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九年,一支由东方突然出现的明朝军队如同一股突如其来的风暴,快速席卷了莫卧儿帝国的东部边境。他们的目标直指孟加拉地区的心脏地带——达卡城。这支军队的突然到来不仅打破了帝国东部近些年来难得的宁静,更在当地居民心中激起了波澜。
他们从东而来,是阿拉干人?是缅甸人?直到一些有过远航经历的商人看到这支军队的旗帜,才惊讶地告诉身边的人群:他们是大明的军队,亦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是大明在其帝国南方的一支强大私人武装——南疆警备军。
大明军队,或者大明的私人武装,在这些孟加拉人看来并无二致,反正都是从那个强大帝国而来的。现在所有人都在心里生出一个巨大的疑问:明军怎么来了?
达卡城,这座坐落在孟加拉平原之上的古城,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意盎然的大地上。土红色的城墙高大而坚固,犹如巨龙蜿蜒,守护着城内的安宁。
街道两旁,郁郁葱葱的热带树木摇曳生姿,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市场上,五彩斑斓的商品琳琅满目,从华丽的丝绸到璀璨的宝石,从浓郁的香料到精美的陶瓷,无不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富饶。
然而,光辉璀璨这只是这座城市的外表。在莫卧儿帝国的铁蹄下,达卡城的繁荣却如同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三十多年前便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帝国高层的腐败与贪婪,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城市的经济也往往随着政令动荡不安。
是的,三十多年前,莫卧儿帝国才征服了这座城市,征服了孟加拉,而这一时间还算不得太长。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些蒙古后裔的军队在城市中横冲直撞,而他们的治理则更是对城中居民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让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由内而外的出现困窘,现在已经只剩下最后的体面了。
莫卧儿人实行的制度叫做“扎米纳德”。本质上,这是一种土地税收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将土地所有权和税收征收权分离,使得扎米纳德(注:可以理解为地主)成为了帝国与农民之间的中介。
根据扎米纳德制度,皇帝将大片土地授予扎米纳德,而扎米纳德则负责向农民征收地租,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税收上缴给皇帝,剩余的部分则作为扎米纳德的收入。
这一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皇帝直接管理土地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扎米纳德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可以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扎米纳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为扎米纳德为了增加收入,会努力提高土地的产出。然而,这一制度也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扎米纳德往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而农民则处于显而易见的弱势地位,不仅承担重税,还要忍受各种压迫。
随着时间的推移,扎米纳德制度逐渐演变,有些扎米纳德通过各种手段扩大自己的土地所有权,甚至成为事实上的土地所有者。这使得一些扎米纳德的利益与帝国的利益相悖,最终导致了这一制度的衰落——不过这是后话,暂时不必多言。
当“明朝军队”突然出现在达卡城的边境上时,当地居民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也不知道这些陌生的面孔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命运。
城墙上的守卫紧张地注视着远处的尘土飞扬,手中的武器紧握不放。街道上的行人匆匆忙忙,生怕被卷入即将到来的战火之中。
然而,镇守此地的帝国三皇子在不久前受到皇帝所命而领兵西进,这座精锐兵力被抽调一空而变得防守空虚的达卡城,反而帮助了城中居民——守军很快失败,“明军”顺利进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的行为逐渐打消了当地居民的疑虑。他们发现,这些士兵不仅不是野蛮的征服者,反而是带来正义和秩序的使者。
这支明军纪律严明,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井然有序。他们没有随意掠夺,没有对无辜的平民施暴。相反,他们努力维护当地的秩序,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达卡城的街头巷尾,明军士兵也与当地居民开始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用手势和简单的语言交流,试图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过不了几天,明军士兵们甚至开始帮助当地居民修缮损坏的房屋,清理堵塞的排水沟,乃至在农田里帮忙耕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关怀。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一位年轻的明军士兵在市场上遇到了一位卖香料的老商人。老商人是极少数因为战乱失去了家人和店铺的倒霉蛋——他的店铺被一发火炮流弹命中,被彻底摧毁,这也使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年轻的士兵很是同情老商人的遭遇,决定帮助他重建生活。他用自己的战时津贴购买了老商人所剩不多的香料存货,并帮助他重新搭建了摊位。这一举动很快在当地传开,人们纷纷称赞明军的善良和慷慨。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在当地的影响日益扩大。他们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还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知识。
第一座汉文学馆和儒家书院很快建立,占领军公开宣布可以免费就读,这让当地不少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医学和农业技术的传播,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原封不动从南疆照抄而来的“饮水须烧开,厕所要广建”等措施,更是直接降低了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生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欢迎和支持这支“明朝军队”。
当明军与莫卧儿帝国之间爆发的那场昆蒂之战结果传来时,达卡城的居民都知道明军取得了最终胜利,这不仅没有让他们失望,反而使他们欢欣鼓舞。
很快,在达卡城的广场上,当地居民为明军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他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些当地的年轻人甚至多方打探,希望加入这支明军。
他们的希望虽然最终因为“侯爷尚未下达相关政令”而无法获批进入警备军系统,但因为“小侯爷仁厚,决定暂编达卡治安大队收容尔等”,从而成为了这支“明军”在当地维持治安的助手。
然而,这样的顺利也仅止于达卡城等几处较大的城市。在南疆军兵力难以深入的小城以及更广大的乡村,当地人对于这支因语言关系而无法交流的军队冷眼旁观。在他们看来,这支军队虽然看似不如当年的莫卧儿大军残暴,但依旧不是自己人——这些人甚至不做礼拜。
当阿克巴大帝发现无法顺利击败南疆军而暂时退回阿格拉修整之后,皇帝派出的无数密使开始来往于这些孟加拉偏僻地区。他们联络到了大大小小各路“扎米纳德”,劝说他们为了帝国与他们自身的利益反对南疆军的占领。
这并不困难,因为“扎米纳德”可以藉由帝国的制度享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种种特权,而这些特权却不是南疆军能给予的——至少高务实目前并未给高渊、刘馨这样大的自由裁量权。
这样一来,除了几座大城市之外,南疆军对孟加拉的占领就逐渐陷入被动。不多时,各地就开始上演“处处狼烟”的戏码。虽说这些反对者的力量单独来看都不算大,可正如苍蝇多了一样,虽然无法对人直接造成严重伤害,却能十足的恶心你。
南疆军从一开始习惯于出动协级规模的平叛军,逐渐降低到标,然后降低到营,最后降低到连——也就是从出动数千到出动千余,再降低到出动三百,最后竟然开始每次只出动百余人。
不过,虽然单支平叛兵力一降再降,可是出动的次数却是日益增多。以至于曾有一日,刘馨在一天之内批准出动了五十三支平叛部队,搞得她不厌其烦,最后只能将此权力临时下放,由标一级的指挥主官——也就是标统来决定。
按照这一临时规定,除非发现此次叛乱者拥众过万,否则不必上报远征军司令部,由各部队按照驻地或临时战区辖地原则自行解决。
终于空出时间来的刘馨并没有就此清闲下来,她的工作是所有人中最为繁忙的,一方面是以副司令身份实际主管军务,一方面又因为是“秘书长亲临战区”,毫无疑问地也得负责其他政务,真个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了。
这一日,她正在查看最新上报的莫卧儿帝国军事制度简报。这份简报不同于以往细作们东一言西一语的报告,它比较详细的归纳汇总了莫卧儿的军事制度,然后还考虑到了远征军高层事务繁忙的问题,另外给了一份简要概述。
这份概述很符合刘馨此刻的需求,因为她确实太忙了。根据这份简报概述,内务部间谍司归纳了莫卧儿帝国军事制度的几个关键特点:
其一,马尼普军制。马尼普军制是莫卧儿帝国军事组织的核心。在这一制度下,皇帝任命军官为马尼普,授予他们一定的军衔和土地(称为“伊克塔”或“扎米”)。马尼普的职责是招募和维持一定数量的士兵,并在战时带领他们作战。士兵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关系到马尼普的军衔和收入。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这种制度确保了莫卧儿皇帝能够迅速动员大量军队,且这些军队还拥有相对不错的军事素质。
其二,军事种姓制度。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中,高等级的军官通常来自拉杰普特等传统的战士种姓。这些军官因其军事技能和家族背景而受到尊重。他们的忠诚和勇气是帝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这一制度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明军将领的亲兵家丁制,只不过在这里,“将领”是莫卧儿皇帝,“家丁”则是这些战士种姓出身的人。
其三,雇佣军。间谍司通过打探和汇总情报,发现除了本土士兵外,莫卧儿帝国还广泛使用雇佣军。其中最著名的是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和阿富汗的帕坦人,他们在帝国的骑兵部队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皇帝阿克巴还建立了一支由非洲奴隶组成的精锐步兵部队,称为“巴克特什”。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这一制度类似于当初明军边军中的“达官(达,通鞑)”,这些人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是靠给皇帝卖命来换取回报的——这回报可以是官职,也可以是钱财。不过既然是为财卖命,那么我军也可以考虑在必要时刻加以利用。
其四,炮兵和工程兵。根据昆蒂之战的经验,莫卧儿帝国的炮兵和工程兵颇具实力,远超于大明北疆的宿敌蒙古人,也胜于火枪还行但大炮落后的日本。
莫卧儿皇帝阿克巴本人还特别重视火炮的发展,他建立了专门的炮兵工厂,并从遥远的欧洲聘请专家来训练他的炮兵。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莫卧儿帝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这一能力在昆蒂之战中也有所体现。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虽然莫卧儿帝国炮兵实力不弱,但相比我军依然处于劣势。尤其是该国的金属加工能力不如京华,这造成了该国火炮自重过大、射程过短、精度不足,而且使用寿命太短等问题。对于敌军的这些问题,前线军官或可加以利用。
其五,军事训练和纪律。数十年来,莫卧儿帝国军队以其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训练而闻名。士兵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包括骑术、剑术和弓箭射击等。此外,军队中还有一套复杂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确保士兵的忠诚和服从。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阿克巴皇帝统治前期,军队纪律和训练都十分严格,这可以从其征服历史得到确认。不过近年来由于多方因素影响,这些优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外从昆蒂之战双方的表现来看,莫卧儿军方面或许还有主帅意志不够坚定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阿克巴皇帝年事已高,顾虑太多所导致。
其六,补给和后勤。莫卧儿帝国军队拥有比较完善的补给系统,可以确保士兵在远征中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水和弹药。帝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补给站,沿途设有仓库和粮草储备,以支持长期作战。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以上条件是莫卧儿帝国在与我军作战中的本土优势,但我军也未必不能反向利用。具体情况还请前线指挥官酌情分析、审慎谋划。
看完上述简报,刘馨低头沉思,不曾开口。等过了一会儿,坐在她下手不远处的高渊见她抬起头来,开口问道:“姨娘,您看……这份情报对于完成父亲交代的任务是否有所助益?”
刘馨微微一笑,点头夸赞道:“你能看到这一点,确实是进步很大。这份情报中有好几处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也必然会对老爷交代的任务颇有助益。”
她顿了一顿,却又笑道:“不过,既然你拿来给我看,想必自己已经有所见解,那么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好了。”
——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书友20191018172646328”、“阿勒泰的老西”、“初次登录”的月票支持,谢谢!
他们从东而来,是阿拉干人?是缅甸人?直到一些有过远航经历的商人看到这支军队的旗帜,才惊讶地告诉身边的人群:他们是大明的军队,亦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是大明在其帝国南方的一支强大私人武装——南疆警备军。
大明军队,或者大明的私人武装,在这些孟加拉人看来并无二致,反正都是从那个强大帝国而来的。现在所有人都在心里生出一个巨大的疑问:明军怎么来了?
达卡城,这座坐落在孟加拉平原之上的古城,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意盎然的大地上。土红色的城墙高大而坚固,犹如巨龙蜿蜒,守护着城内的安宁。
街道两旁,郁郁葱葱的热带树木摇曳生姿,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市场上,五彩斑斓的商品琳琅满目,从华丽的丝绸到璀璨的宝石,从浓郁的香料到精美的陶瓷,无不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富饶。
然而,光辉璀璨这只是这座城市的外表。在莫卧儿帝国的铁蹄下,达卡城的繁荣却如同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三十多年前便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帝国高层的腐败与贪婪,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城市的经济也往往随着政令动荡不安。
是的,三十多年前,莫卧儿帝国才征服了这座城市,征服了孟加拉,而这一时间还算不得太长。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些蒙古后裔的军队在城市中横冲直撞,而他们的治理则更是对城中居民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让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由内而外的出现困窘,现在已经只剩下最后的体面了。
莫卧儿人实行的制度叫做“扎米纳德”。本质上,这是一种土地税收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将土地所有权和税收征收权分离,使得扎米纳德(注:可以理解为地主)成为了帝国与农民之间的中介。
根据扎米纳德制度,皇帝将大片土地授予扎米纳德,而扎米纳德则负责向农民征收地租,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税收上缴给皇帝,剩余的部分则作为扎米纳德的收入。
这一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减轻了皇帝直接管理土地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扎米纳德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可以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益。
扎米纳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为扎米纳德为了增加收入,会努力提高土地的产出。然而,这一制度也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扎米纳德往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财富,而农民则处于显而易见的弱势地位,不仅承担重税,还要忍受各种压迫。
随着时间的推移,扎米纳德制度逐渐演变,有些扎米纳德通过各种手段扩大自己的土地所有权,甚至成为事实上的土地所有者。这使得一些扎米纳德的利益与帝国的利益相悖,最终导致了这一制度的衰落——不过这是后话,暂时不必多言。
当“明朝军队”突然出现在达卡城的边境上时,当地居民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也不知道这些陌生的面孔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命运。
城墙上的守卫紧张地注视着远处的尘土飞扬,手中的武器紧握不放。街道上的行人匆匆忙忙,生怕被卷入即将到来的战火之中。
然而,镇守此地的帝国三皇子在不久前受到皇帝所命而领兵西进,这座精锐兵力被抽调一空而变得防守空虚的达卡城,反而帮助了城中居民——守军很快失败,“明军”顺利进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的行为逐渐打消了当地居民的疑虑。他们发现,这些士兵不仅不是野蛮的征服者,反而是带来正义和秩序的使者。
这支明军纪律严明,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井然有序。他们没有随意掠夺,没有对无辜的平民施暴。相反,他们努力维护当地的秩序,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达卡城的街头巷尾,明军士兵也与当地居民开始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用手势和简单的语言交流,试图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过不了几天,明军士兵们甚至开始帮助当地居民修缮损坏的房屋,清理堵塞的排水沟,乃至在农田里帮忙耕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关怀。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一位年轻的明军士兵在市场上遇到了一位卖香料的老商人。老商人是极少数因为战乱失去了家人和店铺的倒霉蛋——他的店铺被一发火炮流弹命中,被彻底摧毁,这也使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年轻的士兵很是同情老商人的遭遇,决定帮助他重建生活。他用自己的战时津贴购买了老商人所剩不多的香料存货,并帮助他重新搭建了摊位。这一举动很快在当地传开,人们纷纷称赞明军的善良和慷慨。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在当地的影响日益扩大。他们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还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知识。
第一座汉文学馆和儒家书院很快建立,占领军公开宣布可以免费就读,这让当地不少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医学和农业技术的传播,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原封不动从南疆照抄而来的“饮水须烧开,厕所要广建”等措施,更是直接降低了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生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欢迎和支持这支“明朝军队”。
当明军与莫卧儿帝国之间爆发的那场昆蒂之战结果传来时,达卡城的居民都知道明军取得了最终胜利,这不仅没有让他们失望,反而使他们欢欣鼓舞。
很快,在达卡城的广场上,当地居民为明军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他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些当地的年轻人甚至多方打探,希望加入这支明军。
他们的希望虽然最终因为“侯爷尚未下达相关政令”而无法获批进入警备军系统,但因为“小侯爷仁厚,决定暂编达卡治安大队收容尔等”,从而成为了这支“明军”在当地维持治安的助手。
然而,这样的顺利也仅止于达卡城等几处较大的城市。在南疆军兵力难以深入的小城以及更广大的乡村,当地人对于这支因语言关系而无法交流的军队冷眼旁观。在他们看来,这支军队虽然看似不如当年的莫卧儿大军残暴,但依旧不是自己人——这些人甚至不做礼拜。
当阿克巴大帝发现无法顺利击败南疆军而暂时退回阿格拉修整之后,皇帝派出的无数密使开始来往于这些孟加拉偏僻地区。他们联络到了大大小小各路“扎米纳德”,劝说他们为了帝国与他们自身的利益反对南疆军的占领。
这并不困难,因为“扎米纳德”可以藉由帝国的制度享有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种种特权,而这些特权却不是南疆军能给予的——至少高务实目前并未给高渊、刘馨这样大的自由裁量权。
这样一来,除了几座大城市之外,南疆军对孟加拉的占领就逐渐陷入被动。不多时,各地就开始上演“处处狼烟”的戏码。虽说这些反对者的力量单独来看都不算大,可正如苍蝇多了一样,虽然无法对人直接造成严重伤害,却能十足的恶心你。
南疆军从一开始习惯于出动协级规模的平叛军,逐渐降低到标,然后降低到营,最后降低到连——也就是从出动数千到出动千余,再降低到出动三百,最后竟然开始每次只出动百余人。
不过,虽然单支平叛兵力一降再降,可是出动的次数却是日益增多。以至于曾有一日,刘馨在一天之内批准出动了五十三支平叛部队,搞得她不厌其烦,最后只能将此权力临时下放,由标一级的指挥主官——也就是标统来决定。
按照这一临时规定,除非发现此次叛乱者拥众过万,否则不必上报远征军司令部,由各部队按照驻地或临时战区辖地原则自行解决。
终于空出时间来的刘馨并没有就此清闲下来,她的工作是所有人中最为繁忙的,一方面是以副司令身份实际主管军务,一方面又因为是“秘书长亲临战区”,毫无疑问地也得负责其他政务,真个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了。
这一日,她正在查看最新上报的莫卧儿帝国军事制度简报。这份简报不同于以往细作们东一言西一语的报告,它比较详细的归纳汇总了莫卧儿的军事制度,然后还考虑到了远征军高层事务繁忙的问题,另外给了一份简要概述。
这份概述很符合刘馨此刻的需求,因为她确实太忙了。根据这份简报概述,内务部间谍司归纳了莫卧儿帝国军事制度的几个关键特点:
其一,马尼普军制。马尼普军制是莫卧儿帝国军事组织的核心。在这一制度下,皇帝任命军官为马尼普,授予他们一定的军衔和土地(称为“伊克塔”或“扎米”)。马尼普的职责是招募和维持一定数量的士兵,并在战时带领他们作战。士兵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关系到马尼普的军衔和收入。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这种制度确保了莫卧儿皇帝能够迅速动员大量军队,且这些军队还拥有相对不错的军事素质。
其二,军事种姓制度。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中,高等级的军官通常来自拉杰普特等传统的战士种姓。这些军官因其军事技能和家族背景而受到尊重。他们的忠诚和勇气是帝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这一制度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明军将领的亲兵家丁制,只不过在这里,“将领”是莫卧儿皇帝,“家丁”则是这些战士种姓出身的人。
其三,雇佣军。间谍司通过打探和汇总情报,发现除了本土士兵外,莫卧儿帝国还广泛使用雇佣军。其中最著名的是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和阿富汗的帕坦人,他们在帝国的骑兵部队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皇帝阿克巴还建立了一支由非洲奴隶组成的精锐步兵部队,称为“巴克特什”。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这一制度类似于当初明军边军中的“达官(达,通鞑)”,这些人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是靠给皇帝卖命来换取回报的——这回报可以是官职,也可以是钱财。不过既然是为财卖命,那么我军也可以考虑在必要时刻加以利用。
其四,炮兵和工程兵。根据昆蒂之战的经验,莫卧儿帝国的炮兵和工程兵颇具实力,远超于大明北疆的宿敌蒙古人,也胜于火枪还行但大炮落后的日本。
莫卧儿皇帝阿克巴本人还特别重视火炮的发展,他建立了专门的炮兵工厂,并从遥远的欧洲聘请专家来训练他的炮兵。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莫卧儿帝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这一能力在昆蒂之战中也有所体现。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虽然莫卧儿帝国炮兵实力不弱,但相比我军依然处于劣势。尤其是该国的金属加工能力不如京华,这造成了该国火炮自重过大、射程过短、精度不足,而且使用寿命太短等问题。对于敌军的这些问题,前线军官或可加以利用。
其五,军事训练和纪律。数十年来,莫卧儿帝国军队以其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训练而闻名。士兵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包括骑术、剑术和弓箭射击等。此外,军队中还有一套复杂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确保士兵的忠诚和服从。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阿克巴皇帝统治前期,军队纪律和训练都十分严格,这可以从其征服历史得到确认。不过近年来由于多方因素影响,这些优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外从昆蒂之战双方的表现来看,莫卧儿军方面或许还有主帅意志不够坚定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阿克巴皇帝年事已高,顾虑太多所导致。
其六,补给和后勤。莫卧儿帝国军队拥有比较完善的补给系统,可以确保士兵在远征中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水和弹药。帝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补给站,沿途设有仓库和粮草储备,以支持长期作战。
内务部间谍司分析认为:以上条件是莫卧儿帝国在与我军作战中的本土优势,但我军也未必不能反向利用。具体情况还请前线指挥官酌情分析、审慎谋划。
看完上述简报,刘馨低头沉思,不曾开口。等过了一会儿,坐在她下手不远处的高渊见她抬起头来,开口问道:“姨娘,您看……这份情报对于完成父亲交代的任务是否有所助益?”
刘馨微微一笑,点头夸赞道:“你能看到这一点,确实是进步很大。这份情报中有好几处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也必然会对老爷交代的任务颇有助益。”
她顿了一顿,却又笑道:“不过,既然你拿来给我看,想必自己已经有所见解,那么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好了。”
——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书友20191018172646328”、“阿勒泰的老西”、“初次登录”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