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建武十二年,七月初二。
淮州大都督萧望之签发军令,来自京城南衙序列的振威军和定威军为前翼,虎威军和淮州飞云军作为后军,越过来安防线一路向北,直逼北燕境内。
七月初四和初五这两天,南衙两军交错上前,在青田城南边七十里至百二十里这片区域内,与北燕守军先后发生四次战斗。
齐军凭借高昂的士气和优良的军备相继取胜,接连攻破北燕青田城的外围防御寨堡,逐渐逼近青田城南面六十里以内。
或许是因为青峡之战惨败造成的后续影响,燕军的防御谈不上坚决,在遭遇连败之后开始主动后撤收缩防线,似乎做好死守青田城的准备。
齐军在距离青田城还有四十里左右时停下脚步,飞云军转道东北逼向北燕的涌泉关,南衙两军则开始清扫青田城的东西两面,稳扎稳打地将战线前推。
七月初七,青田城周围皆已被齐军占据,这是十二年来南齐首次反攻至此,长时间内被燕景联军压制在来安防线的憋屈和愤懑一扫而空。
拖后的虎威军利用青田城到来安防线这段路途中的据点建立辎重线,淮州刺史府筹措的粮草源源不断地运来,而边军则在阵地前沿组装各种大型攻城器械。
七月初八,南衙振威军在都指挥使侯大勇的率领下发起第一次攻城战。
青田城坚实的防守名不虚传,这座真正意义上的军城牢牢地扼守南北通道的必经之途。
虽然振威军并未占到便宜,但是因为有虎威军和定威军在东西掠阵,城内的守军压根不敢主动出击,因此自身损失不大。
齐军表现得格外从容,燕军则心情凝重。
青峡之战的阴霾尚未消散,这一路齐军又表现的格外神勇,仅仅用了六天时间就直达青田城下,而且从城外的情形来看,齐军显然做好长期攻城的准备,后续随时都有可能增派兵力。
虽然在七月初四日,齐军刚刚亮出獠牙的时候,燕军便已经派人快马向东阳路将军府传递军情,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内,青田城都只能依靠自己。
原因很简单,大将军张君嗣手中也没有太多的兵力。
北燕东阳路常备军力约为十万左右,与南齐淮州都督府大致相当。
在四月底大战爆发后,北燕朝廷陆续增兵六万,此处总兵力达到十六万。
然而广陵之战折损万余,青峡之战折损将近四万,还有两万多伤员,如此一来可战之兵便只剩下不到一半。
青田城和涌泉关守军加起来超过两万,盘龙关北边要冲需要两万兵力镇守,再扣除掉东阳路境内必须留下压制匪患的一万余人,张君嗣真正可以动用的援兵仅有两万。
面对齐军来势汹汹、且已经占据青田城外围的态势,张君嗣不可能让这两万多人白白送死。
从境内调兵需要很多时间,这个时代军队的调动绝非一纸命令那么简单。
比如齐朝南衙三军从永嘉城到衡江之畔,足足用了二十多天,这还不包括前期朝堂上商议争论耗费的时间。
唯一能让青田城守军感到庆幸的是,此地城墙足够坚固,城内的粮草储备也非常充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守上两三个月没有问题。
但是谁也不敢保证齐军不会想出阴狠的法子破城,因此在振威军初次攻城之前,守军主将便先后派出五名信使赶赴东阳路首府,请求大将军张君嗣尽快派出援军,纾解青田之围。
七月十日,淮州大都督萧望之在亲卫营的保护下离开来安,率领坪山军一路北上,前往青田城外督战。
同一时刻,都督府西面的校场上,近千人依然在不懈地操练,每个人都汗流浃背,陆沉亦是如此。
这几乎成为都督府外一道固定的风景。
当然也有人不解,为何大都督亲自去往北线战场,这支亲卫队却依然留在来安。
很快便有自作聪明的人解释,因为这一千人刚刚招募,还不具备上战场的底气,所以大都督才让他们继续刻苦操练。
几天之后,当陆沉结束操练回到别苑,林溪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师弟,萧大都督真是因为觉得你和同袍还需要操练,所以才故意将你们留在城里吗?”
陆沉微笑道:“是啊,莫非师姐觉得这样不妥?”
林溪沉吟道:“并无不妥,只是我以为他会让你带人去战场上历练一番。”
陆沉知道她心里藏着疑问,之所以一直没有直言询问,恐怕是不想让自己因为泄露军情而为难。
他带着林溪来到书房,温和地说道:“师姐,其实我军打这一仗的目标很简单,只不过是绕了几个弯子。”
林溪眨眨大眼睛,表示自己听不懂。
陆沉拿来地图,坐在她旁边解释道:“师姐伱看,我军北上只有两条路,拿下青田城或者涌泉关。涌泉关那边是故布疑阵,其实我们根本不会浪费人手去攀爬悬崖峭壁。敌人不是傻子,只要我们发动攻势,关内必然长时间戒严。”
林溪点了点头。
陆沉又道:“至于青田城,从七月初四我军开始作战,一直到七月初八我军肃清城外并开始围城,这五天的时间并不短。早在十多天前,定威军都指挥使徐温便将我军的作战计划送去了北面,扣掉路上耽误的时间,伪燕主帅张君嗣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可以再往青田城内增派五六千援兵。但是根据我军前线的哨探回报,张君嗣没有这样做。”
林溪沉思道:“北边明知萧大都督打算围点打援,却没有提前增援青田,是不是说明他们也想在城外与我们决战?”
“没错。”陆沉神色从容,这段时间风吹日晒又增添了几分坚毅,继续说道:“张君嗣和王师道通过徐温这个内奸,提前得知我军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他们便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提前增兵青田城,用坚固的城防打消我军北伐的决心,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如此一来,他们便只有第二个选择,假意后撤收缩防线,同时慢慢集结重兵,在我军因为攻城疲乏时,一举南下青田谷地,用正面对决的方式击溃我军。”
“围点打援的奥义在于出其不意和以多打少,利用时间和空间形成局部战斗的绝对优势。只是很可惜,敌人已经提前得知我军的计划,出其不意无法做到。敌人让青田城死扛一段时间,然后抓紧集结大规模的军队,我军也无法以多打少。”
陆沉不急不缓地说着。
林溪终于明白过来,可是心里立刻浮现一个更大的疑问:“既然如此,为何你们不拦下徐温的人,反而让他顺利将情报送出去?还有,你们已经知道敌人有了万全的准备,谋夺涌泉关和在青田城围点打援的策略都已经失效,萧大都督为何还要挥军北上?”
她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陆沉这家伙此刻毫无被人看穿计划的失落,反而隐隐有种奸计得逞的狡黠。
虽然心中很好奇,她还是柔声说道:“若是关系到机密军情,师弟不要告诉我。”
陆沉转头看了一眼窗外昏暗的天色,轻声道:“师姐且听我慢慢道来。”
……
北燕东阳路,通山城。
此地位于青田城北面七十余里,二者分别位于永丰道的北端和南端。
永丰道便是从淮州北面进入北燕东阳路的唯二通道之一,另一条路就是被涌泉关堵住的山间小道。
通山城不及青田城重要,但是可以在后方给青田城提供支撑。
开战以来,此地及永丰道已经完全戒严,察事厅的探子和军方精锐游骑封锁往南的通道,避免己方的兵力部属被南齐探子探知。
城内临时帅府,张君嗣戎装在身,陈景堂和王师道神色肃穆,堂内还有一员年近四旬的武将。
此人名叫朱振,现为沫阳路兵马都总管,乃是大将军陈孝宽之下第一人。
王师道看向朱振问道:“朱将军,沫阳路情形如何?”
朱振白面短须,神态儒雅,缓缓道:“南齐厉天润蠢蠢欲动,靖州军已经接连犯境,不过陈大将军应对妥善,在各处要冲险地皆已整军备战。接到枢密大人的军令后,陈大将军判断厉天润这是在呼应萧望之的反攻之举,意图吸引我军留守原地。”
陈景堂微微颔首,陈孝宽为人谨慎沉稳,即便抽调兵力后撤东进来到通山城,他也能从容应对厉天润的试探。
王师道接过话头说道:“东阳路这边,涌泉关八千守军枕戈待旦,目前还未发现周遭有齐军的身影出现。敌方实力强悍的飞云军驻扎在关外十余里处,显然是在等待进攻的时机。”
朱振便道:“敢问王侍正,青田城战况如何?”
王师道目光沉静:“如今已经探明,负责轮流攻城的是南齐京军南衙振威、定威两部,虎威军于一旁掠阵。日前,萧望之已经率领坪山军抵达青田城外。按照我等的估计,萧望之麾下几大精锐,镇北、来安、泰兴诸军在暗处隐藏,只等我军援兵仓促南下,他们便可以一涌而出。”
张君嗣插话道:“这些天粮草已经相继运来,可供十万兵马三月之用。朱将军,沫阳路后续兵力何时可以抵达此处?”
朱振沉吟道:“我已率一万精锐提前赶来。陈大将军遵照枢密大人的军令,又抽调出三万兵马,可在六天后抵达。江北路三万兵马,约在九天后抵达。”
张君嗣连忙计算,若是加上青田城内的守军,己方大概总兵力在十一万左右。
齐军满打满算则有十二万左右。
局势仍然不容乐观。
陈景堂见状便道:“张将军不必忧心,别忘了我们在新昌城一带还有两万守军,另外主力骑兵一万五千人也正在赶来。”
堂内众人此刻不由得振奋起来。
十五万对阵十二万,至少己方兵力占优,而且齐军数支军队连续攻城疲惫不堪,胜负的天平逐渐倾斜。
张君嗣一阵长考,神色轻松地道:“此战可为。”
陈景堂面露微笑,转头对王师道说道:“请王侍正想办法给青田城内守军传送消息,我军定于十二天之后,即八月初三日卯时二刻抵达青田谷地,届时将对齐军发起总攻!”
“领命!”
王师道朗声应下。
……
七月二十六日,青田城依旧安然无恙,牢牢地掌握在燕军手中。
这段时间齐军的攻击强度逐步下降,虽然依旧可以维持对城墙的压力,但是没有发生太过惨烈的攻防战。
在城内守军看来,齐军显然是要做长期围困的打算。
日落时分,定威军营地之内,都指挥使徐温接到通传,连忙快步走出帅帐,便见淮州大都督萧望之、虎威军主将元行钦和振威军主将侯大勇带着一群亲兵出现在视线里。
见此情形,他下意识地放慢脚步,正要换上笑容见礼,他猛然扫到萧望之身后仿佛有些眼熟的男子。
正在思索之时,他又看见自己的副将站在侯大勇身旁,望着自己的目光无比冷峻。
那人是苏云青!织经司淮州检校!
徐温脑海中劈过一道惊雷,脸色瞬间惨白,转身就要带着几名心腹奔逃,然而只觉眼前一花,出现十余名织经司的高手挡住后路。
萧望之冷声道:“束手就擒,本督会给你一个痛快些的死法。”
听到这句话后,徐温如何不知自己做的事情已经败露,只坚持了几息时间,便再度转身朝萧望之跪下磕头,哀求道:“大都督,末将是被人逼迫——”
声音戛然而止,织经司的探子快速出手卸掉他的下巴。
萧望之随即下令:“苏检校。”
“下官在。”
“将徐温及其亲信全部捉拿,然后立刻押往京城,不得有任何纰漏。”
“下官领命!”
“元将军,侯将军,左副将。”
“末将在!”
元行钦、侯大勇和定威军的副将同时拱手应下。
萧望之看着三人,神情郑重地说道:“安抚好定威军将士,暂时不要提徐温通敌叛国之事,只以其他罪名告之,以免影响军心。”
“遵令!”
三人齐声应下。
元行钦看了一眼瘫软在地的徐温,眸中闪过一抹鄙夷之色,随即对萧望之说道:“大都督,接下来不妨让定威军暂时撤下重整军心,让虎威军顶上。”
萧望之颔首,又与苏云青对视一眼,平静地说道:“佯攻即可。”
虽然直到此时,元行钦仍旧不清楚萧望之的真正计划,但与徐温相比,他显然才是真正的军人,当下也没有多问,拱手道:“末将领命!”
萧望之抬头看了一眼天边的余晖,眼底深处的锐利光芒一闪而过。
从今天开始,更新时间调整为中午12点~我先去补觉,今天两更八千字,明天继续努力~
(本章完)
淮州大都督萧望之签发军令,来自京城南衙序列的振威军和定威军为前翼,虎威军和淮州飞云军作为后军,越过来安防线一路向北,直逼北燕境内。
七月初四和初五这两天,南衙两军交错上前,在青田城南边七十里至百二十里这片区域内,与北燕守军先后发生四次战斗。
齐军凭借高昂的士气和优良的军备相继取胜,接连攻破北燕青田城的外围防御寨堡,逐渐逼近青田城南面六十里以内。
或许是因为青峡之战惨败造成的后续影响,燕军的防御谈不上坚决,在遭遇连败之后开始主动后撤收缩防线,似乎做好死守青田城的准备。
齐军在距离青田城还有四十里左右时停下脚步,飞云军转道东北逼向北燕的涌泉关,南衙两军则开始清扫青田城的东西两面,稳扎稳打地将战线前推。
七月初七,青田城周围皆已被齐军占据,这是十二年来南齐首次反攻至此,长时间内被燕景联军压制在来安防线的憋屈和愤懑一扫而空。
拖后的虎威军利用青田城到来安防线这段路途中的据点建立辎重线,淮州刺史府筹措的粮草源源不断地运来,而边军则在阵地前沿组装各种大型攻城器械。
七月初八,南衙振威军在都指挥使侯大勇的率领下发起第一次攻城战。
青田城坚实的防守名不虚传,这座真正意义上的军城牢牢地扼守南北通道的必经之途。
虽然振威军并未占到便宜,但是因为有虎威军和定威军在东西掠阵,城内的守军压根不敢主动出击,因此自身损失不大。
齐军表现得格外从容,燕军则心情凝重。
青峡之战的阴霾尚未消散,这一路齐军又表现的格外神勇,仅仅用了六天时间就直达青田城下,而且从城外的情形来看,齐军显然做好长期攻城的准备,后续随时都有可能增派兵力。
虽然在七月初四日,齐军刚刚亮出獠牙的时候,燕军便已经派人快马向东阳路将军府传递军情,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内,青田城都只能依靠自己。
原因很简单,大将军张君嗣手中也没有太多的兵力。
北燕东阳路常备军力约为十万左右,与南齐淮州都督府大致相当。
在四月底大战爆发后,北燕朝廷陆续增兵六万,此处总兵力达到十六万。
然而广陵之战折损万余,青峡之战折损将近四万,还有两万多伤员,如此一来可战之兵便只剩下不到一半。
青田城和涌泉关守军加起来超过两万,盘龙关北边要冲需要两万兵力镇守,再扣除掉东阳路境内必须留下压制匪患的一万余人,张君嗣真正可以动用的援兵仅有两万。
面对齐军来势汹汹、且已经占据青田城外围的态势,张君嗣不可能让这两万多人白白送死。
从境内调兵需要很多时间,这个时代军队的调动绝非一纸命令那么简单。
比如齐朝南衙三军从永嘉城到衡江之畔,足足用了二十多天,这还不包括前期朝堂上商议争论耗费的时间。
唯一能让青田城守军感到庆幸的是,此地城墙足够坚固,城内的粮草储备也非常充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守上两三个月没有问题。
但是谁也不敢保证齐军不会想出阴狠的法子破城,因此在振威军初次攻城之前,守军主将便先后派出五名信使赶赴东阳路首府,请求大将军张君嗣尽快派出援军,纾解青田之围。
七月十日,淮州大都督萧望之在亲卫营的保护下离开来安,率领坪山军一路北上,前往青田城外督战。
同一时刻,都督府西面的校场上,近千人依然在不懈地操练,每个人都汗流浃背,陆沉亦是如此。
这几乎成为都督府外一道固定的风景。
当然也有人不解,为何大都督亲自去往北线战场,这支亲卫队却依然留在来安。
很快便有自作聪明的人解释,因为这一千人刚刚招募,还不具备上战场的底气,所以大都督才让他们继续刻苦操练。
几天之后,当陆沉结束操练回到别苑,林溪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师弟,萧大都督真是因为觉得你和同袍还需要操练,所以才故意将你们留在城里吗?”
陆沉微笑道:“是啊,莫非师姐觉得这样不妥?”
林溪沉吟道:“并无不妥,只是我以为他会让你带人去战场上历练一番。”
陆沉知道她心里藏着疑问,之所以一直没有直言询问,恐怕是不想让自己因为泄露军情而为难。
他带着林溪来到书房,温和地说道:“师姐,其实我军打这一仗的目标很简单,只不过是绕了几个弯子。”
林溪眨眨大眼睛,表示自己听不懂。
陆沉拿来地图,坐在她旁边解释道:“师姐伱看,我军北上只有两条路,拿下青田城或者涌泉关。涌泉关那边是故布疑阵,其实我们根本不会浪费人手去攀爬悬崖峭壁。敌人不是傻子,只要我们发动攻势,关内必然长时间戒严。”
林溪点了点头。
陆沉又道:“至于青田城,从七月初四我军开始作战,一直到七月初八我军肃清城外并开始围城,这五天的时间并不短。早在十多天前,定威军都指挥使徐温便将我军的作战计划送去了北面,扣掉路上耽误的时间,伪燕主帅张君嗣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可以再往青田城内增派五六千援兵。但是根据我军前线的哨探回报,张君嗣没有这样做。”
林溪沉思道:“北边明知萧大都督打算围点打援,却没有提前增援青田,是不是说明他们也想在城外与我们决战?”
“没错。”陆沉神色从容,这段时间风吹日晒又增添了几分坚毅,继续说道:“张君嗣和王师道通过徐温这个内奸,提前得知我军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他们便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提前增兵青田城,用坚固的城防打消我军北伐的决心,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如此一来,他们便只有第二个选择,假意后撤收缩防线,同时慢慢集结重兵,在我军因为攻城疲乏时,一举南下青田谷地,用正面对决的方式击溃我军。”
“围点打援的奥义在于出其不意和以多打少,利用时间和空间形成局部战斗的绝对优势。只是很可惜,敌人已经提前得知我军的计划,出其不意无法做到。敌人让青田城死扛一段时间,然后抓紧集结大规模的军队,我军也无法以多打少。”
陆沉不急不缓地说着。
林溪终于明白过来,可是心里立刻浮现一个更大的疑问:“既然如此,为何你们不拦下徐温的人,反而让他顺利将情报送出去?还有,你们已经知道敌人有了万全的准备,谋夺涌泉关和在青田城围点打援的策略都已经失效,萧大都督为何还要挥军北上?”
她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陆沉这家伙此刻毫无被人看穿计划的失落,反而隐隐有种奸计得逞的狡黠。
虽然心中很好奇,她还是柔声说道:“若是关系到机密军情,师弟不要告诉我。”
陆沉转头看了一眼窗外昏暗的天色,轻声道:“师姐且听我慢慢道来。”
……
北燕东阳路,通山城。
此地位于青田城北面七十余里,二者分别位于永丰道的北端和南端。
永丰道便是从淮州北面进入北燕东阳路的唯二通道之一,另一条路就是被涌泉关堵住的山间小道。
通山城不及青田城重要,但是可以在后方给青田城提供支撑。
开战以来,此地及永丰道已经完全戒严,察事厅的探子和军方精锐游骑封锁往南的通道,避免己方的兵力部属被南齐探子探知。
城内临时帅府,张君嗣戎装在身,陈景堂和王师道神色肃穆,堂内还有一员年近四旬的武将。
此人名叫朱振,现为沫阳路兵马都总管,乃是大将军陈孝宽之下第一人。
王师道看向朱振问道:“朱将军,沫阳路情形如何?”
朱振白面短须,神态儒雅,缓缓道:“南齐厉天润蠢蠢欲动,靖州军已经接连犯境,不过陈大将军应对妥善,在各处要冲险地皆已整军备战。接到枢密大人的军令后,陈大将军判断厉天润这是在呼应萧望之的反攻之举,意图吸引我军留守原地。”
陈景堂微微颔首,陈孝宽为人谨慎沉稳,即便抽调兵力后撤东进来到通山城,他也能从容应对厉天润的试探。
王师道接过话头说道:“东阳路这边,涌泉关八千守军枕戈待旦,目前还未发现周遭有齐军的身影出现。敌方实力强悍的飞云军驻扎在关外十余里处,显然是在等待进攻的时机。”
朱振便道:“敢问王侍正,青田城战况如何?”
王师道目光沉静:“如今已经探明,负责轮流攻城的是南齐京军南衙振威、定威两部,虎威军于一旁掠阵。日前,萧望之已经率领坪山军抵达青田城外。按照我等的估计,萧望之麾下几大精锐,镇北、来安、泰兴诸军在暗处隐藏,只等我军援兵仓促南下,他们便可以一涌而出。”
张君嗣插话道:“这些天粮草已经相继运来,可供十万兵马三月之用。朱将军,沫阳路后续兵力何时可以抵达此处?”
朱振沉吟道:“我已率一万精锐提前赶来。陈大将军遵照枢密大人的军令,又抽调出三万兵马,可在六天后抵达。江北路三万兵马,约在九天后抵达。”
张君嗣连忙计算,若是加上青田城内的守军,己方大概总兵力在十一万左右。
齐军满打满算则有十二万左右。
局势仍然不容乐观。
陈景堂见状便道:“张将军不必忧心,别忘了我们在新昌城一带还有两万守军,另外主力骑兵一万五千人也正在赶来。”
堂内众人此刻不由得振奋起来。
十五万对阵十二万,至少己方兵力占优,而且齐军数支军队连续攻城疲惫不堪,胜负的天平逐渐倾斜。
张君嗣一阵长考,神色轻松地道:“此战可为。”
陈景堂面露微笑,转头对王师道说道:“请王侍正想办法给青田城内守军传送消息,我军定于十二天之后,即八月初三日卯时二刻抵达青田谷地,届时将对齐军发起总攻!”
“领命!”
王师道朗声应下。
……
七月二十六日,青田城依旧安然无恙,牢牢地掌握在燕军手中。
这段时间齐军的攻击强度逐步下降,虽然依旧可以维持对城墙的压力,但是没有发生太过惨烈的攻防战。
在城内守军看来,齐军显然是要做长期围困的打算。
日落时分,定威军营地之内,都指挥使徐温接到通传,连忙快步走出帅帐,便见淮州大都督萧望之、虎威军主将元行钦和振威军主将侯大勇带着一群亲兵出现在视线里。
见此情形,他下意识地放慢脚步,正要换上笑容见礼,他猛然扫到萧望之身后仿佛有些眼熟的男子。
正在思索之时,他又看见自己的副将站在侯大勇身旁,望着自己的目光无比冷峻。
那人是苏云青!织经司淮州检校!
徐温脑海中劈过一道惊雷,脸色瞬间惨白,转身就要带着几名心腹奔逃,然而只觉眼前一花,出现十余名织经司的高手挡住后路。
萧望之冷声道:“束手就擒,本督会给你一个痛快些的死法。”
听到这句话后,徐温如何不知自己做的事情已经败露,只坚持了几息时间,便再度转身朝萧望之跪下磕头,哀求道:“大都督,末将是被人逼迫——”
声音戛然而止,织经司的探子快速出手卸掉他的下巴。
萧望之随即下令:“苏检校。”
“下官在。”
“将徐温及其亲信全部捉拿,然后立刻押往京城,不得有任何纰漏。”
“下官领命!”
“元将军,侯将军,左副将。”
“末将在!”
元行钦、侯大勇和定威军的副将同时拱手应下。
萧望之看着三人,神情郑重地说道:“安抚好定威军将士,暂时不要提徐温通敌叛国之事,只以其他罪名告之,以免影响军心。”
“遵令!”
三人齐声应下。
元行钦看了一眼瘫软在地的徐温,眸中闪过一抹鄙夷之色,随即对萧望之说道:“大都督,接下来不妨让定威军暂时撤下重整军心,让虎威军顶上。”
萧望之颔首,又与苏云青对视一眼,平静地说道:“佯攻即可。”
虽然直到此时,元行钦仍旧不清楚萧望之的真正计划,但与徐温相比,他显然才是真正的军人,当下也没有多问,拱手道:“末将领命!”
萧望之抬头看了一眼天边的余晖,眼底深处的锐利光芒一闪而过。
从今天开始,更新时间调整为中午12点~我先去补觉,今天两更八千字,明天继续努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