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举人被引领着,离开繁华的街道,走到隔壁一条清冷街巷时,看见了车厢里慵懒半靠半躺的赵都安。

    马车就安静地停在石板路上。

    挡风的车帘大大掀起来,赵都安手中还在翻看几册正阳先生注解的儒家书册,这会放下书本,露出微笑:

    “宋老先生,别来无恙啊。”

    在看到这位有“小阎王”之称的女帝红人瞬间,年约五旬的宋举人浑身一颤,心头那股热血,一下凉了半截。

    就好似隆冬时节,给人剥光了衣衫,兜头泼下一桶水。

    他嘴唇开合,略显嗫嚅道:“赵钦差……”

    赵都安一抬手,笑道:

    “莫要叫差了,本官回京后,就早不是钦差。唔,我走之后,太仓可好?”

    宋举人这才醒转,镇定了下精神,开始讲述后续。

    倒也没太多稀奇,赵都安当初离开后,知府孙孝准掌控全局。

    对其他参与银矿案的犯人逐一审问,并逐步深挖,整个府衙大牢一时间人满为患。

    宋举人身为涉案人之一,也被孙孝准叫去问了几次话,虽都全须全尾回来,但宋举人却亲眼目睹,府城里好几家比宋家庄底蕴更深的家族,都给知府打入大牢,抄没家产。

    这给安稳了大半辈子的老举人造成了极大冲击。

    之后,便是恩师正阳途径太仓,他前往护送。

    稀里糊涂进了城,也得知了高廉与王楚生的死讯。

    “一切安稳就好,”赵都安点了点头,一副与故人闲话家常的姿态,突地话锋一转,道:

    “听闻你追随正阳先生入京,这是刚从国子监回来?”

    宋举人凭空矮了一截,硬着头皮点头:

    “恩师入京,作为弟子,理应服其劳……”

    他很慌!

    虽有“正阳学派”这个身份护持,但见识过赵都安手段的他明白,这位想摁死自己,不费吹灰之力。

    “呵呵,不必紧张,”赵都安点破他心思般道:

    “正阳先生此来,虽向朝廷下了战书,但本官虽是武人,却素来对有学问的读书人很是尊敬,正阳先生大名,也是如雷贯耳。

    本想着亲自去拜会,但终归不便,呵,偶见宋举人你在这边,正好,本官读书有些疑惑,可否请举人解惑?”

    他晃了晃手里,正阳先生的代表作《六书章句集注》。

    宋举人怔了下,这位阎王爷截住自己,就为了请教学问?

    “老朽才疏学浅,不知赵大人有何疑惑?”

    赵都安笑问道:

    “何为正学?读书人为学为人当以何为正途?”

    就这?宋举人诧异,这个问题,恰是四天后的论学主题,他自然滚瓜烂熟,说道:

    “圣人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乃为德行。格物者,应当是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之意……”

    身为正阳弟子,这套理论,自是正阳学派的典型观念,也是大虞朝儒学界较为正统的理论。

    所谓的“匡扶正学”,并非标新立异,本就是溯本追源,重新将这套理论拿出来。

    赵都安露出恍然模样,旋即又愁眉苦脸道:

    “本官看这书上,也是这般说的。但前些日子,却又听了个别样的说辞,与这书本冲突,故而迷惑不解。”

    宋举人好奇道:“敢问大人听了什么说辞?”

    赵都安淡淡道:

    “哦,大抵是什么‘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之类的话。”

    见赵都安没有杀害他的意图,谈话又进入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宋举人也放松了许多,闻言不禁笑道:

    “此等说法,着实……新颖。”

    他刻意用了“新颖”这个中性词,心中却是不屑的。

    世上有太多读书人,标新立异,喜欢搞一些新词,乍一听玄乎的话,为的无非是彰显自身,以求名声。

    宋举人读书数十年,对这种事见惯了,本能地看低,认为又是什么狂生故作怪异言语,以博人眼球。

    但碍于赵都安身份,不好贬低罢了。

    “赵大人,老朽只能说,以我读书多年所见,却不曾听闻圣人说过类似的话。”他委婉地道。

    “这样啊。”赵都安有些失望,笑道:

    “本官知道了,呵呵,我还有事,便先走了。”

    “呃……不敢耽搁大人时间。”宋举人拱手,目送马车辘辘远去。

    ……

    等确定车马离开,他茫然地站在原地,拧紧眉头,总觉得古怪的很。

    是自己多想了?

    难道,人家就真的只是偶遇自己,闲聊几句?

    是了,自己一个地方上的小举人,又算的了什么,值得女帝宠臣专门针对?

    这样一想,他也眉头舒展,放下心来,迈步往回走,只是走了几十步,又再次拧紧了眉头: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这话……似乎……”

    初听时只以为是妄言,但此刻琢磨,却有如十年老茶,渐渐氤氲出滋味来。

    宋举人想着这句话,不知不觉,走回了下榻的客栈。

    正阳学派一百多名弟子入城,一座客栈自然住不下,故而,是分散成好几个客栈居住。

    宋举人没能与恩师住在一起,只与几位师兄弟,选了同一家住。

    他迷迷糊糊上了楼,忽然一侧房门打开,他不慎与之相撞。

    “啊,宋师弟,你可撞到了?伤了没有?”

    屋中走出的,赫然是一名气度神采不凡的中年人,约莫三四十岁,却叫更年长的宋举人师弟。

    此人名为陆成,乃是正阳先生得意门生之一,是一众弟子的“师兄”,也是正阳学派中,真正得到了“真传”的弟子。

    正所谓学无长幼,达者为师,故而这一声师弟并不突兀。

    “陆师兄,我没事,只是在想一些事。”宋举人回过神,摆手表示自己无碍。

    陆成笑道:“咦,你独自回来的?”

    “恩,”宋举人简略将自己这一队人,给国子监赶出来的事说了下。

    然后,他近乎鬼使神差地道:

    “师兄,我有一事不解,我回来时,遇到一……呃,相熟之人,与之攀谈,提到了正学,对方提出了一个观点,我想不明白。”

    陆成微笑道:“哦?且说来听听。”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这,倒是……有趣,且容我思量一二。”

    “好,我先回屋,晚些再来向师兄请教。”

    宋举人告辞,知道学问这种事,须得仔细思量。

    ……

    陆成回到房间,关上门,咀嚼着这几个词。

    起初还不很在意,但渐渐的,眉头也拧紧了起来。

    他坐了一阵,只觉口干舌燥,起身拎起茶壶,给自己倒水,只是倒水的功夫,脑海中突兀划过一道闪电。

    有如五雷轰顶!

    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陆成如遭雷击,大脑骤然被慑住,进入了深度思考状态,双眼无神,脑子里却已无数念头沉浮。

    “哗哗……”

    茶水从杯中溢出,他也没有察觉,任凭一壶水都流淌在桌上,又沿着桌面哗啦啦淌在地上。

    毫无所觉!

    “不对……不对啊……歪理邪说,岂有此理!?”

    “可……若当真如此,那格物致知何以解?恩师注释的岂非全错了?从一开始,根本方向就错了?怎么可能?”

    “但,倘若如此想,岂不是……”

    一个个念头如游鱼,在心海中跃起,又坠落,荡开一片片涟漪,以酿成风暴。

    不知过了多久。

    “师兄……我来请教那个问题……”

    突然,房门被推开,是宋举人去而复返。

    他口中说着话,可下一秒却愣住了,怔怔盯着房间中肆意流淌的茶水,被打湿的书籍,随意摔在桌上,几乎滚在桌沿边上的茶壶。

    以及仿佛入魔了般,正在房间中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的陆师兄。

    “师兄,你这是……”宋举人懵了下。

    却见往日里休养极好,极有君子风度,待人温和有礼的陆师兄表情有些扭曲,状态明显不对。

    听到动静,陆成转过头来,露出了有些泛红的双眼。

    “啊……”宋举人吓了一跳,“师兄,你这是……”

    陆成深深吸了口气,眼神中的迷惘与癫狂退去,恢复清明,他歉意地笑笑,揉了揉脸,道:

    “想到了一些事,有些失态。”

    陆成想了想,对犹自茫然的宋举人斟酌道:

    “你问我的事,我也有些想不通,这样吧,我出去一趟,请教恩师。”

    宋举人吃了一惊,他学问不够扎实,只觉得这几个字似有奥妙,却尚未完全品味出其深意。

    见学派中,学问只在恩师之下的师兄都答不出,不由有些震惊。

    “可是天色已经黑了……”他略有结巴道:“这个时辰……”

    陆成却压根没听,已经走了出去,蹬蹬传开他下楼的脚步声:

    “还早,来得及。”

    “陆师兄?你去哪?”

    这时,客栈门口,外出的那些正阳学派的弟子正巧回来,不禁问道。

    陆成却只摆摆手,没仔细解释,便奔出了客栈外,只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

    暮色已至,京城蒙上夜色。

    陆成马不停蹄,抵达另外一座更为气派的客栈时,发现这里楼外宾客渐散,都是闻讯来拜访正阳先生的。

    只是为了避免恩师被打扰,几乎所有宾客都给门口的弟子拦了出去。

    “陆师兄?你过来了?”一名弟子惊讶道。

    陆成点了点头,说道:“我有事找先生。”

    “先生在客栈房间里。”

    “好。”

    自家人,当然没有阻拦的道理。

    陆成穿过人群,抵达了客栈后院,专门给正阳居住的独门的房间。

    此刻,屋中已然掌灯。

    陆成叩开门后,进了屋子,就看到身穿儒袍,头戴方帽,颌下生着一蓬美髯的中年男子正端坐书桌后,翻阅典籍,为几日后的辩论准备。

    “陆成啊,”正阳先生抬起头,露出笑容,“怎么这个时候过来?”

    陆成恭敬地稽首,执弟子礼,旋即才道:

    “先生,我有一学问之事不解,故来请教。”

    感谢:鸦羽wd的500点币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