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沉声说道:“金陵卫水监司千户邹怀义,竟然勾结东瀛浪人,是龙潭港血案的罪魁祸首!”

    “此人竟犯下如此捅天的勾当,琮哥儿可知其中究竟?”

    贾琮说道:“我们抓捕一名帮东瀛浪人隐藏行迹的男子,名叫黄有安,三年前是应天府衙的一名班头,因犯了事,被前任应天知府开革。

    因他熟悉金陵府衙内务,也有几分胆色城府,加之被府衙开革后走投无路,又与邹怀义有些亲眷关系,便被邹怀义网罗。

    让他负责与东瀛浪人的联络勾连,邹怀义是水监司主官,对外夷商船货物、人员、出航等信息了如指掌。

    他便挑选合适的商船航运消息,通过黄有安传递给那伙东瀛浪人,指使他们在外海掠劫商船,杀尽船员,抢劫货物资材。

    然后又让那些浪人以大内氏商船的名义,将抢夺来的洋货在宁波、金陵等地倾销,牟取暴利。

    据黄有安招供,这几年邹怀义勾结东瀛浪人,在外海做下二十多起大案,获取洋货资产无数。

    因为邹怀义多年经营水监司,对海运各类关窍十分熟悉,他选择目标都是装载巨资,但背后又无厉害牵连的商船。

    别人要这样偷运二十万贯洋货,那是难如登天,在他眼中却是易如反掌。

    邹怀义见事情闹大,朝堂必定会严查此事,担心有人从大内氏商船上查出端倪,将自己牵连出来。

    两月之前,这些东瀛浪人根据邹怀义提供的信息,又从外海抢掠十万贯洋货,像往常那样以大内氏商船名义,返回金陵倾销谋利。

    林如海听了贾琮这一番话,心中惊骇,他为官多年,官员中贪赃枉法之事也听过不少,但像邹怀义那样胆大妄为的,也是极少见的。

    大部分人赚取财货总还有些顾忌,但难免会出现几个邹怀义那样欲壑难填之辈,为网罗无尽财富,行天下大不违之事。

    就说这两淮盐事,近观本朝,远溯前代,贩卖私盐,追逐暴利,甚至杀官造反,就不知出过了多少。

    每次在外海犯案,杀人越货之后,都会凿沉船只,销毁踪迹,因此数年以来,竟从未被人察觉行迹。

    圣上开三地市舶司,繁盛外海贸易,引富与民,外洋财货堆山填海般往大周输入,其中盈利之巨不可估量。

    便乘龙潭港大乱,指使同党将两船价值二十万贯的洋货,全部装船运出龙潭港,避免留下祸根。

    就因有这些不测之患,圣上才特许两淮巡盐司衙门,招募严训三千兵勇民壮,以为两淮盐政之屏障。

    自古财帛动人心,早听说金陵官场中许多人,借官场人脉信系,借海贸洋货大发其财。

    哪知遇到另外一只东瀛浅川氏商船同时入港,因市舶司镇守太监汪恩收受浅川氏商船的贿赂,导致两船在港内火拼,酿成大祸。

    贾琮继续说道:“邹怀义的水监司大营建于龙潭港以西,靠水背山,地势便利,营中有水监司千员兵卒,另有五十多只各类船只。

    但凡富庶之地,金银流动频繁,市井繁盛,黎民少饥馑之忧,但纸醉金迷之下,却更易败坏人心,生出多少奸恶难书之事。

    竟然指使东瀛浪人,杀害应天府衙役和囚犯六十一人,李代桃僵混入大慈恩寺营造工地隐遁,诸般恶迹实在罪无可恕。”

    他是水监司千户主官,经营水监司多年,这水监司就如同他的私军,各处水道布防、巡逻、搜寻、人员调配,都由他一言而决。

    事后他为包庇隐藏那些杀人如麻的东瀛浪人,让黄有安靠着以前在应天府衙的关系,探听到府衙押送犯人至大慈恩寺服劳役的消息。

    其势不可小觑,一旦下令擒拿,他如狗急跳墙,鼓动水监司作乱,那就是滔天祸事,金陵城危矣!只怕两淮之地都要受其荼毒。

    目前金陵卫所、锦衣卫在此事上都存着疑窦,是否与邹怀义有所勾结,难以断定,其麾下兵力都难以轻用。

    因此圣上才特发急旨,许宁王应急专断之权,见机征调扬州姑苏两地兵壮,如今形势危如累卵,还请林姑父统调盐兵,助宁王锄奸。”

    既然有皇帝圣谕,又有宁王金印书信求告,林如海自然没拒绝的道理。

    两人又就调配盐兵的细节协商了一个时辰,林如海又让人传盐兵营统领都尉郑勇,盘点各地盐兵分布。

    因两淮盐务繁忙,各地盐税征收、打击私盐贩卖都需要盐兵坐镇或围剿。

    且盐业环节皆利润丰厚,引八方商贾,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也引来沿海倭寇觊觎,常会小股沿江袭扰,更需盐兵戒备防御。

    几人计算筹谋之下,可调动盐兵为八百人,共分为八伍,每伍百人,由伍长带领。

    等大事议定,贾琮总算松了一口气,两淮盐兵营总数三千,还担负两淮盐务重任,能一下子借调八百之数,林如海也算尽其所能了。

    再加上宁王亲卫、应天府衙可用人手、刘海镇守大慈恩寺的百余名兵丁,已过千人之数。

    即便对上实力雄厚的水监司大营,也有了足够的凭仗,况且也不是真的要两军作对厮杀。

    毕竟真敢莫逆造反的都是极少数,只要能拿下邹怀义等一干首恶,大事便可平定,引盐兵入城,更多的为了弹压金陵城内各方势力。

    林如海见贾琮一脸疲惫,想是形势危急,整日赶路不敢停歇的缘故,让家人带他去沐浴歇息,反正盐兵调动也需要一定时间。

    等到贾琮小睡了两个时辰后,盐兵营兵员调动就已完成。

    金陵形势叵测,贾琮不知道应天府大狱中的消息,到底能封锁多久,总之迟则生变。

    他不敢耽搁半分,便和林如海告辞,约定待金陵事了,定要再上门拜谢林姑父。

    此时扬州城还被清晨的寂静所笼罩,街道两旁只是少数摊贩刚刚开张,大多数人还在酣睡之中,城北的铁佛寺也才敲响第一声晨钟。

    贾琮和扬州盐运司都尉郑勇,以及八个统兵伍长,带着八百盐兵,迎着东方微熙的红光,离开扬州城,直奔金陵方向而去。

    贾琮见这八百盐兵军容整肃,精神抖擞,刀枪皮甲齐备,都是二十左右的血气青壮,比他在金陵看到的卫所官兵还要精良。

    他却不知,两淮盐兵是专为护持盐务而建,朝廷虽也拨发粮饷,但数量不多只为应景。

    盐兵的大部分粮饷都是两淮盐商按份额筹措,因盐兵的主要作用是打击私盐贩卖,护持国朝盐税。

    这一点关系到两淮盐商的切身利益,只有私盐贩卖被大肆打压,黎民百姓只能购买官盐,这些盐商才能靠朝廷下发盐引日进斗金。

    所以盐商对筹措盐兵粮饷都是不予余力,盐兵配置的刀枪甲胄都是上好的,对这些盐商来说,豢养盐兵几乎等于豢养私兵。

    而各地卫所官兵,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极其普遍,且承平日久,训练僵化松弛,这些都很大削弱卫所士兵的战力。

    而这些两淮盐兵,每年都要对峙那些铤而走险、亡命江湖的私盐贩子,即为最严酷的实战训练,因此其战力血勇都非同一般。

    且两淮盐兵是半官半民属性,构成根基独特,兵员都来自平民精壮,粮饷丰足,盐商既出钱粮,当有监督之意,也就不存在吃空饷的问题。

    两淮贫苦青壮甚至对加入盐兵趋之若鹜。

    因加入盐兵营,不仅是极好的糊口差事,缉拿私盐走贩立功,盐商还会发放花红,官府也会奖赏,乡里之间也有体面。

    两相比较之下,盐兵的兵员、整训、粮饷都是上佳。

    这体现出来的士气兵容,才会让贾琮觉得盐兵精良程度,会在金陵卫所官兵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