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通过分享一盒烟丝,亚瑟很快就与两位武官把感情弄得热络起来。
三人聊天打屁谈天说地,从英格兰的风土人情,谈到俄罗斯的雪原大地,而到了最后,由于相同的职业共鸣,三人又忍不住痛骂起不懂事的上级领导以及明珠暗投的自己。
在琐碎的言语中,亚瑟总算是模糊的构建起了对这个欧洲东方大国的基本印象。
从前亚瑟对于19世纪俄国的了解无非只有几个杰出的文豪与受到文豪抨击的农奴制与朦胧的行政体制。
至于对俄罗斯御前办公厅这个神秘组织的理解,更是只限于一点零星的简单信息。
但现在,这个概念总算清晰了一点。
俄罗斯御前办公厅,其前身是彼得大帝时期设立的沙皇陛下办公室,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改为御前秘书处,保罗一世时期地位继续提升,并正式更名为御前办公厅。
只不过,在整个18世纪,御前办公厅都属于秘密不公开的组织,办公厅的职权范围也没有定数和法律依据,纯粹看沙皇的心情。
而在1812年后,为了应对拿破仑对俄国的进攻,御前办公厅被正式宣布公开化,其职能与上下级关系也开始接近于清朝的军机处,办公厅不对任何部门负责,而是直接向沙皇汇报工作,他们负责为亚历山大一世收集传达一切他感兴趣的事务和旨意。
比如说:与指挥官通信、安置战俘、安排军队补给和扎营等等。
万幸的是,这时候没有机关枪,也没有电报这种可以快速传递命令的手段,要不然坐在圣彼得堡指点江山的亚历山大一世完全可以通过御前办公厅要求前线将机枪阵地向左移动五米。
而在拿破仑战争后,御前办公厅的权力开始不断扩张,并且成功的把这种不受管控的权力以条文形式规定在了明面上。
《沙皇陛下办公厅条例》直接规定:沙皇陛下办公厅的存在是为了处理直接归沙皇本人研究和决定的事务,这里的所有事务由沙皇直接处理,或者由沙皇授权办公厅长官处理。沙皇意愿的范围无法确定,因此沙皇陛下办公厅的权限和制度也无法确定。
这段话总结起来,几乎约等于御前办公厅的权力是无限的。
而不久之后,俄国高级官员考核晋升以及对地方行政、警察机构的施政评价权力也被御前办公厅死死捏在手里。
在它的面前,俄罗斯的其他部门无不畏惧,谁要是得罪了御前办公厅,政治生涯提前结束都能算是善终了。
而权力的膨胀带来的自然就是机构规模的大幅度扩充,御前办公厅很快就在短短几年之内,从一个厅扩充为四个厅。
其中,第一厅负责监督所有部门工作,除海军部与陆军部外,所有部门首脑甚至于正教会总检察长都每天早晨都必须向第一厅汇报工作。
而第二厅则将立法权力抓在了手里,俄国司法部只负责执行第二厅的决议。
至于第三厅,则更是重量级。
准确的说,第三厅几乎囊括了所有亚瑟这个苏格兰场警司想都不敢想的权力。
第三厅下设五个处,第一处负责政治侦查,秘密监视国内革命组织和社会活动家,并办理政治案件。
第二处负责打击分离主义与宗教激进分子。
第三处则专门针对外国情报,不仅要监视境内的外国人,还要负责对外刺探消息。
第四处则是机动性的,他们专门负责处理国内突发舆情和重大事件,并收集重要信息。
至于第五处,他们的工作职责和几个兄弟部门一比,就显得平平无奇了。它专门负责书报、戏剧等文化出版领域的审查。
而为了保证第三厅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他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执行机构,那就是训练有素、遍布全国的俄国宪兵。
直接对沙皇负责,权力不受法律约束,而且随时随地能出动宪兵平事,这一切要素使得第三厅俨然成了御前办公厅里乃至于全俄国最不好惹的部门。
当警察能当到第三厅那种程度,也算是登峰造极了。至少在不列颠,亚瑟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座小岛上,别说建立一个第三厅那样的组织,就连成立苏格兰场这样的普通治安组织,都有一堆人不情愿。
伦敦各个教区前不久还在议会发牢骚说:“原本以为建立苏格兰场能让教区的治安费支出降低不少,可年底算账才发现,往年伦敦教区自己聘请治安官只需要花十七万镑,但苏格兰场今年的经费都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镑。这么费钱的东西,不如直接解散了吧?”
不过各个教区的教士们虽然提了这么一嘴,但内务部在这个问题上却表现的异常强硬,解散苏格兰场谈都没得谈。
俗话说得好,建立一个部门容易,解散一个部门难。
或许教士们是真的在为教区住民考虑,需要把治安税降下来,但在内务部看来,这就是在夺我的权啊!
你今天可以把苏格兰场撤了,明天是不是打算把我们内务部也给撤了?
想降税?可以啊!你去向议会申请解散皇家海军,他们每年烧那么多军费有什么用?
你让他们少造两艘船,把造战列舰的钱拿出来补贴教区居民嘛。
亚瑟说到这个地方,两个大胡子武官也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他们越看这个英国佬越觉得顺眼,正二人想着约他晚上到哪儿喝顿大酒呢,忽然,使馆里走出了一位留着波浪卷发、拄着手杖、穿一身黑风衣、盖着大檐帽的中老年男人。
两位武官看见那位老绅士,赶忙笑着伸手打了个招呼:“Guten tag!herr metternich。”
老绅士听到这话,抬手轻轻碰了碰帽檐,随后便迈着沉重有力的步伐走下台阶,没过多久便出了使馆大门。
亚瑟眉头微微一皱,对方说的好像是德语。
虽然在伦敦大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们读懂中世纪时期欧洲各国的官方文献资料,历史系会开设拉丁语和希腊语课程,但是德语显然不在授课范围之内。
不过虽然亚瑟没学过德语,但是他上辈子好歹看过点德语视频,但遗憾的是,他只认识一句反动标语——Heil Hitler,但很显然的是,对方今天说的肯定不是这一句,距离那位小胡子先生诞生最起码还有半个世纪。
他正打算询问武官刚刚经过的那位老绅士是谁时,还不等开口却忽然听见一阵盈盈笑语。
“您想必就是黑斯廷斯先生了吧?”
亚瑟扭头望去,说话的是一位拖着米黄锦缎长裙、戴着两颗祖母绿耳坠、白皙的脖颈处坠着碎钻项链、蕾丝白手套上还套着颗鸽血红戒指的靓丽夫人。
在伦敦,有钱的夫人有不少,漂亮的夫人则更多,但是有钱又漂亮,并且还能住在俄罗斯大使馆的,应该就只有这么一位了。
亚瑟摘下帽子行礼道:“夫人,很高兴见到伱。”
利文夫人笑眯眯的打量着亚瑟:“真是和艾米莉形容的一模一样,确实是位典型的英国绅士。光是看外表的话,肯定任谁也想不到,您竟然会是一位常年与罪犯打交道的苏格兰场警官。”
亚瑟听到夫人的恭维,并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他很清楚,面前这位美丽的夫人只要轻轻扇动百褶裙就能在欧洲掀起阵阵风浪。
亚瑟微笑着将托在手中的留声机交给一旁的仆人,随后又从兜里掏出钱包,抽出四张音乐会门票递了过去。
“夫人,很高兴能够在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务上帮到您。有赖于您与考珀夫人的热情支持,我已经成功加入了伦敦爱乐协会,在与莫谢莱斯先生商量之后,我们打算于本周末在科堡剧场进行爱乐协会第三交响乐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如果您能在百忙之中带上您的家人或者朋友前来参加音乐会,那么伦敦爱乐协会将不胜荣幸。”
利文夫人接过门票与附在门票后的节目单,只是轻轻扫了一眼,她便眼前一亮道:“喔!上帝啊!您确定没有弄错吗?这次的音乐会除了您以外,莫谢莱斯先生、门德尔松先生也会登台?”
亚瑟含笑点头道:“没错,协会里对第三交响乐团的初次登场非常重视,莫谢莱斯先生作为协会负责人,总是憋着一口气想把第三乐团的名气一炮打响。所以,他才特意将正在意大利游历的门德尔松先生给召了回来。
除此之外,我还可以私下透露给您一个消息,莫谢莱斯先生正在竭力争取与他同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任教的西普里亚尼·波特先生加盟本场音乐会。就目前我从莫谢莱斯先生那里得到的讯息来看,波特先生的加盟形势十分乐观。”
纵然是利文夫人这样的贵妇人,可听到这场音乐会拥有的空前强大阵容时,依然按捺不住的有些激动。
久负盛名的伦敦爱乐协会首席指挥、皇家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伊格纳兹·莫谢莱斯,
21岁就名满欧洲的天才钢琴家、《仲夏夜之梦序曲》的作者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还有全英格兰最好的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曲演奏者西普里亚尼·波特。
再加上一位现在名声不显,但未来肯定会迅速走红的苏格兰场的帕格尼尼——亚瑟·黑斯廷斯。
这样的豪华阵容,已经足以支撑起圣诞晚会这样的大型演出,仅仅用来进行一次例行的周日音乐会,在利文夫人看来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亚瑟看到利文夫人有所意动,但却没有上升到决定性的程度,于是便持续加码道:“当然,虽然莫谢莱斯、门德尔松以及波特都是绝对的实力派钢琴家,但是如果和音乐会的特邀嘉宾相比,他们还是相形见绌。”
利文夫人听到这里,禁不住用白手套掩住了嘴:“您的意思是,还有高手?”
亚瑟微笑着点头道:“我听莫谢莱斯先生说,他的老师,全大不列颠钢琴手的导师——穆齐奥·克莱门蒂先生将会出席本场音乐会。”
“穆齐奥·克莱门蒂?”利文夫人听到这个名字忍不住睁大眼睛,吃惊道:“他不是有十多年没办过音乐会了吗?”
亚瑟微笑道:“正如您说的那样,克莱门蒂先生十多年前就开始专职从事音乐教育,不再出席音乐会演出了。但是这一次是例外,他老人家年事已高,所以打算在不久之后便宣告退休了。这一次,应当会成为他的谢幕演出。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代替莫谢莱斯先生竭力请求您可以出席本场音乐会,他想要能够为恩师献上一个体面的告别音乐会。如果您这样的社会名流愿意列席,莫谢莱斯先生一定会感激不尽的。”
利文夫人听到这话,终于不再犹豫了。
穆齐奥·克莱门蒂这个名字在后世虽然不像是莫扎特与贝多芬那么显赫,但是在19世纪的欧洲,这位一生创作了110多首钢琴曲的大师却是与莫扎特和贝多芬比肩的传奇钢琴家。
甚至于在英国,他的名气与受到的推崇还要压过莫扎特与贝多芬一头,这位来自亚平宁半岛的浪漫派钢琴家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不列颠音乐界的领头羊。
利文夫人当即表示道:“请您放心,能够出席克莱门蒂先生的告别演出,这实在是一种无上的荣幸。就算您今天不主动向我请求,我也一定会在俱乐部里主动帮克莱门蒂先生宣传这场音乐会的。
去维也纳旅行却没有听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演奏等于一无所获,而来到伦敦不曾听过克莱门蒂先生演奏却等于这一辈子都白活。正好最近我有一位朋友从奥地利赶来,到时候我可以带上他品鉴一番克莱门蒂的演奏风格与维也纳的钢琴家们孰优孰劣。”
“奥地利赶来的朋友?”亚瑟听到这话,先是一愣,他忽然想起了刚刚两位沙俄武官们说过的那句德语——Herr Metternich。
Metternich?
梅特涅?
他猛地回头望去,然而他的身后早已不见了老绅士的踪影。
见鬼!
刚刚那位,就是奥地利帝国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
他来俄罗斯大使馆做什么?
(本章完)
三人聊天打屁谈天说地,从英格兰的风土人情,谈到俄罗斯的雪原大地,而到了最后,由于相同的职业共鸣,三人又忍不住痛骂起不懂事的上级领导以及明珠暗投的自己。
在琐碎的言语中,亚瑟总算是模糊的构建起了对这个欧洲东方大国的基本印象。
从前亚瑟对于19世纪俄国的了解无非只有几个杰出的文豪与受到文豪抨击的农奴制与朦胧的行政体制。
至于对俄罗斯御前办公厅这个神秘组织的理解,更是只限于一点零星的简单信息。
但现在,这个概念总算清晰了一点。
俄罗斯御前办公厅,其前身是彼得大帝时期设立的沙皇陛下办公室,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改为御前秘书处,保罗一世时期地位继续提升,并正式更名为御前办公厅。
只不过,在整个18世纪,御前办公厅都属于秘密不公开的组织,办公厅的职权范围也没有定数和法律依据,纯粹看沙皇的心情。
而在1812年后,为了应对拿破仑对俄国的进攻,御前办公厅被正式宣布公开化,其职能与上下级关系也开始接近于清朝的军机处,办公厅不对任何部门负责,而是直接向沙皇汇报工作,他们负责为亚历山大一世收集传达一切他感兴趣的事务和旨意。
比如说:与指挥官通信、安置战俘、安排军队补给和扎营等等。
万幸的是,这时候没有机关枪,也没有电报这种可以快速传递命令的手段,要不然坐在圣彼得堡指点江山的亚历山大一世完全可以通过御前办公厅要求前线将机枪阵地向左移动五米。
而在拿破仑战争后,御前办公厅的权力开始不断扩张,并且成功的把这种不受管控的权力以条文形式规定在了明面上。
《沙皇陛下办公厅条例》直接规定:沙皇陛下办公厅的存在是为了处理直接归沙皇本人研究和决定的事务,这里的所有事务由沙皇直接处理,或者由沙皇授权办公厅长官处理。沙皇意愿的范围无法确定,因此沙皇陛下办公厅的权限和制度也无法确定。
这段话总结起来,几乎约等于御前办公厅的权力是无限的。
而不久之后,俄国高级官员考核晋升以及对地方行政、警察机构的施政评价权力也被御前办公厅死死捏在手里。
在它的面前,俄罗斯的其他部门无不畏惧,谁要是得罪了御前办公厅,政治生涯提前结束都能算是善终了。
而权力的膨胀带来的自然就是机构规模的大幅度扩充,御前办公厅很快就在短短几年之内,从一个厅扩充为四个厅。
其中,第一厅负责监督所有部门工作,除海军部与陆军部外,所有部门首脑甚至于正教会总检察长都每天早晨都必须向第一厅汇报工作。
而第二厅则将立法权力抓在了手里,俄国司法部只负责执行第二厅的决议。
至于第三厅,则更是重量级。
准确的说,第三厅几乎囊括了所有亚瑟这个苏格兰场警司想都不敢想的权力。
第三厅下设五个处,第一处负责政治侦查,秘密监视国内革命组织和社会活动家,并办理政治案件。
第二处负责打击分离主义与宗教激进分子。
第三处则专门针对外国情报,不仅要监视境内的外国人,还要负责对外刺探消息。
第四处则是机动性的,他们专门负责处理国内突发舆情和重大事件,并收集重要信息。
至于第五处,他们的工作职责和几个兄弟部门一比,就显得平平无奇了。它专门负责书报、戏剧等文化出版领域的审查。
而为了保证第三厅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他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执行机构,那就是训练有素、遍布全国的俄国宪兵。
直接对沙皇负责,权力不受法律约束,而且随时随地能出动宪兵平事,这一切要素使得第三厅俨然成了御前办公厅里乃至于全俄国最不好惹的部门。
当警察能当到第三厅那种程度,也算是登峰造极了。至少在不列颠,亚瑟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座小岛上,别说建立一个第三厅那样的组织,就连成立苏格兰场这样的普通治安组织,都有一堆人不情愿。
伦敦各个教区前不久还在议会发牢骚说:“原本以为建立苏格兰场能让教区的治安费支出降低不少,可年底算账才发现,往年伦敦教区自己聘请治安官只需要花十七万镑,但苏格兰场今年的经费都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镑。这么费钱的东西,不如直接解散了吧?”
不过各个教区的教士们虽然提了这么一嘴,但内务部在这个问题上却表现的异常强硬,解散苏格兰场谈都没得谈。
俗话说得好,建立一个部门容易,解散一个部门难。
或许教士们是真的在为教区住民考虑,需要把治安税降下来,但在内务部看来,这就是在夺我的权啊!
你今天可以把苏格兰场撤了,明天是不是打算把我们内务部也给撤了?
想降税?可以啊!你去向议会申请解散皇家海军,他们每年烧那么多军费有什么用?
你让他们少造两艘船,把造战列舰的钱拿出来补贴教区居民嘛。
亚瑟说到这个地方,两个大胡子武官也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他们越看这个英国佬越觉得顺眼,正二人想着约他晚上到哪儿喝顿大酒呢,忽然,使馆里走出了一位留着波浪卷发、拄着手杖、穿一身黑风衣、盖着大檐帽的中老年男人。
两位武官看见那位老绅士,赶忙笑着伸手打了个招呼:“Guten tag!herr metternich。”
老绅士听到这话,抬手轻轻碰了碰帽檐,随后便迈着沉重有力的步伐走下台阶,没过多久便出了使馆大门。
亚瑟眉头微微一皱,对方说的好像是德语。
虽然在伦敦大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们读懂中世纪时期欧洲各国的官方文献资料,历史系会开设拉丁语和希腊语课程,但是德语显然不在授课范围之内。
不过虽然亚瑟没学过德语,但是他上辈子好歹看过点德语视频,但遗憾的是,他只认识一句反动标语——Heil Hitler,但很显然的是,对方今天说的肯定不是这一句,距离那位小胡子先生诞生最起码还有半个世纪。
他正打算询问武官刚刚经过的那位老绅士是谁时,还不等开口却忽然听见一阵盈盈笑语。
“您想必就是黑斯廷斯先生了吧?”
亚瑟扭头望去,说话的是一位拖着米黄锦缎长裙、戴着两颗祖母绿耳坠、白皙的脖颈处坠着碎钻项链、蕾丝白手套上还套着颗鸽血红戒指的靓丽夫人。
在伦敦,有钱的夫人有不少,漂亮的夫人则更多,但是有钱又漂亮,并且还能住在俄罗斯大使馆的,应该就只有这么一位了。
亚瑟摘下帽子行礼道:“夫人,很高兴见到伱。”
利文夫人笑眯眯的打量着亚瑟:“真是和艾米莉形容的一模一样,确实是位典型的英国绅士。光是看外表的话,肯定任谁也想不到,您竟然会是一位常年与罪犯打交道的苏格兰场警官。”
亚瑟听到夫人的恭维,并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他很清楚,面前这位美丽的夫人只要轻轻扇动百褶裙就能在欧洲掀起阵阵风浪。
亚瑟微笑着将托在手中的留声机交给一旁的仆人,随后又从兜里掏出钱包,抽出四张音乐会门票递了过去。
“夫人,很高兴能够在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务上帮到您。有赖于您与考珀夫人的热情支持,我已经成功加入了伦敦爱乐协会,在与莫谢莱斯先生商量之后,我们打算于本周末在科堡剧场进行爱乐协会第三交响乐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如果您能在百忙之中带上您的家人或者朋友前来参加音乐会,那么伦敦爱乐协会将不胜荣幸。”
利文夫人接过门票与附在门票后的节目单,只是轻轻扫了一眼,她便眼前一亮道:“喔!上帝啊!您确定没有弄错吗?这次的音乐会除了您以外,莫谢莱斯先生、门德尔松先生也会登台?”
亚瑟含笑点头道:“没错,协会里对第三交响乐团的初次登场非常重视,莫谢莱斯先生作为协会负责人,总是憋着一口气想把第三乐团的名气一炮打响。所以,他才特意将正在意大利游历的门德尔松先生给召了回来。
除此之外,我还可以私下透露给您一个消息,莫谢莱斯先生正在竭力争取与他同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任教的西普里亚尼·波特先生加盟本场音乐会。就目前我从莫谢莱斯先生那里得到的讯息来看,波特先生的加盟形势十分乐观。”
纵然是利文夫人这样的贵妇人,可听到这场音乐会拥有的空前强大阵容时,依然按捺不住的有些激动。
久负盛名的伦敦爱乐协会首席指挥、皇家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伊格纳兹·莫谢莱斯,
21岁就名满欧洲的天才钢琴家、《仲夏夜之梦序曲》的作者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还有全英格兰最好的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曲演奏者西普里亚尼·波特。
再加上一位现在名声不显,但未来肯定会迅速走红的苏格兰场的帕格尼尼——亚瑟·黑斯廷斯。
这样的豪华阵容,已经足以支撑起圣诞晚会这样的大型演出,仅仅用来进行一次例行的周日音乐会,在利文夫人看来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亚瑟看到利文夫人有所意动,但却没有上升到决定性的程度,于是便持续加码道:“当然,虽然莫谢莱斯、门德尔松以及波特都是绝对的实力派钢琴家,但是如果和音乐会的特邀嘉宾相比,他们还是相形见绌。”
利文夫人听到这里,禁不住用白手套掩住了嘴:“您的意思是,还有高手?”
亚瑟微笑着点头道:“我听莫谢莱斯先生说,他的老师,全大不列颠钢琴手的导师——穆齐奥·克莱门蒂先生将会出席本场音乐会。”
“穆齐奥·克莱门蒂?”利文夫人听到这个名字忍不住睁大眼睛,吃惊道:“他不是有十多年没办过音乐会了吗?”
亚瑟微笑道:“正如您说的那样,克莱门蒂先生十多年前就开始专职从事音乐教育,不再出席音乐会演出了。但是这一次是例外,他老人家年事已高,所以打算在不久之后便宣告退休了。这一次,应当会成为他的谢幕演出。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代替莫谢莱斯先生竭力请求您可以出席本场音乐会,他想要能够为恩师献上一个体面的告别音乐会。如果您这样的社会名流愿意列席,莫谢莱斯先生一定会感激不尽的。”
利文夫人听到这话,终于不再犹豫了。
穆齐奥·克莱门蒂这个名字在后世虽然不像是莫扎特与贝多芬那么显赫,但是在19世纪的欧洲,这位一生创作了110多首钢琴曲的大师却是与莫扎特和贝多芬比肩的传奇钢琴家。
甚至于在英国,他的名气与受到的推崇还要压过莫扎特与贝多芬一头,这位来自亚平宁半岛的浪漫派钢琴家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不列颠音乐界的领头羊。
利文夫人当即表示道:“请您放心,能够出席克莱门蒂先生的告别演出,这实在是一种无上的荣幸。就算您今天不主动向我请求,我也一定会在俱乐部里主动帮克莱门蒂先生宣传这场音乐会的。
去维也纳旅行却没有听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演奏等于一无所获,而来到伦敦不曾听过克莱门蒂先生演奏却等于这一辈子都白活。正好最近我有一位朋友从奥地利赶来,到时候我可以带上他品鉴一番克莱门蒂的演奏风格与维也纳的钢琴家们孰优孰劣。”
“奥地利赶来的朋友?”亚瑟听到这话,先是一愣,他忽然想起了刚刚两位沙俄武官们说过的那句德语——Herr Metternich。
Metternich?
梅特涅?
他猛地回头望去,然而他的身后早已不见了老绅士的踪影。
见鬼!
刚刚那位,就是奥地利帝国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
他来俄罗斯大使馆做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