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肯搭理自己了,昏暗的烛光里,徐茂行露出得意洋洋的笑容,说道:“前些日子我给你带的那本书,你看完了吗?”

    听他提起那本书,黛玉忙问道:“怎么只有第一卷?剩下的还有多少?你这里有吗?”

    也不怪她如此急切,《徐霞客游记》写得的确是好,无论是细腻的文笔,还是主人翁那豁达的人生态度,都让一直困在深闺的黛玉心向往之。

    徐茂行前世也是看过的,自然知道这本书的魅力,这时候特意提起来,就是为了让黛玉放松心神。

    可是后面的他的确没有,大概是因为他抽这个盲盒背的那本书,实在太薄了。

    希望他把《幼学琼林》背完之后,能把剩下的都抽出来吧。

    这样想着,徐茂星满脸遗憾道:“我也只得了这一卷,还没来得及看呢。想着你在闺阁中常日无聊,就先送过去给你看看。你若是看完了,就给我看看吧。”

    听说后面的没有了,黛玉比他还要遗憾,叹气道:“在我嫁妆里压着呢,我已反反复复看了三遍了,写得真好。”

    说到这里,她又忍不住叮嘱徐茂行,“若你日后得了剩下的,一定要拿给我看看。”

    “那是自然。”徐茂行拍着胸脯保证,“凡是咱们家里的书,你想看哪一本都可以。唉对了,我这里还有一套《论语》,虽不是当世名家注解,却解得极好。你若是有兴趣,明日我就拿给你看看。”

    这是个架空的世界,也不知是没有王守仁还是没来得及出现,反正当世人是不知晓“阳明先生”大名的。

    若是个庸人俗人,必然会因为注解之人没有名气而鄙弃。但黛玉绝非俗人,更看重书籍本身的质量。

    再者说了,有了在这个世界全无名气的《徐霞客游记》打底,她又哪里会小觑天下英豪?

    黛玉闻言,果然感兴趣,“今日天晚了,等明日吧,明日一定要给我看看。”

    “那行,先睡吧。”

    感知到她彻底不紧张了,徐茂行打着呵欠叮嘱了一句,眼睛一闭就不吭声了,全当自己已经睡着。

    黛玉又略微僵硬了一瞬,听着他的呼吸逐渐平稳,显然是已会了周公,就一下子又放松了下来。

    这一次放松之后,困意一下子便涌了上来,她眼中泛起一层水雾,眸光很快便朦胧了起来。

    她不知道自己是几时睡过去的,只知道再次睁开眼,外面天光已然大亮。

    徐茂行已经不在了,屋里只有她一个人。有叽叽喳喳的鸟鸣声隐约传来,仿佛是秋日里最后一场盛宴,聚完之后便是候鸟南飞。

    她扶着床沿坐起身来,见屏风上搭着珍珠红的衣衫和葱绿色的裙子,便趿了绣鞋下来,要自己扯过来穿上。

    恰在此时,“吱呀——”一声长响,紫鹃推开门,端着半盆水走了进来。

    看见屏风上的衣衫被拉动,紫鹃便知道必然是黛玉醒了,赶紧端着水进了内室,笑道:“奶奶先别忙,我先伺候你净了面再说。”

    说着便把铜盆放在圆几上,拧了毛巾递给黛玉。黛玉接过来先是擦了脸,再次净了手,便自己拿着玫红色的中衣穿了。

    紫鹃帮她把马面裙系上,又服侍着她穿了素色绣玫红荷花的褙子,有些心疼地说:“奶奶从前哪里用做这些?”

    “往后可别再说这话了。”黛玉抬手掩了她的唇,笑着轻轻摇了摇头,“不管怎么说,如今我总算又有了名正言顺的家。只要是在自己家里,无论做什么心里都松快。”

    其实,从好不容易熟悉的荣国府,猛然又换了这个陌生的环境,黛玉心里不是不忐忑。

    可徐茂行待她的态度太过随意自然,仿佛两人不是初识,竟是神交已久,骤然重逢一般。

    这种感觉虽来的莫名其妙,却比当初她与宝玉初见时那股熟悉感更令人安心。

    再有便是徐家的人口少,环境毕竟简单,日后再如何,还能比在荣国府中周旋更艰难吗?

    紫鹃仔细看了她一眼,见她是发自内心的,便也笑了起来,“奶奶教训得是,咱们以后呀,就跟着姑爷一起,好好过日子就成。”

    正说话间徐茂行走了进来,只穿着浅蓝的中衣,脸上汗津津的,胸前和背后的衣裳也有洇湿的,显然是出了一身的汗。

    黛玉忙示意紫娟拧了毛巾来,亲手替他擦汗,嘴里问道:“这又是怎么了?一大早的,弄了一身的汗。”

    徐茂行笑吟吟地任由她动作,笑答道:“早读完了之后,又打了两套五禽戏。从前父亲和兄长在家时,常说科举拼的不只是学问,还得有个好身体。”

    黛玉也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对一切科举内幕了如指掌,闻言不禁点头道:“这倒也是。每三年会试,不知有多少人竖着进去,横着被人抬出来的。”

    他们林家祖上是开国太_祖的谋士,因太_祖打了败仗,跟着逃跑时被流矢射中,身子骨就一直不好,生出来的孩子也是体弱多病。

    更糟糕的是,自那以后他们林家五代单传,没有一代家主是身子骨好的。为了血脉不绝,每一代都是早早成婚,尽量早些生子。

    也就是到了林如海这一代,家里的爵位真正到了尽头,天子也不会再给他林家加恩。他读书科举入仕,需要一门强有力的姻亲在朝中帮衬,才拖到了二十多岁,娶了贾代善的小女儿贾敏。

    正因如此,同为开国勋贵,荣国府才传到了第三代,林如海已经是第五代了。

    当年为了应付科举,林如海不但要刻苦读书,每天还要疏散筋骨。就怕书读了一肚子,却因为身子骨撑不住,进了考场却功亏一篑。

    等擦完了脸,徐茂行自己从柜子里拿出一套衣裳,把身上那套汗湿的换了,对林黛玉道:“早膳已经做好了,你想摆在哪里?”

    黛玉出于谨慎,反问道:“你平日都摆在哪里?”

    徐茂行道:“天热时就摆在卷棚底下,天凉了就挪到西边耳房。如今这天不冷不热的,倒是哪里都行,只看你喜欢吧。”

    他又把选择权交给了黛玉。

    黛玉仔细看了他一眼,见他脸上挂着笑,眼中透着真诚,不由心头一暖,柔声道:“那便在西耳房吧。”

    “行,就在西耳房。”徐茂行见她脸上仍是素着的,便道,“你先梳妆,我让福婶他们到西耳房去摆饭。咱们给祖宗上了香就去。”说着,便退了出去。

    见黛玉望着他离去的方向许久不回神,紫鹃暗暗一笑,上前扶着黛玉坐到了梳妆镜前,边给她梳头边道:“二爷和你有商有量的,倒和我爹娘有几分仿佛了。”

    黛玉轻轻啐了一口,脸颊有些红,细声细气道:“他既肯真心待我,我自然以真心报他。”

    因着身体不好的缘故,黛玉的头发虽然养得乌黑,却着实算不得浓密。往日里梳少女发髻也就罢了,如今要挽起来就有些不足了。

    好在紫鹃心灵手巧,加了两缕假发,梳得一丝痕迹都看不出,不多时便成了一个反绾髻。

    黛玉左右看了看,满意地说:“日常家居,无须插戴太多首饰。”

    紫鹃便选了一套六支小金簪斜插在后,前面只以海棠绢花装饰,笑道:“到底是新婚呢,也不好太简素了。”

    说完又取出一对玉镯子,一对绞丝金镯,两只红藤圈,以红藤圈做间隔,每只手上戴了一金一玉,以防碰撞之间金软变形,玉脆碎裂。

    黛玉本就生得貌美,略一装扮之后,真如神妃仙子一般,让人见之忘俗。

    紫鹃收拾完了东西,便扶着她出了门,徐茂行和福伯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作为家里唯一的老仆,又是曾经的大管家,未免小夫妻二人不懂规矩,上香的事自然要福伯在旁边看着。

    不过这里只有祖父和曾祖两代的牌位,又不是逢年过节的大祭,只要他们两个不乱说话,基本上就不会出问题。

    出于谨慎起见,徐茂行指示和黛玉一起拈香,告诉祖宗家里又添人进口了,希望祖宗保佑他们夫妻身体健康,也就完了。

    这种正式场合,福伯一个仆人不好说话,见徐茂行不求“早生贵子,开枝散叶”,急得在一旁直使眼。

    徐茂行全当没看见,和黛玉一起把线香插进香炉之后,就拉着她去了西耳房,福婶刚好带着珊瑚把饭都摆好。

    看见他们过来,福婶和珊瑚也笑着行礼。

    “都免了吧。”黛玉不等二人弯下腰,便抬手虚扶了一下,又转头对紫鹃示意。

    紫鹃自怀中掏出两个荷包散给了二人,笑道:“二爷和奶奶大喜,大家都沾沾喜气。”

    两人都笑呵呵的接了,争着给黛玉磕头,嘴里不要钱似的往外倒吉祥话。

    徐茂行笑道:“好了,好了,都起来吧。我们年轻,哪里经得住这么拜?”

    黛玉也柔声叫起,半是含羞半是含笑道:“该是我谢你们照顾二爷才是。”

    福婶和珊瑚对视了一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殷勤道:“奶奶这是哪里的话?这都是分内之事。往后啊,我们更得精心着,好好伺候二爷和二奶奶。”

    说话间徐茂行已扶着黛玉落座,单把一个带盖的赤色黄牡丹纹碗挪到了她面前,“来,这是珊瑚那丫头特意给你炖的,说是滋阴补肾,对你们女儿家最好。”

    黛玉揭开盖子一看,香甜醇厚的滋味扑鼻而来,却是一盏银耳莲子桂圆羹。

    她拿起汤匙尝了两口,对满脸期待的珊瑚点了点头,“真是好手艺,比起紫鹃可强多了。”

    徐茂行便道:“日后珊瑚便和紫鹃姐姐一起,只听奶奶调遣便是。”

    见黛玉点头应承,珊瑚松了口气,忙又要下拜,却被紫鹃笑呵呵地拦住了。