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燕京之主回来了,携民万众!
!
【夜幕低垂,两千铁骑于朦胧月色中缓缓登鞍。】
【号角声响起,划破夜空。】
【一声鹰啼,清冽嘹亮。】
【你也是跨上马,走在最前。】
【马蹄声再次敲响在地面。】
【两名女子苏子吟和季沁心都是随行,苏字吟家中本就是将门,自幼也是跟着舞枪弄棒,体魄不是一般女子可比。】
【季沁心更不用说,她从小便体质远超常人,又流落江湖,骑术精湛。】
【贵公子“孤零零”看着二千骑兵远去,从始至终无论是燕王还是左将军贾符都未瞧他一眼。】
【可是,他早就心胆俱裂!】
【终于,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颓然跌坐在地,脸色苍白如纸,眼神茫然无措。】
【身后的几名侍卫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却发现他已如泥塑木雕,根本无力站起。】
【就在这时!】
【佳康城中又有一队人马匆匆赶来,附近的驿站中的老人也闻讯而出,得知情况后,他们立刻牵马追去,试图赶上那已经远去的队伍。】
【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波,也无人在意贵公子。】
【直到一道脚步声渐渐走近,最终在贵公子面前停下。】
【一个中年人的声音随之响起,带着几分无奈与叹息:】
【“三儿啊,你这次可真是闯下了大祸。”】
【驿站这边的情况,城中府衙一经传开了!】
【贵公子闻声,这是自家在佳康城中担任参议的叔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希望。他颤抖着声音喊道:】
【“叔父,救我!”】
【中年人抽走了自家子侄的手,身后有两人走出,其中一人冷冷开口道:】
【“程公子,水银请你走一趟。”】
【贵公子一听“水银”二字,脸色瞬间大变,全是惊恐之色。】
【他深知水银乃是燕王府直属的机密机构,以收集情报、看押审问、监察百官为职责,手段狠辣,无孔不入。】
【在燕地,一旦与水银扯上关系,便如同被阎王亲自点名,后果不堪设想。】
【贵公子竟直接吓晕在地,不省人事。】
【一个只知混迹于青楼烟花之地的富家子弟,心思浅薄,没有经过大难,哪里遇到过这种场面。】
【中年人看着侄儿这般模样,心中也是一阵叹息。他虽然知道水银并非完全不讲理之地,但侄儿此番怕是要受一番惩戒,甚至可能被录入水银的档案,从此断送仕途之路。】
【“欺恶”燕王这事可大可小!】
【好在,这次事件并未给家族招来更大的祸端,但中年人心中仍存戒备,深知需提防有人故意借此生事,将事态扩大。】
【一旦程家被扣上“为燕王恶”的帽子,那么不仅在佳康城,甚至在整个燕地,都将难以立足。】
【最近程家也要低调一些,先等风声过去,当然,佳康城也会帮忙把这则消息“瞒”下来。】
【原因无他,要是真有此罪,燕地的百姓多是会怪罪在佳康城头上。】
【坏了一城的名声!】
【然而,在这份谨慎之余,中年人的脸上也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意。此次燕王前往燕京,对燕地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燕王二字,虽是大庆所赋予,但燕帝却与之截然不同。如今,天下五国并立,而燕王即将开创大燕之国,乃是昭告天下。】
【之后便可名正言顺,治下子民可称燕民。】
【白马之盟之后,各国的战祸绝对会重燃。】
【中年人对这位燕王是相当敬佩,无论是打仗还是治国,文武全才,他都心服口服。】
【他要是在年轻几岁,也要一同随燕王北上。】
【幸在,真正的燕地之主回来了!】
……
……
【燕王已抵佳康城,要急行至燕京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周边各大城池。】
【昔日里,那些心怀敬仰,欲北上燕京,亲眼见证燕王祭天盛况的百姓,闻此音讯,更是如潮水络绎不绝涌上队伍。】
【路途之上,不乏有多数人自发加入此行列,使得队伍日益庞大。】
【半日光景,队伍穿过了佳康城。】
【尽管你严令不得惊扰百姓,且官员和军士也不得出城相随或相送。】
【然而,热情民众仍纷至沓来,原本只有两千人的队伍,在又行进了半日之后,竟然已经汇聚了五万之众,而后方尚有众多百姓未能赶上。】
【队伍虽庞大,军纪仍严明不乱。但人数众多,急行军之速难以持久,遂行进之速渐缓。】
【季沁心身骑骏马,一双明眸流盼,环视四周不断涌入之百姓。】
【她看到,其中不乏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们手中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陆家军旗帜,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崇敬之情。】
【也有年老之人,甚至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他们都满怀热情就算跟不上也会跟上一段路程。】
【前面收到消息大城的百姓得到消息,早就在前面迎接。】
【越往北推进十里,随行之人也是增加。】
【她以前在大庆只知道燕王在燕地受万民敬重,却不知道到了这个程度。】
【一人北山,万民景从。】
【苏子吟望着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她出生将门,小时父亲也带她在行伍之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豪情。】
【这些人,虽然身份各异,但此刻都汇聚在一起。】
【从终南山山下来,只有九人,到如今的数万之人。】
【不知道到了燕京之后,还有多少人。】
【苏子吟看着骑马在前的那名中年人。】
【果然只要你离开了那间酒肆,你就不再是那个酒肆之中的食客,而是燕地之主。】
【又过了两日,随行百姓已达十万。】
【黎明破晓之时,还有晨雾。】
【队伍也开始慢下来了,众人终于也见到了燕京。】
【身后都是滚起来满天的烟尘。】
【离城门也只有三四里。】
【终于,那座燕京映入眼帘,巍峨壮观,气势恢宏。】
【没想到的是,如此之早。】
【城门口便人满为患,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其中空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犹如天开一线。】
【城中百姓早已翘首以盼,万人空巷,整个城池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杨素等人也是勒住马头,眼神震撼。】
【这何止万人,可有数十万人。】
【共迎一人。】
【杨素有些激动道:“师伯,你看。”】
【城门口外是布置的几个大的军阵,足足四万多人,声势浩大。】
【季沁心和苏子吟脸上只有震惊之色,北方什么时候崛起了如此雄城。】
【燕京如今的商队今日全部禁止入内,只留下一个正门。】
【一条笔直的通道,外侧是数万的铁骑在巡视,里面是熙熙攘攘的百姓在夹道迎接。】
【李拦江也有点惊叹,如此场面,此生仅见,一座大城等候一人久已。】
【叶胜男微微点头,她和李拦江判断的没错,要是燕王死在岳塘江,以他如今的影响力,天下必定会大乱。】
【身后跟随的诸多少年,眼见此幕,除了艳羡之外,不少人低语道:】
【“大丈夫当如是,当立一世之功。”】
【陆羽见此笑道:“哥,走吧!”】
【你点了点头,身后的民众自然就落后一些。】
【只有你和陆羽两匹快马在前,后面的百姓缓缓随行。】
【苏子吟远远看着那一道身影,逐渐走近城门。】
【他们隔着数里之远,也能听到震天的呼声。】
【“燕王,回来了!”】
【她便觉目眩神迷,仿佛回到当年岳塘江,那一人御风过江之时。】
……
……
燕京,今日喧嚣非凡。
晨曦还未初破,大街小巷便已人潮涌动。
那座大门禁闭十年之久的燕王府,今朝竟罕见大开。
张灯结彩,清晨就忙活起来。
燕王府虽不宏大,仅四进之宅,燕地那些富贾豪商的宅邸就要广阔的多。
可是,这么多年从未有人敢于在此闹事。
这方寸之地!
乃总揽是燕地政务权柄之所在。
每日从各地递过来的折子,都会从后门进入,递进燕王府。
再从两侧的厢门传回各地。
无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年度财政收支,还是县城官员的任免升迁,皆需燕王府拍板。
除非遭遇极端棘手、难以定夺之大事,需得修书终南山之外。
否则,燕地之内,大小事务,几乎皆可由此府自行定夺。
或是说,是那燕王府内的一群学士与军事大臣,他们组成的“内阁”来定。
这群官员,每日清晨皆会准时来到燕王府点卯,却从不走那正门,而是默契地选择侧面而入,仿佛这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他们之中,有来自各地的孝廉,这些孝廉皆是经过地方推举,品德才学皆优,也有科举取士的中榜进士。
“猛士起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
宰相皆是从基层州部中一步步锻炼上来的,他们深知民间疾苦,了解百姓心声,而猛将则是从军队卒伍中摔打而来。
“乱世之中,不辨高门蓬户之别,不分贵胄草芥之异,更不视残躯完璧之差,唯才是举。”
这两句都是《治北政要》中明确书写的官员启用标准。
在燕王府,官员的选拔不看背后的家世和势力,只看重个人的能力与才华。
在不同的职位上,设置特定的、专门的考核标准,择优录取,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胜任其职。
这也是这些年燕王府的幕僚团队一直保持稳定、未出现任何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注重实才实学,而非虚名虚位。
至于那燕地传闻中最为隐秘莫测的内阁,其真身竟藏匿于一间看似平平无奇的暖房之内。
暖房之中,仅设一地炉,环炉而置数把古朴木椅。
每隔半月,此地便会有一场早会与晚会。
在民间也被称为“小朝会”。
那几把木椅上,所坐之人无一不是燕地举足轻重的军政之中的大人物。
燕北军副指挥使封海平。
镇北侯,霍海。
水银都统章煜。
左司马刘温,以及太尉窦固。
这五位皆是陆家军中的老人。
还有一位新的面容,他便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三洲巡抚文孝和。
三十五岁科举第一榜进士,年仅数载,他便以卓越的才能和政绩,从九品县令一步步攀升,历经六次调任,皆在州郡留下显赫的政绩。
燕王府慧眼识珠,不愿人才埋没,遂四次破格提拔,却也不敢纳入内阁。
直至文孝和亲自踏上终南山,面见燕王,经燕王亲自首肯,方才得以加入这内阁。
屋内也就七把椅子,六人落座。
只空悬正中一把主座,已经空闲十年。
当然,除了内阁之外,燕王府还设有数十位参议和幕僚,他们各司其职。
每当有重大决策需要制定时,这些参议和幕僚提各抒其见后,最后再由内阁进行最终的决定。
今朝,晨曦微露,六人便已早有默契,早早汇聚于温室之内。
众人依次坐定,脸上无不流露喜悦,盖因今日,乃燕王重返燕京之盛事。
十年来燕王第一次回燕京。
此事于燕地全境,实为举足轻重之大事也。
左司马刘温率说道:
“昨日,燕王已遣玉爪飞书,言明今日迎接之事,宜简约而不宜铺张,以免扰民。”
霍海颔首应和,他乃燕北军中威望仅次于封北海,号称守将无敌。
观其貌,若非身着燕北黑色官服,俨然一田间老翁,面庞黝黑,发丝稀疏,唯有双目却精光熠熠。
想当年,霍海于云州以八千之众,力抗二十万北风铁骑,硬生生坚守城池三月之久。
直至陆沉率军赶到,开启定鼎一战,最终北风溃败。
战后,霍海封“镇北侯”。
霍海笑呵呵言道:“燕王性情如此,行事从不扰民,实欲与民共休。”
窦固亦笑道:
“昨日我等命人张贴榜文,告知燕京百姓无需出城迎接。”
“然我今日自府门而出,沿途百姓聚集,我恐今日又将人满为患。”
六人之中,那位民间最为神秘的水银都统章煜。
是一坐轮椅之中年儒生,衣着朴素,面容平凡,眉宇间却透露出温和之神态。
“我料亦是如此!”他轻声附和。
封海平见众人似乎皆持乐观其成之态,只得言道:
“反正此事与封某无关,若燕王怪罪,切莫牵涉于我。”
文孝和也是“一本正经”补充道:“既然不关封将军的事,可就和我文孝和也没关系。”
其余人都相视一笑。
霍海笑道:“大家都跑不了!”
【夜幕低垂,两千铁骑于朦胧月色中缓缓登鞍。】
【号角声响起,划破夜空。】
【一声鹰啼,清冽嘹亮。】
【你也是跨上马,走在最前。】
【马蹄声再次敲响在地面。】
【两名女子苏子吟和季沁心都是随行,苏字吟家中本就是将门,自幼也是跟着舞枪弄棒,体魄不是一般女子可比。】
【季沁心更不用说,她从小便体质远超常人,又流落江湖,骑术精湛。】
【贵公子“孤零零”看着二千骑兵远去,从始至终无论是燕王还是左将军贾符都未瞧他一眼。】
【可是,他早就心胆俱裂!】
【终于,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颓然跌坐在地,脸色苍白如纸,眼神茫然无措。】
【身后的几名侍卫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却发现他已如泥塑木雕,根本无力站起。】
【就在这时!】
【佳康城中又有一队人马匆匆赶来,附近的驿站中的老人也闻讯而出,得知情况后,他们立刻牵马追去,试图赶上那已经远去的队伍。】
【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波,也无人在意贵公子。】
【直到一道脚步声渐渐走近,最终在贵公子面前停下。】
【一个中年人的声音随之响起,带着几分无奈与叹息:】
【“三儿啊,你这次可真是闯下了大祸。”】
【驿站这边的情况,城中府衙一经传开了!】
【贵公子闻声,这是自家在佳康城中担任参议的叔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希望。他颤抖着声音喊道:】
【“叔父,救我!”】
【中年人抽走了自家子侄的手,身后有两人走出,其中一人冷冷开口道:】
【“程公子,水银请你走一趟。”】
【贵公子一听“水银”二字,脸色瞬间大变,全是惊恐之色。】
【他深知水银乃是燕王府直属的机密机构,以收集情报、看押审问、监察百官为职责,手段狠辣,无孔不入。】
【在燕地,一旦与水银扯上关系,便如同被阎王亲自点名,后果不堪设想。】
【贵公子竟直接吓晕在地,不省人事。】
【一个只知混迹于青楼烟花之地的富家子弟,心思浅薄,没有经过大难,哪里遇到过这种场面。】
【中年人看着侄儿这般模样,心中也是一阵叹息。他虽然知道水银并非完全不讲理之地,但侄儿此番怕是要受一番惩戒,甚至可能被录入水银的档案,从此断送仕途之路。】
【“欺恶”燕王这事可大可小!】
【好在,这次事件并未给家族招来更大的祸端,但中年人心中仍存戒备,深知需提防有人故意借此生事,将事态扩大。】
【一旦程家被扣上“为燕王恶”的帽子,那么不仅在佳康城,甚至在整个燕地,都将难以立足。】
【最近程家也要低调一些,先等风声过去,当然,佳康城也会帮忙把这则消息“瞒”下来。】
【原因无他,要是真有此罪,燕地的百姓多是会怪罪在佳康城头上。】
【坏了一城的名声!】
【然而,在这份谨慎之余,中年人的脸上也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意。此次燕王前往燕京,对燕地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燕王二字,虽是大庆所赋予,但燕帝却与之截然不同。如今,天下五国并立,而燕王即将开创大燕之国,乃是昭告天下。】
【之后便可名正言顺,治下子民可称燕民。】
【白马之盟之后,各国的战祸绝对会重燃。】
【中年人对这位燕王是相当敬佩,无论是打仗还是治国,文武全才,他都心服口服。】
【他要是在年轻几岁,也要一同随燕王北上。】
【幸在,真正的燕地之主回来了!】
……
……
【燕王已抵佳康城,要急行至燕京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周边各大城池。】
【昔日里,那些心怀敬仰,欲北上燕京,亲眼见证燕王祭天盛况的百姓,闻此音讯,更是如潮水络绎不绝涌上队伍。】
【路途之上,不乏有多数人自发加入此行列,使得队伍日益庞大。】
【半日光景,队伍穿过了佳康城。】
【尽管你严令不得惊扰百姓,且官员和军士也不得出城相随或相送。】
【然而,热情民众仍纷至沓来,原本只有两千人的队伍,在又行进了半日之后,竟然已经汇聚了五万之众,而后方尚有众多百姓未能赶上。】
【队伍虽庞大,军纪仍严明不乱。但人数众多,急行军之速难以持久,遂行进之速渐缓。】
【季沁心身骑骏马,一双明眸流盼,环视四周不断涌入之百姓。】
【她看到,其中不乏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们手中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陆家军旗帜,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崇敬之情。】
【也有年老之人,甚至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他们都满怀热情就算跟不上也会跟上一段路程。】
【前面收到消息大城的百姓得到消息,早就在前面迎接。】
【越往北推进十里,随行之人也是增加。】
【她以前在大庆只知道燕王在燕地受万民敬重,却不知道到了这个程度。】
【一人北山,万民景从。】
【苏子吟望着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她出生将门,小时父亲也带她在行伍之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豪情。】
【这些人,虽然身份各异,但此刻都汇聚在一起。】
【从终南山山下来,只有九人,到如今的数万之人。】
【不知道到了燕京之后,还有多少人。】
【苏子吟看着骑马在前的那名中年人。】
【果然只要你离开了那间酒肆,你就不再是那个酒肆之中的食客,而是燕地之主。】
【又过了两日,随行百姓已达十万。】
【黎明破晓之时,还有晨雾。】
【队伍也开始慢下来了,众人终于也见到了燕京。】
【身后都是滚起来满天的烟尘。】
【离城门也只有三四里。】
【终于,那座燕京映入眼帘,巍峨壮观,气势恢宏。】
【没想到的是,如此之早。】
【城门口便人满为患,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其中空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犹如天开一线。】
【城中百姓早已翘首以盼,万人空巷,整个城池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杨素等人也是勒住马头,眼神震撼。】
【这何止万人,可有数十万人。】
【共迎一人。】
【杨素有些激动道:“师伯,你看。”】
【城门口外是布置的几个大的军阵,足足四万多人,声势浩大。】
【季沁心和苏子吟脸上只有震惊之色,北方什么时候崛起了如此雄城。】
【燕京如今的商队今日全部禁止入内,只留下一个正门。】
【一条笔直的通道,外侧是数万的铁骑在巡视,里面是熙熙攘攘的百姓在夹道迎接。】
【李拦江也有点惊叹,如此场面,此生仅见,一座大城等候一人久已。】
【叶胜男微微点头,她和李拦江判断的没错,要是燕王死在岳塘江,以他如今的影响力,天下必定会大乱。】
【身后跟随的诸多少年,眼见此幕,除了艳羡之外,不少人低语道:】
【“大丈夫当如是,当立一世之功。”】
【陆羽见此笑道:“哥,走吧!”】
【你点了点头,身后的民众自然就落后一些。】
【只有你和陆羽两匹快马在前,后面的百姓缓缓随行。】
【苏子吟远远看着那一道身影,逐渐走近城门。】
【他们隔着数里之远,也能听到震天的呼声。】
【“燕王,回来了!”】
【她便觉目眩神迷,仿佛回到当年岳塘江,那一人御风过江之时。】
……
……
燕京,今日喧嚣非凡。
晨曦还未初破,大街小巷便已人潮涌动。
那座大门禁闭十年之久的燕王府,今朝竟罕见大开。
张灯结彩,清晨就忙活起来。
燕王府虽不宏大,仅四进之宅,燕地那些富贾豪商的宅邸就要广阔的多。
可是,这么多年从未有人敢于在此闹事。
这方寸之地!
乃总揽是燕地政务权柄之所在。
每日从各地递过来的折子,都会从后门进入,递进燕王府。
再从两侧的厢门传回各地。
无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年度财政收支,还是县城官员的任免升迁,皆需燕王府拍板。
除非遭遇极端棘手、难以定夺之大事,需得修书终南山之外。
否则,燕地之内,大小事务,几乎皆可由此府自行定夺。
或是说,是那燕王府内的一群学士与军事大臣,他们组成的“内阁”来定。
这群官员,每日清晨皆会准时来到燕王府点卯,却从不走那正门,而是默契地选择侧面而入,仿佛这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他们之中,有来自各地的孝廉,这些孝廉皆是经过地方推举,品德才学皆优,也有科举取士的中榜进士。
“猛士起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
宰相皆是从基层州部中一步步锻炼上来的,他们深知民间疾苦,了解百姓心声,而猛将则是从军队卒伍中摔打而来。
“乱世之中,不辨高门蓬户之别,不分贵胄草芥之异,更不视残躯完璧之差,唯才是举。”
这两句都是《治北政要》中明确书写的官员启用标准。
在燕王府,官员的选拔不看背后的家世和势力,只看重个人的能力与才华。
在不同的职位上,设置特定的、专门的考核标准,择优录取,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胜任其职。
这也是这些年燕王府的幕僚团队一直保持稳定、未出现任何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注重实才实学,而非虚名虚位。
至于那燕地传闻中最为隐秘莫测的内阁,其真身竟藏匿于一间看似平平无奇的暖房之内。
暖房之中,仅设一地炉,环炉而置数把古朴木椅。
每隔半月,此地便会有一场早会与晚会。
在民间也被称为“小朝会”。
那几把木椅上,所坐之人无一不是燕地举足轻重的军政之中的大人物。
燕北军副指挥使封海平。
镇北侯,霍海。
水银都统章煜。
左司马刘温,以及太尉窦固。
这五位皆是陆家军中的老人。
还有一位新的面容,他便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三洲巡抚文孝和。
三十五岁科举第一榜进士,年仅数载,他便以卓越的才能和政绩,从九品县令一步步攀升,历经六次调任,皆在州郡留下显赫的政绩。
燕王府慧眼识珠,不愿人才埋没,遂四次破格提拔,却也不敢纳入内阁。
直至文孝和亲自踏上终南山,面见燕王,经燕王亲自首肯,方才得以加入这内阁。
屋内也就七把椅子,六人落座。
只空悬正中一把主座,已经空闲十年。
当然,除了内阁之外,燕王府还设有数十位参议和幕僚,他们各司其职。
每当有重大决策需要制定时,这些参议和幕僚提各抒其见后,最后再由内阁进行最终的决定。
今朝,晨曦微露,六人便已早有默契,早早汇聚于温室之内。
众人依次坐定,脸上无不流露喜悦,盖因今日,乃燕王重返燕京之盛事。
十年来燕王第一次回燕京。
此事于燕地全境,实为举足轻重之大事也。
左司马刘温率说道:
“昨日,燕王已遣玉爪飞书,言明今日迎接之事,宜简约而不宜铺张,以免扰民。”
霍海颔首应和,他乃燕北军中威望仅次于封北海,号称守将无敌。
观其貌,若非身着燕北黑色官服,俨然一田间老翁,面庞黝黑,发丝稀疏,唯有双目却精光熠熠。
想当年,霍海于云州以八千之众,力抗二十万北风铁骑,硬生生坚守城池三月之久。
直至陆沉率军赶到,开启定鼎一战,最终北风溃败。
战后,霍海封“镇北侯”。
霍海笑呵呵言道:“燕王性情如此,行事从不扰民,实欲与民共休。”
窦固亦笑道:
“昨日我等命人张贴榜文,告知燕京百姓无需出城迎接。”
“然我今日自府门而出,沿途百姓聚集,我恐今日又将人满为患。”
六人之中,那位民间最为神秘的水银都统章煜。
是一坐轮椅之中年儒生,衣着朴素,面容平凡,眉宇间却透露出温和之神态。
“我料亦是如此!”他轻声附和。
封海平见众人似乎皆持乐观其成之态,只得言道:
“反正此事与封某无关,若燕王怪罪,切莫牵涉于我。”
文孝和也是“一本正经”补充道:“既然不关封将军的事,可就和我文孝和也没关系。”
其余人都相视一笑。
霍海笑道:“大家都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