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清芷斋。
乡试结束,贾琮也彻底放松下来,这半年殚精竭虑,日夜苦读,总算告一段落。
除了每日清晨练字习刀,往常一应书本功课都停了,让自己好好休息一番。
而东府那边开始洋溢出喜气,渐渐透到西府这边来,王熙凤也得了贾母的吩咐,常去东府帮尤氏操持事务。
因下月初二,是东府世子贾蓉的婚事。
贾琮看起来一切如常,有时会出去和同窗聚会,或和家中姊妹说话解闷。
五儿、晴雯、英莲却知道金陵安定寺那段缘故,知道此事无解,贾琮虽面上不说,心里必定难以平静,多半是装作无事。
五儿和晴雯比平时更多了温柔体贴,衣食起卧细致入微。
英莲平时就管着书房,贾琮课业歇下去,她也空闲下来,贾琮在府中走动,她便跟进跟出,寸步不离,不让他落单。
这几日不管是东华楼,还是郑府,都已成了神京城内数千乡试学子,众目睽睽之地。
在这最后的关键几日,郑府之前常有车马停驻,常有人简装易服,携礼上门拜访,只是没人能进入府中,只是留下了名字。
其实这种情形,在每次乡试会试放榜之前都会出现,都有些司空见惯,其中真正演变出风险,甚至衍生科场舞弊之事,却十分罕见。
慢慢连贾琮都感觉出,随着东府那边喜气日盛,而自己的清芷斋中,愈发变得温情脉脉,莺声细语,亲密无间。
也知道嫁入东府那人,对贾琮来说是无根之缘,徒惹烦恼罢了,也不去点破,只是日常多了细心陪伴。
……
这样的人物只要不是利欲熏心,自然有足够的手段和谋略,去回避掉这些请托风险。
她满心都是贾琮,自然事事为他计量。
嘉昭十三年,六月初二。
乡试之后,贾琮和蔡孝宇等同窗聚会,就听一向好事的蔡胖子说起此事,其中侍郎的侄子,尚书的外甥,院事的儿子等不一而足。
……
最后连芷芍也察觉出异样,因当初她并不知金陵那些事情,五儿和晴雯知道此事在大宅门中的风险,也不敢随便说。
而随着放榜日子渐进,郑俨作为雍州恩科乡试的主考官,变得愈发炙手可热,因为他手中掌握考生点榜名次大权。
更有好事者,将那些至郑府门前的人物,都是哪家哪户,都弄得清清楚楚。
虽说阅卷过程都是经过糊名誊抄,但在揭名和放榜之间,还是存在些藏污纳垢的漏洞,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是完全干净的。
好在他是没这样的事,贾家的长辈除了贾政,哪个会把他乡试的事放心上,只知他前些日子忙于考学,也就罢了。
等到芷芍问起,五儿才悄悄告诉她原由,这才明白过来。
礼部东华楼,乡试阅卷即将进入尾声,神京城内数千乡试学子,翘首以待。
那些家中有子弟参试的人物,对这些官场私隐,自然都是知道的。
那些上门送礼的,就算做得再低调,甚至都只是让家中管家清客上门,多半还是被旁人探知到根底。
因科举乃是国之抡才大典,能担任一州乡试主考官,无不是才学卓著,智慧超群之辈。
天还没亮,清芷斋正房中,歇在睡榻上的芷芍,被床那头的响动惊醒过来。
迷迷糊糊的起身,就见贾琮已掀开了帐子,连忙走过去帮他挂上帐帘。
“天都还没亮呢,也不仔细多睡会儿,这半年读书累的不轻,正该好好养一养。”
贾琮笑道:“今天乡试放榜,有些睡不着了,干脆早些起来。”
芷芍见他神情还带着疲倦,知道他昨夜定是没睡安稳,乡试放榜只是托词,他什么时候担心过中举的事。
今天不单是乡试放榜,还是东府娶亲的日子。
芷芍心中微微有些叹息。
贾琮见她一身小衣,一头秀发披散着,眼中都是温软关怀的神情,心中微微一暖。
对于今天放榜,贾琮还是颇有期待的。
只要通过乡试,取了举人功名,才是真正迈入士大夫行列,拥有了选官资格,森严家规宗法之外,也就另外被加持了国法。
他也就有了更大的能力,维护自己在乎的事,和身边这些一直关爱守护自己的人。
……
神京,贡院。
贾琮赶到时,贡院西墙之下,已聚集了许多等待发榜的学子。
这次和贾琮一起出门,除了赶车的江流,贾政又让两个机灵的小厮跟着,让他们得了消息,就尽快回府报信。
贾府之中,除了黛玉探春这些姊妹,如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对贾琮乡试与否,漠不关心。
一来贵勋人家,也不用靠读书熬前程。
二来她们虽出身豪门,却是大字不识,自然对读书也不太看重,不然怎么会允许宝玉如此荒废。
贾赦和邢夫人,自从贾琮搬去了西府,几乎就当这个孽子已经去了,更不会关心他狗屁读书问题。
贾府中也只有贾政,对读书进学看得极重,亡了长子贾珠,宝玉又是个不争气的,一腔期望寄托在贾琮这侄子身上,也是唏嘘。
在贾政看来,贾琮作为雍州院试的案首,书经才学又如此出众,乡试上榜希望极大。
不管怎么样,贾家即将出一个乡试举子,这可是二十几年来头一遭,他心中也是非常期待。
贾琮到了贡院门口没多久,又遇上一起来看榜的蔡孝宇、崔安之、刘霄平等人。
前日相聚,贾琮知道他们几人发挥都不错,上榜的机会都不小,各人心中都充满期待。
巳时刚过,贡院中登科鼓轰隆隆敲响,鼓声连绵不绝,催人心魄,所有看榜学子的心都提了起来。
官宦子弟,家风严谨,盼望殷切,考不出一个举人,只怕难见父老。
寒门子弟,窑窗苦读,就靠着登科,改变自身命运,成败在此一刻,一旦落榜,又是三年蹉跎,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
随着鼓声回荡,一种凝滞的气氛笼罩在贡院门口,压迫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鼓声响过之后,数百名衣甲鲜亮的禁军,进入贡院门前维持秩序,防止发生骚乱、踩踏之事。
终于,一个六品礼部官员,带着一队身穿红色喜服的衙役,开始在贡院西墙下张贴榜单。
榜单按中举名次,从低往高张贴。
而第一张贴出的榜单,就是尾榜。
嘉昭十三年恩科乡试,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开始揭幕!
似曾相识的景象,再一次在贾琮面前出现。
尾榜贴出后,人群中有少数人发出惊叫,这些自然是尾榜有名的人物。
其中,年轻的欣喜万分,年长的蹉跎多年,终于功成,更是喜极而泣。
但更多的人,只是沉默,还有看向中榜者的羡慕眼光。
(本章完)
乡试结束,贾琮也彻底放松下来,这半年殚精竭虑,日夜苦读,总算告一段落。
除了每日清晨练字习刀,往常一应书本功课都停了,让自己好好休息一番。
而东府那边开始洋溢出喜气,渐渐透到西府这边来,王熙凤也得了贾母的吩咐,常去东府帮尤氏操持事务。
因下月初二,是东府世子贾蓉的婚事。
贾琮看起来一切如常,有时会出去和同窗聚会,或和家中姊妹说话解闷。
五儿、晴雯、英莲却知道金陵安定寺那段缘故,知道此事无解,贾琮虽面上不说,心里必定难以平静,多半是装作无事。
五儿和晴雯比平时更多了温柔体贴,衣食起卧细致入微。
英莲平时就管着书房,贾琮课业歇下去,她也空闲下来,贾琮在府中走动,她便跟进跟出,寸步不离,不让他落单。
这几日不管是东华楼,还是郑府,都已成了神京城内数千乡试学子,众目睽睽之地。
在这最后的关键几日,郑府之前常有车马停驻,常有人简装易服,携礼上门拜访,只是没人能进入府中,只是留下了名字。
其实这种情形,在每次乡试会试放榜之前都会出现,都有些司空见惯,其中真正演变出风险,甚至衍生科场舞弊之事,却十分罕见。
慢慢连贾琮都感觉出,随着东府那边喜气日盛,而自己的清芷斋中,愈发变得温情脉脉,莺声细语,亲密无间。
也知道嫁入东府那人,对贾琮来说是无根之缘,徒惹烦恼罢了,也不去点破,只是日常多了细心陪伴。
……
这样的人物只要不是利欲熏心,自然有足够的手段和谋略,去回避掉这些请托风险。
她满心都是贾琮,自然事事为他计量。
嘉昭十三年,六月初二。
乡试之后,贾琮和蔡孝宇等同窗聚会,就听一向好事的蔡胖子说起此事,其中侍郎的侄子,尚书的外甥,院事的儿子等不一而足。
……
最后连芷芍也察觉出异样,因当初她并不知金陵那些事情,五儿和晴雯知道此事在大宅门中的风险,也不敢随便说。
而随着放榜日子渐进,郑俨作为雍州恩科乡试的主考官,变得愈发炙手可热,因为他手中掌握考生点榜名次大权。
更有好事者,将那些至郑府门前的人物,都是哪家哪户,都弄得清清楚楚。
虽说阅卷过程都是经过糊名誊抄,但在揭名和放榜之间,还是存在些藏污纳垢的漏洞,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是完全干净的。
好在他是没这样的事,贾家的长辈除了贾政,哪个会把他乡试的事放心上,只知他前些日子忙于考学,也就罢了。
等到芷芍问起,五儿才悄悄告诉她原由,这才明白过来。
礼部东华楼,乡试阅卷即将进入尾声,神京城内数千乡试学子,翘首以待。
那些家中有子弟参试的人物,对这些官场私隐,自然都是知道的。
那些上门送礼的,就算做得再低调,甚至都只是让家中管家清客上门,多半还是被旁人探知到根底。
因科举乃是国之抡才大典,能担任一州乡试主考官,无不是才学卓著,智慧超群之辈。
天还没亮,清芷斋正房中,歇在睡榻上的芷芍,被床那头的响动惊醒过来。
迷迷糊糊的起身,就见贾琮已掀开了帐子,连忙走过去帮他挂上帐帘。
“天都还没亮呢,也不仔细多睡会儿,这半年读书累的不轻,正该好好养一养。”
贾琮笑道:“今天乡试放榜,有些睡不着了,干脆早些起来。”
芷芍见他神情还带着疲倦,知道他昨夜定是没睡安稳,乡试放榜只是托词,他什么时候担心过中举的事。
今天不单是乡试放榜,还是东府娶亲的日子。
芷芍心中微微有些叹息。
贾琮见她一身小衣,一头秀发披散着,眼中都是温软关怀的神情,心中微微一暖。
对于今天放榜,贾琮还是颇有期待的。
只要通过乡试,取了举人功名,才是真正迈入士大夫行列,拥有了选官资格,森严家规宗法之外,也就另外被加持了国法。
他也就有了更大的能力,维护自己在乎的事,和身边这些一直关爱守护自己的人。
……
神京,贡院。
贾琮赶到时,贡院西墙之下,已聚集了许多等待发榜的学子。
这次和贾琮一起出门,除了赶车的江流,贾政又让两个机灵的小厮跟着,让他们得了消息,就尽快回府报信。
贾府之中,除了黛玉探春这些姊妹,如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对贾琮乡试与否,漠不关心。
一来贵勋人家,也不用靠读书熬前程。
二来她们虽出身豪门,却是大字不识,自然对读书也不太看重,不然怎么会允许宝玉如此荒废。
贾赦和邢夫人,自从贾琮搬去了西府,几乎就当这个孽子已经去了,更不会关心他狗屁读书问题。
贾府中也只有贾政,对读书进学看得极重,亡了长子贾珠,宝玉又是个不争气的,一腔期望寄托在贾琮这侄子身上,也是唏嘘。
在贾政看来,贾琮作为雍州院试的案首,书经才学又如此出众,乡试上榜希望极大。
不管怎么样,贾家即将出一个乡试举子,这可是二十几年来头一遭,他心中也是非常期待。
贾琮到了贡院门口没多久,又遇上一起来看榜的蔡孝宇、崔安之、刘霄平等人。
前日相聚,贾琮知道他们几人发挥都不错,上榜的机会都不小,各人心中都充满期待。
巳时刚过,贡院中登科鼓轰隆隆敲响,鼓声连绵不绝,催人心魄,所有看榜学子的心都提了起来。
官宦子弟,家风严谨,盼望殷切,考不出一个举人,只怕难见父老。
寒门子弟,窑窗苦读,就靠着登科,改变自身命运,成败在此一刻,一旦落榜,又是三年蹉跎,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
随着鼓声回荡,一种凝滞的气氛笼罩在贡院门口,压迫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鼓声响过之后,数百名衣甲鲜亮的禁军,进入贡院门前维持秩序,防止发生骚乱、踩踏之事。
终于,一个六品礼部官员,带着一队身穿红色喜服的衙役,开始在贡院西墙下张贴榜单。
榜单按中举名次,从低往高张贴。
而第一张贴出的榜单,就是尾榜。
嘉昭十三年恩科乡试,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开始揭幕!
似曾相识的景象,再一次在贾琮面前出现。
尾榜贴出后,人群中有少数人发出惊叫,这些自然是尾榜有名的人物。
其中,年轻的欣喜万分,年长的蹉跎多年,终于功成,更是喜极而泣。
但更多的人,只是沉默,还有看向中榜者的羡慕眼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