全无反应。
可刘备这边,自己仅仅只是顺水推舟的支持了下他继任徐州牧,就回馈了自己这么大一个礼物,袁绍如何能不感叹刘备是个老实人?
“明公,刘玄德为人确实仁厚。”
辛评拱手夸奖道:“他不但知恩图报,对待臣下也是极其礼遇。这次回来,还委托臣下带回了赠送给明公的礼物,刚才评入州府时,已尽数送入了府库,此是礼单,明公可试阅之。”
说完,辛评抽出一份帛书,让近侍取走送予袁绍。
袁绍打开细看时,另有一人出言,微带嘲讽道:“刘玄德如此礼遇先生,先生回来之后,却要明公出兵攻打徐州,您就是如此回报刘玄德的吗?”
说话之人乃是审配审正南,此人性格刚强直率,嫉恶如仇。
辛评如此行为,在他眼里与恩将仇报的小人毫无二致,他如何能忍得了这等小人欺骗明公?
审配话音刚落,河北名士崔琰也开口补充道:“正南所言甚是,若是刘玄德乃是一小人,明公出兵南下,师出有名。可仲治先生又云其人为君子,礼贤下士,敦厚百姓,知恩图报,报恩明公,仲治先生此举,恐有恩将仇报之嫌啊。”
面对河北士人的围攻,辛评却是丝毫不惧。
更为奇怪的是,其他河南士人也不做声响。
荀谌、陈琳等人不说话也就算了,毕竟他们平时就很低调。
许攸为人贪婪,又仗着和袁绍关系莫逆,于是一人成党,一般不把其他人放眼里。
可郭图是辛评的挚友姻亲、辛毗是辛评的同胞兄弟,这两个人竟然也不声援辛评,着实有些奇怪。
就在沮授、田丰有些疑惑的时候,郭图这时竟然开口了:“辛仲治忠于明公,用于任事。此番言论,必有内因,诸君何必疑他。”
辛毗也附和道:“我兄前恭后倨,定有缘故,毗恳请明公垂询之。”
此时,袁绍也已经看完了礼单,上面的东西不多,却各个价值连城,比如霜糖、雪盐这两样东西,如今在河北地界也算很是有名,刘备竟然一口气送了他好几石,其中霜糖就有两石之多,这让袁绍相当高兴。
心情好,况且他也觉得辛评另有原因,听见辛毗话后,便主动垂询道:“仲治,诸君皆疑汝恩将仇报,汝缘何不自辨乎?”
辛评却是朝着袁绍弯腰拜服,起身后却道:“明公,评此番,的确是恩将仇报。”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不知道辛评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恩将仇报这种事情,对于一个名士的声望可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旦坐视了,辛评以后的仕途可就全完蛋了。
袁绍心中惊讶,知道辛评必有后续,于是以目视之。
却发现辛评一脸正色,侃侃而道:“评乃是明公之臣,首要是忠于明公。刘玄德确是仁厚之人,待臣也很是礼遇,可此番恩遇,乃是为主公而给,若是臣记情于外人,因而为其说话,此非忠明公也!”
袁绍心中一震,河北派的名士们足智多谋,反应迅速的,如沮授,田丰等人,心叫不好,隐隐感觉到自己等人是中计了。
可辛评的表现还没完,只看他继续说道:“正因为刘使君能礼贤下士,敦厚百姓,徐州恢复速度之快,让臣咋舌,生出了警惕之心。刘徐州如今能与明公亲善,自可为明公之臂助,可若是其另有野心,岂不会成明公之劲敌?”
“是故,臣恳请明公发兵南下,席卷青徐。”
“是以扼可能之敌于萌芽之中也。”
袁绍听罢,缓缓点头,叹息道:“仲治乃长远之士也。”
河北派名士之间目光游移,却见审配起身反对道:“明公,辛仲治大言欺人也。”
“如今我军新败易京,损失极重。辛评却要明公放下公孙瓒不管,南下讨伐刘备。这岂非将刘备逼去公孙瓒之阵营乎?若是如此,那去年我们又何必支持刘备接任徐州?”
“况且刘玄德接任徐州之后,对我州素来亲近,并无矛盾。如今青州也已划分,我州占四郡,而彼只求北海、东莱,又以此二地为缓冲,此诚仁厚君子也。”
审配大声道:“兴无名之师攻仁义之人,此非忠诚之言也。”
沮授、田丰对视一眼,审正南虽性急少谋,可有些话还真就只有他适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