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明年开始,要持续两年的大旱灾,刘封就忍不住牙根发酸。

    之前刘封迟迟不愿意进攻袁术,和刘备、鲁肃、刘晔,陈登等人讨论战略方向问题的时候,始终强调先制江东,后取江北,其中根本原因就是这次持续两年多的旱情。

    当时刘备只有徐州四个郡国,彭城等于是白地,粮食产量虽经过刘封不懈的屯田以及鼓励桑农,下沉式管理而得到不小的增量。

    可这点粮食的增量在这场淮泗大旱面前,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刘封有救人之心,却没有救人之能,只能忍痛选择放弃。

    可现在情况截然不同了,这一年多以来,徐州的屯田得到了更大的推动,收拢安置了数十万流民。

    这些流民的税赋贡献几乎抵得上百万之众。

    原因无非几点,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没有中间商。

    这些流民都是被徐州安置在彭城、下邳、东海等郡国中,这里有大片的无人区,有足够的土地来安置他们,却没有当地的士族豪强的盘剥。

    这样一来,哪怕名义上的赋税比起民户来要沉重,可实际上他们的负担反而更轻了。

    其次,这些流民中的管理者都是刘封挑选出来的人手,掌控在刘封手中,钱粮产出的数据真实且有效,无疑又少了一层剥削。

    最重要的是,这些流民能够活到现在,绝大部分都是身强体壮的青年,是珍贵的劳动力,投资他们立刻就能得到回报,而且还是极其丰厚的。

    除去流民带来的大量产出外,荆州和徐州的长江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粮食盈余。

    徐州出售的霜糖、雪盐,咸鱼、海带、珍珠等等,都是利润极高,销路坚挺,而且市场广泛的商品。

    尤其是霜糖、雪盐这两个拳头产品,对于刘表来说是又爱又恨。

    这两样东西在给徐州带去大量粮食的同时,也给刘表的私人府库中送入了源源不断的财货。

    实际上当刘表得知刘备被天子拜为骠骑大将军,并委以重任,都督徐、豫、扬三州事的时候,他就心生忌惮,想要断绝粮食输出了。

    可问题就在于,刘表想要断绝粮食输出,可他却不舍得徐州的各项商品。

    偏偏徐州就只要粮食。

    当然了,徐州也不是其他东西全都不要,如果荆州愿意拿出铁质甲胄、农具、器械、兵器、药材、战马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话,徐州也愿意交换。

    可跟粮食比起来,上面所说的那些无疑更加重要。

    哪有为了粮食,而舍弃更为珍贵重要的东西的?

    这岂不就是舍本逐末了吗?

    最后,看着源源不断送入府库的财货珍宝,以及这些财货能买到的甲胄军械,奇珍异宝,刘表最终还是没能狠下心断了这条商路。

    其实,刘表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他借口粮食不济,想要压一压成交量。

    随后他震惊的发现,他放弃掉的成交量,瞬间就让蒯、黄两家给吃了。

    这样一来,刘表是又气又急,却也无可奈何。

    蒯家掌控了荆州上下的大小官吏,离开了蒯家的辅助,刘表就连收税都要出问题。

    至于黄家,那就更不得了了。

    不论是从交情出发,还是从合作的时间上来看,黄家无疑都是后来者。

    在刘表入荆州之前,作为荆州土著的黄家和他之间的关系普通,并没有深交。而且和蒯家、蔡家不一样,黄家在朝廷中枢有自己的代言人,那就是黄琬。

    黄琬这个人其实相当厉害,而他的曾祖父更是名列二十四孝之一“扇枕温衾”的黄香。

    黄香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这短短一句话,你就可以看出黄家当时的权势有多牛逼了。

    一个九岁的孩童,给老爹打個扇子,暖个床被,居然能名扬洛阳,号为天下无双。

    黄家在士族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尤其在江夏的影响力,那更是根深蒂固,强的恐怖。

    因此,在刘表入襄阳之后,经蒯、蔡、庞三家的中介,也和黄家搭上了关系,当时为首的就是黄祖。

    黄祖不但射杀了孙坚,救了刘表的性命,此刻更是掌握了江夏大权,麾下水军之强,几为天下之最。

    长江水道都在黄家的掌控下,吃你点蛋糕,你敢吱声吗?

    更别说这蛋糕还是你自己嫌太腻味,主动让出来的了。

    无奈,刘表只能吞下这份苦果,继续保持着和徐州的交易。

    这也使得徐州的粮仓日益充盈,给了刘封更大的战略空间。

    同时,刘备得以都督徐、豫、扬三州事,这就意味着刘备可以从江东和豫北收税和抽调粮食了。

    如此之多的增量,给了刘封挽救淮泗百姓的信心。

    除此以外,其实庐江、九江这两个郡国并不缺水。

    在九江郡中就有三个大湖,两条支流,以及淮水和长江。

    这场横扫淮泗,使得九江、九江、沛国南部和汝南南部的大旱,除了天灾之外,也是人祸。

    刘封觉得只要依托这些大河大湖修缮水利,哪怕不能完全避免旱情,至少也能极大的缓解旱情和灾情。

    淮泗地区人口百万,土地肥沃,河流众多,乃是膏腴之地。

    可经历了这场大旱之后,淮泗变成了人间地狱,百万以上的人口十不存一。

    曹操南下之后,又开始大搞拆迁,搬走数万人,逼的剩下的数万人南下投奔孙权。

    这膏腴之地的淮泗,就此变成了八百里无人区,也成了魏吴之间最大的一个主战场。

    双方在这里拉锯了数十年之久,十万人以上的战争就高达两位数,堪称三国之最。

    三国之中最耀眼的将星之一,大魏吴王孙仲谋,就是在这里奠定了他此威扬天下的声名。

    孙家有长江作为依托,可以容许淮泗变成白地。

    可对于徐州来说,淮泗可就成了心腹之地,后方粮仓了。

    只要能够撑过这一关,这两郡立刻就能化为刘备父子的基业。

    要知道几十年后的邓艾在得到了司马懿的全力支持后,仅在九江郡芍陂湖畔修建广曹渠、百尺渠,渠通颍水、淮水,浇灌了二万顷田地不说,还沟通了三百余里水运大道,简直是事半功倍之效。

    更重要的是,这些田地年贡三百万石粮食,虽然那是八二开的曹式屯田法,换了刘备这样的仁厚人,只要有的选,是肯定不会收到这么重的。

    历史上刘备在徐州、豫州和新野时候,税率都是较为轻薄的,直到赤壁之后,没了刘表的援助,军队又大规模扩张,这才开始加重了税收。

    以刘备目前的税收政策,如果以屯田制度来计算的话,这部分粮食应该能收入两百万石。如果是以民户制度来计算的话,那会少上不少,恐怕只能收入一百多万石。

    两者之间要差上数十万石。

    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徐州能多收上百万石的粮食,数千万钱的财帛,以及更多了百万人口的人力资源。

    为了淮泗的百姓,为了刘家的基业,刘封愿意拼上一拼。

    其中刘封的一个很大的底气,就是水车、翻车等水利设施的升级。

    在东汉时代,其实就已经有了简陋版本的水车和翻车,但不论是功效还是性能,都远远不能和刘封拿出来的草稿相提并论。

    刘封拿出来的可是宋代大成版本的水车和翻车,使用了上了轮轴齿轮系统,而且还能连续接力使用。

    以两个水车接力的情况下,引水落差甚至能达到四十丈。

    而且在研发的过程中,刘封还强调的希望能便于组装,以及零件尽量同模化,做到基础版的零件通用。

    可别觉得这是非常高难度的事情,这个时代的零件远远没有后面工业时代的高精尖,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只要做的时候大致注意好尺寸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检查了水车,翻车等水利设施后,刘封相当满意。

    负责水车项目的周姓工匠也给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接下来就是在徐州大力推广水车和翻车为核心的引水灌溉体系,一方面能继续提升徐州本土的粮食产量,同时还能锻炼出一支专业的水利工程队伍。

    这支队伍将会在下半年开战之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于徐州军占领的地区开始建设水利设施。

    “阿银干的很不错。”

    投石机还需要后日出城查看实战情况,可水利设施这一块确实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得到了刘封的赞许,鲜于银很是高兴,刘法等人则流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不过他们却不嫉妒,一方面大家都是被刘封收养的孤儿出身,彼此之间的感情不错。而且他们年纪也不大,虽然开始接触权势了,却还没有变味,或者说没有全部变味。

    另外一方面,大家分工不同,对各自分掌的事情也都很有自信,鲜于银能得刘封嘉奖,不过是刘封恰好最先检查他这部分的工作罢了。

    当日下午,刘封继续拉着刘儿营的少年们开会,要求必须建立起四到六支六百人以上的水利建设团队,其中每支团队得包含二十至三十名工匠,确保可以管理万人以下的农夫团队。

    刘法当即领命,保证在一周之内做出预案,交给刘封审阅。

    刘封这边在紧锣密鼓的做着准备,打算一举覆灭袁术,鲸吞扬州。

    扬州的孙策恰好也在谈论北边的邻居。

    此时,孙策高居于堂上,下面分坐着手下的将领们。

    左手第一人自然是他的舅舅吴景,右手第一人则是孙策的表哥徐琨。

    后世的东吴的确是以右为尊的,可那是从大魏吴王时代才开始的。

    这会儿还是同主流社会一样,以左为尊。

    在吴景和徐琨下面,则是程普、黄盖、陈武等老将新锐。

    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孙策麾下各部的实力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的。

    江东如今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两万,其中吴景所部实力最为雄厚,有七千余人,几乎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次则是徐琨,他从厉阳江自己的剩余部曲也都调了过来,加上孙策给他补充的新兵,数量也达到了四千人之多。

    剩下的则是孙策直接掌握的部曲,包括程普、黄盖、陈武等新的小军头在内,有一万余人。

    而剩下的孙家军,则以孙贲为首,继续驻扎在厉阳,和牛渚的刘繇军对峙。

    孙策这一次把人召集起来,主要是商量开春之后的动向。

    眼下天气已经开始暖和起来了,孙家军想要继续在江东有所发展,那么扩张就势在必行。

    “大家都说说看,我们接下去该如何是好?”

    孙策脸色平静,神情沉稳,看不出半点异样,可他内心其实已经相当焦躁不安了。

    本来去年下半年到冬日间,徐州没有南向的动作,仅仅只是派了两千人过江,进驻江乘县。

    这让孙策有些窃喜,觉得这是徐州在玩火自焚。

    孙策觉得徐州之所以不派大军过江,就是想让他在江东扩张,好给江东本地的势力和刘繇压力,让他们对徐州做出更大的让步。

    事实上孙策想的其实也不算错,只是他怎么都不可能猜得到徐州里有开挂的存在。

    他心里的想法和后续的行动,刘封逼着眼睛都能猜到,而且更轻松的是,以江东目前的格局,孙策几乎没有改变历史动向的可能。

    孙策唯一的出路就是南下先击破许贡的残军,然后攻入会稽。

    他要是敢掉头回丹阳北部,立刻就会陷入到四面围攻中,徐州绝不可能坐视孙策吃掉刘繇。

    回头西进唯一的可能就是周瑜说动周尚叛变,然后三面夹击,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刘繇,让广陵和江乘的徐州军来不及援救对方。

    可即便这样,徐州军依然能在丹阳北部埋下钉子,孙策依旧没法安定后方,只不过对手从刘繇变成了实力更强,更能打的徐州军。

    所以孙策内心还是倾向于继续南下,可目前的局势又让孙策担心南下会不会输的更惨。

    这才是他召集起众人商讨的关键原因。

    孙策的话音一落,堂上又重新陷入了安静之中,堂上众人或是打量着别人的神情,或是低垂不语,竟然没人想要开口。

    孙策英武的眉宇间闪过一丝暴虐,可随即又压了下去。

    过了好一会,程普有些迟疑的开口道:“普以为,我等最好还是按照之前拟定的计划,先击破许贡残兵,然后南下入会稽,最为合适。”

    程普开了口,黄盖立刻跟上道:“德谋兄所言甚是,盖亦是如此想的。”

    黄盖之所以会有如此奇怪的表现,实在是因为他的处境相当尴尬。

    黄盖的身份其实和孙坚、程普、祖茂、韩当截然不同的,他的出身要比其他三个强上太多了。

    黄盖可是实打实的黄家子弟,零陵分支的主干。

    程普不过是个北地良家子,祖茂是孙坚身边的老人,至于韩当,那身份可就更低了,是个军奴出身。

    要知道黄盖可是实打实的零陵举孝廉。

    因此,在孙坚时代,黄盖的地位其实是远超其他三人的,能文能武,是孙坚麾下的重要助手之一。

    可现在尴尬的也是因为他姓黄。

    孙坚可是死在黄祖的埋伏之下的,而且黄祖的黄,跟他黄盖的黄,还真就是一家人。

    黄盖和黄祖可是真真切切的远房亲戚。

    这黄盖能不坐蜡吗?

    黄盖这么老的资历,又允文允武,还是孝廉出身。

    可在孙策、孙权时代,不但被程普给赶超了,就连韩当都在他之上,可见其处境之难看。

    未来为什么会选择黄盖去曹操那诈降?

    还不是因为他反水投降会显得十分合理吗?

    眼下黄盖的处境十分糟糕,孙坚之死,使得孙家内部的将领们都不自禁的和他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也就是程普、韩当等少数几个老伙计还和他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因此,黄盖虽然有心力劝孙策继续南下,不要动摇,但尴尬的处境决定了他是最不适合第一个开口的人。

    孙策听罢,朝着程普和黄盖笑了笑,点点头,以示安抚。

    程普、黄盖相继开口了之后,堂上气氛稍稍活跃了点。

    新锐陈武紧跟着道:“若是南下,需要防备由拳以西的严白虎,严家兄弟乃是吴郡剧盗,拥众万余人,且与许贡交情莫逆,武以我军若是南下,其必来救援许贡,不可不防。”

    严白虎兄弟乃是吴郡乌程人,在乌程县当地很有实力,深得人心。要是他带兵来援救许贡,势必会给孙策军带来不小的麻烦。

    吴景、徐琨、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听闻此言,俱是颔首点头,以示赞同。

    唯有孙策坐在主位上,似乎走神了。

    吴景等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倒是很快,孙策就回过神来,主动开口道:“诸君,若是我等不南下,先全力西进,拿下刘繇如何?”

    孙策这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让堂上众人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